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CT精準成像的「源頭」:Excillum高亮度液態靶X射線源

2020-11-25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X射線穿透物體時會被物體吸收,其吸收能力取決於材料類型與物體厚度。CT(Computed Tomography),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利用精確的X線束與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一同圍繞被測物的某一部位進行連續的斷面掃描並結合計算機實現三維重構,得到三維成像圖形。

  傳統上我們接觸比較多的是醫療CT,它是基於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不同,拍下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發現體內某些部位的細小病變。除醫療方面的應用,CT也在無損檢測和逆向工程中發揮重大的作用。工業CT技術對氣孔、夾雜、針孔、縮孔、分層等各種常見缺陷具有很高的探測靈敏度,並能精確地測定這些缺陷的尺寸,給出其在零件中的部位。與其他常規無損檢測技術相比,工業CT技術具有成像尺寸精度高、不受工件材料種類和幾何形狀限制以及可生成材料缺陷的三維圖像等優勢。

  隨著CT的發展,該技術也被用於電子業和半導體工業。半導體領域內傳統的成像往往藉助於破壞性的切片成像,而CT可以在樣品任何方向上進行非破壞性成像,不受周圍細節特徵的遮擋,可直接獲得目標特徵的空間位置、形狀及尺寸信息,在電子元器件的工藝、失效分析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

  2019年美國國防微電子部門(DMEA)的Michael Sutherland等人使用瑞典Excillum公司的液態金屬靶X射線源MetalJet D2+,定製了一款用於集成電路檢測的CT系統,該系統對90 nm製程的集成電路進行了掃描成像[1],圖1為90 nm銅製程的某個斷面層析成像,可以非常清楚的觀察到內部結構。

圖1 90 nm銅製程的某個斷面層析成像

  與標準銅(Kα 8.04 keV)旋轉陽極固態金屬靶源相比,MetalJet D2+以鎵(Kα 9.2 keV)為X射線源,在觀測Cu和Si時,對比度約為標準銅靶的9倍。如圖2所示,鎵靶在Kα 9.2 keV時明顯能比銅Kα 8.04 KeV獲得更大的吸收襯度,並且液態靶光源亮度比標準銅光源高出約10倍。基於上述優勢,液態靶光源可獲得更高的成像質量,成為集成電路銅互連結構成像的理想光源。

圖2 利用鎵(Kα 9.2 keV)在銅吸收邊上方成像,對銅成分具有良好的對比度

  Michael Sutherland等人還對該成像系統的X射線微焦斑大小和探測計數等進行了探討。在液態靶X射線源MetalJet D2+中,焦斑大小可以在5-20 µm之間連續可調,其電子束的最大允許功率與光斑尺寸呈線性對應關係,即20 μm光斑尺寸在250 W下運行,10 μm光斑尺寸在125W下運行。此外,其亮度隨電子束焦斑功率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例如,與20 μm光斑相比,光源在10 μm光斑下的亮度大約是前者的兩倍。通常,X射線顯微鏡中探測器計數與光源的亮度有直接關係,作者預期在光斑大小為5 μm時系統具有最高的計數。為了驗證這一假設,他們以1 μm為步長在5-20 μm之間的每個光斑大小進行了系統配置。對於每一個光斑尺寸,他們對聚光器進行校準,找到最佳光斑位置,終確定了系統的最佳光斑尺寸實際上為~12 μm(圖3),而且使12 μm附近的計數比5 μm和20 μm光斑尺寸增加了30%。通過上述的研究表明X射線光學顯微鏡計數最大時並不一定是在微焦斑小的時候,而是在計數和焦斑大小之間存在著最佳對應關係。由此可見,連續可調的X射線焦斑大小有利於系統對X射線計數優化,提升系統的成像質量。

圖3 優化光斑大小,使x射線計數最大化。藍色的線是圖像中心計數的中位數,橙色的線是整個圖像計數的中位數

  為什麼液態靶X射線源可以比標準光源高出約十倍的亮度呢?

圖4 Excillum液態金屬靶X射線源示意圖

  在傳統固體陽極技術中,為了避免陽極被損壞,其表面的工作溫度必須遠低於靶材的熔點,因此靶材的各種物理性質,如熔點、導熱係數等極大地限制了電子束功率的範圍。而液態金屬陽極則不同,由於靶材本身已處於熔化的狀態,不受熔點的限制。同時,完好如初的液態靶材以接近100 m/s的速度在腔體內循環,陽極不斷地自再生,電子束對靶材的損壞將微乎其微,使得液態靶與其他固態靶相比,功率密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圖5所示)。因此液態靶光源能夠帶來10倍於普通固體陽極X射線光源所發射的X射線通量(在相同焦斑面積上),實現更快(測試時間短)、更高(極高的亮度)、更強(信號強度)的測試體驗。

圖5 液態靶與其他固態靶功率密度對比

  綜上所述,相比於傳統的破壞性檢測,通過X射線進行CT成像可以進行非破壞性的多維成像檢測,有著非常大的優勢,瑞典Excillum的液態靶X射線源的高亮度以及鎵靶更適合於銅和矽的對比度檢測,是集成電路成像檢測的理想光源。

  

      Quantum Design中國於2020年正式成為Excillum液態靶X射線源獨家代理,更多產品信息,請點擊:http://www.qd-china.com/zh/pro/detail/1912171072456

  

參考資料:

  [1] Michael Sutherland, Software Autom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n X-ray Microscope Custom Designed for Integrated Circuit Inspection. Microsc. Microanal. 24 (Suppl 2), 2018

相關焦點

  • 中國電科38所發布超級針X射線成像系統
    超級針X射線成像不是夢近年來,隨著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對集成電路封裝檢測高端設備需求日益凸顯,然而國產設備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隨著集成電路進一步向高集成度、微型化發展,先進封裝工藝對封裝檢測設備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戰。
  • 「醫學圖像處理」X-ray成像之X射線的產生
    電子被吸引到帶正電的陽極,並以由管電位(電壓)確定的最大能量撞擊鎢靶。當電子轟擊目標時,它們通過軔致輻射和特有的相互作用將能量轉換為熱量(99%)和X射線光子(1%)。其原因與製造燈絲的原因相同鎢中添加了錸,以防止在高溫和使用中陽極破裂設置成帶閥杆的鉬陽極盤帶正電以吸引電子設置成一定角度,使x射線光束直接照射到病人身上。
  • 當LIGA技術與光柵法X射線 相襯成像相遇
    ,尤其在光柵法X相襯成像領域有廣泛應用。 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和傳統的X射線吸收成像相比,X射線相位襯度成像能夠為輕元素樣品提供高得多的襯度,特別適合用於對軟組織和輕元素構成的樣品進行成像。目前,主要的5類相襯成像方式中,大部分對光源的相干性要求極高,只能在同步輻射光源或者藉助微焦點X射線源實現。而光柵法相襯成像,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在實驗室實施相襯成像實驗的主流技術路線。
  • 科學(普)有道:X射線
    x輻射波長為0.01至10納米,或頻率為3×1016 Hz至3×1019 Hz。這使得x射線的波長介於紫外線和伽馬射線之間。x射線和伽瑪射線的區別可以根據波長或輻射源來區分。有時x射線被認為是由電子發出的輻射,而伽馬輻射是由原子核發出的。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是第一個研究x射線的人(1895年),儘管他不是第一個觀察x射線的人。
  • ct技師考試題庫全套!
    它在ⅹ線管點焦點、真空傳播的條件下成立2.物質衰減:在診斷ⅹ線能量範圍內,ⅹ線與物質相互作用形式主要是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ct技師考試題庫全套部分考點之六:第二節ⅹ線照片影像質量的分析基礎考點一、影響影像質量的基本因素影響影像質量的基本因素有:密度、
  • X射線成像,揭示了固態電池的斷裂!你對固態電池抱什麼態度?
    固態電池是一種全新的電池設計,它使用了所有的固態元件,近年來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因為固態電池在儲存更多能量的同時,還能避免液態電池所面臨的安全挑戰。但製造一種持久耐用的固態電池,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現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已經使用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來實時觀察電池中材料之間的界面邊緣是如何形成裂縫。這些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找到改進儲能設備的方法。
  • Raptor Photonics發布Raptor 電子倍增型X射線成像相機 Falcon III...
    相機解析度1024x1024,像元尺寸10um,滿解析度幀頻可達34fps,X-ray探測範圍1.2eV-20KeV。該相機非常適合對靈敏度、幀速有更高要求的軟X-ray探測的應用。●     CF152(6「)法蘭設計直接與真空室連接●     幀頻34fps@1024x1024
  • 花17年進行10242次觀測,偶然發現47363個X射線源!
    下圖上散布的紫色線條和斑點顯示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所有的x射線源都是由歐洲航天局xmm -牛頓x射線空間觀測站在太空17年間偶然探測到的,也就是說,並不是故意瞄準的。這張圖片是基於一個名為3XMM-DR8的目錄,這是xmm -牛頓x射線源最新公開發布的目錄,由xmm -牛頓研究科學中心代表ESA創建。
  • 科學家通過100萬顆X射線源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
    X射線是攜帶能量很高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要短,而能量是可見光的幾萬倍到幾十萬倍。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同樣可以使相機底片感光,並且可以使空氣電離。X射線的穿透能力。Gilfanov/IKI)科學家通過Spektr-RG空間天文臺上的eROSITA望遠鏡,發現了它們,目前發現100萬顆X射線源,並將其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將來隨著觀察宇宙深度的深入,將有更多的X射線源被發現。本次觀測持續182天,收集165G天文照片製成。
  • 深圳大學X射線成像新技術獲突破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光電工程學院院長牛憨笨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孫家廣等專家匯報了該院在X射線相襯成像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 新型X射線顯微鏡技術全腦高解析度快速成像
    這種高解析度的單細胞水平的圖譜可在闡明大腦功能中實現「精準定位」。 電子顯微鏡具有納米級別的超高解析度,但是獲得即使很小的神經環路的三維圖像也需要收集數百萬張圖片,耗費大量的時間。光學顯微鏡成像速度快,但是空間解析度不高。
  • 科學家開發出雷射驅動X射線成像的數值能力
    X射線圖像由內華達大學,裡諾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的田田宏志領導的一組科學家證明,數值建模可以使用雷射產生的X射線準確地再現X射線圖像。為克服這一局限性,我們將模擬分為兩個步驟:利用精細解析度的空間網格計算X射線的產生,而計算X射線利用計算得到的X射線源對圖像進行粗化處理,以真實的實驗規模再現X射線圖像;此外,類似於3D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測試對象模型,我們可以直接比較實驗和實驗模擬圖像。」
  • 自供電的X射線檢測器有望改變醫學成像技術現狀
    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和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發了一個新的X射線檢測器原型,可顯著減少輻射暴露和相關的健康風險,有望改變醫學成像技術的現狀,同時也提高了安全掃描儀和研究應用方面成像的解析度。
  • 科學家利用超高亮度X射線對細胞膜和細胞內的蛋白質進行3-D成像
    超高亮度x射線顯示,在一個與鉺一起培養的表達鑭系元素結合標記的大腸桿菌細胞中,鉺(黃色)和鋅(紅色)的濃度。NSLS-II,MIT和BU的研究人員共同努力,將LBT技術與X射線螢光技術相結合。米勒說:「儘管近十年來LBT已被廣泛使用,但從未將它們用於X射線螢光研究。」超高亮度x射線顯示,在一個與鉺一起培養的表達鑭系元素結合標記的大腸桿菌細胞中,鉺(黃色)和鋅(紅色)的濃度。
  • X射線與γ射線檢測技術
    X射線的波長為0.001~0.1nm,γ射線的波長更短為0.0003~0.1nm。    X射線是由高速運動的電子在真空管(一般稱為X光管)中撞擊金屬靶而產生。該射線源為X射線機和加速器 ,其射線能量及強度均可調節。X射線檢查儀(安檢機)    γ射線則由放射性物質鈷60(),銫137(
  • 深圳先進院X射線源及X射線探測器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X射線源和X射線探測器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深圳先進院均為第一單位。 無機械旋轉CT可以解決以往旋轉CT掃描過程中因病人的呼吸、心跳等生理運動產生的偽影問題,實現靜態多角度探測。為了實現無機械旋轉CT掃描,目前主要使用電子槍產生的聚焦電子束在X射線靶上進行空間和角度的掃描,但掃描角度有限。
  • 偏振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應用
    21 世紀初相繼利用X射線的偏振和衍射性質開發出了純金屬靶、Barkla靶、Bragg靶等二二次靶,與螢光靶一起用作偏振儀的光源, 2003年PANalytical推出了Epsilon 5型偏振儀。、二次靶和樣品按照笛卡兒幾何兩兩呈90°放置,原級X射線與偏振靶以90°發生散射後產生高度偏振的X射線,再照射樣品激發出各元素的特徵X射線,這種幾何設置可以大幅度降低彈性和非彈性散射X射線造成的探測本底,並且具有一定的選擇激發作用,從而提高峰背比、顯著降低檢出限。
  • 光學「鑷子」與X射線結合,可分析液體中的晶體!
    利用相干x射線衍射技術,科學家可以高精度地測量納米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應變。然而,進行這樣的測量需要精確控制微小晶體相對於入射x射線的位置和角度。傳統上,這意味著將晶體粘在表面上,從而使晶體變形,而改變其結構,並可能影響反應活性。阿貢傑出研究員琳達楊(Linda Young)表示:用光學鑷子,可以捕捉到溶液中單個粒子的原始狀態,並觀察它的結構演變。
  • X射線等三種醫療數字成像設備原理解析
    21世紀數字成像技術的出現給我們帶來優異的診斷功能、圖像存檔以及隨時隨地的檢索功能。自20世紀70年代早期醫學成像數位技術出現以來,數字成像的重要性得以日益彰顯。
  • 中科大X射線成像研究獲突破
    9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由該校研究員吳自玉領導的科研小組,日前在X射線成像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克服了醫學X射線CT技術相位襯度成像方法的障礙,形成了操作簡便、輻射劑量低的X射線相位CT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