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他做了無數一流的工作,包括奠定了計算機...

2020-11-22 界面新聞

今天是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的日子。

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貢獻良多,也影響、改變了許多人,比如圖靈、納什。今天我們熱烈討論的AlphaGo、人工智慧,與馮·諾依曼同樣分不開。馮·諾依曼在計算機工程的開創性工作是計算機產業的基礎,所有的人都在受益。

馮·諾依曼生於1903年12月28日,逝於1957年2月8日。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都做出了很多貢獻。

他同輩的朋友和晚一輩的同行都認為他是當時最聰明的人。他1930年先知先覺地加入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33年再加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作為創始數學家之一。二戰期間他為曼哈頓計劃工作。二戰結束後,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電子計算機項目。

馮·諾依曼

計算機科學一直都有兩條互相交錯的路線,工程路線終究可以追溯到馮·諾依曼,而理論的起源則在圖靈。他們共同關注的課題是大腦和智能。

馮·諾依曼做了無數一流的工作,但他沒有造成像哥德爾定理或圖靈機一樣的特級成果。

以賽亞·伯林曾借用古希臘詩人阿基羅庫斯關於刺蝟和狐狸的比喻,把思想家分為刺蝟和狐狸兩種,狐狸是全才,知道很多事,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

全才科學家弗裡曼·戴森借用同樣的說法把科學家也照此分類,但他用了飛鳥和青蛙的比喻,鳥更像是刺蝟,而青蛙更像是狐狸。

在戴森看來,希爾伯特、楊振寧都是高瞻遠矚的鳥,而馮·諾依曼和費曼則屬接地氣的青蛙。愛因斯坦當然是超級大鳥。

是馮·諾依曼發現了哥德爾定理的重要性,他稱哥德爾是亞里斯多德以來最偉大的邏輯學家。

他曾半開玩笑:要是他不知道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話,說不定他很快就能證明一階邏輯是完全的呢——就在他得知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前幾天,他做夢證明了完全性定理。

圖靈

馮·諾依曼欣賞並提攜了圖靈。其實,在圖靈1936年那篇開天闢地的文章剛出來時,馮·諾依曼並沒有立即意識到這篇文章的重要性,他在給圖靈寫獎學金推薦信時,提到了圖靈在馮·諾依曼自己感興趣的幾個領域裡所展現的才能,卻恰恰沒有提及邏輯和圖靈機。

也許1931年由於哥德爾定理給馮·諾依曼造成的心理衝擊,他還沒有緩過勁來。就像當時所有關注邏輯的主流數學家一樣,哥德爾定理之後,他們都與邏輯漸行漸遠。倒是哥德爾最早慧眼識英雄:他一開始也沒有對自己的遞歸函數那麼有信心,但在得知圖靈機的那一刻,他立即認為圖靈機比自己的遞歸函數更令人信服。

據馮·諾依曼的朋友們回憶:在1938年圖靈回英國前後,馮·諾依曼已經認真讀過圖靈那篇文章了。馮·諾依曼曾想把圖靈留在普林斯頓做自己的助手,但已經對美國生活厭惡的圖靈婉拒了。

馮諾依曼和奧本海默在普林斯頓計算機前

馮·諾依曼在計算機工程的開創性工作是計算機產業的基礎。所有的人都在受益。他牽頭撰寫的EDVAC報告定義了「馮·諾依曼」架構,後來IBM等所有其它計算機項目都以此為基礎建造計算機。

EDVAC報告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存儲程序」,馮·諾依曼把這個概念的原創權公正無私地給予圖靈。正像圖靈專家、紐西蘭哲學家傑克 寇普蘭所考證的。馮·諾依曼生前向他的同事多次強調:計算機中那些沒有被巴貝奇預見到的概念都應該歸功於圖靈。所謂存儲程序就是通用圖靈機。

有意思的是,弗裡曼·戴森的兒子喬治·戴森的一本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製最早的計算機為背景的書竟然以《圖靈的大教堂》為題,而其中的主角明顯是馮 諾依曼,而圖靈在普林斯頓不過是匆匆過客。

馮·諾依曼留下了無數的繼承者。

他的助手伯克斯培養了第一位計算機科學的博士霍蘭德,而馮·諾依曼在細胞自動機和DNA的工作間接影響到霍蘭德,他的博士論文發明了遺傳算法,霍蘭德的大弟子巴託爾和巴託爾的大弟子薩頓發明了強化學習,強化學習被用在谷歌的AlphaGo擊敗了幾乎所有圍棋超級大師,而被用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Libratu贏得了德州撲克大賽。

馮·諾依曼的同樣工作還影響了天才沃爾弗拉姆,沃爾弗拉姆一直在研究細胞自動機,他的副產品是數學軟體Mathematica和搜素引擎Alpha。在沃爾弗拉姆的《新科學》一書中,馮·諾依曼被提及12次,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一的是圖靈,被提及19次。

馮·諾依曼和經濟學家摩根斯頓合作的《博弈論》讓另一位數學天才納什的心靈變得更美麗,助他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獎。他證明了兩人零和遊戲中存在minimax策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計算機下棋經典算法alpha-beta的前兆。另外,丹奇格的線性規劃單純形算法也得益於馮·諾依曼的指教。

1955年馮·諾依曼被診斷出癌症,人們認為這和他參與曼哈頓項目受到核輻射有關。在病中,他接受了耶魯大學西裡曼講座的邀請,但在講座期間,他身體已經太虛弱了,沒法到現場。他死時,講稿也沒有完成,1958年在馮·諾依曼死後以《計算機與大腦》為名成書。

商務印書館1965年就出版了這書第一版的中譯本,可惜翻譯得有些粗糙,而且馮·諾依曼遺孀寫的序言也被莫名其妙地刪除了。

這書從某種程度上預示了人工智慧的發展路線。馮·諾依曼在不同場合,都高度評價了圖靈機和麥卡洛-皮茨的神經網絡。《計算機和大腦》的第一部分是「計算機」,第二部分是「大腦」,但馮·諾依曼沒有把這兩條路線對立,他認為這是解決同一問題的兩種方法。

這給當下的啟示是:符號派和神經派應該互相傾聽互相學習而不是掐架。另外,他們都應該學學計算理論。

馮·諾依曼的《計算機與大腦》預示了人工智慧的發展路線

沃爾弗拉姆在2003年馮·諾依曼誕辰100年時撰文紀念,文章結尾處提到馮·諾依曼臨終前告知他唯一的孩子瑪琳娜,有一隻大箱子,要在他死後50年時打開。

到2007年2月8日,馮·諾依曼逝世50周年時,瑪琳娜把自己的兒孫們聚集在一起,打開了這隻箱子,令所有人失望的是這隻箱子竟然不是馮·諾依曼的。沃爾弗拉姆在當天的博客裡談及此事,但他猜測這隻箱子可能和戰時的秘密相關。

馮·諾依曼臨終時,皈依了天主教,這出乎他所有親近朋友們的意外,因為他被認為是不可知論者。但據為他提供臨終關懷的神父說,信教並沒有為馮·諾依曼提供任何慰籍或解脫,他對死亡仍然充滿恐懼。

馮·諾依曼被引用最多的話是:「我們應該預測所有穩定的過程,控制不穩定的過程。」其實這並非是老馮的原話,而是弗裡曼·戴森轉述老馮於1950年在普林斯頓的講座所傳達的精神。

可見,那時的他是多麼的自信啊!

本文轉載自公號「冰川思想庫」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相關焦點

  • 馮·諾依曼辭世60周年紀念
    導讀:今天是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的日子。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貢獻良多,也影響、改變了許多人,比如圖靈、納什。今天我們熱烈討論的AlphaGo、人工智慧,與馮·諾依曼同樣分不開。馮·諾依曼生於1903年12月28日,逝於1957年2月8日。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都做出了很多貢獻。
  • 烏鎮智庫尼克:紀念馮·諾依曼辭世60周年
    作者:尼克導讀:今天是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的日子。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貢獻良多,也影響、改變了許多人,比如圖靈、納什。今天我們熱烈討論的AlphaGo、人工智慧,與馮·諾依曼同樣分不開。馮·諾依曼生於1903年12月28日,逝於1957年2月8日。
  • 馮·諾伊曼逝世60周年,他是「計算機之父」,更是開了掛的「科學界...
    今天,距離「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逝世已經整整過去了 60 年。在過去的歲月裡,無論使用何種語言,全世界所有有關計算機的書籍和論文中,馮·諾依曼的名字和另一位也被稱作「計算機之父」的圖靈一起,被無可避免地反覆提及—— 圖靈建立了圖靈機的理論模型,奠定了人工智慧的基礎,馮· 諾依曼則首先提出了計算機體系結構的設想。
  • 馮·諾依曼與計算機的發展
    說到計算機的發展,就不能不提到美籍科學家馮·諾依曼。馮·諾依曼早期以算子理論、共振論、量子理論、集合論等方面的研究聞名,他開創了馮·諾依曼代數。他為研製電子數字計算機提供了基礎性的方案。1944年,馮·諾依曼與摩根斯特恩合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這部著作是博弈論學科的奠基性書籍。晚年,馮·諾依曼研究自動機理論,著有對人腦和計算機系統進行精確分析的著作《計算機與人腦》。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馮·諾依曼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20世紀初,物理學家和電子學家關於數值計算的機器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結構而爭論不休。這個問題被爭論了多年,但一直沒有得到解答。
  • 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和他的體系結構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一個世紀發展,在這一個世紀裡有許許多多的人為計算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馮·諾依曼則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是美籍匈牙利人,是著名的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是20世紀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
  • IT簡史 約翰·馮·諾依曼 John von Neumann
    1903.12.28 - 1957.2.8馮·諾依曼,著名匈牙利裔美籍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
  • 約翰·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是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是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博弈論之父」。馮·諾依曼先後執教於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1930年前往美國,後入美國籍。歷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入選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會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 今日科幻(第35期)丨人物傳記 馮 諾依曼
    馮 諾依曼,美籍匈牙利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也是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
  • 12月28日:1903年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出生
    馮·諾伊曼出生於匈牙利的美國籍猶太人數學家,他是現代計算機創始人之一。他在計算機科學、經濟、物理學中的量子力學及幾乎所有數學領域都作過重大貢獻。他的出生不僅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喜悅,也值得整個計算機界去紀念。
  • 電子計算機背後的奠基者——數學天才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對他的新女兒很親切,但對照顧她或做家務並沒有做任何貢獻,他認為這是妻子的工作。活潑的26歲瑪麗埃特和受人尊敬的31歲的馮.諾依曼之間的鴻溝開始擴大。1936年,他們分手了。馮·諾伊曼在歐洲各地流連忘返之後,去到了美國。在去布達佩斯旅行後不久,他遇到了克拉.麗丹,他們於1938年結婚。
  • 數學名人 | 馮·諾依曼
    博弈論之父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美籍匈牙利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馮·諾依曼是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在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博弈論之父」。
  • 約翰·馮·諾依曼的早年生活、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時期及電子計算機之路
    在他逝世後約六十年的現在來看, 他預知電子計算機時代來臨的重要性更是日益顯現。馮·諾依曼不僅僅只是數學家。他的天賦在於將數學抽象概念及數學方法結合成不平凡的常識, 一切他對事物的想法都能觀察到。如果馮·諾依曼活得更久一點, 他一定能夠獲得阿貝爾獎、 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計算機科學獎和諾貝爾數學獎等殊榮。這些諾貝爾獎項雖然還不存在, 但是總有一天終究會設立。
  • 科學網—馮·諾依曼之後有馮康
    馮康 ■薩蘇 在談到計算機時代的時候,馮·諾依曼是一個無比光輝的名字。因為這個天才的匈牙利人為研製電子數學計算機提供了基礎性的方案,晚年還主導了針對博弈論方面的科學探索,是名副其實的計算機之父。 馮·諾依曼為世界設計出了算數的機器,但是,在計算機今天另一個巨大應用領域——模擬仿真方面,這位天才卻沒有來得及給出前瞻性的指導——1957年,馮·諾依曼去世的時候,用計算機模擬仿真,實現工程技術方面的突破還停留在想像之中。
  • 馮·諾依曼與計算天氣之夢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的誕生,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  1944年,馮·諾依曼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工程學院,正式成為ENIAC研製項目的顧問。1945年末,他成功說服了高級研究院主任和理事會,撥款10萬美元支持ENIAC項目。馮·諾依曼大約在1945年末或更晚些時候,注意到了氣象領域。他很快就意識到,數值天氣預報是計算機在數學應用領域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之一。
  • 從萊布尼茨到馮諾依曼
    萊布尼茨也認為他的二進位就是一種普遍語言。可問題是,他的二進位算術與當代計算機沒有絲毫關係。現代計算機用的的布爾代數,而非萊布尼茨的二進位算術。那麼萊布尼茨的二進算術究竟是幹什麼用的?來看一下羅斯寫的《萊布尼茨》,他說萊布尼茨的二進位:「……「最重大的意義還是形上學方面的……是神學方面的……」布爾是英國人,由於萊布尼茨和牛頓在微積分優先權的爭鬥上,歐陸數學家對英倫數學家的工作嗤之以鼻。另外,布爾當年的工作還存在不少缺陷。經過後人的改造才有了個基本眉目。美國的皮爾士首先認識到布爾代數對電路設計可能有所幫助,而且自己做過嘗試。
  •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計算機組成的金字塔
    顯卡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顯卡裡有除了 CPU 之外的另一個「處理器」,也就是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GPU 一樣可以做各種「計算」的工作。滑鼠、鍵盤以及硬碟,這些都是插在主板上的。
  • 中山大學開設「馮·諾依曼」計算機實驗班—新聞—科學網
    7月10日,記者從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獲悉,該院針對國家急需的卡脖子關鍵技術人才培養,將從今年開始在計算機類本科專業中設立「馮·諾依曼」實驗班。
  • 【六中學科故事】計算機之父——約翰·馮·諾依曼 John von Neumann
    所以,那時以研製模擬計算機的呼聲更為響亮和有力。20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科學家馮諾依曼大膽的提出,拋棄十進位,採用二進位作為數字計算機的數制基礎。同時,他還說預先編制計算程序,然後由計算機來按照人們事前制定的計算順序來執行數值計算工作。    馮諾依曼理論的要點是:數字計算機的數制採用二進位;計算機應該按照程序順序執行。
  • 馮.諾依曼架構在新人工智慧時代的進化
    形成了類似於圖靈機的狀態遷移圖,為了完成這個程序,需要好幾個人工作一周才能完成,然後這個程序就可以處理多組數據輸入並生成結果。馮·諾依曼架構的特點是非常簡潔,不需要在內存和CPU(中央處理器)之間設置多條總線【1】馮.諾依曼架構新人工智慧時代的AI威脅論和產生的標準智能模型
  • 性能之殤:從馮·諾依曼瓶頸談起
    本文共分為七個部分:天才馮·諾依曼與馮·諾依曼瓶頸分支預測、流水線與多核 CPU通用電子計算機的胎記:事件驅動Unix 進程模型的局限DPDK、SDN 與大頁內存現代計算機最親密的夥伴:局部性與樂觀分布式計算、超級計算機與神經網絡共同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