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紅豆杉有「植物大熊貓」之稱,是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在彭水東北大山的10萬畝林地裡,已有35000畝栽種了紅豆杉,數量超過550萬株。
8月1日,重慶市政協「參政議政巴渝行」採訪團自彭水縣城顛簸行車3小時,踏上通往山裡的毛坯公路深入林間一探這些「寶貝」。
這些樹的背後,和一個人密切相關:張幸福,他已栽樹5年。
5年種下550萬株紅豆杉
▲進山公路即將硬化。
在彭水東北的偏遠大山裡,有一個國家級重點集中連片貧困村。眼前的一座座山峰,堵住了這裡的出路。
8月1日下午,「參政議政巴渝行」採訪團從彭水縣城到普子鎮,再一路向上轉進山裡。從彭水縣城進山,目前大約需要3個小時。紅豆杉基地落成後,這條10公裡的產業路才被提上日程。幾個貧困村也由此相連,打通一條向外的通道,接通最近的保家高速匝道口大概30分鐘。
再過幾個月,進山公路通車後,到彭水縣城將縮短至45分鐘左右。
▲張幸福。
55歲的彭水縣政協委員張幸福與紅豆杉意外結緣後,已在山裡忙了5年。一年算下來,他3/4的時間在山上。
回憶起第一次進山時,他仍然難掩當時的驚喜。
2013年時,他和朋友徒步進入烏金山林場,打算收購後做伐木生意。途徑海拔1400米的普子鎮鳳山村時,雲海填滿遠山的谷地林間,抬眼望出千裡幾無遮攔。在山間停留的過程中,隨處可見野生紅豆杉。當時最高的有五六層樓高,最大的胸徑可達40公分。這一次意外發現讓他喜出望外,決定變伐木為種樹。
項目落地前,張幸福進山超過10次。每次到普子鎮先坐半小時車,再徒步進山要花1個半小時。
「我還在山上搭帳篷住了一晚上。」張幸福說著,指向100多米外的平地。
在考察項目期間,他走訪過當地幾個村民,甚至在一個村民家住過一晚。
「當時確實是太窮了!」張幸福說,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村民家的床是木頭架起的,他翻個身床就咯吱地晃,一晚上都沒睡著。
受此觸動,張幸福琢磨一段時間後,開始盤算進山「跨界」打造一個林海項目。在景區打造成型之前,他要先打造一個紅豆杉基地:一是為景區提供一個支撐,二是帶動當地村民脫貧。
就這樣,他一門心思紮根山裡,投錢發動當地村民一起種紅豆杉。5年來,紅豆杉面積已經達到35000畝,總量達到550萬株。
兩件事曾讓他熱淚盈眶
張幸福曾是搞建築出身。
「圖紙設計全是我自己畫的。」他指著山上正在裝修的遊客接待中心說,「房間設計寬大敞亮,目前正在裝修。」
項目運作剛開始至今,妻兒都不贊成他的選擇。到現在,妻子到林地來探望過一次。在他們看來,一個除了山頭就是山窩窩的地方,很難踩出一條路。
「現在反對的阻力還是不小。」張幸福說,「就是不理解把這麼多錢投到山林來。」
截至目前,他已累計投資1.6億元。
▲遠處的山間谷地。
「這裡的雲海相當壯觀。」在整個採訪中,他毫不掩飾自己對項目前景的預判。「負氧離子可達10多萬個/cm。」
講完這山這雲,他又講這裡的人。
紅豆杉基地2014年5月1日開業。當天,山間的村民自發購買鞭炮到現場燃放。
張幸福說,現場鞭炮聲噼裡啪啦熱鬧非常,他當時就卯足一股勁,一定要在當地脫貧問題上搭一把力。
另一件事,甚至讓他感動到落淚。
項目啟動初期,他和幾個人住在山上的簡易帳篷裡。一天凌晨5點多鐘,村裡一個近80多歲的殘疾老人,爬到山上來就為送15個土雞蛋,說是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在他看來,一個公司願意到貧窮的山溝裡來,就是在為村民做好事。
後來找到老人住處,張幸福特地去拜訪。張幸福說,「村民對人的好,真是發自內心的。」
收益四六分農戶拿大頭
記者在基地看到,在當地村民的屋前屋後,很多空地上都種有紅豆杉,樹子高的有2米左右,枝繁葉茂的樹下,還種植有前胡等中藥材。根據紅豆杉的布局,張幸福修了10公裡公路,同時將山裡的農戶串聯起來。
紅豆杉基地一共涉及7個村,帶動當地約2600個農戶增收,其中建卡貧困戶745戶。張幸福採取的是「公司+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農戶以耕地入股與公司利益綁在一起,紅豆杉產生的收益按照四六分成,其中農戶拿大頭佔60%,公司拿小頭40%。
平常的人工投入等成本,全部在公司的40%中支出。
紅豆杉是難得的藥材,生長期裡就可修枝賣錢,一公斤能賣到七八十元。尤其是樹上結的紅果子,藥用價值比較高。
「紅豆杉全身是寶,現在已經開始見效益。」張幸福正在落實紅豆杉研發基地的對接,預計明年就會落到山裡來,「通過科研提高附加值!」
他還算了一筆帳:農戶的土地流轉給公司種植紅豆杉,按照「四六分成」的模式算下來,農戶可獲得每畝720元的退耕還林款。目前通過驗收的12000畝,算下來在900萬元左右。
▲接待中心正在裝修。
目前,紅豆杉基地配套建設有接待中心、觀景別墅、林區道路、健身跑道、休閒亭、公園、景觀小品等基礎公共設施,完成了水、電、路等工程。
「用工優先考慮建卡貧困戶。」張幸福粗略算了一下,就目前這些已實施的工程和栽種紅豆杉,用工量已達到7萬人次左右。
這裡的用工根據工種不同,工資在100-300元/天不等。栽種紅豆杉高峰時,一天短期工超過400人,平時公司的固定工有40人左右。
47歲的冉茂雲是同連村的黨支部書記,親眼目睹了5年來的變化。「山上以前『鬼都不上來』,現在上來掙錢的不少。」他告訴記者,「再給5年時間,變化肯定還要大。」
除打造一個紅豆杉基地,張幸福正在將在這裡蛻變成一個康養中心——阿依林海度假區。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郭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