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霍金的《大設計》系列短片,是因為他從物理科學的方向論證了心理學,如同百年前榮格所說的那樣,總有一天,科學和藝術將殊途同歸,心理學也將結束沒有心理的心理學。霍金通過物理學最新理論的研究和演繹,回答了存在、宇宙和人生的意義。雖然我並不同意哲學和宗教已死,但是現在這個時代,科學顯然走的更快。
在傳統的科學研究中,認為客觀實在是獨立於觀察者而存在的;量子物理的出現,論證了沒有獨立於觀察者的客觀實在,而霍金在大設計中所傳達的主要觀點就是對此的總結:依賴模型的實在論。
追問一個模型是否真實並沒有意義,關鍵在於模型的內容是否能夠跟我們對世界的觀測相吻合。比如,我們沒辦法看到電子和夸克,我們怎麼知道它們的存在是真實的呢?因為電子和夸克非常有用,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完美地解釋觀測到的實驗現象,所以在考慮相關的物理現象的時候,承認「電子和夸克是真實存在的」要比認為它們是不存在的更與觀測結果吻合。如果我們能夠構建一個物理模型,不需要電子或夸克也能完美地解釋觀測結果,那麼在這些模型裡,電子和夸克就是不存在的概念。
其實,科學和技術都是依賴於人類心理的外延,是人類演化不斷建立起的新的「心智模型」。
傳統的科學研究方法造成了沒有心理的心理學,而真正的心理學,是要基於對個體的理解和尊重,把每一個人都看成單獨的個體,把世界看成單獨個體組成的聯動體。因為我們所有人都通過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世界,帶著各種先天或者後天影響而成的複合模型去觀察世界,所謂「客觀」都只是基於某種主觀的「客觀實在」。
簡單的說,我們自己通過此刻的感知而建立了關於自我世界的客觀模型,並用模型去嵌套觀察外在世界,進而創造了歷史和未來。因此,現代心理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幫助個體發現這種固化的「自我模型」,並通過增加個體意識的深度和廣度,建立出其他的新「模型」,最終發展出真正的「自由意志」!
《大設計》 第1集 宇宙之鑰
《大設計》 第2集 生命的意義
《大設計》 第3集 上帝創造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