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變白蠟:白沙鴨拔毛出新招(圖)
NEWS.SOHU.COM 2004年11月06日09:42 來源:廣州日報大洋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本報記者攝影報導白蠟加工過的臘鴨顏色誘人。
秋風起,腊味飄香……一年多前曾被重拳打擊的東莞虎門白沙鴨在這腊味旺銷的季節裡悄然復產,但受了「驚嚇」的村民更加警惕,造假新招也更為隱蔽。記者前天與省市電視臺記者一道暗訪,在白沙市場附近的這片臘鴨加工場發現,瀝青拔毛已變成了白蠟褪毛,用農藥醃臘鴨則變成了用消毒水。
村民把守路口,晾曬場院邋遢不堪,一跺腳驚起無數蒼蠅。
早在兩個月前,記者就聽說白沙瀝青鴨要開工了。前日,記者來到了107國道旁的白沙村,只見四下裡靜悄悄,但深入村裡的白沙市場附近,卻見一輛輛滿載活鴨的5噸貨車疾駛而過。於是,記者跟隨著運鴨車找到了市場旁的鴨工場。
這片鴨工場與一年多前省質監局前來查處時環境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仍然是那些在水塘旁搭建的簡易工棚或磚砌簡易平房。整片工場約有三條路隔開,而工場臨近白沙市場的第一條路口有一戴草帽的村民把守。而且這條路邊加工點的人員也對記者默然相向,要麼不答話,要麼回答「不知道」。旁邊白沙市場中賣鴨的商販也很警惕地拒絕帶記者到加工點看貨。記者看到,每個加工點都有數十個工人,運鴨車也源源不斷地運鴨進場。
記者對加工點環境進行了一番查看,看到每個加工點一般分四個區域,首先是靠近水塘的臨時養鴨處,旁邊則是殺鴨、拔毛、醃製的初加工區,而在初加工區對面就是磚砌平房中的烘乾燻蒸區,中間的場院則用於晾曬。記者注意到,加工環境依舊惡劣,初加工部分汙水橫流,個別水塘已被血水染紅,長滿了水浮蓮,晾曬的場院地面則邋遢不堪,一跺腳便驚起地面無數蒼蠅,但場院一排排晾曬的臘鴨、臘鴨月比、臘鴨肫等腊味上卻鮮有蒼蠅。
記者在這片加工場並未聞到燒煮瀝青、松香的刺鼻味,只見部分加工點燙鴨桶邊殘留著瀝青的痕跡,工人們也都是在用手拔鴨毛。這些加工點真的改邪歸正了嗎?為什麼衛生環境並不好的市場中賣的鴨和這裡大片晾曬的鴨子上卻沒有蒼蠅呢?在第二條路的一個加工點,記者開始與老闆攀談起生意。
白蠟鴨價格是普通鴨兩倍,醃鴨要加消毒水等「很多東西」。
「這邊曬的鴨子好像比那邊的要白一些哦,但怎麼還是有那麼多毛啊?」(下轉A4版)
東莞白沙瀝青鴨事件回放
去年9月28日,廣東省質監局組織東莞市質監局一舉端掉虎門鎮白沙市場附近的6家瀝青鴨加工場,查獲光鴨5500隻、臘鴨1500隻、臘鴨腿16500隻、工業用鹽6000千克、松香和瀝青10400千克。
當時的瀝青鴨作坊群方圓數百米,集中了30多家瀝青鴨作坊、毒豬浮皮工場。工人們首先將活鴨宰殺,拔去大毛,接著將這些鴨子丟進瀝青鍋中,撈出來時,鴨子像塗了一層黑漆,然後,將瀝青鴨在冷水裡冷卻一下,再撈出來將瀝青層撥掉,鴨毛便悉數褪去。
當時,省質監局和東莞虎門鎮鎮政府對這些黑作坊進行了整治。(本報記者)(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