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正處於深夜的河北唐山,在一陣天崩地裂的地震中被驚醒,而緊接著24萬人從此陷入了永遠的長眠之中。這場強度為芮氏7.8級的大地震,讓整個東方都為之震動了。一座巨大的城市被瞬間摧毀是非常可怕的,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地震之後全國各地都紛紛伸出了援手。其中因為一名女英雄的犧牲,卻讓救援能夠來的更及時更快一些。
這名女英雄名叫高東麗,1954年8月出生在北京豐臺區一個革命的軍人家庭中,從她很小的時候開始,身邊的長輩就經常和曾經在戰場上的故事,那些為了保衛祖國而英勇就義的烈士們,給予了高東麗極大的震動,在她的心裡也種下了從軍的理想。
1972年12月,18歲的高東麗光榮的加入了人民解放軍,被分配到同行連當守機員。在剛剛進入部隊後,高東麗便開始了緊張的技術訓練,她憑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技術得到了飛速的提升,成為了第一個參加戰備值班的人。
1976年春天,在戰備訓練考核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的高東麗,被調到了唐山某空軍部工作,來到值班室高東麗就知道自己的任務很艱巨,在她值班的總極面板上,有180個孔號,還有幾十條迂迴線路,上面有首長姓名和部隊代號、番號等數百個勤務符號。
原本部隊給她半個月的時間熟悉守機勤務,但高東麗僅僅用了四五天就記熟了。不過高東麗身子比較弱,經常生病。有一次她拖著病體,依舊堅持戰備值班。由於太累她最後昏倒在了機房裡,經檢查她患了十二指腸潰瘍。
才住院後沒多久,高東麗便想著要出院繼續參加工作了。和高東麗同醫院的病人都很捨不得她,因為高東麗在住院期間還不停的照顧其他的病號,打水送飯比患者的家人還勤快。高東麗說這是為人民服務。
不久後高東麗重新回到了連隊,生活一如既往的繼續著,一直到1976年7月27日凌晨,唐山萬籟俱寂,而連隊的總機房裡卻依舊動火通明。隨後一聲悶雷般的響聲傳來,總機房裡的高東麗也感受到了劇烈的搖晃。
是地震!高東麗面對這一突發的情況,她第一時間並不是自己的人身安全,要知道機房有一個很大的總機臺,如果她及時的躲在總機臺的空隙間,那麼還是有很大的逃生可能的。但高東麗率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地震的情況傳遞出去,向全國各地呼叫救援。
高東麗首先抓起三副塞子,疾速插向指揮所、作戰部門的號孔裡,向航行調度和氣象值班室等部門按響了報警,隨後高東麗又接通了4個部隊首長、一個陸軍單位和空軍機長。在高東麗準備連接其他的號孔時,機房已經轟然倒塌了。
正因為高東麗及時把消息傳遞了出去,才讓救援能夠來得更快一些,救了無數的人,而為此而犧牲的女英雄高句麗被追記了一等功,並授予了她雷鋒式的女戰士和革命烈士稱號。雖然高東麗已經犧牲了44年,但她並不該被遺忘,她英勇無畏的精神更值得人們永遠的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