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諾依曼辭世60周年紀念

2020-11-22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註:本文作者尼克,來自微信公眾號:烏鎮智庫(wuzhen-institute)。

導讀:今天是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的日子。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貢獻良多,也影響、改變了許多人,比如圖靈、納什。今天我們熱烈討論的AlphaGo、人工智慧,與馮·諾依曼同樣分不開。

馮·諾依曼生於1903年12月28日,逝於1957年2月8日。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都做出了很多貢獻。

他同輩的朋友和晚一輩的同行都認為他是當時最聰明的人。他1930年先知先覺地加入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33年再加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作為創始數學家之一。二戰期間他為曼哈頓計劃工作。二戰結束後,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電子計算機項目。

馮·諾依曼

計算機科學一直都有兩條互相交錯的路線,工程路線終究可以追溯到馮·諾依曼,而理論的起源則在圖靈。他們共同關注的課題是大腦和智能。

馮•諾依曼做了無數一流的工作,但他沒有像哥德爾定理或圖靈機一樣的特級成果。

以賽亞•伯林借用古希臘詩人阿基羅庫斯(Archilochus)關於刺蝟和狐狸的比喻,把人分為刺蝟和狐狸兩種,狐狸是全才,知道很多事,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全才科學家弗裡曼•戴森借用同樣的說法把科學家也照此分類,但他用了飛鳥和青蛙的比喻,鳥更像是刺蝟,而青蛙更像是狐狸。

在戴森看來,希爾伯特、楊振寧都是高瞻遠矚的鳥,而馮•諾依曼和費曼則屬接地氣的青蛙。愛因斯坦當然是超級大鳥。

是馮·諾依曼發現了哥德爾定理的重要性,他稱哥德爾是亞里斯多德以來最偉大的邏輯學家。

他曾半開玩笑:要是他不知道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話,說不定他很快就能證明一階邏輯是完全的呢—就在他得知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前幾天,他做夢證明了完全性定理。

圖靈

馮·諾依曼欣賞並提攜了圖靈。其實,在圖靈1936年那篇開天闢地的文章剛出來時,馮·諾依曼並沒有立即意識到這篇文章的重要性,他在給圖靈寫獎學金推薦信時,提到了圖靈在馮·諾依曼自己感興趣的幾個領域裡展現的才能,恰恰卻沒有提及邏輯和圖靈機。

也許1931年由於哥德爾定理給馮·諾依曼造成的心理衝擊,他還沒有緩過勁來。就像當時所有關注邏輯的主流數學家一樣,哥德爾定理之後,他們都與邏輯漸行漸遠。倒是哥德爾最早慧眼識英雄:他一開始也沒有對自己的遞歸函數那麼有信心,但在得知圖靈機的那一刻,他立即認為圖靈機比自己的遞歸函數更令人信服。

據馮·諾依曼的朋友們回憶:在1938年圖靈回英國前後,馮·諾依曼已經認真讀過圖靈那篇文章了。馮·諾依曼曾想把圖靈留在普林斯頓做自己的助手,但已經對美國生活厭惡的圖靈婉拒了。

馮諾依曼和奧本海默在普林斯頓計算機前

馮•諾依曼在計算機工程的開創性工作是計算機產業的基礎。所有的人都在受益。他牽頭撰寫的EDVAC報告定義了「馮•諾依曼」架構,後來IBM等所有其它計算機項目都以此為基礎建造計算機。

EDVAC報告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存儲程序(Stored Program)」,馮•諾依曼把這個概念的原創權公正無私地給予圖靈。正像圖靈專家、紐西蘭哲學家傑克•寇普蘭(Jack Copeland)考證的馮•諾依曼生前向他的同事多次強調:計算機中那些沒有被巴貝奇預見到的概念都應該歸功於圖靈。所謂存儲程序就是通用圖靈機。

有意思的是弗裡曼•戴森的兒子喬治•戴森的一本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製最早的計算機為背景的書竟然以《圖靈的大教堂》(Turing’s Cathedral)為題,而明顯的主角是馮•諾依曼,圖靈在普林斯頓不過是匆匆過客。

馮·諾依曼留下了無數的繼承者。他的助手伯克斯(Burks)培養了第一位計算機科學的博士霍蘭德(Holland),馮·諾依曼在細胞自動機和DNA的工作間接影響到霍蘭德,他的博士論文發明了遺傳算法,霍蘭德的大弟子巴託爾(Barto)和巴託爾的大弟子薩頓(Sutton)發明了強化學習,強化學習被用在谷歌的AlphaGo擊敗了幾乎所有圍棋超級大師、被用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Libratu贏得了德州撲克大賽。

馮·諾依曼的同樣工作還影響了天才Wolfram,Wolfram一直在研究細胞自動機,他的副產品是數學軟體Mathematica和搜素引擎Alpha。在Wolfram的《新科學》(A New Kind of Science)一書中,馮·諾依曼被提及12次,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圖靈,被提及19次。

馮·諾依曼和經濟學家摩根斯頓合作的《博弈論》讓另一位數學天才納什的心靈變得更美麗,助他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獎。他證明了兩人零和遊戲中存在minimax策略,這從某種意義上,是計算機下棋經典算法alpha-beta的前兆。丹奇格的線性規劃單純形算法也得益於馮·諾依曼的指教。

1955年馮·諾依曼被診斷出癌症,人們認為這和他參與曼哈頓項目受到核輻射有關。在病中,他接受了耶魯大學西裡曼講座的邀請,但在講座期間,他身體已經太虛弱了,沒法到現場。他死時,講稿也沒有完稿,1958年在馮·諾依曼死後以《計算機與大腦》為名成書。商務印書館1965年就出版了這書第一版的中譯本,可惜翻譯得有些粗糙,而且馮·諾依曼遺孀寫的序言被莫名其妙地刪除了。

這書從某種程度上預示了人工智慧的發展路線。馮·諾依曼在不同場合,都高度評價了圖靈機和麥卡洛-皮茨(McCulloch-Pitts)的神經網絡。《計算機和大腦》的第一部分是「計算機」,第二部分是「大腦」,但馮·諾依曼沒有把這兩條路線對立,他認為這是解決同一問題的兩種方法。這給當下的啟示是:符號派和神經派應該互相傾聽互相學習而不是掐架。另外,他們都應該學學計算理論。

馮·諾依曼的《計算機與大腦》預示了人工智慧的發展路線

Wolfram在2003年馮·諾依曼誕辰100年時撰文紀念,文章結尾處提到馮·諾依曼臨終前告知他唯一的孩子瑪琳娜(Marina),有一隻大箱子,要在他死後50年時打開。到2007年2月8日,馮·諾依曼逝世50周年時,瑪琳娜把自己的兒孫們聚集在一起,打開了這隻箱子,令所有人失望的是這隻箱子竟然不是馮·諾依曼的。Wolfram在當天的博客裡談及此事,但他猜測這隻箱子可能和戰時的秘密相關。

馮·諾依曼臨終時,皈依了天主教,這出乎他所有親近朋友們的意外,因為他被認為是不可知論者。但據為他提供臨終關懷的神父說,信教並沒有為馮•諾依曼提供任何慰籍或解脫,他對死亡仍然充滿恐懼。

馮·諾依曼被引用最多的話是:「我們應該預測所有穩定的過程,控制不穩定的過程。」(All stable processes we shall predict. All unstable processes we shall control.)其實這並非是老馮的原話,而是弗裡曼·戴森轉述老馮1950年在普林斯頓的講座的精神,那時他是多麼自信啊。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烏鎮智庫尼克:紀念馮·諾依曼辭世60周年
    作者:尼克導讀:今天是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的日子。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貢獻良多,也影響、改變了許多人,比如圖靈、納什。今天我們熱烈討論的AlphaGo、人工智慧,與馮·諾依曼同樣分不開。馮·諾依曼生於1903年12月28日,逝於1957年2月8日。
  • 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他做了無數一流的工作,包括奠定了計算機...
    今天是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的日子。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貢獻良多,也影響、改變了許多人,比如圖靈、納什。今天我們熱烈討論的AlphaGo、人工智慧,與馮·諾依曼同樣分不開。馮·諾依曼在計算機工程的開創性工作是計算機產業的基礎,所有的人都在受益。馮·諾依曼生於1903年12月28日,逝於1957年2月8日。
  • 科學網—馮·諾依曼之後有馮康
    馮康 ■薩蘇 在談到計算機時代的時候,馮·諾依曼是一個無比光輝的名字。 馮·諾依曼為世界設計出了算數的機器,但是,在計算機今天另一個巨大應用領域——模擬仿真方面,這位天才卻沒有來得及給出前瞻性的指導——1957年,馮·諾依曼去世的時候,用計算機模擬仿真,實現工程技術方面的突破還停留在想像之中。 這個領域的突破,要到上世紀60年代才開始出現。
  • 約翰·馮·諾依曼
    約翰·馮·諾依曼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 - 1957年
  • 馮·諾依曼與計算機的發展
    馮·諾依曼早期以算子理論、共振論、量子理論、集合論等方面的研究聞名,他開創了馮·諾依曼代數。他為研製電子數字計算機提供了基礎性的方案。1944年,馮·諾依曼與摩根斯特恩合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這部著作是博弈論學科的奠基性書籍。晚年,馮·諾依曼研究自動機理論,著有對人腦和計算機系統進行精確分析的著作《計算機與人腦》。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馮·諾依曼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
  • 馮·諾依曼與計算天氣之夢
    為什麼馮·諾依曼會與數值天氣預報結緣呢?  1944年,馮·諾依曼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工程學院,正式成為ENIAC研製項目的顧問。1945年末,他成功說服了高級研究院主任和理事會,撥款10萬美元支持ENIAC項目。馮·諾依曼大約在1945年末或更晚些時候,注意到了氣象領域。他很快就意識到,數值天氣預報是計算機在數學應用領域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之一。
  • 數學名人 | 馮·諾依曼
    博弈論之父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美籍匈牙利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馮·諾依曼是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在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博弈論之父」。
  • 教育家夏培肅辭世 曾研製中國首臺計算機(圖)
    教育家夏培肅辭世 曾研製中國首臺計算機(圖) 2014-08-29 08:06:20來源:長江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夏培肅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逝世  27日,中國計算機之母、著名計算機專家和教育家夏培肅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辭世,享年91歲。
  • 電子計算機背後的奠基者——數學天才馮.諾依曼
    約翰·馮·諾伊曼的確是通過天生的天才和富裕的家庭能夠在當時的精英教育體系中脫穎而出的人之一。馮·諾依曼很小的時候就對數學,數字的本質以及周圍世界的邏輯感興趣。即使在六歲的時候,他的母親曾經有意無意地凝視著他,問道:「你在算什麼?」,這顯示出他對數字的天生的親和力。不過,年輕的馮·諾依曼不僅對數學感興趣。
  • 馮.諾依曼架構在新人工智慧時代的進化
    馮·諾依曼架構的特點是非常簡潔,不需要在內存和CPU(中央處理器)之間設置多條總線【1】馮.諾依曼架構新人工智慧時代的AI威脅論和產生的標準智能模型諾依曼架構的進化我們在上文中提到,馮·諾依曼架構有五個構成部分,分別是計算器、邏輯控制裝置、存貯器、輸入系統、輸出系統。
  • 約翰·馮·諾依曼的早年生活、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時期及電子計算機之路
    馮·諾依曼不僅僅只是數學家。他的天賦在於將數學抽象概念及數學方法結合成不平凡的常識, 一切他對事物的想法都能觀察到。如果馮·諾依曼活得更久一點, 他一定能夠獲得阿貝爾獎、 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計算機科學獎和諾貝爾數學獎等殊榮。這些諾貝爾獎項雖然還不存在, 但是總有一天終究會設立。
  • 今日科幻(第35期)丨人物傳記 馮 諾依曼
    馮 諾依曼 馮 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 馮 諾依曼,美籍匈牙利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也是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
  • 中山大學將打造「馮·諾依曼」實驗班
    日前記者從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了解到,針對國家急需的卡脖子關鍵技術人才培養,該院將從2020年開始在計算機類本科專業中設立「馮·諾依曼」實驗班。哪些學生可以進入「馮·諾依曼」實驗班學習?該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實驗班的學生將從2020年錄取到中大計算機類專業的新生中進行遴選。
  • 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和他的體系結構
    其中馮·諾依曼則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是美籍匈牙利人,是著名的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是20世紀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甚至是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也有建樹。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說馮·諾依曼在計算機領域的貢獻。
  • IT簡史 約翰·馮·諾依曼 John von Neumann
    1903.12.28 - 1957.2.8馮·諾依曼,著名匈牙利裔美籍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
  • 從萊布尼茨到馮諾依曼
    後來馮諾依曼就是根據圖靈機設計出現代計算機的。那麼布爾代數在圖靈機中起到什麼作用呢?最簡單的計算就是對0和1進行布爾運算(與、或、非)。從最簡單的邏輯運算操作二進位信息出發就可以構造出任意的圖靈機!這就是為什麼要去研究香農的基本的布爾電路。其中奧秘就在於,用布爾電路就可以構造出任意的圖靈機。
  • 今年起,中山大學將打造「馮·諾依曼」實驗班
    南都記者從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了解到,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面向學科前沿、貼合產業經濟需求,針對國家急需的卡脖子關鍵技術人才培養,學院將從2020年開始在計算機類本科專業中設立「馮·諾依曼」實驗班。該實驗班計劃設置計算機系統結構和超級計算兩個專業方向。
  • 中山大學開設「馮·諾依曼」計算機實驗班—新聞—科學網
    7月10日,記者從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獲悉,該院針對國家急需的卡脖子關鍵技術人才培養,將從今年開始在計算機類本科專業中設立「馮·諾依曼」實驗班。
  • 量子世紀的創世餘暉——讀馮·諾依曼《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
    在《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中,馮·諾依曼首先肯定了狄拉克的嘗試,但同時指出了其在數學嚴密性上的不足(比如δ函數的引入)。綜上,馮·諾依曼使用的希爾伯特空間就是一個存在正交歸一化肖德爾基的完備內積空間。由於肖德爾基的存在,這個空間是無窮維的,即無窮維希爾伯特空間。馮·諾依曼把無窮維的希爾伯特空間作為量子力學的相空間或態空間。這就引出了馮·諾依曼公理系的第一公理,它可被表述為:公理I. 量子力學的態函數 Ψ 為希爾伯特空間的元素。
  • 12月28日:1903年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出生
    馮·諾伊曼出生於匈牙利的美國籍猶太人數學家,他是現代計算機創始人之一。他在計算機科學、經濟、物理學中的量子力學及幾乎所有數學領域都作過重大貢獻。他的出生不僅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喜悅,也值得整個計算機界去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