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用黑洞的陰影,探測到暗物質?物理學家:我已開發出這個公式

2020-08-28 科學之美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

魯德大學的一位物理學家開發了一個公式:~根號下3MΔM用於評估暗物質對黑洞陰影大小的影響。事實證明,只有當這種假想形式的物質在星系中心黑洞周圍的密度異常高時,這種效應才會顯著。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利用黑洞的陰影就不太可能探測到暗物質,其研究發表在《物理快報B》期刊上。2019年4月,事件視界望遠鏡首次獲得位於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陰影的圖像。為了拍攝這張照片,天文學家必須結合全球各地的八個天文臺。

圖像沒有足夠的解析度來清晰地定義中心黑洞的幾何形狀,但研究人員希望在未來獲得更高的圖像質量。確定其陰影的形狀將能讓天文學家測試各種版本的引力理論,並可能找到一座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結合的「橋梁」。魯德大學引力與宇宙學教育與科學研究所副教授Roman Konoplya想知道:

佔宇宙所有物質約85%的假設暗物質,可以對黑洞陰影形狀和半徑產生可見的影響,黑洞是由於這種物質超強引力場中光子軌跡的曲率而出現的黑斑。這位宇宙學家獲得了一個公式,該公式可以根據陰影周圍暗物質的量來確定陰影半徑的變化。魯德大學宇宙學家檢查了一個由暗物質暈包圍的非旋轉黑洞簡單球形模型。然後,通過考慮暗物質情況下的空間度量方程,發展了測量黑洞陰影半徑的一般公式。

方程的解取決於光子球和暗物質的散射殼層:暈的相對位置。光子球體是光子繞黑洞軌道的最小半徑。這個軌道中的光子不能再離開洞附近,但還沒有落入洞中。對於這樣的相互空間排列,可以有三個選項。首先,暗物質的分布方式是光子球體位於暗物質層和事件視界之間。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觀察者來說,黑洞陰影的大小不會改變,將無法通過陰影形狀來檢測暗物質的存在。第二種情況(當暗物質的暈比光子球更接近視界時)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一區域的所有物質都將不可避免地被黑洞吸收。

第三種是最有趣的:光子球沉浸在暗物質的光暈中。在這種情況下,陰影半徑將取決於暗物質層的密度及其質量:密度越小,質量越高,陰影的半徑就越大。然而,魯德大學宇宙學家進行的計算表明,要想讓外部觀察者注意到黑洞陰影半徑的變化,就需要在中心黑洞周圍有異常高濃度的暗物質。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暗物質對陰影半徑的影響可能難以察覺。

為了使黑洞的幾何形狀發生如此大的變形,以至於從對陰影的觀察中可以看到,暗物質應該集中在黑洞附近。在銀河系中,據估計,大約有1000億個太陽質量的暗物質。然而,科學家認為暗物質不僅分布在星系的中心,而且分布在整個星系暈中。為了影響黑洞的陰影,所有這些巨大的暗物質質量必須集中在中心區域,大約佔其總體積的百萬分之一。這一否定的結果,意味著現代天文學家將不能使用黑洞作為暗物質的「探測器」,這對從事黑洞研究的天體物理學家來說極其重要。

暗物質是一種假想的物質形式,根據現代估計,暗物質約佔宇宙物質的85%,其密度約佔宇宙物質密度的25%。與普通重子物質不同,暗物質不發射電磁輻射,也不直接與之相互作用。因此,儘管做出了種種努力,天文學家仍然無法獲得它存在的直接證據。但是,如果一個黑洞周圍異常高濃度的暗物質由於某種原因被證明是可能的,天文學家將需要考慮模型,同時也要考慮黑洞的旋轉及其周圍暗物質的影響。

研究提出的球形模型,由質量為M的Schwarzschild黑洞和其周圍的質量為Δ的暗物質M組成。在這種情況下,導出了黑洞陰影半徑的一般公式:根號下3MΔM。結果表明,如果暗物質暈的有效半徑是有序的,陰影的變化不可忽略。例如,對於銀河黑的洞來說,要發生這種情況,暗物質必須集中在黑洞附近。對於與Schwarzschild極限的小偏差,陰影大小的主要貢獻是由於光子球下的暗物質,但在較大的偏差下,光子球外的物質不能被忽略。

博科園|研究/來自:魯德大學

參考期刊《物理快報B》

DOI: 10.1016/j.physletb.2019.05.043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相關焦點

  • 能否用黑洞的陰影,探測到暗物質?物理學家:我已開發出這個公式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魯德大學的一位物理學家開發了一個公式:~根號下3MΔM(詳細公式推導見本文末DOI)用於評估暗物質對黑洞陰影大小的影響。事實證明,只有當這種假想形式的物質在星系中心黑洞周圍的濃度異常高時,這種效應才會顯著。
  • 物理學家在微小的原始黑洞中尋找暗物質
    在當晚拍攝的188張相對平淡的星系圖像中,發現了候選黑洞事件成了最耀眼的事件。」當沿著視線右移時,光線會繞著黑洞彎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卡夫利宇宙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庫森科(Alexander Kusenko)在視頻通話中說,」不僅光線指向你,而且這些光還會向你彎曲繞行。這使星星瞬間顯得更亮,這是有點違反直覺。
  • 哈勃繼續解開宇宙之謎,失蹤的暗物質和黑洞陰影
    暗物質——星系形成和演化的關鍵成分,存在於任何觀測到的星系中。NGC 1052-DF2被發現,這個星系丟失了大部分暗物質。一年後,距離地球4500萬光年的NGC 1052-DF4星系被發現,它也丟失了大部分暗物質。暗物質約佔宇宙物質的85%,佔總體質量-能量密度的25%。
  • 哈勃繼續解開宇宙之謎,失蹤的暗物質和黑洞陰影
    NGC 1052-DF2被發現,這個星系丟失了大部分暗物質。一年後,距離地球4500萬光年的NGC 1052-DF4星系被發現,它也丟失了大部分暗物質。暗物質約佔宇宙物質的85%,佔總體質量-能量密度的25%。由於它不以可觀察的方式與電磁場相互作用,也似乎不以任何方式與電磁輻射相互作用,因此它不容易被探測到。因此它被稱為「暗物質」。
  • 原始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畢竟,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研究者仍然沒有探測到暗物質粒子。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如果黑洞一直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情況又會如何?可惜的是,紐約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亞辛•阿里-海蒙德在2017年發表了一篇論文,對這種類型的黑洞將如何影響LIGO的探測率進行了檢驗,在此之後,暗物質與原始黑洞的關係開始受到質疑。阿里-海蒙德計算出,如果新生宇宙產生的黑洞足夠多,能夠解釋暗物質,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黑洞將形成雙黑洞系統,彼此環繞並越來越近,其合併速度甚至比LIGO觀測到的合併事件高數千倍。
  • 暗物質是什麼?我們用引力波探測出了些什麼?
    理論預測與引力相互作用的事物都會打破這個扭曲,並發出漣漪。與引力相互作用的任何事物都會生成引力波。但僅僅最具有災難性的宇宙事件才能夠生成足夠強,可以令我們觀測到的引力波。現今觀測者們已經開始常態化記錄引力波,科學家們正在討論暗物質是怎樣的——只知曉其通過引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或許能發出足夠強被發現的引力波。
  • 原始黑洞是否可能是暗物質?
    畢竟,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研究者仍然沒有探測到暗物質粒子。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如果黑洞一直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情況又會如何?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宇宙學家馬克·卡米奧考斯基(Marc Kamionkowski)表示,這的確是一個瘋狂的想法,但並不一定比其他觀點更瘋狂。事實上,探索這方面可能性的論文已經有很多。
  • 暗物質由迷你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什麼?很多個人、國家以及國際機構對此都有深入研究,或合乎情理或匪夷所思的解釋時有冒出,但終究還是沒有一個真正令人信服的解釋來說明它到底是什麼。不過,最近一種較為新穎的解釋引發廣泛關注:暗物質是由大爆炸誕生原始迷你黑洞組成。
  • 物理學家認為大爆炸中的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此外,一旦LIGO開啟,並立即開始聽到這些類型的天體相互合併,天體物理學家意識到,那裡潛伏的黑洞肯定比他們想像的要多,也許更多。這些奇特的標本的發現使新的想法煥發出了新的生機,這是近幾年被貶低的邊緣。我們知道垂死的恆星會產生黑洞。但是也許在「大爆炸」本身期間也產生了黑洞。這種「原始」黑洞的隱藏種群可能會構成暗物質。畢竟,儘管進行了數十年的搜索,但沒有暗物質粒子顯示出來。
  • 物理學家認為大爆炸中的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但是也許在「大爆炸」本身期間也產生了黑洞。這種「原始」黑洞的隱藏種群可能會構成暗物質。畢竟,儘管進行了數十年的搜索,但沒有暗物質粒子顯示出來。如果我們真正需要的成分——黑洞——一直在我們的鼻子底下呢?他計算得出,如果嬰兒宇宙產生足夠的黑洞來解釋暗物質,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黑洞將成雙系統對,彼此越來越接近,並且以比LIGO觀測到的數千倍高的速率合併。他竭力主張其他研究人員繼續使用替代方法來研究這個想法,但是許多人失去了信心。該論點如此可惡,以至於卡米昂科夫斯基說,這使他對這一假設的興趣大打折扣。但是,現在,在最近的大量論文之後,原始的黑洞想法似乎重新流行起來。
  • 暗物質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圖片:Shutterstock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Antonio Riotto說:理論上所有暗物質的解釋都是基於原始黑洞的形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信服,一些物理學家說,這些原始黑洞不太可能解釋宇宙中所有的暗物質。希格斯玻色子是在所謂的希格斯場中產生,它在宇宙中瀰漫並給粒子質量。當希格斯玻色子被發現時,發現它比質子重約126倍,比許多物理學家預期的要輕。
  • 暗物質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圖片:Shutterstock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Antonio Riotto說:理論上所有暗物質的解釋都是基於原始黑洞的形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信服,一些物理學家說,這些原始黑洞不太可能解釋宇宙中所有的暗物質。希格斯玻色子是在所謂的希格斯場中產生,它在宇宙中瀰漫並給粒子質量。
  • 「旅行者1號」再立新功 或排除暗物質是微型黑洞假說
    推論黑洞質量範圍幾十年來,天體物理學家一直認為,一些不可見的物質為維繫星系的穩定提供了額外引力。在發現存在暗物質的初期,黑洞被當作一種極為可能的候選體,吸引了眾多天文學家的興趣。不過現在看來,黑洞完全為暗物質的說法可以被徹底排除,然而極少一部分暗物質由黑洞組成的說法依舊可行。
  • 美國珀杜大學物理學家拉斐爾·朗:中國走上尋找暗物質的「最前沿」
    ,並利用這一技術確定性地排除了美國CoGeNT實驗組幾年前給出的暗物質存在區域。    無獨有偶,由上海交通大學牽頭的「熊貓計劃」最近也發表首批數據,同樣對CoGeNT實驗組探測到的疑似暗物質信號提出質疑。    美國暗物質研究專家拉斐爾·朗對此表示,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成果,說明中國尋找暗物質的努力「走到了國際社會的最前沿」。    朗是美國珀杜大學的物理學家,也是義大利XENON1T暗物質探測器項目的成員。
  • 否認暗物質的物理學家
    在牛頓物理學中,暗物質和暗能量是被假設存在的,並且根據標準物理定律來計算引力的話,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據了宇宙總能量的95.1%。   當我拜訪他在魏茨曼研究所的辦公室時,這位70歲的物理學家在以色列炎熱的夏天裡穿著短褲,興奮激動的時候也會不知不覺地提高語調。
  • 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
    2018年3月9日,天文學家們宣稱發現一個奇特的星系,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也許你會說,發現沒有暗物質的星系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這可是大事件,這事如果最終確定,堪比發現「」引力波「」和「」上帝粒子「」還要刺激。這是一個物理學家們做夢都沒想到的意外發現。因為暗物質用「不存在」證明了自己的存在!
  • 由黑洞形成的引力分子:將指引我們發現暗物質
    場會對周圍的世界做出反應,最終的結果是,電子只能出現在原子核周圍的某些區域,從而使全部化學成為可能(我有點簡化,但你明白我的意思)。 黑洞之友 現在輪到了黑洞。在原子物理學中,完全可以僅僅用3個數字來刻畫一個基本粒子(比如電子):質量、自旋和電荷數。
  • 由黑洞形成的引力分子:將指引我們發現暗物質
    這種奇異的結構可能會提示出暗物質的身份和時空的終極本質。要解釋引力分子的存在,首先需要探索現代物理學中最基本的——但幾乎從未被弄明白的對象:場。場是一種數學工具,可以看做是關於空間的函數。比如說,溫度就可以看做是一種場:C(空間坐標)=那一處的溫度。
  •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發現黑洞CTA 102伽馬射線爆發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攝   本報南京12月29日電 (記者姚雪青)記者2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近兩個月內頻繁記錄到超大質量黑洞CTA 102的伽馬射線爆發,光學觀測發現CTA 102開始處於新一輪活躍狀態。這是暗物質衛星科研團隊自衛星於去年發射後首次發布觀測成果。據悉,這一觀測結果已在《天文學家電報》上發布。
  • 引力波可以幫助我們揭露黑洞、暗物質和粒子理論中的奧秘
    但是探測這些波動的能力也給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研究宇宙的新方法。帕尼教授正領導DarkGRA 項目,試圖利用引力波去探測宇宙中的一些最大的謎題,包括大質量奇異星,暗物質和黑洞本身。先前的天體物理學家不得不通過研究黑洞周圍物質的行為來推測黑洞的存在。黑洞被認為是坍縮恆星的超大質量遺蹟。它們產生的引力強到甚至連光也無法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