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保爾」張海迪:五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現狀如何?

2021-01-12 阿楚說歷史

前言

一個人的一生並不會一帆風順,總是充滿坎坷的,有得就會有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事物的發生都有兩面性,我們應該辯證且客觀的看待,同時也不要喪失對生活的熱情和勇氣,很有可能會就會幸運的事情降臨。命運就像一個無形的大手操縱著一切,我們就相當於人偶,有的人不甘心受命運擺布,不想放棄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一切,所以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心理學上有一種表示,遇見困難不要想著逃避,而是要面對她們,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就會鍛鍊出堅強的心靈,任何東西都不會再可怕。

正文

張海迪在2008年的時候當選新一屆的中國殘聯主席。這位在五歲的時候就高位截癱的小女孩,長大了。多年以來,張海迪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不斷地用演講和歌聲鼓舞了眾多的年輕人,奮發向上,對生活產生熱情。經常去福利院,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和殘障兒童,為他們送去溫暖,積極的捐款幫助貧困區的兒童,讓他們不喪失受教育的機會。張海迪用頑強不屈的精神,積極的和命運做著抗爭,積極進取,無私奉獻,不斷地完善著自己,不斷地參與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社會上的眾多人來幫助支持殘疾人事業,同時也讓殘疾人不放棄生活的希望,鼓勵他們自強、自立。

張海迪因為自身高位截癱的經歷,讓她明白醫學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在鄉下生活,也看見了很多老人,因為自身身體的原因,常年臥床,這讓她在自學完中學課程之後,又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開始了自學中醫和其他實用的醫學書籍。經過他長期堅持不懈的學習,終於在村裡成為一名出色的村醫,甚至是讓那些臥床多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恢復了健康。此後她優秀的醫術聲名遠揚,很多人慕名前來找她看病,同時,張海迪不但在醫學上有著極其出色的成就,在音樂和文學上也有著極深的造詣。經過媒體不斷的宣揚,張海迪的事跡在全國範圍之內家喻戶曉,成為了轟動一時的名人。甚至被中央報導,作家把她的經歷寫成了書,無數人學習張海迪的精神。

大多數人在功成名就的時候選擇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張海迪並沒有。她急流勇退,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創作,先後寫出了眾多具有影響力的作品,甚至讓中央的領導人都為她的書題詞寫序。此後的生活,張海迪投身公益,慢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了殘疾人聯盟的負責人之一,這樣的身份讓她享受到了正部級的待遇,普通人都不敢想像的事情,張海迪做到了。但是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張海迪身居高位,仍舊沒有放下自己的初心,忘記自己的誓言,她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讓中國的殘疾人事業有進一步的發展。

總結

很多人都說人生如夢,夢如人生,這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夢,稀裡糊塗的過去就完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有的人就不甘心受命運的擺布,他們就想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自己的人生之中發光發熱。地球上有眾多的人口,誰也不能保證將來自己在老去或死去之後能留下一丁點的痕跡。但是能夠做的就是在自己有能力,有時間的這一段生命中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做一些自己值得做的。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張海迪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她的堅強,她的信仰。當代的「保爾」並不是說說而已,她正用她的精神鼓勵著我們,不斷的前進,殘疾的身體,不殘疾的是精神,人的思想是無窮無盡的,是極具創造力的,儘管身體上,有一些殘缺,但是可以稱為思想上的巨人。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80年代新雷鋒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身殘志堅,如今已官至正部級
    殊不知在我們國家,也有這樣一位中國式的「保爾」,她在五歲的時候因病導致高位截癱,她甚至比「保爾」還要頑強,現任中國殘聯主席團主席,官至正部級,通過她自己的努力,她獲得了超乎常人的成就,這位中國「保爾」究竟是誰,她的現狀又如何?我國當代殘疾人作家張海迪。1955年的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濟南市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她的小名叫玲玲。
  • 當代「保爾」張海迪:五歲高位截癱,享受正部級待遇,後來怎麼樣?
    一、「中國的保爾」:五歲截癱後如何面對生活一個人的思想、情感、理想和性格,並不完全是先天形成的,大多情況下是在後天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1955年9月的一個普通的一天,張海迪誕生了。她的出生讓身為文藝工作者的父母倍感興奮,將全部的愛寄予她一身。
  • 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後官至正部級,被贊輪椅上的當代「保爾」
    在張海迪5歲那年,被查出了脊髓血管瘤,家裡人遍尋名醫都無疾而終。自此,往後的16年,一家人都在為她到處奔波,張海迪也在與病魔作鬥爭。在這期間,她先後做了四次大手術,才勉強保住了生命。不幸的是,她身體的三分之二都沒有知覺,最終只能高位截癱,本該奮鬥的青春年華卻只能靠著輪椅生活,這一度給張海迪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她不想這樣無能的活著,還曾一度想要輕生。
  • 你是否還記得張海迪這個名字?曾經5歲高位截癱,現已官至正部級
    ——張海迪相信大家小學的時候都學習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這個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保爾是個殘疾人,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成為了一代人的標杆。張海迪就是現實中的一個保爾,張海迪五歲的時候因為血管瘤而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便開始了自己獨特的人生。高位截肢讓她失去了與同伴一起去學校讀書的機會,但是他依舊沒有放棄自己,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已經官至正部級。
  • 5歲截肢、官至正部級、拿下駕照,65歲的張海迪在輪椅上活出自己
    她5歲高位截癱,沒有自怨自艾、沉浸在身體不健全的痛苦中,反而是通過自己的自強不息,學習文化和針灸,被稱為「當代保爾」,後來她官至正部級。原本大家以為張海迪不過是因為低血糖才突然暈倒的,沒想到她竟然是得了非常嚴重的疾病-脊髓血管瘤,這種病非常的兇險,稍有不慎就會危及生命。 家人顧不得悲傷,趕緊讓大夫安排手術。經歷了三次大手術後,5年後的張海迪有六塊脊椎板都被摘去,儘管她保住了性命,但是她卻被告知已經高位截癱了。
  • 當代保爾張海迪:高位截癱卻自學成才,15歲懸壺濟世活成了傳奇
    ——張海迪在漫漫人生路上,誰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有些人萎靡不振,有些人艱難爬起,有些人碌碌無為,有些人功成名就。張海迪,被稱為「當代保爾」,身體高位截癱卻自學成才,成為億萬青年的好榜樣,她的事跡激勵了無數迷茫掙扎的人。
  • 當代保爾張海迪:5歲身體高位截癱,自學成才,終成一代人的榜樣
    輪椅上的夢1955年9月16日,張海迪出生於山東省文登縣。出生時的時候她剛好9斤,母親高興地說:「這真是個九斤老太了。」轉眼間,她已經能自己下地走路了,她快樂而活潑,整天蹦蹦跳跳地跑來跑去,大人們看到她健康成長、聰明伶俐,都叫她「玲玲」。
  • 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用知識改變命運,激勵了幾代人,如今怎樣
    在深入採訪中,宋熙文知道玲玲真正的名字叫做張海迪,她的父親原來是濟南市文聯幹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下放到莘縣。張海迪本來是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可惜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百般求醫無效,5歲時高位截癱,不得不整天坐在輪椅上。小小的張海迪沒有被命運的捉弄擊垮,她自學文化知識,還學習針灸來醫治鄉裡鄉親。
  • 張海迪委員:讓殘疾老人生活得有尊嚴有幸福感
    有一次在國外,張海迪看到這樣一個廣告:一個老奶奶拉著一個小姑娘的手,對她說:「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今天你是年輕的,可明天你會變老的。」  她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個問題——當我們老了。  張海迪1955年生於山東濟南,很小的時候因患血管瘤而高位截癱。
  • 笑對生活就能走出人生逆境 走進「長沙張海迪」的生活
    笑對生活就能走出人生逆境 走進「長沙張海迪」的生活 2013-03-14 3:25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星辰在線—長沙新聞網3月14日訊(記者 顏家文 實習生 易冠華) 本報3月10日A1版報導高位截癱病人賀美湘的故事後,引發許多讀者強烈的共鳴。
  • 市民微心願:女兒高位截癱急需醫用烤燈
    女兒高位截癱急需醫用烤燈 年邁父親希望獲好心人幫助  坐在輪椅上的金鈺。  5月13日,五泉街道力行新村社區的低保專幹向本欄目提供轄區困難戶金連福老先生的心願。已經年近八十的金連福老人現在和老伴一起照顧高位截癱的女兒,長期臥床的女兒褥瘡非常嚴重,倍受疼痛折磨,而家裡經濟條件困難,難以購買專門治療褥瘡的醫用烤燈,所以金連福希望有好心人能幫他女兒購置一臺醫用烤燈。  當日,記者與力行新村社區低保專幹一同來到位於中山林的金連福家。記者在他家看到,金連福的女兒金鈺正坐在臥室靠近窗邊的輪椅上,「今天陽光好,專門把她抬到輪椅上曬會兒太陽。」
  •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海倫凱勒和張海迪許會更好,而我想做這幾件事
    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 宇宙如果是個巨人,那他已經高位截癱,病入膏肓了
    但如果宇宙真的是個巨人,那他一定是高位截癱,已經病入膏肓了。高位截癱的病人其實這一點推薦看一下劉慈欣的《思想者》,按照現在的宇宙模型,宇宙一直在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在膨脹,也就是說我們發出的光線永遠到達不了遠處的宇宙,想像一下你大腦發射的信號永遠到不了腿,那不就是高位截癱的病患麼。
  • 「液態金屬」修復神經,高位截癱有望治癒
    「液態金屬」修復神經,高位截癱有望治癒 澎湃記者 吳躍偉 2014-06-08 21:36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脖子以下高位截癱,被譽為「中國霍金」
    本報訊 脖子以下高位癱瘓,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被譽為「中國霍金」,11月28日,中南大學官方微博發布訃告稱,金展鵬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7日18時15分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此前,金展鵬教授雨中坐輪椅前往實驗室的畫面曾在中南學子的朋友圈刷屏。
  • 張海迪:望社會福利制度能讓殘疾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因患脊髓血管瘤而高位截癱,她在輪椅上一坐就是四五十載。她是作家,擁有優美的文筆和睿智的才思,出版了許多書籍。她是孜孜不倦的求學者,自學完成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還習得多門外語,攻讀了哲學碩士學位。人們說,她是新雷鋒,是保爾·柯察金。她說,自己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她行走世界,在異國他鄉走走停停,記錄著外面殘疾人的世界。
  • 美國男子高位截癱 馴養聰明捲尾猴照料起居(圖)
    原標題:美國男子高位截癱 馴養聰明捲尾猴照料起居(圖)和他一同生活的,還有一隻29歲的雌性捲尾猴凱茜。凱茜有著棕色的毛皮,體型不大。它可以輕盈地到另一個房間取來空調的遙控器,交到了蘇利文的手中。作為獎賞,蘇利文會給凱茜一顆核桃。   凱茜是特意為照料蘇利文而接受馴養的。9年前,一場嚴重的車禍令蘇利文高位截癱,他醒來後發現只有食指能夠微微動彈。一年後,捲尾猴凱茜加入了他的生活,給他帶來了些許生活樂趣,也讓他多少恢復了一些自理能力。
  • 高位截癱靠十字繡自食其力
    高位截癱的王立蘭在彭州中醫院病房裡用嘴和手掌艱難地製作十字繡作品《奮鬥》。汶川特大地震中,脊髓嚴重損傷導致高位截癱。10年了,49歲的王立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恩」。而這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蘆山地震後,她賣掉自己一幅歷時半年的十字繡,5000元款項全部捐出。王立蘭叫兒子在病房門上張貼福字,以表達自己對社會感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