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有雷雨雲層,飛機如何飛?氣象協同四維感知系統來幫忙

2020-12-03 四川在線

袁振 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飛機距離雷雨雲層還有多遠?有沒有可能從頂部飛過去?……7月9日,記者從民航西南空管局獲悉,由西南空管局與中國電科十四所聯合成立的「航空智慧氣象實驗室」完成了氣象協同四維感知系統的第一版開發,這意味著,今後,在四川、雲南、貴州、重慶等西南四省(市)空域飛行的飛機,都可能得到更精準的空管服務。

當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的時候,會沿著一條肉眼看不到的「航路」前進,給出「航路」指引信號的,就是空管局的管制員。目前,我國的空中管制實現把實時的天氣雷達探測和航跡在雷達圖上融合,管制員可以「看」到雷雨雲團和飛機的距離,從而指引飛機繞避。

「但這個圖是平面的。」民航西南空管局有關人士介紹,在實際飛行中,飛機飛行周期內的高度是有變化的,有的可能高於雷雨雲團、有的可能水平貼近於雷雨雲團,另外雷雨雲團的發展演變也是三維的;氣象協同四維感知系統加入了高度維度和時間維度,讓雷達圖上的雷雨回波和航跡「立」起來了。疊加的高度維度,可讓管制員直觀地「看到」雷雨雲層和飛機的水平距離和垂直距離,時間維度則可讓管制員看到過去一小時雷雨雲團和航跡的動態演變,為未來管制員更高效地指揮飛機繞飛提供決策信息。

記者了解到,西南空管局氣象部正組織相關項目開發人員、管制用戶和其他相關人員對氣象協同四維感知系統第一版進行驗證和研討,爭取早日能將該系統運用到航空管制中。

相關焦點

  • 西南空管局聯合中電科十四所實現氣象協同四維感知系統開發
    西南空管局聯合中電科十四所實現氣象協同四維感知系統開發(西南空管局供圖)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袁振 報導:應管制用戶需求,為更直觀快捷地掌握航班和雷雨在三維空間中的相對移動情況,西南空管局與中國電科十四所聯合成立的「航空智慧氣象實驗室」於近期成功完成了氣象協同四維感知系統的第一版開發
  • 揭秘 雷雨天氣飛機如何防雷、避雷?
    【中國安防展覽網 視點跟蹤】 隨著夏季來臨,雷雨天氣在不斷的增多,每當看到天空一道閃電劃破天空,即將要乘飛機出門旅行的人的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問題——飛機在飛行時遇到雷雨怎麼辦?飛機怎麼避雷哪?有避雷針嗎?       揭秘 雷雨天氣飛機如何防雷、避雷?
  • 飛機在雷雨天氣飛行為什麼不會被雷劈?
    飛機在雷雨天氣飛行為什麼不會被雷劈?     飛機在雷雨中飛行被閃電擊中的情況有,但不多。 原因是閃電是按靜電電位差的方向走的。而飛機在設計時就考慮了靜電釋放裝置,避免靜電在機身的積累。因此閃電一般不會直接擊向飛機。
  • 民航知識:飛機機載氣象雷達
    這裡小編不由得想起了我們飛機的天氣預報員,那就是機載雷達系統。下面我們為您介紹下機載雷達是如何工作的。機載氣象雷達的用處機載氣象雷達系統(WXR)用於飛機在飛行中對前方航路上的危險氣象區域進行實時地探測,選擇安全的航路,保障飛行的舒適和安全。
  • 華東空管戰颱風指揮飛機這樣飛
    其實,隨著颱風進入我國東海48小時警戒區,氣象中心的預報員們即刻忙碌起來。氣象中心王新平主任等領導也來到現場,共同參與集體天氣會商和討論,「對於颱風的移動路徑,往往各家模式會給出多種預報結論。是否登陸?登陸哪裡?對航班運行有多大影響?都是擺在我們眼前迫在眉睫的難題。」
  • 【劉清貴專欄】這次高空飛行是如何遭遇雹擊的?
    在距離 XYO約50海裡處,機組目視前方有孤立的雲體,傘狀,主體在航路左側,越過航路右側一點。於是,機組準備繞飛。  當時是右側風,風速19節,機組選擇從雲體右側(即上風面)繞飛。正切雲體時,機組觀察到前方航徑上有個外擴的雲尖。為了避免可能遭遇的嚴重顛簸,機組向左側做了機動飛行。
  • 談氣象雷達使用
    「鋒面雷雨」由系統天氣形成的,連綿千餘裡,若橫在航線上,較難繞越,除非有空隙。  雷雨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一是強電子流形成雷擊。若飛機遭遇了強電子流,重則損壞雷達罩、天線、風擋玻璃、機翼、水平安定面及曲率半徑小的突出部,輕則會導致機體燒蝕現象。某公司一架波音757在成都區域遭雷擊,其操縱面就被擊出了一個十幾釐米長的大口子。  二是強烈顛簸,造成機體結構變形。
  • 飛機在萬米高空遭雹擊?這不是頭一次了,為什麼會這樣?
    圖片來源:中國民用航空網冰雹通常在雲體移動方向前方、雲砧前沿下方降落,部分冰雹在雲體移動後方隨氣流上升被拋出。所以,萬米高空有冰雹也就不足為奇了。機載雷達能提前發現冰雹嗎?須劍良介紹,機載雷達這兩年有改進,對降水的探測較為有效。但是冰雹是幹的粒子,目前的氣象雷達很難直接探測出冰雹這種天氣現象的,飛行員只能根據其他顯示來推測和繞飛避讓。
  • 盤點2009年墜機事件:變幻氣流成飛機頭號殺手
    中、高空顛簸主要發生在鋒面、高空槽、切變線、對流層頂等天氣系統附近,在高空強氣流(急流)附近,由於風的速度變化很大,也是顛簸經常發生的區域。經常乘坐飛機的人都知道,飛機進入雲層後會有顛簸產生,特別是在積雨雲區、強降水區中顛簸尤為強烈。在中國的青藏高原,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在7500米〜9000米的飛行高度上,熱力亂流、動力亂流和晴空亂流都能起作用,因此顛簸出現的頻率和強度都高。
  • 飛行中的亂流是如何產生的?
    中、高空顛簸主要發生在鋒面、高空槽、切變線、對流層頂等天氣系統附近,在高空強氣流(急流)附近,由於風的速  度變化很大,也是顛簸經常發生的區域。經常乘坐飛機的人都知道,飛機進入雲層後會有顛簸產生,特別是在積雨雲區、強降水區中顛簸尤為強烈。
  • 颱風過境 對民航飛機有何影響?
    颱風對飛行有什麼影響?飛行員如何應對颱風? 颱風對飛機的影響 颱風是一個複雜的天氣系統,會帶來眾多不利於飛行的天氣現象,如強烈的風切變、雷暴大雨、巨大的積雨雲,還有較低的能見度、猛烈的風暴和飛機著陸時近地面大側風、陣風等危險天氣。此外,颱風的大範圍強烈渦旋及惡劣的天氣,可能造成飛機精密儀表的失靈、部分結構破壞等危險後果。
  • 「民航小知識」飛機為啥「怕」雷雨?
    ,許多乘客常常有這樣的疑問。另外,民用飛機的飛行不是「天空高,鳥兒飛」。任何航班的飛行路線均已得到民航及相關部門的嚴格批准和管理。民航航線是指在兩個點之間具有一定寬度和高度並具有一定導航能力的垂直空間。在民用航空領域,指定了不同的飛行級別以不同的巡航級別飛行。
  • 「鯉魚斑」雲層意味著大晴天 世界氣象日解密「觀雲識天」
    找規律  變天之前,雲朵外形會給你「暗示」雖然每一朵雲都長得不規則,但在氣象專家眼裡,雲層依然有規律可言。目前,常見的雲可以分為3族10屬29類。我們需要更好地了解雲是如何影響氣候的,以及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雲。學諺語  這些耳熟能詳的諺語 都在教你「觀雲識天」魚鱗天,不雨也風顛:呈白色細波﹑鱗片或球狀細小雲塊組成的雲片或雲層,常排列成行或成群,很像輕風吹過水麵所引起的小波紋,意味著颳風、下雨等惡劣天氣出現。
  • 飛機飛在雲層之上,是為了躲避雷劈麼?
    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考慮過這個問題,飛機為啥要飛到雲層之上?難不成飛機飛在雲層之上,是為了躲避雷劈?其實有一方面這個原因,因為大氣層一共分為五層,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散逸層。對流層就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層,如風雨雷電都是產生在這一層。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飛機高空飛行時,肯定不是在對流層。
  • 飛行員飛的不是飛機,是氣象!
    航校教員說過的一句話,飛行員飛的是什麼?飛的不是飛機,飛的是氣象!!!因為完美無風的氣象在現實中少之又少。大風天,乘客是如何安然無恙的抵達目的地的?來看看這段視頻吧!側風著陸是指飛機在機場跑道有側風的情況下著陸。飛機側風起降是常有的事,不過降落時是一個減速過程,控制難度比較大。
  • 東航客機遭遇雷雨雲團緊急返航,被雷劈中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東航客機遭遇雷雨雲團緊急返航,被雷劈中的概率究竟有多大?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東航方面了解到,21日MU5414航班在從成都飛往浦東時遭遇雷雨雲團,機長判斷無法繞過雷雨雲團,為確保安全,機組決定返航。飛機安全落地後,經初步檢查,飛機無異常,在按正常程序檢查後將繼續執行本次航程。每年春夏季節,中國強對流天氣多發,經常有雷電發生。
  • 網爆成都飛上海航班遭雷擊返航 回應:未遭雷擊
    而根據國外的統計,飛機日利用率如若達到7小時,每12個月就可能被雷擊中一次;飛機日利用率如若達到10小時,每10個月則可能被擊中一次。  那麼雷擊對飛機的危害是怎樣的?飛機又如何避免雷擊?此前民航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申紅喜曾介紹,根據統計,飛機遭雷擊多發生在上升與下降階段,多發的高度範圍在3500米至5000米之間。
  • 正值雨季,飛機如何防雷電?「躲避」是第一要義
    飛機上的氣象雷達可以實時勘測飛行環境,來自地面的氣象預報也能幫助飛行員獲知天氣信息,從而使飛機儘量遠離雷雨嚴重的區域。不過,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溼鞋,為保證飛機和機載設備的安全,還必須進行防雷電設計。 炎炎夏日,一場豪雨無疑最令人心曠神怡,正所謂「長風捲地驅炎暑,暴雨翻空送晚涼」嘛。然而,雨水不但給人帶來清涼,還常常伴有惱人的雷電。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迎來第一飛
    8點49分,得到空管指令後,B-10VC校驗飛機往50公裡外的天府國際機場飛去。校驗員王建宇前方的校驗臺上,顯示出綠色的飛行軌跡:飛機起飛後,並非直接往東邊的天府國際機場飛,而是按照空管指令,先朝東北方向飛出一定距離後,再折頭向東飛。「我們這次首飛,也要對一些飛行程序進行校驗。」
  • 飛機在空中為何會遭雷擊?如何避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每架正常運行的飛機幾乎每年都要遭到一次雷擊。」民航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申紅喜告訴記者,飛機遭遇雷擊的機率與季節及飛行航線有很大關係。據我國相關部門統計,飛機平均每飛行1萬小時就有可能被雷擊中一次。而根據國外的統計,飛機日利用率如若達到7小時,每12個月就可能被雷擊中一次;飛機日利用率如若達到10小時,每10個月則可能被擊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