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相信每一個到寺院拜佛的善信都希望自己能夠得佛菩薩庇佑,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那什麼樣的人才算是「與佛有緣」呢?是那些天天往寺院跑的人嗎?是那些天天燒香磕頭的人嗎?未必。心中若無佛,就是抱佛的大腿也無用。
世人往往認為佛菩薩就在寺院,其實佛菩薩無處不在,心中有佛佛自在、心中無佛佛難求。佛家有句話叫:莫向外求。什麼意思?不要向外去看,不要向外去尋找能幫助自己的力量,要向自己的心內看。「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心中有佛的人,時時處處都有敬畏。
佛不是神明,佛是大智慧、大慈悲的象徵,我們信佛不是搞個人崇拜,信佛是相信佛的智慧,做一個像佛那般善良智慧的人。內心善良的人,即使不信佛,也是與佛有緣之人。這「緣」在善根、在覺性。佛說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只是眾生業力不同,所以佛緣深淺有無不一。障深慧淺、福報不夠的人是暫時聞不到正法的。
佛緣沒有那麼玄妙,學佛沒有什麼與眾不同,它就是一段棄惡從善的過程,就是做一個善良智慧的人。修行就是要剔除自身惡的習性,發掘本自具有的清淨自性,用智慧斷除無明煩惱,達到解脫。「與佛有緣」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一、內心包容、不計較
有福報、有佛緣的人往往心量比較大,樂觀包容,永遠想得開、放得下,遇事不計較,即便明知別人佔自己便宜,也不會生嗔恨心,為人平易近人,大度能容,總能給身邊的人帶來歡喜和安定的力量。
做人不要自私刻薄,人生真正的價值不應是自我欲望的滿足,而應是讓自己身邊的人因為自己而獲得利益、擺脫苦惱。世人皆喜歡求菩薩,是因為菩薩慈悲,而我們也應該成為眾生身邊的「菩薩」,使其離苦得樂,這就是菩薩之道。
二、喜歡布施、行善
我們都喜歡在佛前許願,希望菩薩賜予自己這個、滿足自己那個,其實人生的福報是求不來的,你沒有種下善因,就不會有善果;沒有耕耘,就不會有收穫。貧困從貪中來,富貴從舍中得,利人方能利己,我們幫助他人,其實都是在幫自己。
與佛有緣的人不是那些天天只知道求神拜佛的迷信之人,而是真正在實際生活中以實際行動行善積德的人。佛菩薩普渡一切眾生,我們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擺脫困境,我們就是自己的佛菩薩,功德無量。
「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布施的福報很大,常做善事的人心清淨。什麼是福?不是你擁有多少錢財,而是內心的富足。善良是一個人身上最好的「風水」,善良的人自可逢兇化吉、消災延壽。
三、低調謙卑,努力精進
人要有智慧,不要愚痴無知、傲慢自大。我們都知道,佛教中有一個普遍用到的手勢,就是雙手合十,什麼意思呢?表示恭敬世間萬物。恭敬也是敬畏,不論自己有多大本事,永遠記得謙卑低調,不要狂妄,人要狂妄,越生災禍。
一個真正有境界的人,越修到一定程度,越會覺得自己差的很多,越是沒有修行的人,越覺得自己高高在上,這是非常可怕的。智慧永無止盡,佛法難聞、人身難得,努力精進才是人生該有的態度。
四、孝順恭敬父母
我們都在往外去尋,尋找最靈驗的佛菩薩,其實最靈的佛菩薩就在我們身邊,且實實在在存在,那就是生養我們的父母。佛說,父母就是佛,何須千裡尋靈山?一個連父母都不孝的人,拜多少佛也是徒勞。
佛不缺你的那炷香,不需要你的供養,佛需要你做一個善良的、有孝心的人。「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在家好好孝順供養父母,就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口號喊得再響,不如切實做到,「口念觀音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
感恩閱讀與分享。祝法喜充滿、福慧增長。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