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情感的含義,以及必須情感存在的我們的未來是什麼?

2020-12-04 感情一鍋粥

情感是什麼,是人和動物都有的共通點,我們人有喜怒哀樂和愛情友情等等,這些動物也有,我們在情感方面有時候還不如動物,至少小動物很重情感,不像人類這般很多時候都是冷漠無情的,我們都是對陌生人有著冷冰冰的防禦,對最熟悉的人是生氣打罵的,但是這就是人類本身,沒有辦法改變。我們只能控制,控制著不好的情感在適當的時間發洩,不適當的時間就收起來。大多練就收放自如的我們是痛苦過的吧,不然誰會收起自己所有的情緒呢?我們都不會,從來到這個世界肆無忌憚的哭泣開始,我們就註定要用一輩子來學會收斂。

但是,情感帶給我們的是生活,讓我們不會像機器人那樣,機器人就是沒有情感沒有思想的,都說情感可以戰勝一切,但是事實不是的,我們的情感在某方面來說是拖累,但是在某方面來說確實是必須有的存在。不可否認,我們活著不可或缺的就是情感,不然這個世界就都是機器人了,有什麼意思,會像工廠那樣,無趣。有趣的人生就是靠情感來支撐的。

如果有一天,我們沒有情感,我們什麼都沒有,那我們的世界會是怎麼樣,會不會像天空之城裡面那個城堡那樣,只剩下天空和樹木,那我們,也就是在那一片片綠地上行走的機器人吧。沒有什麼不一樣,都是循規蹈矩的一天天,我們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的情感,我們的世界。

所有情感必須存在,必須在生活裡息息相關的出現,那樣才能證明我們是人類,很多電影裡面不就是靠情感來區分機器人和人類,如果一個人冷漠的像機器人那般了,那也真的是十二分可悲的事情了。

人之所以研究出機器人,不是為了讓他們取締我們的存在,而是創造出沒有情感的人類來驅使,因為如果是有情感的人類,就會抱怨,會生氣,會請假,這些機器人都不會,他們只會日夜不停的工作,但是這也是人類的好處就是我們擁有情緒,大家才會平等的對待你,不然日日夜夜的工作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而且人類日日夜夜想要賦予機器人的就是情感,這是非常關鍵的東西,也是我們之所以為人類的關鍵。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這情感,珍惜這個世界,因為來之不易,所以更要珍惜。

所以情感對於人類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未來的科技只會越來越發達,機器人只會越來越高級,但是只要我們還有情感,有情緒,我覺得機器人就不會代替人類存在,只會輔助人類的存在,所以我們要慶幸我們有情緒,不然多可怕。

沒有情感的世界也是註定不幸福的,因為幸福也是一種情感,我們只是給這些情緒命了名,但是都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不是嗎。

相關焦點

  • 情感為何淪為商品?資本主義如何利用、加工並生產我們的情感
    您在書中提到,消費理論家們沒有認識到情感商品的有效性,也就是說它們真的創造出了所承諾的情感狀態,並由此產生新的社會準則。請您解釋一下。伊娃·易洛思:譬如「浪漫」這個詞被用來形容某個時刻或某種氛圍的含義,是伴隨著某些商品成為浪漫主義情感的代名詞而產生的。
  • 情感的普遍表達!
    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天,我們都會花費大量時間來見證他人的情感,解釋這些信號可能意味著什麼,確定如何應對和應對我們自己複雜的情感體驗。心理與研究的情感情緒也是心理學中的重要話題,研究人員投入了大量精力來理解情緒的目的以及關於情緒發生的方式和原因的理論。研究人員還從情感的實際表達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 首屆情感AI大會:當人工智慧理解並具備人類感情時……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什麼是情感AI?為什麼它很重要?我們需要了解什麼?繼續閱讀本文,你將找到答案。但首先,讀者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識。情感是人類智慧和決策的基石人類是高度情緒化的生物,即使大多數時候沒有意識到,情緒也會影響人們所做的一切:引導注意力、影響學習和記憶的方式、對自己和他人的感知、最終影響個人成長以及人格形成。
  • 探秘情感機器人
    從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到會「思考」,直至有「情感」,AI 一路進化,能否真的配得上人們對未來的期待?2016年,具有微表情的仿人外形機器人「佳佳」誕生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隨著技術迭代,她被賦予了更多類人的情感,能讀懂人類的喜怒哀樂,以至於人們在和她進行深入互動的過程中還能產生微妙的「化學反應」。
  • 宇宙的情感世界:走進最初的文明,探索人類的本源
    宇宙向來是一個公平的體系,它從不偏愛誰,也不打擊誰,人類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及想像它的未來,到底會是什麼樣子呢?似乎沒法細細想像,只能現有的,及過往的累積,一起的、融合出來的創作。我們對於宇宙的偏愛不知從何而起,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宇宙所有的一切都是現有的痕跡內,所融合出來的有。但真的走出地球後的,至於未來的那些無可想像及無可奉告。
  • 未來某一天,我們可能被植入虛假情感和記憶?
    事實上,人類過去經常做矇騙大腦的事情(魔術表演就是一例),大腦也會自己矇騙自己(各種感官錯覺,以及對自身處境和思想的「合理化」)。那麼,倘若我們將這些積極或消極的情感與特定的行為、物體或場景建立聯繫,就可以創造一個之前不存在的「喜惡」或觀點,甚至記憶。例如,倘若我們在某人的腦中,將「恐懼」情緒和「喝水」行為建立強聯繫,那麼對他來說,只要喝水,恐懼體驗就會伴隨而來。如果不及時糾正,這個人就會害怕喝水,並且將這個觀點「合理化」,例如聲稱「水有毒」。
  • 人類的情感有哪些?就只有喜怒哀樂嗎
    說到人類的情感,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詞語。人類為什麼不同於動物?為什麼人類有智慧,而動物卻沒有?有人說,人類有智慧就是因為人類有情感,有豐富而且完備的情感體系。動物們只有「喜怒」而已。《黃帝內經》把人類的全部情感,歸納劃分為七種——喜怒憂思悲恐驚。人類的一切情感都在這七情之中。
  • 情緒究竟是什麼?情感的面孔是什麼樣?我們如今身在何處?
    對斯卡蘭提諾來說,這項活動的目的是看參與者之間是否能達成共識,以表明情感科學領域正在取得的進展。儘管他的立場是做一名中立的編輯和辯論主持,但我們在本書第六章已經看到,他已經作為一個捍衛基本情感理論變體的人被記錄在案。在這種情況下,弗裡德隆德和羅素都質疑他提出的那幾個問題,理由是這些問題假定了存在著彼此不同的或基本的情緒,實際上這正是爭論的焦點。
  • 論靈魂的實際表達方式以及智慧機器人情感形成的可行性
    我們人類定義的靈魂最核心的地方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情感。那麼情感是怎麼形成的呢?就拿「自私」這種情感的形成過程來說,當其它的人猿在幹活的時候,一個人猿偷偷一個人休息,他得到了不用幹活的愉悅。於是它的生命系統儲存了這種愉悅感,會優先選擇這種信息處理方式,在現代意義上來說,這就叫做「自私」的情感。各種情感就是這樣通過行為信息的積累形成的,如高興,傷心。
  • 宮崎駿:用人類的情感去塑造角色
    但宮崎駿並不是固守成規的動畫師,他製作動畫電影的手法,專注於角色的複雜情感,而不是創造令人啼笑皆非的卡通形象。他的目標不是以居高臨下的口吻給孩子講道理,而是去製作電影,讓所有人都能夠進一步了解人類的境況。
  • 情感與理性通過外感覺才得以呈現,即意象必須指向深層意識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意象的內涵是情感(包括內感覺)與理性的結合,情感與理性必須通過外感覺得以呈現。然而人的感覺,既可能是特異的、深邃的,有可能是表淺的、浮泛的。至於情感,也是同樣。人的情感雖有多種類型,但最基本的為兩類,一為深層的情感,一為表淺的情感。
  • 誰發明了表情和情感符號?
    那麼這些與情感符號和表情符號有什麼關係呢?如前所述,在書面語言的發展過程中,即使是到了現代,許多甚至是最傑出的作家都曾感嘆,現有的基本書面語言工具不足以使書面作品中某些陳述和詞語的含義清晰呈現。儘管表情符號和情感符號最近才在通訊中廣泛使用,但其實它們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
  •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一部講述人類情感的故事的動漫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一部講述人類情感的故事的動漫。《海洋之歌》這部動漫相對於這個作者之前的動畫來說,有了很大的進步。這部動漫的藝術上更加的嫻熟,而且相比於這個作者之前對於文明的唏噓,這部動漫更多的是對人類情感的進一步挖掘。
  • 情感賦能:情感關係與感情關係的區別?習以為常的認識不一定對
    情感關係和感情關係其實很多人只是習以為常的自以為,但是到底有什麼區別?卻難為難分。讓我用一篇圖文來為您解惑。這個話題看似習以為常,但所謂大道至簡,越是平常我們自認為熟知的事與物,真要細緻地描述出來,如若沒有足夠的經歷與參悟,真不是容易就能辦到的事。
  • 藝術是生命情感中轉瞬即逝的永恆存在
    這恰恰證明,柏拉圖是對的:思想也許可以被控制被操縱,但藝術當中的情感,卻是發自內心、不容篡改,而且永遠出乎預料。正如多年以後,託爾斯泰所說:藝術喚起的情感,既轉瞬即逝又永恆存在,這就是藝術的偉大之處,這就是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原因。
  • 情感機器人ERWIN亮相:有五種基本情感
    該機器人未來將會賦予人類的情感,讓它們能夠與人類形成長期而穩定的情感關係。情感機器人ERWIN(圖片來自cnbeta)    ERWIN項目發起人John Murray博士表示「當兩個人第一次交互的時候,如果兩種不同的人格彼此吸引,關係就能夠形成。
  • 未來人類能進化成什麼模樣?變強大的同時,或丟失自己的情感!
    人類最初的面貌並不像現在一樣完美,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能了解到人類的進化歷程,人類的祖先是人猿,它們最初身體上有一顆厚厚的皮毛,因為當時的環境特別嚴寒,隨著環境的變化,讓他們慢慢褪去了這層體毛,只留下部分隱私部位的體毛,可見人類是一直在進步的,在未來會越來越強大。人類進化有終點嗎?
  • 真正的恐懼是什麼:恐怖文學中的人類原始情感
    本文為洛夫克拉夫特系統性解釋恐怖文學的學術作品,從遠古人類對超自然的崇拜到美國的怪奇傳統,「未知」都是人類骨髓深處潛藏的最大恐懼。在未知被大面積剝離的當代,或許只有恐怖文學能給人們帶來久違的崇高感。01 真正的恐懼是什麼?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則來源於未知。
  • 當人工智慧變成音樂家,人類還能否守住藝術與情感的最後高地?
    然而,最近這些年,我們的問題已經不再是人工智慧可以做什麼,而是它們還不能做什麼。純粹計算能力的勝利或許還令大家覺得理所應當,認為那原本就是人工智慧的存在價值,但當它們深入到藝術與美學的領地,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音樂向來被認為是最能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形式,偉大的作曲家被認為擁有一種神聖的靈感與技藝。看似冰冷的新技術在這個領域總會遭遇激烈的抵抗。
  • 與更多普通人產生情感共鳴
    張嘉益:有舞臺演出就會有裝臺人,我們拍影視劇時,前期的美術、置景以及到現場以後的很多工作,和裝臺的工作性質也比較接近。幕後工作,我其實也一直都在做。這部劇因為需要拍攝搭建演出舞臺的場景,攝製組請了很多裝臺人。在拍攝過程中,我對裝臺這一行有了更深刻和具體的了解,也深深體會到:我們演員在臺前的呈現,確實包含著在幕後支持我們的工作人員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