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保爾」張海迪:五歲高位截癱,享受正部級待遇,後來怎麼樣?

2021-01-12 不精準的人

我們常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雖然在一生中會遇到各種磨難,但是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勇敢向前,就會看到另外一片屬於我們的天空。

張海迪的堅強品質時至今日仍然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她用自己頑強的信念作為生命的支撐,用對知識和對美好目標的追求作為生命的支柱,砥礪前行。

張海迪,作為一位英雄人物一直存在著,普通人所了解的大多是那個在輪椅上發言、談笑風生的樣子,但是這僅僅是她表現出來的一部分。張海迪其實也有和普通大眾相似的地方,比如她有愛好,她有追求,她有煩惱,她有各種喜怒哀樂。

一、「中國的保爾」:五歲截癱後如何面對生活

一個人的思想、情感、理想和性格,並不完全是先天形成的,大多情況下是在後天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1955年9月的一個普通的一天,張海迪誕生了。她的出生讓身為文藝工作者的父母倍感興奮,將全部的愛寄予她一身。張海迪的父母可以說是在當時非常民主的一對父母,他們在張海迪的生活中充分尊重她的選擇,給予她寬鬆、自由的家庭環境。

在這種民主寬鬆的背景下,張海迪不僅擁有開朗樂觀的性格,而且也充分激發了她身上的好奇勇敢的天性。

美好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從小就比較活潑可愛的張海迪在五歲的一天,和其他的小夥伴一起玩遊戲的時候意外摔倒,在我們看來,小孩子摔倒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張海迪在這次摔倒後卻被查出患上了脊髓血管瘤。

在隨後的日子裡,張海迪的父母為了治好她,帶著她去過各地的醫院,醫生對脊柱做了四次大的手術,導致最後脊柱嚴重彎曲變形,無法支撐住她的身體,只能依賴輪椅。

遭受到命運沉重的一擊的張海迪在家人的關心和呵護下,儘管有過輕生的舉動,但是最終堅強的挺下去了。張海迪就是這樣以堅強的意志和信念同病魔做著鬥爭。與此同時,她還勤奮學習,充實自己。她在認真工作的空閒的時候,自學了多國語言,此外,還翻譯了諸多的外文書籍。創作的有《絕頂》、《海邊診所》等優秀作品。

二、堅守崗位,奉獻自己,享受正部級待遇

張海迪儘管從小遭遇不幸,但是始終以頑強的意志支撐著自己。她不僅完成從小學到碩士的學業,而且學習各種技能來提高自己的實力,充實自己的生命。她的感人事跡逐漸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所感動。

新聞媒體對她進行專門採訪後,在全國進行報導,並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和她有著相似經歷的人,在看到她的事跡,也逐漸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在此後數年間,張海迪憑藉著自己對社會的貢獻獲得了多項榮譽稱號,既有國內頒發的,也有國外授予的。張海迪在面對這些榮譽獎賞時,並沒有迷失自己,而是更加認真工作,服務社會。

她常常去養老院、殘疾人家庭等去看望老人和孩子,關心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建議,以改善這些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

張海迪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先後獲得了各種獎項,擔任過中國作協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並且多次擔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主席,享受正部級待遇。

張海迪雖然長期遭受病痛的折磨,但是她依然用自己的意志支撐自己。在她的工作崗位上也一直默默地奉獻著自己,即使當選殘聯主席,也是保持一個謙虛的心,低調做事,做著為老百姓服務的實事。

三、激勵著幾代人樂觀向上的「海迪姐姐」,現狀如何

張海迪當選為中國殘聯主席後,受到廣大網友的祝福,成為家喻戶曉的時代偶像,受歡迎的程度並不差於如今的偶像巨星。光環下的張海迪並沒有迷失自己,。她曾說過自己是顆流星,會把光留在人間,這句話始終帶領著她不斷地向人生更高的山峰攀巖跨越。

時至今日,儘管張海迪已經獲得了較高的榮譽和成就,但是她前進的步伐並沒有停止。她充分利用自己的偶像光環,積極發展公益事業。她將更多的目光投向社會,向社會民眾提出呼喊,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們。

在她的熱心號召和幫助下,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以及個人群體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生活條件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身居高位的張海迪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她總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奉獻社會,以真誠的態度去面對社會,給予無數殘疾人士以強大的力量樂觀堅強。

總結

張海迪以殘疾人的身份取得巨大的成就的示例,給予了我們諸多思考和啟示:首先:張海迪從五歲開始便遭受著病魔的侵擾,但是她並沒有向一般人那樣頹廢,對生活失去希望,相反,她尋找到了自己的信念,並向著這個信念不斷前行。

她不但翻譯外文書籍,而且自己也進行創作。她創作的這些書籍,不僅是支撐著她自己的精神食糧,而且對於她的讀者來說,這也是一種無形的鼓勵和支持。

其次,張海迪從一名普通的人一步步成長為我黨的一位好幹部。走上從政道路的張海迪並沒有被權利金錢迷惑心智,而是在她的崗位上一直默默地做實事,利用優勢幫助更多的人。

她不做平凡無奇的庸人,而是盡心為人民服務。將自己的價值都奉獻給自己的祖國和人民。

我們雖然不能像她一樣取得成就和光榮,做出巨大的貢獻,但是平凡的人有不平凡的力量,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力為社會和人民服務,無愧於自己,就能實現自己人生的真諦。

相關焦點

  • 當代「保爾」張海迪:五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現狀如何?
    正文張海迪在2008年的時候當選新一屆的中國殘聯主席。這位在五歲的時候就高位截癱的小女孩,長大了。多年以來,張海迪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不斷地用演講和歌聲鼓舞了眾多的年輕人,奮發向上,對生活產生熱情。經常去福利院,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和殘障兒童,為他們送去溫暖,積極的捐款幫助貧困區的兒童,讓他們不喪失受教育的機會。
  • 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後官至正部級,被贊輪椅上的當代「保爾」
    在張海迪5歲那年,被查出了脊髓血管瘤,家裡人遍尋名醫都無疾而終。自此,往後的16年,一家人都在為她到處奔波,張海迪也在與病魔作鬥爭。在這期間,她先後做了四次大手術,才勉強保住了生命。不幸的是,她身體的三分之二都沒有知覺,最終只能高位截癱,本該奮鬥的青春年華卻只能靠著輪椅生活,這一度給張海迪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她不想這樣無能的活著,還曾一度想要輕生。
  • 80年代新雷鋒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身殘志堅,如今已官至正部級
    殊不知在我們國家,也有這樣一位中國式的「保爾」,她在五歲的時候因病導致高位截癱,她甚至比「保爾」還要頑強,現任中國殘聯主席團主席,官至正部級,通過她自己的努力,她獲得了超乎常人的成就,這位中國「保爾」究竟是誰,她的現狀又如何?我國當代殘疾人作家張海迪。1955年的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濟南市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她的小名叫玲玲。
  • 你是否還記得張海迪這個名字?曾經5歲高位截癱,現已官至正部級
    ——張海迪相信大家小學的時候都學習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這個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保爾是個殘疾人,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成為了一代人的標杆。張海迪就是現實中的一個保爾,張海迪五歲的時候因為血管瘤而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便開始了自己獨特的人生。高位截肢讓她失去了與同伴一起去學校讀書的機會,但是他依舊沒有放棄自己,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已經官至正部級。
  • 當代保爾張海迪:高位截癱卻自學成才,15歲懸壺濟世活成了傳奇
    ——張海迪在漫漫人生路上,誰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有些人萎靡不振,有些人艱難爬起,有些人碌碌無為,有些人功成名就。張海迪,被稱為「當代保爾」,身體高位截癱卻自學成才,成為億萬青年的好榜樣,她的事跡激勵了無數迷茫掙扎的人。
  • 5歲截肢、官至正部級、拿下駕照,65歲的張海迪在輪椅上活出自己
    她5歲高位截癱,沒有自怨自艾、沉浸在身體不健全的痛苦中,反而是通過自己的自強不息,學習文化和針灸,被稱為「當代保爾」,後來她官至正部級。原本大家以為張海迪不過是因為低血糖才突然暈倒的,沒想到她竟然是得了非常嚴重的疾病-脊髓血管瘤,這種病非常的兇險,稍有不慎就會危及生命。 家人顧不得悲傷,趕緊讓大夫安排手術。經歷了三次大手術後,5年後的張海迪有六塊脊椎板都被摘去,儘管她保住了性命,但是她卻被告知已經高位截癱了。
  • 當代保爾張海迪:5歲身體高位截癱,自學成才,終成一代人的榜樣
    輪椅上的夢1955年9月16日,張海迪出生於山東省文登縣。出生時的時候她剛好9斤,母親高興地說:「這真是個九斤老太了。」轉眼間,她已經能自己下地走路了,她快樂而活潑,整天蹦蹦跳跳地跑來跑去,大人們看到她健康成長、聰明伶俐,都叫她「玲玲」。
  • 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用知識改變命運,激勵了幾代人,如今怎樣
    一、病魔來襲,小姑娘奮力抗爭1981年,新華社山東分社記者宋熙文偶然發現了一個奇蹟,在莘縣這個不大的小地方,人人都知道一個叫"玲玲"的殘疾小女孩,很多人都時不時把她掛在嘴邊,動不動就"玲玲的病怎麼樣了"。在深入採訪中,宋熙文知道玲玲真正的名字叫做張海迪,她的父親原來是濟南市文聯幹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下放到莘縣。
  • 張海迪委員:讓殘疾老人生活得有尊嚴有幸福感
    有一次在國外,張海迪看到這樣一個廣告:一個老奶奶拉著一個小姑娘的手,對她說:「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今天你是年輕的,可明天你會變老的。」  她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個問題——當我們老了。  張海迪1955年生於山東濟南,很小的時候因患血管瘤而高位截癱。
  • 笑對生活就能走出人生逆境 走進「長沙張海迪」的生活
    笑對生活就能走出人生逆境 走進「長沙張海迪」的生活 2013-03-14 3:25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星辰在線—長沙新聞網3月14日訊(記者 顏家文 實習生 易冠華) 本報3月10日A1版報導高位截癱病人賀美湘的故事後,引發許多讀者強烈的共鳴。
  •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海倫凱勒和張海迪許會更好,而我想做這幾件事
    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 市民微心願:女兒高位截癱急需醫用烤燈
    女兒高位截癱急需醫用烤燈 年邁父親希望獲好心人幫助  坐在輪椅上的金鈺。  5月13日,五泉街道力行新村社區的低保專幹向本欄目提供轄區困難戶金連福老先生的心願。已經年近八十的金連福老人現在和老伴一起照顧高位截癱的女兒,長期臥床的女兒褥瘡非常嚴重,倍受疼痛折磨,而家裡經濟條件困難,難以購買專門治療褥瘡的醫用烤燈,所以金連福希望有好心人能幫他女兒購置一臺醫用烤燈。  當日,記者與力行新村社區低保專幹一同來到位於中山林的金連福家。記者在他家看到,金連福的女兒金鈺正坐在臥室靠近窗邊的輪椅上,「今天陽光好,專門把她抬到輪椅上曬會兒太陽。」
  • 鐵路總公司或成「第一央企」 盛光祖仍為正部級
    今年,國務院再次進行機構改革,可機構設置中仍有  一些「小問題」:副部級的國家鐵路局要監管可能是正部級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副部級的國家能源局要監管的企業不少和它平級……這怎麼管?「目前來說,關係上沒理順。」專家如此評價。  央企為啥牛?
  • 高位截癱靠十字繡自食其力
    高位截癱的王立蘭在彭州中醫院病房裡用嘴和手掌艱難地製作十字繡作品《奮鬥》。汶川特大地震中,脊髓嚴重損傷導致高位截癱。10年了,49歲的王立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恩」。而這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蘆山地震後,她賣掉自己一幅歷時半年的十字繡,5000元款項全部捐出。王立蘭叫兒子在病房門上張貼福字,以表達自己對社會感恩的心情。
  • 美國男子高位截癱 馴養聰明捲尾猴照料起居(圖)
    原標題:美國男子高位截癱 馴養聰明捲尾猴照料起居(圖)和他一同生活的,還有一隻29歲的雌性捲尾猴凱茜。凱茜有著棕色的毛皮,體型不大。它可以輕盈地到另一個房間取來空調的遙控器,交到了蘇利文的手中。作為獎賞,蘇利文會給凱茜一顆核桃。   凱茜是特意為照料蘇利文而接受馴養的。9年前,一場嚴重的車禍令蘇利文高位截癱,他醒來後發現只有食指能夠微微動彈。一年後,捲尾猴凱茜加入了他的生活,給他帶來了些許生活樂趣,也讓他多少恢復了一些自理能力。
  • 張海迪:望社會福利制度能讓殘疾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因患脊髓血管瘤而高位截癱,她在輪椅上一坐就是四五十載。她是作家,擁有優美的文筆和睿智的才思,出版了許多書籍。她是孜孜不倦的求學者,自學完成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還習得多門外語,攻讀了哲學碩士學位。人們說,她是新雷鋒,是保爾·柯察金。她說,自己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她行走世界,在異國他鄉走走停停,記錄著外面殘疾人的世界。
  • 「液態金屬」修復神經,高位截癱有望治癒
    「液態金屬」修復神經,高位截癱有望治癒 澎湃記者 吳躍偉 2014-06-08 21:36 來源:澎湃新聞
  • 宇宙如果是個巨人,那他已經高位截癱,病入膏肓了
    但如果宇宙真的是個巨人,那他一定是高位截癱,已經病入膏肓了。高位截癱的病人其實這一點推薦看一下劉慈欣的《思想者》,按照現在的宇宙模型,宇宙一直在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在膨脹,也就是說我們發出的光線永遠到達不了遠處的宇宙,想像一下你大腦發射的信號永遠到不了腿,那不就是高位截癱的病患麼。
  • 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脖子以下高位截癱,被譽為「中國霍金」
    本報訊 脖子以下高位癱瘓,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被譽為「中國霍金」,11月28日,中南大學官方微博發布訃告稱,金展鵬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7日18時15分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此前,金展鵬教授雨中坐輪椅前往實驗室的畫面曾在中南學子的朋友圈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