都市快報訊 安徽黃山的黃先生(化名)和汪女士(化名)有個6歲的女兒,夫妻二人都很喜歡小孩,決定再生個二胎。
去年,33歲的汪女士如願懷上,早早想好了孩子的小名「諾諾」,之後的產檢一直很順利。直到去年9月,汪女士去醫院常規產檢,被告知「胎兒心律失常」。
「我們這裡看不了,建議你們趕快去杭州的邵逸夫醫院看看。」當地婦產科醫生提議。
浙大邵逸夫醫院產科梁峰冰主任耐心接待了黃先生和汪女士,經過系統檢查,諾諾的心超提示「偶發房性早搏,下傳-未下傳交替,呈二聯律,偶時胎兒心動過緩」。梁主任詳細解釋了諾諾可能存在的風險,建議密切隨訪複查。
父母一度糾結想放棄孩子醫護人員努力守護
一個月後,因當地醫院胎兒心臟超聲提示「胎兒心衰」,夫妻二人再度慌了神,汪女士再次找到梁主任,複查心超提示「室上性心動過速(心率200-250次/分),心室擴大、心包腔少量積液」。看到這個報告,夫妻倆表達了想放棄孩子的意願。
「我們以為孩子得了先天性心臟病,鄰居家小孩也是這個病,家庭負擔很重。我們怕負擔不起。」黃先生說道。
梁峰冰主任看到了這對年輕夫婦眼中的焦慮、疑惑和不舍。她說,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心臟畸形,是心臟節律異常,可以治療的,如果治療無效可以分娩後再治療。又迅速聯繫醫院心內科蔣晨陽主任醫師會診,詳盡地向夫妻二人解釋胎兒在宮內的現狀、可採用的宮內治療方案及遠期預後問題。
胎兒出現心衰表現救治刻不容緩
當天,汪女士住進產科病房,諾諾的心率一直持續在200-250次/分,已出現心衰表現,救治刻不容緩。
此時,諾諾已近29周,通常情況下,最佳方案是提前終止妊娠,待胎兒出生後再治療。
但這個方案很快被夫妻倆否定了。「汪女士家裡經濟條件一般,他們擔心無法負擔胎兒早產後續的一些費用,以及對遠期預後的憂慮。」梁峰冰主任說。
和夫妻倆多次交談後,梁主任團隊最後決定採用「口服地高辛經胎盤給藥」的治療方案,但難度也隨之而來。「宮內用藥,媽媽服藥後,要通過血液、臍帶傳輸給胎兒,隔了好幾個環節,藥物能不能起效,媽媽會不會藥物中毒,都很考驗我們。」梁主任坦言,「在國內成功治療胎兒室上速的報導不多,我們給孕媽媽制訂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精準監測血藥濃度
醫護每天兩次
往返下沙、慶春院區
治療開始後,梁峰冰主任及團隊時刻與心內科電生理專家蔣晨陽主任醫師保持聯繫,一直緊繃著神經:「為了救胎兒,只能由媽媽吃藥,通過胎盤讓胎兒受益,為了達到療效,藥物劑量是平日心內科病人常規劑量的好幾倍。為了確保媽媽的用藥安全,我們需要持續監測媽媽的心電監護,血藥濃度、尿量、電解質等。」梁主任介紹。
為了精準監測血藥濃度,醫護人員每天兩次往返下沙院區和慶春院區,為這條小生命奔走。
治療72小時後,諾諾的心率開始下降,但一旦藥物濃度下降,仍有間歇性室上速發作。但心超提示胎兒心功能有好轉跡象。經過10天的精細治療,心率漸趨穩定,室上速發作次數減少。雖然藥物能控制心率,但後期的不確定性並沒有減輕夫妻倆的擔憂。他們提出要回當地醫院治療,因藥物的治療劑量接近中毒劑量,無法帶回藥物自行口服。
停藥回當地後,梁主任團隊幾乎每天一個電話提醒汪女士監測胎心,萬幸的是,小諾諾的室上速發作頻率無明顯增加,心臟超聲提示心功能良好,諾諾在媽媽的肚子裡長得越來越壯實……
足月後,夫妻倆再次回到邵逸夫醫院要求待產,2020年12月21日晚,胎齡38+周的小諾諾,她的小心臟再次跳到了230-250次/分,這一次,邵逸夫醫院產科楊翠玉醫生當機立斷決定行緊急剖宮產。
晚上9點,手術室裡傳出 「哇」的一聲響亮哭聲,諾諾出生了,是個漂亮的小姑娘,3450克。
出生後的諾諾被第一時間送往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NICU監護,經過7天的觀察,心率穩定,順利出院。
胎兒也是患者不要輕言放棄
梁峰冰主任介紹,胎兒心律失常是妊娠期的一種異常情況,儘管胎兒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發病率小於0.1%,但它是引起胎兒心衰甚至死亡的最常見胎兒心律失常之一。因此,一旦發現胎兒心臟問題,要及時就診,多聽聽醫生的建議。
對於小諾諾歷經坎坷最後平安誕生,梁主任及其團隊都非常感慨。「胎兒也是病人,很多疾病其實都是暫時的,一定要給他們治療機會,不要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