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500年前是一家?上海大學教授:血譜比紙譜更可靠

2020-11-24 澎湃新聞

同姓500年前是一家?上海大學教授:血譜比紙譜更可靠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2015-01-05 16:15 來源:澎湃新聞

史姓合照。

       「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人。」遇到姓氏相同的人,很多人都會說這句話。

       真的是這樣嗎?

       那可不一定,就算有家譜為證,也未必可靠。

       「重視傳統的中華民族,現在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譜,但是紙譜的真實性值得推敲,而血譜卻是科學的方式,用這種新方式,可以精確地甄別出家譜的真假,釐清更多的家族傳承的謎團。」上海大學教授史定華日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在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幫助下,史定華用科學方法證明了史姓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是一個多源頭、多來源的姓氏。中華史姓成為全國範圍內第一個通過國際上最先進的人類遺傳學方法重建姓氏、家譜與生物學父系祖先關係的百家姓姓氏家族。

       據史定華介紹,史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全國各地分布很廣。中華史姓在《當代百家姓》裡排名第85位,人口300餘萬。史姓人口數排前三的省份為:河南、河北和山東;佔當地人口比例數前三的省是:山西、河北和河南。

       從2012年5月開始,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位史氏男性進行了Y染色體全測序檢測,發現臺灣和南昌有兩支史氏家族可能源於浙江寧波四明史氏,而湖南、海南史姓則不可能來自四明史氏。全測序結果表明,四明史氏與海南史姓約相差12000年,與湖南史姓約相差4500年,與江西南昌史姓約相差2700年。

       復旦大學王超群博士認為:「中華史姓研究具有世界前沿性,全世界現有Y染色體全測序數據約2500例。全世界高質量的Y染色體全測序數據僅100餘例,這次史姓涉及四明史氏全測序就有8人,佔比8%」。

       據廣西賀州家譜研究會董全吉介紹,因為古代譜牒不復存在,加上遷徙的頻繁,各姓氏修譜都有了合理的「想像空間」。流傳至今的祖傳家譜很多都出自明清時期,但是,明清兩代家譜造假現象卻是絡繹不絕,「修譜可能有太多人為因素,不可避免會隱藏一些主觀動機,所以紙質家譜內容的採用也須慎重。」

       史定華指出,科學地認祖歸宗,應該遵循紙譜與血譜相互結合的方法。紙譜是歷代先祖留存下來的重要人文資料,但往往會有偏差;而血譜則保存在每個人血液裡的DNA中,它忠實記錄了世代相傳的軌跡。

       1998年《自然》雜誌刊登的兩篇論文《小世界網絡的集體動力學》和《傑斐遜是其女奴最小兒子的父親》引起了史定華教授的注意。國外科學家率先用Y染色體檢測血緣,通過比較在世後裔的遺傳標記,解決了「傑斐遜是其女奴最小兒子的父親」這一兩個多世紀的疑案。

       從2012年起,因修撰家譜需要,史定華開始研究Y染色體的遺傳和變異規律,提出血緣距離網絡。他撰寫了《中華史姓——歷史人類學視覺》一書初稿,嘗試通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去探索家族歷史。

       「關於血緣關係的認定,中國有過滴血認親的傳說,如甄嬛傳中的情節,但缺乏科學依據」。史定華說,親子鑑定通過DNA比對,可達99.99%以上準確率。能夠找到祖先的遺骸自然可做親子鑑定。

       不過,祖先的遺骸不一定能找到。所幸,不用祖先的遺骸,照樣可以認祖歸宗。

       「祖宗鑑定並不一定需要把祖宗與我們做親子鑑定,也可通過判斷兩個在世男性共祖的年代和血緣距離來確定。」史定華解釋說,分子生物學顯示,兒女的線粒體都來自母親,因此線粒體DNA構成母系遺傳標誌;而Y 染色體只有男性獨有,由父傳子、子傳孫,世代延續。父系Y染色體的遺傳標誌顯示,單倍群不同則5000年內不共祖。17-STR一個不同,約300年前共祖。由於隨機性會有波動,全測序可更精確。

       他認為,對史姓家族的多年探索,或許能對其他姓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家譜,中華史姓,Y染色體

相關推薦

評論(62)

相關焦點

  • 廣東這個有500年歷史的村子,1900多人同姓,姑娘不能從自家出嫁
    這個村莊始於明末時期,迄今為止已經有著約500年的歷史了,整個村莊的面積約有3萬平方米,現在已經有1900多位居民了。而且黃屋村的全體居民同姓都是黃姓族人,在800多年前從福建等地遷徙而來的,這些人也算是歷經了千辛萬苦,才在各地開枝散葉。
  • 在古代為何近親可以結婚,同姓卻不能結婚?原因主要有這兩點
    《左傳》記載,鄭叔詹曰:「男女同姓,其生不繁。」《國語?晉語》亦載:;「同姓不婚,懼不殖也。」《國語?鄭語》亦有:「氣同則不繼。」可見在春秋時期,古人就已經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看待近親結婚的問題,認為同姓之間婚配會造成後代的不育。
  • 合康譜首席科學家黃憲達教授上榜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日前,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公布,港中大(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合康譜•康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黃憲達教授上榜
  •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Amos Smith教授訪問上海有機所
    應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丁奎嶺邀請,11月17日,Organic Letters主編、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Amos B.Smith教授為大家介紹了他們課題組基於Brook重排而發展的Anion Relay Chemistry (ARC)反應方法學,這一新型的反應方法學具有非常廣譜的適用範圍,可以用來高效構建碳碳鍵及引入多種官能團;此外,介紹了矽基作為轉移基團實現的Hiyama偶聯反應;在報告中,Smith教授還介紹了利用他們發展的方法學來快速構建類天然產物化合物庫。
  • 中學生連獲三年青創賽獎:與同姓教授專利相似
    中學生連獲三年青創賽獎:與同姓教授專利相似,專利頁已刪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張唯 楊漾 實習生 何青怡 厲安恬 鍾藝璇  繼6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但因違反 「項目研究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規定被撤獎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調查發現,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有一位學生連續3
  • 「中國創造」的典範:多光柵摺疊光譜——訪復旦大學陳良堯教授
    2006年,國際兩家光電子雜誌Laser Focus World和Photonics Spectra的編輯曾分別主動在世界技術新聞專欄中特別介紹了復旦大學陳良堯教授課題組研發的多光柵二維摺疊光譜技術,認為該技術的創新原理和方法將能夠被拓廣並應用於更具挑戰性的高效率光譜獲取和分析領域,以及推廣到中遠紅外光譜分析領域
  • 新一代血流感染解決方案亮相CMEF 血培養更快更準確
    專家表示,這一方案有助縮短報告時間,提高陽性率,實現更快、更精準的血培養檢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倪語星教授表示:「檢驗醫學作為多學科交叉應用技術學科,在重大疾病的診斷和預防篩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疫情爆發後,社會各界對檢驗醫學的重要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醫學檢驗創新發展更加突顯其重要性。
  • 智譜AI首席科學家唐傑團隊獲數據挖掘頂會時間檢驗應用科學獎
    近日,清華大學教授、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譜.AI)首席科學家唐傑及其團隊獲得了ACMSIGKDD2020時間檢驗應用科學獎。這是華人團隊首次在該領域獲得此國際獎項。所謂時間檢驗獎,指的是這篇論文要在過去十年間對研究,方法論以及實踐產生重大影響。
  • 這些姓氏的人不能通婚,因為五百年前是一家!看你中槍了沒?
    其中就有一些同宗異姓的現象存在,因為五百年前是一家,所以這些姓氏都有著不能通婚的說法。到底哪些姓氏有不能通婚的說法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非但如此,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也曾說過,他們家老輩都說錢、彭不能通婚,而且還有一條家規,若是彭姓有難,錢姓必要鼎力相助,畢竟都是一家人嘛!馮姓和同姓馮姓和同姓都是源於司馬姓,要追究其根源,還要從司馬遷說起。
  • 安捷倫推出針對GC/Q-TOF的農藥譜圖庫
    安捷倫科技公司日前宣布推出一款針對GC/Q-TOF使用的個人化合物資料庫和譜圖庫。部分安捷倫農藥監測及分析解決方案,全譜農藥PCDL軟體,結合高解析度精確質譜技術,能夠清晰明確的鑑定最有挑戰性的農藥和未知汙染物。
  • 上海大學博士專業介紹及考試科目(1)
    研究成果受 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先後赴英、美、日、加拿大等名校作學術訪問,被英國利物浦大學、 城市大學等授予名譽訪問教授、高級研究員。現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教育部社會學學 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專家等職,學術兼職有上海市社會學學會常務 理事、上海市社會福利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社區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 500多天時間製作,吉翁軍譜系模型
    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的是kobaruto的500多天時間製作,吉翁軍譜系模型,作為資深模友的你能認出它們都是什麼機體嗎?模友歷時500多天製作了這個吉翁機圖譜,將各種吉翁機體改成了統一的綠色,雖然是多機體的改色,模友也不馬虎,進行了細節分色。
  •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_網易...
    葉定偉 復旦大學(醫學院) 9 納米藥物生物界面蛋白冠的主動精準調控 佔昌友 復旦大學(醫學院) 10 ChondroFiller仿生支架搭載脂肪幹細胞外泌體促進肩袖腱骨癒合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何耀華 上海交通大學 11 新型雜化質譜晶片研製及轉化醫學應用 錢昆 上海交通大學 12 活性自組裝「納米園藝」 邱惠斌 上海交通大學 13 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增強巨噬細胞對膠質母細胞瘤免疫治療的實驗研究
  • 上海交大郭益平教授團隊在寬光譜吸收高壓電鐵電鈣鈦礦的研究中...
    近日,國際材料類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2018年影響因子21.95)以「Design for Highly Piezoelectric and Visible/Near-infrared Photoresponsive Perovskite Oxides」為題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郭益平教授研究課題組在寬光譜吸收高壓電鐵電性能電子陶瓷的設計和合成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 網友轉發微博尋找B型Rh陰性血 救救這位教授姐姐!
    大家都想救救這位教授姐姐。(圖片由浙江財經學院提供)   浙江在線03月26日訊「浙江財經學院副教授金融博士範俏燕,現在天津醫科大學附屬總院搶救,急需B型Rh陰性血,說是免疫系統方面的問題,病人危在旦夕。懇請同血型朋友與天津血液中心聯繫。」
  • 進展|MoB2中螺旋節線聲子譜的預言和驗證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的翁紅明研究員、方忠研究員、博士生張田田(現為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博士後),與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Mark Dean研究員、苗虎博士(現為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物理系的雷和暢教授等人合作,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基於對稱性指標理論的拓撲分析以及meV解析度非彈性X射線散射,準確預言並實驗探測證實了
  • 地質地球所等揭示全新世東亞季風與人類活動存在500年周期的同步變化
    迄今,對於周期性氣候變化與社會變遷的許多研究成果,多來自有文獻記載的歷史時期,其時間和過程較準確可靠。但對於從全新世早期(農業開始的1萬年前後)到晚期,在這段漫長的人類發展過程中,由於缺少精確定年的、高解析度氣候記錄,缺少精確定年的人類活動和文化變遷的定量指標,一直是影響研究長期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關係的瓶頸。
  • 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在張家口市第一中學開展物理科學知識講座
    近日,上海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愛平與博士生導師劉要穩前來張家口市第一中學,為市一中師生介紹了上海同濟大學的基本情況,並舉辦了「物理科學漫談」知識講座。講座開始之前,陳愛平教授首先為大家詳細地介紹了上海同濟大學的基本情況,並為同學們介紹了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近三年被同濟大學錄取的畢業生,他們分別是聶堯,軟體學院,嶽可,工程實驗班(信息類),官學博,工程實驗班(信息類)。
  • 續我宗族、固我盟邦,宗法分封制背景下,「同姓不婚」的政治智慧
    周人艱難的建國之路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不得不面對內部的疏離與外部的威脅,到底是用武力的血與火,還是用其他平和的方式去消除這些阻礙和危險呢?出於繁衍後代、壯大家族的考慮,人們開始氏族外婚配製度,即所謂「內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到了周代,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了近親婚配的危害性了。2、「同姓不婚」的家族利益考量周公定禮制,將人們同姓不婚的自然行為轉化為定製,正式從禮法上確定同姓不婚的原則,從此,「周制始絕同姓之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