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蜂窩物聯網的規模發展、VR技術的日趨成熟、高速移動寬帶需求的提出,國內外開展了5G的研究和探索,其中的頻譜資源分配是5G應用的基礎。
一、4G方興,5G已來
當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4G流量已成為很多用戶手機通信套餐中的「標配」,4G已深入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諸多方面,如手機支付(如支付寶)、社交(如微信)、手遊(如王者榮耀)等等,為移動用戶提供便捷快速的上網服務。截止2018年12月底,中國移動的4G用戶數超過了7億,且國內的4G還處於上升發展期。
蜂窩物聯網的大規模發展,對移動通信網絡提出了超多用戶(即超多連接)並行接入的需求。工業自動化、高速運動的車聯網等應用場景,提出了高可靠、低時延(毫秒級)的需求。超高清視頻等大數據量實時傳輸的應用場景提出了高帶寬的要求(Gbps數量級),如醫療影像雲業務(即遠程醫療中一種典型應用)有超高清視頻的實時遠程傳輸的需求;又如未來隨著VR/AR(虛擬實境/增強現實)技術的成熟與應用,將對大容量多媒體數據的低時延遠程下載和實時交互響應提出需求。4G移動通信網絡已不能滿足如上的應用需求,因而近期國內外的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商積極開展5G網絡的相關試驗、試點工作。
二、5G應用體系架構和應用需求
目前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定義了5G的三大應用場景: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增強型機器類通信,即大規模物聯網業務)和URLLC(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如時延為0.5毫秒級別),這些場景分別對應如以AR/VR為代表的超高清多媒體通信、規模蜂窩物聯網、車聯網及工業製造等應用場景,如下為5G應用體系架構的示意圖。
1、網絡深覆蓋
5G網絡在分配頻段時,需要考慮好居民樓、商務樓等高層建築的室內覆蓋;同時在用戶密集區域(如CBD中央商務區),需要滿足熱點區域、盲覆蓋的終端高速上網需求,實現深度覆蓋。
2、支持大規模物聯網的多樣化接入
目前,國內電信運營商均已開始部署蜂窩物聯網(以窄帶為主),滿足很多小數據量(單用戶通信速率不超過10kbps)應用場景的傳輸需求,如在中國移動某省已部署的蜂窩物聯網,上下行分別使用原GSM(900M)的200KHZ空閒頻段,實現多終端的並發接入。目前LTE的單個物理資源塊(180KHZ)可作為獨立子載波以部署窄帶物聯網;同時可提供1.4M頻譜帶寬(承載6個物理資源塊共1.08MHZ)以滿足1Mbps較高速率的非窄帶物聯網終端的接入需求,未來這些可平滑過渡到5G網絡,基於5G網絡的大帶寬資源和新技術(如多址接入、多跳網格等),可滿足大規模物聯網終端多樣化通信速率的接入需求。
3、車聯網等業務的接入需求
未來的5G網絡將使用高頻頻段(超過6GHz)和中低頻頻段(低於6GHz),為滿足車聯網等業務的接入需求,在保證高速率通信(單用戶Gbps)的前提下,又要考慮車輛的移動性,因而使用高頻段5G網絡的覆蓋距離將很受限,特別是上行通信,車載5G終端的發射功率(對比5G基站)較小,車輛容易駛出5G基站的覆蓋區,因而5G網絡需要考慮上下行解耦(上行採用中低頻段,下行可用中高頻段)和D-D(Device To Device,即終端直連)技術,來滿足車聯網為代表的業務場景的大移動寬帶的需求。
綜上,5G頻譜的規劃、頻段的分配以及NR(新空口)採用的技術,需要綜合考慮多種應用場景的多樣化需求。如國內的中國移動等電信運營商均已開展了5G的試點工作,可面向如上三種場景中試點應用5G技術。
三、5G頻譜資源的規劃與研究
1、國內外5G頻譜資源的規劃
目前,國內3GHz以內的頻譜資源主要被2G、3G和4G網絡所佔用,主要包括GSM900、GSM1800、CDMA、TD-SCDMA、CDMA2000、WCDMA、FDD LTE和TD-LTE網絡,5G可用的頻譜主要規劃於3GHz以上的頻段資源。
2017年11月,工信部正式發布了國內5G系統可用的工作頻段,集中於中頻頻段,包括:
(1)3300 MHz—3400MHz,該頻段原則上限於室內使用。
(2)3400 MHz—3600MHz和4800 MHz—5000MHz,作為5G系統的工作頻段。
已確定的頻段(共計500MHz帶寬)主要為了滿足5G初期試點、試商用的需求,對比已成熟商用的TD-LTE(210MHz帶寬)和FDD LTE(70MHz帶寬),5G的頻譜資源較為豐富。5G中頻頻段的確定,推動了晶片、終端、測試儀表、基站設備等領域的商業化進程,促進了整個5G產業鏈的成熟度,也加速了國內5G的商用進度。國外電信運營商在規劃使用的5G中頻頻段也主要集中於3.1GHz—4.9GHz之間,與國內的3.5GHz、4.9GHz頻段相應,保障了未來5G終端的國際漫遊。
中頻頻段資源滿足了5G業務的較遠距離覆蓋、用戶移動性等基本需求,而高頻頻段由於擁有更大帶寬的頻譜資源,可滿足近距離覆蓋區域內的超高速率的通信需求。目前,國內5G規劃的高頻頻段主要包括26GHz(24.75GHz—27.5GHz)和39GHz(37GHz—42.5GHz),用於5G的研發和試點;其中的26GHz頻段與歐洲採用的高頻頻段(24.25GHz—27.5GHz)基本相同。美國規劃的5G高頻段主要為:27.5GHz—28.5GHz、37.5GHz—40GHz;韓國的為26.5GHz—29.5GHz;日本的為27.5GHz—29.5GHz。由此可見,美國、日本和韓國在5G高頻段規劃將主要使用28GHz。
如下圖為國內已規劃5G頻段的分布示意圖,在5G試驗階段,也有廠商在如15GHz的高頻頻段開展外場測試工作。
2、低頻段資源重用的研究分析
5G網絡所用的頻率較高,對比4G,5G基站的覆蓋範圍較小(如使用超過30GHz頻率的毫米波,為保障多用戶的高速率通信,其覆蓋距離可能不到百米),因而電信運營商的網絡部署將面臨周期長、投資高(站點多)等問題。為了實現5G網絡的遠距離覆蓋,如歐洲電信運營商有規劃700MHz低頻頻段(低於1GHz的頻段)用於5G覆蓋,因而,未來5G將會應用高低頻、高中頻混合模式。在國內,隨著3G的逐步退網(升級到4G)、2G部分頻段的空出,800MHz/900MHz/1.8GHz/2.1GHz等空閒的頻段未來均可用於5G網絡的遠距離覆蓋,如CDMA頻段(825MHz—880MHz)、CDMA2000頻段(1920MHz—1935MHz、2110MHz—2125MHz)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