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究竟是什麼?情感的面孔是什麼樣?我們如今身在何處?

2020-09-03 華中大眾


2015年,剛被任命為《國際情緒研究協會通訊》(Newslet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esearch on Emotion)編輯的斯卡蘭提諾,邀請了兩位基本情緒傳統中的學者達徹爾·凱爾特納和丹尼爾·柯達羅,以及該傳統的兩位最重要的批評者弗裡德隆德和羅素來發表宣言,闡述各自的立場,並參與隨後的論辯。


凱爾特納和柯達羅提出了基本情緒理論的一個修正版,而弗裡德隆德和羅素也總結了他們反對該理論的原因,同時也捍衛了他們如今已經頗為完善的另一種情緒研究方法。對斯卡蘭提諾來說,這項活動的目的是看參與者之間是否能達成共識,以表明情感科學領域正在取得的進展。


儘管他的立場是做一名中立的編輯和辯論主持,但我們在本書第六章已經看到,他已經作為一個捍衛基本情感理論變體的人被記錄在案。在這種情況下,弗裡德隆德和羅素都質疑他提出的那幾個問題,理由是這些問題假定了存在著彼此不同的或基本的情緒,實際上這正是爭論的焦點。



論辯過程中最值得關注的發展之一是,凱爾特納和柯達羅明確承認艾克曼最初提出的基本情感理論失敗了。正如他們在宣言中承認:「隨後的批評引出了在識別這些情緒表達的過程中,普遍性程度的問題(羅素,1994年),關於此類表情表示著什麼的問題(弗裡德隆德,1991年),關於研究中涉及的反應模式的問題(羅素,1994年),以及關於這類誇張的原型表情的生態學有效性的問題,這些卓有成效的論辯激勵了後續的研究潮流,在根本上推動了基本情緒理論的進步。」


在回應此類批評的過程中,凱爾特納和柯達羅主要採用的新方法是主張彼此不同的情緒並非像艾克曼最初聲稱的那樣,屬於主要涉及面部和自發系統的「單一形態」反應,而是「多形態的動態行為模式,涉及面部行為、發聲、身體動作、凝視、姿勢、頭部運動、觸摸、自發反應甚至氣味等」。


換句話說,他們提出將情緒類別的列表擴大到數量有限的「基本情緒」原型表達之外,以囊括在情緒事件中變化更多,以及包含了比以往設想的具有更豐富元素的表達。在最初的基本情緒理論中,關鍵在於瞬間的面部表情,即可以通過快照的方式捕捉到的擺拍表情靜態照片與幾種假定的情緒類別進行匹配。而凱爾特納和柯達羅則認為,情緒「是擴展了的、多種形態的動態行為模式,其中,情緒信號由一系列面部和非面部的動作組成,這些動作只能共同地、隨著時間推移而傳達相關信息」。



在這些修正的基礎上,他們聲稱找到了彼此不同的普遍情緒的名單證據,這個名單從艾克曼最初設定的6種「基本情緒」擴展到現在的20種,包括尷尬、驕傲、敬畏、感激和愛等,其中許多情緒據說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和其他動物中也有對應的狀態。


至關重要的是,凱爾特納和柯達羅否認任何單一的情緒成分能作為不同情緒的必要條件(sine qua non)。甚至將感覺,或者說「感受性」(qualia),以及獨特的面部表情也排除在了必要的特徵之外,這是對基本情緒理論早期修正版的主要更正。因此,在「新的基本情緒理論」中,沒有任何特定的面部肌肉動作或其他行為生理組成部分與每種不同的情緒之間具有一一對應關係。


作者們指出,「相反,這種方法暗示了多態行為與情緒發生之間的可能性關聯。」凱爾特納和柯達羅甚至在情緒表達中賦予「語境和意向」以重要位置,「就像弗裡德隆德所說的那樣」,儘管作者們繼續把情緒體驗和意向作為獨立的因素來看待,但這與弗裡德隆德的觀點完全不同,正如我們所見,弗裡德隆德強調面部信號的意向性,但拒斥了「情緒」的概念,理由是這個概念對於科學研究來說太模糊了。


簡而言之,凱爾特納和柯達羅接受了弗裡德隆德、羅素和其他學者的批評,即特定情緒和標誌性表情或特定的自發反應模式之間的假設關聯,並沒有艾克曼最初在基本情緒理論中預測的那樣緊密。相反,他們強調「在伴隨著情緒共同出現而同時變化的行為模式當中……每種情緒範疇都會有重要的變化」。凱爾特納和柯達羅試圖以這種方式適應基本情緒理論所面臨的批評,同時堅持一種新穎的、擴展了的普遍情緒分類。


他們認為,即便是「基本」情緒這個詞帶來的問題也要比它所解決的多,他們建議用「經過充分研究」這個詞來替代。他們訴諸艾克曼的各種著述來論證自己擴展的、多樣態的情緒研究方法。


但弗裡德隆德對此不以為然。依照先前已經成熟的論點,他提出了一系列反對意見。他採取的策略是表明多年來,艾克曼已經修正了他最初的基本情緒理論模式,這從根本上破壞了他的立場一致性,正是基於這些不穩定和不連貫替代版本,凱爾特納和柯達羅如今寄希望於此。


艾克曼理論修正的重要性並未引起許多情緒科學家注意,雖然他們將其納入自己的研究規劃當中,因此,弗裡德隆德對這場爭論的貢獻之一就是讓人們關注這些變化,以凸顯這些問題的含義。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家長要建立好「情感連接」,解救孩子情緒
    媽媽看見孩子哭了,不耐,又對著兒子說:"哭什麼哭,自己做錯了還有臉哭,快點進去上課。"媽媽說完,想牽孩子的手進去學校,被孩子甩開,孩子也跑走了。具體後續結果,孩子還是被媽媽帶走了。像孩子這樣突然來情緒,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多有碰到。而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情緒的失控就是孩子不懂事、任性的表現。
  • 當我們都成為縮頭烏龜時,愛情究竟藏身何處?
    五十歲時,兩人都覺得沒有什麼,還能接受,到七十歲時,女人開始悲哀了,男人就會寬慰她,你永遠都是我最愛的人,不管你變成什麼樣子。到了九十歲,他們已然暮暮垂老,兩個人牽起手,拉得很緊。他們感慨,這就是他們相伴一生的時光,從而更加的珍惜在一起的時光。普通人難以體驗感覺這樣的生活,兩個人在一起經歷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瑣碎。
  • 時間究竟是什麼?它始於何處,又流向何方?
    如今,物理學家製造出了精確的鍶原子光晶格鍾,這個原子鐘在宇宙年齡的時間尺度上的誤差也不會超過一秒。自文明伊始,人類一直在探索難以捉摸的時間的本質。時間究竟是什麼?它始於何處,又流向何方?過去和現在意味著什麼?我們如何記錄時間?時間又是如何調控生命的?時間是否是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
  • 男女情感究竟有什麼差異?這些特點你都知道嗎
    男女情感究竟有什麼差異?這些特點你都知道嗎男性和女性完成了人類的物種,從表面上看,他們之間存在著可以從遠處看到的差異。正是這些身體上的差異,比如女性的乳房,男性的面部和身體上的頭髮,起到了它們之間的磁性吸引作用。
  • 如何巧妙區分情緒和情感
    心理學是教師招聘考試中是必考知識點,情緒情感屬於心理學裡的心理特徵,主要以客觀題以及低頻次的簡答題來進行備考,客觀題常考察例子反選以及概念反選。很多同學對於情緒情感傻傻分不清楚,因此在這裡幫大家做了以下梳理,便於大家在考試中能夠百戰百勝!1、什麼是情緒情緒一般指個體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情境中直接產生的心理體驗和相應的反應。
  • 人類情感的含義,以及必須情感存在的我們的未來是什麼?
    情感是什麼,是人和動物都有的共通點,我們人有喜怒哀樂和愛情友情等等,這些動物也有,我們在情感方面有時候還不如動物,至少小動物很重情感,不像人類這般很多時候都是冷漠無情的,我們都是對陌生人有著冷冰冰的防禦,對最熟悉的人是生氣打罵的,但是這就是人類本身,沒有辦法改變。
  • 情緒情感知識點梳理
    在教師招聘統考中,心理學情緒情感屬於常見的考點,情緒情感概念及相關理論點較為相似,是容易混淆的的考點,令廣大考生頭疼、容易混淆。希望通過今天的整理能加深大家的該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一、情緒概念及分類概念情緒一般指個體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情景中直接產生的心理體驗和相應的反應。
  • 新冠病毒究竟從何處來
    新冠病毒究竟從何處來?截止2020年4月3日,目前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已突破百萬,那麼就科學的態度去分析和解答這個問題,會有什麼樣的探索發現,如何來回答呢?首先得說一說病毒是什麼東西,常人看來,病毒是沒有、或著摸不透且看不見,摸不到,吻不著的虛無現象,究竟不知它天天存在於哪個地方,變幻無窮,神出鬼沒,神鬼莫測,出其不意,隨時隨地的混跡於宇宙空間,無時無刻都有可能讓地球上的各種動物、感染得上千奇百怪的各種疾病。那麼普通的人們總不能象科學家那樣、肩膀上挎著一臺顯微鏡去生活吧,去做各種實驗測試在什麼地方有沒有病毒的存在?
  • 第二十七屆歷史研習營「歷史中的情感、情慾、情緒」招生公告
    人類的情感、情慾、情緒,無疑具有生物生理的基礎;然而研究者也注意到,情感、情慾、情緒的各種表現樣態、解釋定義、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往往受到社會規範、價值、語彙等人為因素的引導與限制。 本屆研習營以「歷史中的情感、情慾、情緒」為主題,邀請大家從政治、制度、思想、法律、宗教、文化、醫療等面向,探討不同社會如何定義、表達、運用各種情感、情慾、情緒。什麼樣的情感、情慾、情緒,因為什麼理由,被認為具有合理/合法存在的「資格」?
  • 什麼是感知他人的情緒?
    此外呢,正確感知他人的情緒還有助於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反觀自我的言行,審視自己的情緒、情感狀態,進而提高自己的情緒表達和控制能力。在學習了解怎么正確感知他人情緒之前,我們需要先來了解為什麼在現實工作生活中會錯意的現象時有發生,很多朋友都對此煩惱重重,即使是一些高智商的人,他也沒有辦法準確感知他人的情緒,沒有辦法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那麼是什麼因素影響了他們正確感知他人情緒,概括總結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情感為何淪為商品?資本主義如何利用、加工並生產我們的情感
    1921年,美國偉大的發明家託馬斯·愛迪生宣布推出一項實驗計劃,用以研製能觸發特定情緒反應(moods)的音樂錄音。此後他招募了一個心理學家團隊,在美國人中選取了大約3000名留聲機用戶進行調研,進而發展出了一套按12種情感對唱片分門別類的系統(喜悅、愛戀、憂傷、希望……)。用音樂激發情感不是什麼新鮮的奇思妙想。
  • 高圓圓如今的幸福,究竟怎麼得來的?
    當別人趁熱打鐵忙於賺流量、撕資源之時,他卻保持自己的生活節奏,常被記者拍到與妻子高圓圓親密現身於電影院、街頭、機場…… 如今趙又廷身在娛樂圈卻與緋聞絕緣
  • 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大家好,我是情緒大管家,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情緒三要素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達爾文在其著作《人類與動物的感情表達》中寫道:「很多動物和小孩,在情緒環境下的表情與成年人是相似的。」生物在情緒的表達上是相似的,那麼,生物在產生情緒的過程中是否也具有共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情緒的產生主要與三個要素有關——認知過程、生理狀態和刺激因素。
  • 他們如今身在何處?
    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曾經發生了滄桑巨變,無數物種出現和消失,最終呈現出我們看到的景象。人類作為地球的主宰者,始終關注著身邊的一切,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人類作為地球的主宰者,始終關注著身邊的一切,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
  • 情緒失控,和上司吵架,結果丟掉了工作,3招學會管理好你的情緒
    2、情緒不等於感受 腦科學家已經可以用科學方法,對情緒進行測量,而感受只能用語言來描述。所以,從觀念上區分情緒和感受,對於管理情緒來說非常重要。 在喬瓦尼.弗契多的《情緒是什麼》一書中寫到,感受是已經進入意識的情緒。
  • 不是面孔的面孔,你知道面孔空想性錯視嗎?
    比如被人跟蹤時,相對而言,面孔檢測能力比較好的人就更可能發現危險。久而久之,這種疑神疑鬼的保命技能就在自然選擇中強化並留存了下來,並逐漸泛化,甚至會讓人們輕易在無生命的物體上識別到面孔。而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長久發展,面孔空想性錯視在現實中存在許多應用,多見於產品設計(比如車頭)和藝術創作,此外,席捲全球的顏文字亞文化也是面孔空想性錯視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很有趣的應用。
  • 我國第一位女太空人劉洋,落地後再不露面,如今人在何處?
    因為身體素質上的差別,在航天領域男太空人的數量大大高於女太空人,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的能力有什麼差別,比如我國第一位女太空人劉洋,無論心理素質還是專業能力都巾幗不讓鬚眉,她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可惜的是,自從她搭乘神舟九號安全落地後就再也沒有執行航天任務了,而且低調的她甚少露面,幾乎蹤跡全無,那麼如今她身在何處?
  • 他們兩因為路怒同歸於盡,情緒究竟是如何控制我們的?
    老實說,「情商(EQ)」已經是一個常見詞彙,但之前我從來沒想過這個「情」指的究竟是什麼,但在看了本書之後,才知道原來核心是「情緒」。所謂「情商」,就是調節管理好自己和他人情緒的智商。《情商》一書通過大量案例告訴讀者情緒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被情緒所影響,從而幫助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 探秘情感機器人
    他特別提到,在相關基礎研究尚未突破之前,情感機器人這種非人非物的第三類存在,可能已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震撼性衝擊和深遠影響。情緒智能研究關注什麼陳小平介紹,在AI領域,情緒研究起步相對較晚,至今不過三四十年時間。
  • 你知道面孔空想性錯視嗎?
    首先來看看兩張圖片,你發現了什麼?(應該很多人看到了)這就是面孔空想性錯視,也就是我們將與面孔有相似結構的物體判斷為面孔,這說明我們對面孔非常敏感,能很快識別出來。當然,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人身上,在一些動物身上也有發現。王昊和楊志剛在《面孔空想性錯視及其神經機制》中闡述了面孔空想性錯視產生的兩類因素,分別是物體本身特徵(自下而上加工)、人對面孔的期待以及面孔的相關背景(自上而下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