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指著平鋪在身前竹架上無頭的臘鴨與旁邊吊曬的臘鴨相比。「這邊的鴨雖然白但是小,又不是白沙鴨,那邊的要13元一隻,每隻一兩斤,這個只要6元一隻」,老闆解釋道,同時用手不斷拔去鴨身上殘留的大羽毛,「有的人是很中意鴨白滑滑的,過去用松香、瀝青可以把毛去掉,但現在衛生部門查得很嚴。」
「那為什麼有的餐館用的鴨那麼白?」記者繼續追問道。老闆開始詢問記者是不是廣州的,當得知記者是深圳的後,就開始透露:「我們很多鴨運到深圳布吉的,一天送給深圳的臘鴨就有一兩百箱,而且我們在那兒有分銷的啊,有的鴨光溜溜的,是用白蠟起毛的,因為有的人中意白。」「那這個怎麼那麼多毛?」記者接著問。「這一點點哪用到白蠟」,老闆身邊另一個負責人表示,這些鴨太小了,接著,老闆補充道,「被抽檢到好麻煩的,瀝青、松香能檢出來,白蠟也可以檢出來,前面那些(工場)有用白蠟起毛的,不過鴨比較大,一隻兩三斤以上吧,好多賣給深圳。」
當記者問及為何臘鴨上沒有蒼蠅時,這個老闆一開始說,「我們這裡很乾淨的」,而其腳邊蒼蠅就在飛舞,「我們都用消毒水消毒環境的」。之前,白沙市場的女檔主這樣解釋沒有蒼蠅的原因,「市場環境好嘛」。其實,白沙市場的衛生環境跟一般的露天農貿市場沒有區別。接著,記者進一步向鴨場的老闆問道:「是不是這個鴨拔完毛用鹽醃一下就行了?」「那怎麼會,要加很多東西的,加鹽,加消毒水……」老闆解釋道。
離開這間加工點,記者又多打探了幾家加工點。在這條路盡頭處一間加工點,記者看到了醃製鴨子的鹽池,加了「很多東西」的鹽池上果然沒有太多蒼蠅,同樣,其晾曬的腊味也都沒有蠅蟲「光臨」。
燙鴨用瀝青汙染明顯,「風聲緊」;改用白蠟,人們難察覺。
然後,記者來到這片加工場內一個十字路口邊的加工點。老闆娘熱情地推薦起臘鴨來。當記者表示面前晾曬的鴨子太多毛時,老闆娘立即推薦起後面幾排明顯大許多的白滑乾淨的臘鴨來,記者看到這些鴨明顯與手工拔毛的不同,鴨身上不僅大羽毛留下的羽管沒有了,連小毛也沒了。老闆娘繼續解釋道,「現在不興用瀝青了,汙染重又明顯,現在風聲緊啊,這是用白蠟膠過的了,在用熱水燙鴨時加白蠟,不明顯」,接著,她報起價來,「這些都是三斤多重的油鴨,白蠟過的22元一斤,那些沒有白蠟的13元一斤」。
由於時值中午,工點已經停工,所以,記者在拔毛等初加工的區域查看了一番,記者很容易就在加工區旁發現了一桶白蠟,加工區前砂土地上正在晾曬顆粒較粗的鹽,而且旁邊的鹽袋上沒有任何標記,這不由地讓人疑惑是否是工業用鹽。
由於這些作坊並非正規有註冊商標的企業,所以,一般都是直接發貨給餐館,因此,昨天,記者在廣州一德路乾貨市場並未發現來自東莞白沙的臘鴨,基本上都是江西南安臘鴨。
何為白蠟:白蠟具有環烷基、石蠟基、芳香族等化學成分,經過脫臭處理可以沒有多少味道,反而容易使人忽略其空氣汙染的危害,而且作為石化產品,其中還含有鉛等重金屬成分,可對人體健康造成慢性危害,比如頭暈、噁心等。以前「毒大米」事件就是用白蠟油拋光劣質黴變大米的。(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