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佛法,是勇斷煩惱的大丈夫事
學佛,被古代大德讚嘆為大丈夫事,這裡所說的大丈夫,並非指性別上的區分,而是說修佛之人要以戒律為鎧甲,以智慧為利劍,力斷煩惱,勇猛精進。修佛,從根本上說是要自覺覺他,不僅自己要斷除煩惱,還要為眾生得度而發起無上大乘心。眾生是無量無邊的,救度眾生的事業同樣也是無量無邊的。但修佛之人,應該效法和修持如佛一樣的觀空智慧,故而佛度眾生,實無一眾生可度。菩薩廣度無量眾生而不生退屈倦怠之心,也是由於證悟空性的緣故。
都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古德也說人身如同臭皮囊。臭皮囊這句話,不是用來自我貶損的,而是助益佛子破除對自身的虛妄貪愛,因為身體只是無常的表相。身為正信的佛子,要堅信暇滿人身的珍貴,具備了暇滿人身又能夠對佛法生起聞思信受之心,那就更加難能可貴。在般若經中,對人的生命特徵是有明確說明的。佛度眾生,首先因為一切眾生皆具如來解脫分,都能夠聞思正法,信受奉行。但人與諸佛菩薩來說,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佛說人與眾生無分別,是從空性的真諦角度來說的,諸佛菩薩是證悟空性不受輪迴的聖者,對聖者而言,眾生與諸佛菩薩,確實沒有分別。如果從人的角度來說,人處在六道輪迴之中,在佛法義理中稱為六凡,也就是說一切未能斷除我執的眾生,要在六道輪迴中相續流轉,不得解脫。像阿羅漢、闢支佛、菩薩、佛是處於聖位的覺者,是斷除我執的大成就者。身為凡夫的佛弟子,一定要認清這個道理,不能總把人與佛無分別掛在嘴上,久而久之容易滋生我慢。
▲斷除我執的等覺菩薩,是一切凡位佛子的修行榜樣和依怙
人因為在世間生活,很容易陷入兩種極端的錯誤知見之中。在佛陀出家之初,曾經歷過六年的苦行,還曾接觸過一些修行人。這些修行人有些因為智慧不夠,而執持了錯誤的戒法,他們學著牛、狗一樣的生活方式,認為人之所以痛苦不能解脫,是因為無法像牛、狗一樣無思無欲。智慧的佛陀的,當然是遠離了這些錯誤的行者,並把他們執持錯戒的行為稱為戒禁取見,佛子如果陷入這種錯見之中是非常可怕的。因為牛、狗也是在六道之中,並沒有真正解脫。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具有一定的智慧,可以歸敬三寶;人具有道德的修養,可以淨戒自律;人具有相應的智識,可以聞思經論,抉擇空性。因此,人是可以解脫覺悟的。
還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人生在世就是要及時享樂,這種觀念同樣是很嚴重的錯見。因為在六道眾生之中,能夠感獲人身,足以說明前世有過比較大的福報。如果今生不能廣積福德,那麼來世下墮三惡道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正所謂得人身者如掌上塵,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佛陀以清淨善法教化眾生,正是為了避免吾人陷入愚痴盲目的極端苦行,和及時享樂而不知惜福培福的無端浪費之中。因此修行佛法,要秉持中道正行,一方面要通過戒律來杜絕自己不良的身心欲望,一面又要珍愛暇滿人身,趁著色身強健,好好聞思正法,至心去恭敬供養善知識,這樣才能不失涅槃正道,才是與第一義諦相應的禮敬三寶。
▲禮佛敬佛,需要清淨的財布施和智慧的法布施
在般若經論中,佛陀曾說在佛涅槃五百年後,當有善男子、善女人以種種香花、瓔珞、幢幡、雅樂、明燈、珍寶等資財供具,作為供養三寶的清淨布施,這是極為珍貴的培福之道。佛弟子還當沐手書寫、教人書寫佛法經藏,還應誦持、聽聞、思惟、憶念、修行空性義理,因為這是至為尊勝的法供養。這些良好的供養修持,是佛子今天仍需要信受奉行的,因為躬行善法,如理作意,是對自己和眾生解脫事業的負責,也是對諸佛菩薩的發心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