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名人 | 馮·諾依曼

2020-12-06 騰訊網

博弈論之父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美籍匈牙利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馮·諾依曼是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在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博弈論之父」。

馮·諾依曼從小就顯示出數學和記憶方面的天才,從孩提時代起,馮諾依曼就有過目不忘的天賦,六歲時他能心算做八位數除法,八歲時掌握微積分,在十歲時他花費了數月讀完了一部四十八卷的世界史,十二歲就讀懂領會了波萊爾的大作《函數論》要義。

1946年,馮·諾依曼開始研究程序編制問題,他是現代數值分析——計算數學的締造者之一,他首先研究線性代數和算術的數值計算,後來著重研究非線性微分方程的離散化以及穩定問題,並給出誤差的估計。他協助發展了一些算法,特別是蒙特卡羅方法。

博弈論的一些想法,20年代初就曾有過,真正的創立還得從馮·諾依曼1928年關於社會博弈理論的論文算起。在這篇文章中,他證明了最小最大定理,這個定理用於處理一類最基本的二人對策問題。如果對策雙方中的任何一方,對每種可能的策略,考慮了可能遭到的最大損失,從而選擇「最大損失」最小的一種為「最優」策略,那麼從統計角度來看,他就能夠確保方案是最佳的。

博弈論也被用於經濟學。經濟理論中的數學研究方法,大致可分為定性研究為目標的純粹理論和以實證的、統計的研究為目標的計量經濟學。前者稱為數理經濟學,正式確立於20世紀40年代之後。無論在思想上或方法上,都明顯地受到對策論的影響。

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博弈論和經濟行為》是數理經濟學的奠基性著作。將二人博弈推廣到n人博弈結構並將博弈論系統的應用於經濟領域,從而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有些科學家熱情頌揚它可能是「20世紀前半期最偉大的科學貢獻之一」。

供稿:學風建設中心 季明禮

審稿:林楠 程佳慧

排版:新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電子計算機背後的奠基者——數學天才馮.諾依曼
    約翰·馮·諾依曼是20世紀的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是博弈論,核威懾和現代計算等領域的早期開拓者。他的思想在人交互領域都很適用,他在早期就通過大腦計算兩個八位數字的乘積來顯示自己與邏輯機器的親緣關係。儘管他以邏輯學和嚴謹的數學著稱,但馮·諾依曼的天才可以說源自他從小安逸而舒適地成長環境。
  • 約翰·馮·諾依曼
    約翰·馮·諾依曼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 - 1957年
  • 量子世紀的創世餘暉——讀馮·諾依曼《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
    Колмогоров)20世紀20年代以降,量子力學由初創階段轉向縱深發展,馮·諾依曼的量子力學公理化為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提供了一個符合希爾伯特期待的數學基礎。在《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中,馮·諾依曼首先肯定了狄拉克的嘗試,但同時指出了其在數學嚴密性上的不足(比如δ函數的引入)。
  • 馮·諾依曼辭世60周年紀念
    導讀:今天是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的日子。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貢獻良多,也影響、改變了許多人,比如圖靈、納什。今天我們熱烈討論的AlphaGo、人工智慧,與馮·諾依曼同樣分不開。馮·諾依曼生於1903年12月28日,逝於1957年2月8日。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都做出了很多貢獻。
  • 馮·諾依曼與計算天氣之夢
    為什麼馮·諾依曼會與數值天氣預報結緣呢?  1944年,馮·諾依曼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工程學院,正式成為ENIAC研製項目的顧問。1945年末,他成功說服了高級研究院主任和理事會,撥款10萬美元支持ENIAC項目。馮·諾依曼大約在1945年末或更晚些時候,注意到了氣象領域。他很快就意識到,數值天氣預報是計算機在數學應用領域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之一。
  • 烏鎮智庫尼克:紀念馮·諾依曼辭世60周年
    作者:尼克導讀:今天是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的日子。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貢獻良多,也影響、改變了許多人,比如圖靈、納什。今天我們熱烈討論的AlphaGo、人工智慧,與馮·諾依曼同樣分不開。馮·諾依曼生於1903年12月28日,逝於1957年2月8日。
  • 馮·諾依曼與計算機的發展
    馮·諾依曼早期以算子理論、共振論、量子理論、集合論等方面的研究聞名,他開創了馮·諾依曼代數。他為研製電子數字計算機提供了基礎性的方案。1944年,馮·諾依曼與摩根斯特恩合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這部著作是博弈論學科的奠基性書籍。晚年,馮·諾依曼研究自動機理論,著有對人腦和計算機系統進行精確分析的著作《計算機與人腦》。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馮·諾依曼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
  • 今日科幻(第35期)丨人物傳記 馮 諾依曼
    馮 諾依曼 馮 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 二戰時期,馮 諾伊曼曾參與「曼哈頓計劃」,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做出了貢獻。儘管他自己不寫小說,但他的研究和個人經歷為無數科幻作家提供了靈感和素材。 馮 諾依曼從小就顯示出數學和記憶方面的天才,從孩提時代起,馮諾依曼就有過目不忘的天賦,六歲時他就能用希臘語同父親互相開玩笑。他在學校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和菲克斯合作撰寫第一篇論文時,他還不滿十八歲。
  • 中山大學將打造「馮·諾依曼」實驗班
    日前記者從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了解到,針對國家急需的卡脖子關鍵技術人才培養,該院將從2020年開始在計算機類本科專業中設立「馮·諾依曼」實驗班。哪些學生可以進入「馮·諾依曼」實驗班學習?該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實驗班的學生將從2020年錄取到中大計算機類專業的新生中進行遴選。
  • 約翰·馮·諾依曼的早年生活、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時期及電子計算機之路
    馮·諾依曼不僅僅只是數學家。他的天賦在於將數學抽象概念及數學方法結合成不平凡的常識, 一切他對事物的想法都能觀察到。如果馮·諾依曼活得更久一點, 他一定能夠獲得阿貝爾獎、 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計算機科學獎和諾貝爾數學獎等殊榮。這些諾貝爾獎項雖然還不存在, 但是總有一天終究會設立。
  • 科學網—馮·諾依曼之後有馮康
    馮康 ■薩蘇 在談到計算機時代的時候,馮·諾依曼是一個無比光輝的名字。因為這個天才的匈牙利人為研製電子數學計算機提供了基礎性的方案,晚年還主導了針對博弈論方面的科學探索,是名副其實的計算機之父。 馮·諾依曼為世界設計出了算數的機器,但是,在計算機今天另一個巨大應用領域——模擬仿真方面,這位天才卻沒有來得及給出前瞻性的指導——1957年,馮·諾依曼去世的時候,用計算機模擬仿真,實現工程技術方面的突破還停留在想像之中。
  • 從萊布尼茨到馮諾依曼
    弗雷格(1848-1925) 二、下面再來談談普遍語言,即符號邏輯。可是英國的羅素在其三大卷的《數學原理》中說,布爾的工作屬於純數學的研究。這才使人們重新審視布爾的工作。到了1938年,美國的香農已經注意到電話交換電路與布爾代數之間的類似性,即把布爾代數的「真」與「假」和電路系統的「開」與「關」對應起來,並用1和0表示。於是他用布爾代數分析並優化開關電路,這就奠定了數字電路的理論基礎。香農據此寫成碩士論文《繼電器與開關電路的符號分析》。
  • 今年起,中山大學將打造「馮·諾依曼」實驗班
    南都記者從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了解到,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面向學科前沿、貼合產業經濟需求,針對國家急需的卡脖子關鍵技術人才培養,學院將從2020年開始在計算機類本科專業中設立「馮·諾依曼」實驗班。該實驗班計劃設置計算機系統結構和超級計算兩個專業方向。
  • 中山大學開設「馮·諾依曼」計算機實驗班—新聞—科學網
    7月10日,記者從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獲悉,該院針對國家急需的卡脖子關鍵技術人才培養,將從今年開始在計算機類本科專業中設立「馮·諾依曼」實驗班。
  • 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和他的體系結構
    其中馮·諾依曼則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馮·諾依曼 馮·諾依曼是美籍匈牙利人,是著名的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是20世紀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甚至是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也有建樹。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說馮·諾依曼在計算機領域的貢獻。
  • 科學網—馮·諾依曼那些鮮為人知的貢獻
    ■胡紹鳴 馮·諾依曼是一位數學家,原籍匈牙利,先後執教於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1930年前往美國,後入美國籍。 二戰中設計原子彈要計算炸藥爆轟驅動鈾塊,爆轟物理頓時身價百倍,成了美國「曼哈頓計劃」的重頭戲,吸引來包括諾依曼在內的大批頂級學者。「灰姑娘」帶著兩個化學缺陷赤腳走進了王宮,迎接她的是最苛刻的目光,以及頂層的學術幫助。「灰姑娘」天生麗質,數學、物理、力學各方面無可挑剔。而當一雙赤腳暴露在公眾目光中時,化學高人出手了。
  • 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他做了無數一流的工作,包括奠定了計算機...
    今天是馮·諾依曼逝世60周年的日子。馮·諾依曼在數學、理論物理和邏輯領域貢獻良多,也影響、改變了許多人,比如圖靈、納什。今天我們熱烈討論的AlphaGo、人工智慧,與馮·諾依曼同樣分不開。馮·諾依曼在計算機工程的開創性工作是計算機產業的基礎,所有的人都在受益。馮·諾依曼生於1903年12月28日,逝於1957年2月8日。
  • IT簡史 約翰·馮·諾依曼 John von Neumann
    1903.12.28 - 1957.2.8馮·諾依曼,著名匈牙利裔美籍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
  • 馮.諾依曼架構在新人工智慧時代的進化
    馮·諾依曼架構的特點是非常簡潔,不需要在內存和CPU(中央處理器)之間設置多條總線【1】馮.諾依曼架構新人工智慧時代的AI威脅論和產生的標準智能模型諾依曼架構的進化我們在上文中提到,馮·諾依曼架構有五個構成部分,分別是計算器、邏輯控制裝置、存貯器、輸入系統、輸出系統。
  • 中山大學今年新設「馮·諾依曼」實驗班:本科生全員進實驗室
    記者獲悉,今年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在計算機類本科專業中新設立「馮·諾依曼」實驗班,目標培養強基礎、高素質的計算機類人才。該實驗班計劃設置計算機系統結構和超級計算兩個專業方向。其中系統結構方向在計算機專業基礎之上,強化諸如處理器設計等計算機硬軟體基礎技術的訓練和計算機系統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