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火火的方子!兩味藥,補氣+行血,治腦梗後遺症

2021-01-19 騰訊網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現代中藥藥理與臨床》、《中華藥海》、《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中國藥膳辯證治療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我常常想,做中醫科普的事業,目的是什麼?

賺錢嗎?出名嗎?

我覺得,都不是。因為你根本賺不了錢,也出不了名。

我覺得,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兌現一份責任心。、

一個中醫人,不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和資源,為更多人謀福、服務,算是一個合格的中醫人嗎?

正因如此,在我的文章裡,我把所有的經驗、所思、所感、所悟都拿出來,無償地奉獻給我的讀者。

比如下面我說的這個小方法,就是其中的代表。

話要從頭說起。

我以前認識一個出身農村的中醫人,姓鄭。

他沒有淵博的家傳,師門並不顯赫,甚至所讀的學校都很一般。

但是,他有一個特點,就是善於鑽研和總結。他最拿手的,就是針藥並舉,輔助治理腦梗後遺症。

那是大概十多年前的時候,中國的腦血管病發病率,正是開始明顯上升的時候。就由於他的這個特長,後來有專門的腦卒中康復醫院找他去出專家診。

他有一些小的食療方子,或者說簡單的中藥配伍,對提高康復水平確實有幫助。有些患者,在他那裡調理五六年之久,到最後走路說話如常人。

有一回,我就問他,他的這些小配伍裡頭,有沒有什麼透露的,讓我這個水平差的人,也長進一些。

他一聽,笑了,知道我在開玩笑。

轉而,他有一臉認真地說,其實,中醫裡頭很多好的配伍,好的中藥材,對腦梗後遺症的康復有幫助。只不過,大多數人不知道,或者不屑一顧。還有的,是用了一陣子,隨手就扔掉了。

比如說,有一個配伍,就是他常用的:

準備中藥川芎、黃芪各30克,煎熬3次,取藥汁待用。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藥汁,熬煮到米爛粥成。

這個辦法,對氣虛血瘀型腦梗後遺症患者有益。只要能堅持用,不洩氣,肯定見療效。

川芎和黃芪各30克,這量可不小啊。腦梗患者受得了?

鄭醫師則說,怎麼受不了?如果川芎用少了,一點效果都沒有,必須用大量才行。

我點點頭,略有所悟。

再後來,有那麼幾回,我遇到了他的幾個老患者。交談之際,這些老患者說,川芎、黃芪各30克熬粥的辦法,鄭醫師確實給他們用過。別的不說,至少服用一段時間後,身體四肢比從前有力氣了,而且麻木感減輕。身體確實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面對這些,我覺得,我有必要對此進行一番研究了。

現在,我把我研究的結果,說給你聽。

首先,黃芪配川芎,確實是針對氣虛血瘀型患者的常用搭配。無論是腦血管病患者,還是心血管病患者,都能用到。氣虛血瘀的腦梗後遺症患者啥樣?簡單說,就是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便,或者說話吐字不清,或半身麻木,面色晄白,氣短乏力,有的會不自覺地流口水,愛冒汗,心悸便溏,舌質發暗,苔薄白或者白膩,脈象沉細,或者細緩。

說白了,就是你看一些上了年紀的腦梗後遺症患者,身體瘦瘦的,臉色白白的,走路緩慢費力而半身不遂的,基本都要考慮是這個證型。

對這類人,就得補氣活血了。黃芪配川芎,其中的黃芪能補氣,川芎能活血,自然恰到好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川芎。川芎這個藥的現代藥理研究,已經十分詳細了。結果顯示,它確實對腦血管缺血缺氧性疾病,有很好的調治作用。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川芎嗪。而且,川芎大量用,治療效果比小量用,效果好很多。這就是為什麼,鄭醫師強調,川芎必須用足30克的原因。

但是,我自己認為,川芎作為行氣活血藥,它的藥力還是比較迅猛的。有的人受得了,有的人受不了。所以,一般人,應該從小量開始用,然後逐漸可以小幅度地增加藥量,最終不超過30克。這是穩妥的做法。

因此,我主張,一般的人,應該從川芎、黃芪各9克開始用,緩緩圖之,以求平穩、安全、長久之計。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我的讀者借鑑。可以說,這個小配伍,是鄭醫師職業生涯裡頭,「保飯碗」的小配伍,有一定含金量。但是,我建議普通讀者,應該在中醫師、中藥師的當面辯證指導下借鑑應用。也就是說,你前提是辯證準確。有的人,屬陰虛風動,或風痰阻絡,或肝陽上亢,你用黃芪配川芎,就徹底糟糕了。切記切記。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

相關焦點

  • 中年女性常見的肝血虧虛,可以用黃芪加這味中藥,益氣又養血
    其實這時自己心裡已經八九不離十了,最後看舌診脈:舌淡、脈細微弦,這明顯是肝血虧虛了。當然,目前虧虛程度還算不上嚴重,便向媽媽介紹了當歸、黃芪兩味藥,平時沒事兒就泡泡水當茶喝,沒過多久,媽媽的氣色也變好多了。其實黃芪加上當歸,僅僅兩味藥,就是一個經典名方——當歸補血湯。
  • 衛生廳長發布偏方治腦梗 網友:腦梗也敢吃偏方
    原甘肅省衛生廳廳長(現甘肅省衛計委主任)劉維忠在自己的微博發布了一些「偏方」,稱用最便宜的藥治療常見病。衛生廳長發布偏方治病,對不少網友而言,這是一件好事。但近日,劉維忠發布治療腦梗的偏方引來網友議論。有網友表示腦梗也吃村醫偏方?後果誰負責?還有網友表示嚴重了就送去醫院,好把耽誤病情的責任推給醫院?有網友認為發布治腦梗偏方,衛生廳長劉維忠這是好心辦壞事。
  • 黃芪補氣健脾,西洋參補氣養陰,哪個補氣效果更好?藥師說出實情
    在中藥學上,黃芪和西洋參都屬於補氣藥這一大類,但是黃芪側重於補氣健脾,西洋參側重於補氣養陰。各有所長,不能一概而論誰的補氣效果好,要看具體情況針對的是什麼樣的患者,再考慮使用黃芪還是西洋參。可用於氣陰兩傷證、肺氣虛及肺陰虛證。另外西洋參還能清熱生津,可用於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二、黃芪擅長補脾肺之氣黃芪,擅長入脾胃,為補中益氣的要藥,對於脾氣虛弱,經常感到疲倦沒有力氣、不想吃飯、大便還稀的人,是可以單用黃芪來熬膏服用的。也可以加上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的中藥,效果會更好。
  • 既是肝病的良藥,又是胃病良藥,這個方子卻只有兩味藥!
    如果用中藥來組合治病良方的時候,通常會最可能少用藥,只要藥效能夠發揮到最大即可。相信很多人都可能有肝病或胃病的歷史,而這兩類疾病其實都是十分常見的。因為這幾個臟腑是很容易受傷的,人們的胃每天都在容納吃進來的食物,吃多吃少都會對胃有刺激;而人們的肝一直在承受著當好人體健康的安全衛士的責任,所以,它雖然外表強大,其實內心也很脆弱,就連生個氣都會對肝造成影響。
  • 一個出乎意料的方子,卻治好了一個半身不遂的病人!
    葉醫生拿出他開處方的筆,在處方紙上寫下了一個方子:制首烏四兩、枸杞子二兩、當歸身二兩、懷牛膝二兩、明天麻二兩、三角胡麻二兩、黃甘菊三兩、川石斛四兩、小黑豆皮四兩,用黃甘菊、川石斛、小黑豆皮煎汁,然後用這三種藥汁膏加適量蜂蜜,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早上服用四錢,用燒開的水送服。錢先生服用了這個藥,效果明顯,調理了一段時間,疾病基本康復了。
  • 《藥》與你說—雞內金
    張錫純給他診脈,其脈象沉而微弦,右邊尤其如此,張錫純認為這是他的胃中有積,胃氣難以下行,所以阻塞了氣機的下降,於是,張錫純開方子,雞內金一兩、生酒麴五錢,就這麼個簡單的方子,一共就兩味藥,您看看,這哪兒像藥啊!一個雞內金,是食物,一個酒麴,這個大家也熟悉,開完了方子,大家都不相信能治病。 結果如何呢?
  • 改善「老花眼」的方子來了!四味藥,貼心襖,送給我的讀者
    四味藥配合在一起,生地切成小碎塊,和其他藥材放入茶杯裡頭,倒入剛燒開的沸水,加蓋悶泡15到20分鐘之後再來服用。每日上午和下午各泡一劑。注意,脾胃虛寒,容易拉肚子的,或者體內痰溼比較重的人,不要用。這個藥茶方子,是我有一次到外地開會,見一個老中醫眼科專家用過。
  • 這幾個中藥方子人人都能用得上,收藏吧!
    現在一般的感冒千萬別去醫院,化驗血,化驗尿,各種檢查一大堆,最後花了上千塊,結果告訴你只是普通感冒而已,回家多喝點水就行了。當然這是好的結果,差一點的打針掛水,住院觀察,折騰好幾天,費錢費力還遭罪。現代醫學認為感冒就是病毒引起的,那麼老韓不禁要問:病因這麼明確,為何患者症狀卻不一樣呢?有的咳嗽,有的痰多,有的嘔吐,有的全身疼痛,有的只是頭痛,有乾咳,有溼咳,有的發熱,有的怕冷,這是為什麼?
  • 常用有補氣作用的中藥
    常用的有補氣作用的中藥很多,這裡只介紹以下幾種。      人參      這是最重要,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為補益保健之佳品。   若酒浸,將人參切碎,放人好米酒內浸泡,—般1個月後便可飲服,每次兩2湯匙,1日2次。      黃芪     黃芪為豆科植物黃芪的乾燥根,以肉黃白,質堅而為易折斷,粉多,味甜,無黑心及空心者為佳。
  • 逍遙丸與加味逍遙丸的區別及其薦藥特點,你都清楚嗎?
    藥物功效 當歸和白芍能養血補肝;當歸可散肝醒脾;白芍可以柔肝,二藥為方劑中君藥,白朮、茯苓、甘草補氣、健脾和中為方劑中臣藥,柴胡能疏肝解鬱為佐藥,薄荷清肝散鬱除熱、生薑溫胃而和中為使藥。 這些藥物配伍使逍遙丸具有疏肝健脾和中的功效。
  • 要補腎,怎麼能錯過這個方子?
    在補腎的一眾方子裡,有很多明星方劑,比如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黃丸,還有如雷貫耳的金匱腎氣丸,這些都是在補腎領域獨具特色、且經久不衰的方子,可以說在補腎領域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但是,補腎的方子仍舊是暗藏玄機,比如有一個「滄海遺珠」的補腎方子,雖被人們遺忘,但如今也要「重現江湖」了。那麼,這個方子究竟如何呢?不妨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西洋參和黃芪都補氣,但禁忌各不同,如何用才健康?聽藥學專家說
    西洋參和黃芪都是有2000年歷史的補氣中藥。說起西洋參,大家都非常熟悉,近代醫學大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寫道:「西洋參性涼而補,欲用人參補但又不受人參溫補之性的人,皆可以用西洋參用之。」黃芪又稱小人參,它的作用與人參相似,都是補氣的。但人參是大補,作用迅猛。而黃芪相對溫和,且比人參固表的作用更強,所以成為最常用的補氣藥。西洋參和黃芪是常見的補氣藥,但是禁忌卻大不相同,另外,對於西洋參和黃芪這兩味補氣藥,應該如何用才健康呢?西洋參和黃芪各有哪些功效?
  • 兩味藥,一提一降,治咽痛咽紅、嗓子上火
    兩味藥都切成小塊,然後放在茶杯裡頭,倒入剛剛燒開的沸水,把蓋子蓋嚴。然後,悶泡15分鐘再來飲用。一邊喝,一邊加剛燒開的沸水。每日的上午和下午各服用一次。飲用之前,可以先張開嘴,對著茶杯口做深呼吸,使得藥效和咽喉部位有充分的接觸。
  • 張仲景唯一的減肥方,兩味藥材泡水,化痰積,健脾胃,還瘦身!
    01 仲景唯一的減肥方 分享給大家一個醫聖張仲景的減肥方,直需2味藥材,泡水喝就行,簡單方便。 枳術湯只有枳實和白朮兩味藥,源於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取枳實15克,白朮10克,加入150毫升水進行煎汁,汁熬到剩下一半時即可。 再用同樣的方法熬一遍,將兩次熬得的汁混在一起,每天早晚各飲一次,每次飲50~60毫升即可。 專攻行氣消痞,治水飲停滯於胃的藥方,名為枳術湯。
  • 中藥400味之三十六:砂仁
    學中醫從中藥開始,中藥400味,每天學一點,今天第三十六味:砂仁。 砂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仁或縮砂仁的成熟果實或種子。砂仁藥用分陽春砂仁、縮砂仁、海南砂仁幾大類,其中以主產兩廣一帶的陽春砂仁療效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