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個人的一生並不會一帆風順,總是充滿坎坷的,有得就會有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事物的發生都有兩面性,我們應該辯證且客觀的看待,同時也不要喪失對生活的熱情和勇氣,很有可能會就會幸運的事情降臨。命運就像一個無形的大手操縱著一切,我們就相當於人偶,有的人不甘心受命運擺布,不想放棄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一切,所以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心理學上有一種表示,遇見困難不要想著逃避,而是要面對她們,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就會鍛鍊出堅強的心靈,任何東西都不會再可怕。
正文
張海迪在2008年的時候當選新一屆的中國殘聯主席。這位在五歲的時候就高位截癱的小女孩,長大了。多年以來,張海迪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不斷地用演講和歌聲鼓舞了眾多的年輕人,奮發向上,對生活產生熱情。經常去福利院,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和殘障兒童,為他們送去溫暖,積極的捐款幫助貧困區的兒童,讓他們不喪失受教育的機會。張海迪用頑強不屈的精神,積極的和命運做著抗爭,積極進取,無私奉獻,不斷地完善著自己,不斷地參與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社會上的眾多人來幫助支持殘疾人事業,同時也讓殘疾人不放棄生活的希望,鼓勵他們自強、自立。
張海迪因為自身高位截癱的經歷,讓她明白醫學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在鄉下生活,也看見了很多老人,因為自身身體的原因,常年臥床,這讓她在自學完中學課程之後,又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開始了自學中醫和其他實用的醫學書籍。經過他長期堅持不懈的學習,終於在村裡成為一名出色的村醫,甚至是讓那些臥床多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恢復了健康。此後她優秀的醫術聲名遠揚,很多人慕名前來找她看病,同時,張海迪不但在醫學上有著極其出色的成就,在音樂和文學上也有著極深的造詣。經過媒體不斷的宣揚,張海迪的事跡在全國範圍之內家喻戶曉,成為了轟動一時的名人。甚至被中央報導,作家把她的經歷寫成了書,無數人學習張海迪的精神。
大多數人在功成名就的時候選擇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張海迪並沒有。她急流勇退,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創作,先後寫出了眾多具有影響力的作品,甚至讓中央的領導人都為她的書題詞寫序。此後的生活,張海迪投身公益,慢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了殘疾人聯盟的負責人之一,這樣的身份讓她享受到了正部級的待遇,普通人都不敢想像的事情,張海迪做到了。但是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張海迪身居高位,仍舊沒有放下自己的初心,忘記自己的誓言,她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讓中國的殘疾人事業有進一步的發展。
總結
很多人都說人生如夢,夢如人生,這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夢,稀裡糊塗的過去就完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有的人就不甘心受命運的擺布,他們就想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自己的人生之中發光發熱。地球上有眾多的人口,誰也不能保證將來自己在老去或死去之後能留下一丁點的痕跡。但是能夠做的就是在自己有能力,有時間的這一段生命中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做一些自己值得做的。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張海迪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她的堅強,她的信仰。當代的「保爾」並不是說說而已,她正用她的精神鼓勵著我們,不斷的前進,殘疾的身體,不殘疾的是精神,人的思想是無窮無盡的,是極具創造力的,儘管身體上,有一些殘缺,但是可以稱為思想上的巨人。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