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帕戈斯群島海獅,拉丁學名是Arctocephalus galapagoensis,屬於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鰭足亞目、海獅科、海狗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Galápagos Fur Seal,命名人為Heller,命名時間在1904年。
它是同屬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雄性體長150釐米,體重60-68千克,雌性體長130釐米,體重21.5-33千克,仔獸出生時體重約4千克。頭骨顱基長12釐米。齒列後部分離,5-6後頰齒間虛位。體被粗毛和密厚絨毛,毛尖花白,僅唇尖、耳尖和鰭肢的掌部表面裸露。雄性從頭頂到肩膀的鬃毛稍長,背部從深棕色到暗灰褐色,腹面略淡。雄性具陰囊。雌性和亞成體,具淺灰色體毛,胸部茶色,腹部以下鏽紅,腳蹼的皮膚黑色。幼崽有一個黑褐色的外此,有時嘴和鼻子的周圍是灰色或白色。
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巖岸,6到10隻加拉帕戈斯群島海獅可能佔用約100平方米的區域。用這種分組在一起的式可能是主要是由於適合站點的巖石的稀有性,這樣也有使雌性不易受到捕食或騷擾的好處。繁殖期雄性佔地200萬平方米,其中包含了許多雌性性,幫需要較大的區域。
其無固定生活空間,多生存在食物充足的地方。多集小群活動,在海上也常發現有1頭或十數頭的小群體。除了繁殖期外一般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雄獸每個月要花上2-3周的時間去遠處巡遊覓食,而雌獸和幼仔在陸地上逗留的時間相對較多。白天在海中捕食,加拉帕戈斯海狗能夠潛水到更大的深度,主要下潛至10米至50米。偶而也會爬到岸上曬曬太陽,夜裡則在岸上睡覺。它的食性很廣,主要食物包括烏賊、蚌、海蟄和魚類等,多為整吞,不加咀嚼。為了幫助消化,還要吞食一些小石子。
它是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特有物種,主要出現在群島的西部島嶼,伊莎貝拉島的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也被發現在秘魯北部的上福卡島,這是由於海水溫度上升,該物種移動到那裡。
該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同時也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保護動物。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