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民2米深地窖編簸箕,為彎腰不敢吃太飽,一天只能編一個

2020-12-05 鄉土河南

2018年12月28日,在河南平頂山郟縣薛店鎮趙寨村,今年68歲的村民趙合理正在向來客展示他尚未編完的簸箕,由於編簸箕需要一氣呵成,所以趙師傅早晨六點鐘就下窖開始編了,一直忙到八點左右做完主要工序,上到地面吃碗早飯,然後繼續下窖勞動到中午。

簸箕曾經是農村常見的生產工具,幾乎每家每戶都要有一個,主要用來去除糧食中的雜質,另外逢年過節蒸饃、炸油食的時候,簸箕又變為了廚具,用來盛放這些無處存放的食物。用簸箕需要經驗,沒有經驗的新手,容易把糧食和雜質一起簸到地上。

這就是村民們用來編簸箕而修建的地窖,深度大約兩米,一般選在院子裡的某個角落修建,地窖有大有小,小的就夠一個人勞動,大的能容納三四個人同時在窖裡工作。以前村裡家家戶戶都有一口地窖,如今這門手藝做的人不多了,村裡一共只剩下了四五口地窖。

至於為什麼編簸箕一定要在地窖裡進行,趙師傅說主要是因為編簸箕需要一個潮溼的環境,這樣有利於柳條保持適度的韌性,在編制彎曲的時候不會斷裂。地窖的口上會蓋一個膠紙,人出來或者進去後馬上蓋好。

編簸箕的材料,當地人叫它「簸箕柳」,這種柳條粗細均勻、彎折不易斷,過去在村裡編簸箕比較興盛的時期,種簸箕柳的面積很大,甚至超過了糧食的種植面積,不過現在就少多了,只在一些不適宜種糧食的荒灘裡才有。

除了簸箕柳,編簸箕還需要用到麻繩,這位老伯正在地窖裡用一種傳統的工具做麻繩,麻現在種的也不多,很多人對這種曾經在農村應用普遍的植物也漸漸印象模糊了。

編簸箕需要地窖,還需要一個水槽,水槽用來泡柳條和包邊的柳條片,泡的目的也是為了增加柔韌性,這個水槽和壓水井已經用了幾十年了,水槽的長度一看就是有專門的用途。

據趙師傅介紹,現在他們一天只能編一個,在編的過程中,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是需要蹲在地上的,所以這活兒胖人做不了,吃的太飽也不行,直到把簸箕的主體完工,進行包邊的時候,才能像這樣坐在凳子上。

編簸箕是個手工活,主要藉助一些傳統的工具,工具裡有大鐮、小鐮、槽錐、四稜錐等等,這些工具已被他們粗糙的手磨的鋥光發亮,滿滿的歲月感。

由於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手工編的簸箕如今面臨尷尬的境地,村民們編一個簸箕批發出去六七十元錢,零賣一百多元,除去成本也賺不了多少,關鍵是銷量還太小。為了拓寬銷路,部分村民還編出了「迷你簸箕」,沒想到這種實用價值不大的東西,反而很多年輕人會喜歡。

和簸箕相比,簸籮的使用場景要多一些,因為它可以用來裝饃或者各種食物,村民馬連合把精力放在了簸籮上,這種產品好賣,就是更加費功夫。

冬日天氣寒冷,地窖裡卻格外暖和,如今村裡會編簸箕的老人大約有十幾個,大家有空就集中在一起,一邊勞動一邊說話,他們的子女大多也會這門手藝,只是如今做起來不划算,還不如外出打工。地窖裡這些老人也說這門手藝已經落伍了,至少在這座村子裡,將來一定會失傳。攝影記錄|張根棟(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

相關焦點

  • 比東北還要冷的鎮子,最低零下67攝氏度,牛奶保存在深1米的地窖
    引語:比東北還要冷的鎮子,最低零下67攝氏度,牛奶保存在深1米的地窖文/雪要說哪裡最冷?在中國,那絕對是東北地區,常年東北冬季的平均氣溫為-20℃左右,夏天時平均氣溫很多也都在25度以上。那為啥會說東北最冷呢?因為東北有漠河,漠河縣年平均氣溫在-5.5℃左右 ,每個的月平均氣溫在0℃ 以下的月份都有8個月之久,甚至在漠河的極端最低氣溫曾達-52.3℃。
  • 四川男子家中挖2米深地窖 囚禁前妻半個月
    德陽警方成功解救被囚禁女子,該男子涉嫌非法拘禁已被刑事拘留  一塊石磨盤牽出黑地窖  突然,小院深處傳來「咚」的一聲悶響,民警立即循聲搜尋。在院子角落一間堆滿雜物的小房間裡,一塊放置在地上的石磨盤引起了民警注意。幾位民警聯手將磨盤搬開,磨盤下壓著木板,掀開木板,一個黑乎乎的地窖出現在民警眼前。
  • 東北往事:東北的地窖
    我爹中午下地窖取白菜,上來後忘了給地窖門上鎖。張小魚下午外面玩渴了跑回家,一眼瞧見地窖門微微露了縫子,四處查看無人注意,貓著身子就鑽了下去。張小魚花布衫的兩個兜一邊揣了一個蘋果,一手又拿了一個,正想順木梯子爬回去,聽見外面姐姐自言自語,「鎖上好,鎖上爹就不會問我下沒下去拿蘋果吃了。」
  • 如果核戰爭爆發 躲在深約2米的地窖能逃過一劫嗎?關鍵因素很重要
    雜誌認為,冷戰期間的美蘇監控和情報系統,僅跟蹤戰略飛彈,今天則跟蹤非核飛彈的發射,由此這種系統會混淆核彈和非核彈的使用,進而導致一國不恰當的反擊。為了迷惑對手,兩國專門把核彈和非核彈置放在同一地點,特別是俄羅斯,把裝有核彈戰略飛彈的潛艇和常規潛艇部署在一個基地內。雜誌指出,為了避免核戰爭爆發,兩國應該將兩種武器分放,或者專門打造能跟蹤核彈頭的衛星,即讓衛星專門擔任核彈監視任務,不必追蹤常規武器。
  • 農村裡的一種蟲子,像魚又似蝦,又稱「血簸箕」,農民們卻很喜歡
    原來這種「王八蓋子」就是鱟蟲,又叫三眼恐龍蝦,在我們農村裡人們都把它叫做「血簸箕」,因為它會冒出紅色的液體,但是長的又像簸箕一樣。別看這小小的「王八蓋子」,它還是遠古生物呢,在2億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歷史比恐龍還要久遠。
  • 蘇州一戶主車庫下挖三米深地窖「蝸居」10年
    這裡的一家戶主,將原本8平方米的車庫進行了私自改造,硬是挖出了一個三米深的地窖,夫妻兩人帶著老母親和當年隻有8歲的女兒住在這個地窖裡,一住就是10年。地窖位於這幢單元樓的底層自行車庫內。未拆除的簡易衛生間已遮擋起來,其他物品已被清理幹淨,地窖正開始被填平。盡管已填了不少磚塊進去,記者目測地窖的深度仍然在2米以上,同時可以看出,地窖內部牆壁四周的瓷磚貼得十分整齊。 被查處前,車庫共住了一家四口人,夫妻倆帶著18歲的女兒,還有一位70歲的老母親。車庫上下各放置一張高低床,媽媽和女兒睡在地窖內,男主人和老人睡在上面。
  • 手工傳奇:編藤為具
    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西方舶來品席夢思、沙發的進攻下,藤編家具節節敗退:「席夢思太軟對腰不好,又不透氣,哪有我的藤床睡得這麼舒服?」對於外來的席夢思,王師傅是不屑的。  有人預訂了一張藤床,王師傅說這是項大工程,得十天半個月才能完成。一張寬1.8米長2米的藤床,目前市價2000元左右,如果加尺寸增加藤條的話,還要加些錢。聽著價格好像不錯,但聽老王說這樣的生意僅能餬口。
  • 一個河南農民導演的影視夢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政  隨著《最美的村官》拍攝完畢,八年間,河南農民周紅衛已拍出10部影視作品。  誰也沒想到,他的第一部影視作品會以自己感情「出軌」為真實題材進行拍攝。為此,他一度被村裡人嫌棄。  如今,追逐電影夢的他早已從村民口中那個被嫌棄的人轉身為具有一定名氣的農民導演。
  • 農民抓到一隻大龜,怕是保護動物不敢吃,專家一看:趕緊處理
    農民抓到一隻大龜,怕是保護動物不敢吃,專家一看:趕緊處理人類的肆意破壞,使得很多動物都瀕臨滅絕,為了保持生物的多樣性,人們選擇將其保護起來,而那些快要瀕臨滅絕的動物就成了國家保護動物,而吃了國家保護動物的人,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 一米長白條錦蛇「盤踞」曲周一村民家中地窖
    村民到家中地窖取雜物,竟發現一條蛇「盤踞」於此。4月10日,邯鄲消防曲周中隊緊急趕往曲周縣南裡鄉馬蘭村,幫助村民驅趕了家中的「不速之客」。4月10日上午8時10分許,曲周縣南裡鄉馬蘭村村民撥打119報警電話稱,一條蛇鑽進了家中的地窖之中,希望消防救援人員能夠現場處置。8時25分,消防員來到現場,據求助人描述,早晨時在家中地窖內發現一條蛇,長約1米,由於不知道它是否有毒,不敢自行處置。2名消防員全身佩戴好個人防護裝備,進入地窖,尋找這條「不速之客」。
  • 32斤大蟒蛇闖入鄉民家偷鴨 吃太飽爬不動被捕
    圖為被抓捕的蟒蛇。 一條長約3米、重32斤的蟒蛇闖入廣西防城港鄉村民房「偷鴨子」時被村民發現並報警。因為飽餐了一頓行動不便,這位「不速之客」很快被消防官兵抓捕帶回營區。 消防官兵詢問屋主得知,當天早上8時許,女主人到鴨舍餵鴨,發現一條3米多長的大蟒蛇正在自家鴨籠裡吞食鴨子,女主人當場被嚇壞了,立即撥打110報警。由於沒有捕蛇經驗,接到報警後趕來的民警亦不敢實施抓捕,遂撥打119救助。了解情況後,消防官兵穿好防護裝備,著手捕蛇。由於蟒蛇吞了一隻鴨子,正處於消化狀態,反抗能力低,消防官兵很快利用捕蛇器成功將其捕獲。
  • 河南農民用樹上這種東西做蒸菜,看著像毛毛蟲吃著卻很香
    陽春四月,在河南鶴壁山區姬家山村,今年49歲的村民姬有良正在楮桃樹上摘楮桃穗。這個時節的楮桃穗不老不嫩,正適合蒸蒸菜吃,所以他就擓上筐子來村邊找楮桃樹,準備中午用這個做點好吃的。楮桃樹在河南很多地方也叫構樹,因為構樹算是用不上「材料」的鄉土樹種,長的不高也不粗,所以蓋房做家具都用不上。如果非要找點用途的話,那它的枝柔韌性比較強,過去人們常用它的枝來做糞筐的提把兒。楮桃樹長的不高,姬大叔不一會兒就摘了一筐子,眼看夠兩個人吃了,他就提著籃子回家了。
  • 在農村,很多農民一天只吃兩頓飯,專家:習慣不科學,但非常實用
    在農村,農民們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講述了老牛為什麼沒有上牙以及一日三餐的由來。據說,玉皇大帝讓老牛下凡間傳達玉帝旨意,旨意的原意大致是這樣「農民們一天要打扮三次,辛勤勞動,然後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即三打扮一吃飯。」
  • 「真的不敢住了!」一樓下挖一米深回填層,樓上質疑這是要挖地窖嗎?
    但濱江俊園3棟的住戶們最近遇到了更奇葩的狀況:3棟一樓的業主,將自家屋內的回填層往下挖了1米多深,樓上住戶質疑,這是要挖個地窖嗎?7月28號上午記者到現場看到,一樓屋內正在施工中,定睛細看還真讓人有些驚訝,原本一層高的房屋,眼下搖身一變有了小躍層的雛形:一樓原本的地平面,目前被下挖了1米多深,屋內還裝好了通往二層的樓梯。這一層改二層,還真是有些膽大心寬。
  • 贛南客家竹編老手藝編出新生活(圖)
    王周平老師傅正在編竹籃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歐豔芬報導:「我今天帶來了前兩天編好的竹簍和竹籃,還要現場編個竹籃給你們看。」王周平是崇義上堡人,從小就學習做竹籮和竹籃,他編的竹籃精巧耐用,在當地特別受歡迎。因為竹編手藝好,王周平被崇義竹文化創客中心邀請,成為崇義傳統工藝學會竹編手藝人代表之一。
  • 玉米突破2900,部分農民高興,但存在2個極大隱患
    其實在北方很多農民朋友將玉米囤積到年跟前再賣,為了也是錯,開玉米的收購季節價格,今年玉米的價格也是坐了火箭般一樣不斷上漲,很多企業在元旦過後依然積極的收購玉米,一方面也是因為目前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怕道路不通,因此,提前加大收購量,那麼農民朋友也是因為他年前玉米賣不出去,大多數農民朋友都在積極的售賣玉米。
  • 湖北荊門33次大面積塌陷 農民不敢下地勞作(圖)
    荊門城郊,東寶區子陵鋪鎮新橋村2組,52歲的鄧永政,徘徊在2畝棉花田邊。  此前不久的8月20日及23日,鄧的妻子楊立香,就是在這片棉花地裡,接連2次遭遇離奇地陷,掉進裂縫驚險逃生,此後再也不敢獨自下地。  本報記者深入荊門市東寶區調查發現,地質災害背後,實為「人禍」。當地持續40年挖掘地下石膏礦資源,造成了大量不可修復的採空區。
  •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 外國太空人只能吃「牙膏」
    ,中國航天員也不甘示弱,這不,他們也火了一把。每個茶包2克,裝在特製的包裝袋中,注水後完成復水,然後通過加熱器進行加熱。    小編科普:由於太空沒有熱對流,需要用電熱板夾住食品加熱。    比如,太空人陳冬是河南人,  他這次還能吃上河南燴麵。
  • 第五人格地窖上帝視角一覽 全地圖地窖方位解析
    在第五人格遊戲中,玩家進入地窖就可以獲得比賽勝率,那麼地窖刷新位置在哪,第五人格地窖該怎麼找?
  • UG建模一個掃把和簸箕
    最近看朋友圈都在立掃把,那我們今天就來快速的簡單建模一個掃把和簸箕,參與掃把挑戰!首先我們來繪製一個掃把1 繪製草圖如下2 以Y軸旋轉360度3 繪製一個直徑為7mm的圓,拉伸250mm.數量為6,節距為39 再陣列剛才的特徵的一排圓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