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不願意一生無所作為,做一個無聊的人。不多學些東西,我就不舒服。我願把我的一生獻給我喜愛的事業。我的腿雖然不好,可是多年我一直是那樣的樂觀,對美好的生活充滿激情。
——張海迪
相信大家小學的時候都學習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這個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保爾是個殘疾人,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成為了一代人的標杆。張海迪就是現實中的一個保爾,張海迪五歲的時候因為血管瘤而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便開始了自己獨特的人生。高位截肢讓她失去了與同伴一起去學校讀書的機會,但是他依舊沒有放棄自己,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已經官至正部級。看起來是羨煞旁人,但是誰又能理解其中的痛苦呢。
張海迪身份是作家,但寫作對於他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積的褥瘡,骨頭都露出來了,但她還在寫。她又做過幾次手術,手術也是非常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實施手術的,她清晰地感覺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開,針從自己皮膚穿過。第一次聽說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終於可以解脫了。張海迪說:我最大的快樂是死亡。但是,她卻活了下來。
從我們認識張海迪開始,轉眼間20年過去了。20歲以下的人,很少有人還記得張海迪。現代醫學延續了張海迪的生命,但是,靠一次次手術延續的生命,究竟會有多少光澤呢?20年前,張海迪扼緊命運咽喉的時候,還是血氣方剛的青年,20年過去了,她是不是還在敲命運的門?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現在張海迪已經是64歲的老人,現任中國殘聯主席兼全國政協常委,享受正部級的待遇。她最具傳奇色彩的經歷,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駕照,成為中國第一批拿到駕照的雙下肢殘疾人。此外,張海迪有一個疼愛她的丈夫。據悉,張海迪的丈夫王作良十分的疼愛她,二人相互依靠,已經走過了數十年婚姻生活。遺憾的是,張海迪夫婦沒有自己的孩子。
為了彌補這一遺憾,張海迪養了一隻狗,取名為板凳。然而,板凳陪伴了一段時間後,還是離開了人世。對於未來,王佐良表示,自己退休後,邊做學問邊照顧勞碌的妻子,然後兩人一起頤養天年。由此可見,張海迪是多麼的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