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之間大不相同,影響更是千差萬別,你對土壤又有怎樣的了解?

2020-12-02 跑船的船娘何利

如今農村的種植業仍舊有著不錯的發展前景,但是在種植的過程當中,其實有一些有經驗的農戶們也難以分辨這些土壤究竟是什麼樣的分類,要知道,不一樣的土壤和土質所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也是大不相同的,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土壤和土質之間又有著怎樣的區別吧。

首先,如今的農村非常能夠容易見到的一種土質就是粘土,粘土的特質,相信人們應該都知道,這種土不僅有著非常少的砂礫,而且整體質地的觸感也是有著一定的粘性,可以說在種植的時候可塑性是相當強大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這種土質不太適合去深耕,因此深耕性比較差,再加上由於是質地比較粘重的土壤,因此這樣的土質由於比較缺少空隙,在通氣性以及流通性和透水性方面的效果也是比較差的。我們如果在家鄉用這種土壤種植植物,一定要注意,在這樣的土質生長環境下的農作物,很容易就會出現不耐旱的狀況,當然如果發生水澇的現象,也非常容易讓農作物受到侵害。

然而粘土在保水性以及保肥性方面的能力卻是相當強大的,這一點也要歸功於它不容易通透的特點。因此,如果我們給農作物施肥,在這樣的土質環境保證之下,農作物能夠充分的吸收掉各種各樣的養分,而且不會輕易的流失,同時如果產生了一些有機物,因此在分解的過程當中也是比較緩慢的,因此非常容易就累積起各種各樣的腐敗的植物和材料等等,在溫度方面的變化性也是相當小。

其次一種經常見到的土質就是砂土,砂土是一種主要以沙粒作為主要材料的土壤,而且含沙的分量更是能高達85%以及以上,其中的細土含量卻僅僅不到15%,我們在判定砂土的過程當中,一定不難發現,在這樣的土壤裡我們能夠發現非常多肉眼可見的沙粒。當然在種植的過程當中,這種土壤由於彼此之間的空隙比較大,因此很容易就會散發掉各種各樣的養分,在保肥方面的能力也是比較差的存在,但是也正是因為有著一定的空隙,因此通氣性和流通性也是相當不錯的,非常容易讓農戶們去耕種。

因此,如果在砂土中種植我們的農作物,一定要注意時時刻刻的去管理,並且儘可能選擇一些比較容易耐旱的農作物,當然,在這樣的土壤培植之下,也需要經常的給農作物灌溉和澆水,並且經常給地施肥,只有這樣的作物才會生長的更好,並且避免缺少養分的現象出現。在判斷是不是砂土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用手抓緊著一把土壤,這個時候不用捻,這些土就會輕易的破碎,而且如果用手指輕輕的捻一捻,甚至還會發出一定的聲響,而且基本沒有可塑性,滿足這樣的條件,就說明我們的土壤就是砂土。

而最後一種經常能夠見到的土壤就是壤土了,壤土這種土壤的含量一般很少會有沙粒,而且顆粒的大小也是中等的存在,在整體性能上比較趨於中等的水平,既不會有太高的滲水性,但是通透性也是相當一般,因此在整體的功能性上來看,壤土的存在是鑑於砂土和粘土之間的。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壤土的存在也是沙土以及粘土的一半,因此這樣的土壤一直都是農作物們最理想的土壤存在,最大的特性就在於既不會太粘,也不會太硬,而且能夠保持一定的肥力,因此非常適合種植各種各樣的農作物。

我們在判斷是否是壤土的過程當中,可以用手輕輕地捏一下,如果是處於乾性狀態下的壤土,那麼輕輕一捏就會碎掉,而且沙礫和粘土的比例成分也會各參半,雖然手感稍微有一點粗糙,但是卻有著一定的質感。當然,如果是溼水狀態下的壤土,在用手捏的過程當中一定不難發現,有很多土顆粒很容易就會粘附在我們的手上,但是整體又體現出一種比較平實光潔的狀態,用手輕輕一搓,也可以輕鬆的搓成各種各樣的形狀,而且不會輕易的斷裂。

由此可見,農業種植的土壤也是大有區別的存在,不同的土壤所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在種植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只有把握好土壤的特性,才能夠讓農作物給我們帶來最好的收益。

相關焦點

  • 土壤有多少種顏色?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土壤之於地球,正如皮膚之於人體。毫無疑問,皮膚是動物的最大器官,更是抵禦外來傷害的首要屏障,幾乎沒有人懷疑皮膚對於動物生存的重要性。其實,土壤作為陳鋪在地球表面的一層鬆散物質,就像皮膚一樣維持著陸地生命的存續。
  • 了解葡萄酒,不可不知的土壤類型
    摘要:土壤是風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談及葡萄酒時,土壤也是最常被提及的特徵之一。今天,紅酒世界網(微信號:wine-world)為你介紹幾種常見的葡萄園土壤類型及其代表產區。
  • 土壤是人類最常見的東西,如果沒有土壤,地球會怎麼樣?
    那麼構成土壤的這些巖石顆粒究竟有多小呢?事實上,土壤中主要有3種巖石小顆粒:介於0.075毫米和2毫米之間的砂粒,直徑介於0.005毫米到0.075毫米之間的粉砂和直徑小於0.005毫米的黏粒。人能分辨的最小尺寸是0.075毫米,也就是說人只能看到單個的砂粒。而最小的黏粒因為太小了,之間會有很強的分子力,以至於緊密地黏在一起。
  • 土壤微生物對作物生長影響有多大?你必須了解一下!
    要說土壤中什麼生物最多,非微生物莫屬。據研究發現,每一克土壤中微生物數量有幾億到幾百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原生生物及顯微藻類等。土壤中如此多的微生物對作物生長有哪些作用和影響呢?
  • 土壤,它不只是地球的「皮膚」
    值得一提的是,巖石風化並非成土母質的唯一來源,無處不在的大氣降塵也可以為土壤發育提供新鮮底物,甚至從根本上改變原本自上而下的成土模式和風化速率。氣候主要通過溫度和降水全面影響成土過程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的強度和方向。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在自身的生命活動中與土壤之間發生著物質和能量交換,改變土壤結構和孔隙狀況。
  • 果園土壤劣質化,怎樣改良土壤,具體有哪些好方法?
    果園土壤改良方法有哪些?果園因為種植原因,長期使用化肥,土壤酸性化程度嚴重,果樹種植時間久長,土壤缺素嚴重,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現象,還有果園地質原因,土壤劣質化現象等等的不良性果園土壤,只有通過改良,才能有效地改善果實的品質和提高產量。
  • 養殖蚯蚓的時候,怎樣選擇養殖地?土壤對養殖有哪些重要性?
    養殖蚯蚓的時候,怎樣選擇養殖地?土壤對養殖有哪些重要性?導語:各位看官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又見面了。隨著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將養殖對象轉移到蚯蚓這種生物上,讓這種十分神奇的生物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 菜吧:土壤中萌萌的小動物,對土壤有機質有哪些影響?
    土壤動物是指定期或有一段時間在土壤中生活,對土壤形成、發育和演化產生影響的動物,它們與土壤微生物構成了地下生物群落,是陸地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土壤動物的活動能夠改變土壤的通氣狀況、養分有效性以及微生物活性,在土壤形成、演化及土壤肥力形成演變中發揮重要作用.
  • SEL|蚯蚓在長期免耕土壤中促進了根系來源碳向土壤大團聚體的累積
    結果顯示,蚯蚓的存在顯著增加了土壤大團聚的量,促進了根系來源碳向土壤大團聚體的轉移,這種作用在保護性耕作措施土壤中更加明顯。作為生態系統的工程師,蚯蚓通過挖掘、取食及排洩等活動影響土壤結構、養分循環,進而影響土壤有機碳的分解。土壤有機碳的穩定過程高度依賴於土壤團聚體的形成和穩定性,而團聚體的形成和穩定性也受到蚯蚓活動的影響。 不同耕作措施對土壤團聚體含量、動態過程等的影響會隨土壤質地、氣候條件和植被類型等的變化而不同。
  • 什麼是土壤障礙層?土體構型與土壤障礙層對農業的影響
    那麼,土壤中除了犁底層還有哪些影響作物生長的土層呢?下面我們一起學習和思考一下土壤障礙層這個話題。1、土體構型與土壤發生層土體構型是指各土壤發生層有規律的組合、... 什麼是土壤障礙層?
  • 再次重申,土壤含鹽量與土壤酸鹼度,它們真的不一樣!
    大家都知道什麼是鹽鹼地,但是,你真的知道土壤酸鹼度(也就是PH值)和土壤鹽漬化(也就是土壤含鹽量)是什麼嗎?01什麼是土壤酸鹼度土壤酸鹼度,亦稱「土壤pH」,用以衡量土壤酸鹼反應的強弱,pH在6.5~7.5之問的為中性上壤;6.5以下為酸性土壤;7.5以上為鹼性土壤。。
  • 水分、空氣、土壤對觀賞植物生長的影響
    水分、空氣、土壤對觀賞植物生長的影響一、水分1、中生花卉這類花卉對水分的要求介於旱生和溼生花卉之間,大部分露地花卉屬於這一類型,如月季、菊花、牡丹、鬱金香等。無論是呼吸作用或是光合作用,都必須在有氧氣參與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否則就不能生存。因此,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是花卉全部生命活動能量的來源。2、不同花卉和不同季節的呼吸強度不同種類的花卉呼吸的強度不同,一般旱生花卉及陰性花卉呼吸強度低,而陽性花卉的呼吸強度高。
  • 火星土壤中有什麼?為什麼不能帶回地球?可能會影響人類安全!
    美國的毅力號,我國的天問1號這兩艘探測器的工作任務中,卻沒有把火星土壤和巖石帶回地球這一項,很多人都表示非常的不解,為什麼我們無法把火星的土壤帶回地球呢?如果貿然帶回,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呢?
  • 土壤鹽漬化發生的原因,土壤鹽漬化有哪些危害?
    生產者對各類肥料特性了解不夠全面,對作物需肥特點了解不夠透徹,經常偏施一種肥料,而且還誤認為多施肥就能高產出,忽視了作物需肥量和營養需求種類,盲目地大量施肥,人為地增加了土壤的含鹽量,使作物產生鹽害。由於耕作方式單一,長期連作,不合理的施肥、灌溉,使土壤的氨化菌、硝化菌等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有害微生物相對增加,破壞了土壤微生物的平衡,影響了肥料的分解。同時,重茬連作也使得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得不到補充,土壤鹽離子也不能正常進行交換,從而造成鹽分在耕作層內積累,也就直接加快了保護地土壤鹽漬化進程。
  • 淺談:水稻對土壤性質及生物的影響
    Bt蛋白通過根的分泌作用而進入土壤,已經在很多轉基因作物(如Bt抗蟲棉,抗蟲玉米等)的研究中有報導,並且其在土壤中的含量各不相同[5,7,47,56-57]。WANG等[58]通過3年的田間和水培試驗,利用酶聯免疫反應的方法,研究了兩個轉Bt水稻「明恢63」和「汕優63」中釋放的Cry1Ab/1Ac蛋白在土壤中的積累和轉移變化。
  • 蘭花喜歡什麼樣的花土,怎樣分類、調配和養護土壤
    剛才談到了蘭花的土壤,也就是養蘭用的植料。根據土壤的軟硬程度,通常分為兩大類:軟植料和硬植料。 1、軟植料。 所謂軟植料,比較好理解,說簡單點就是比較柔軟的土壤植料。 這一類包括比較多,通常有:像腐葉土、松針土、花生殼、穀殼、椰子殼、松樹皮、草炭或其他腐葉土等。 優點:保水性好,養分充足。 缺點:澆水過多,容易積水。 2、硬植料。
  • 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它是在各種成土因素非常複雜的相互作用於土壤母質而形成的。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影響其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六種: 1、母質因素: 經風化作用形成的母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植物礦質養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來源,它對土壤的物理性狀和化學組成均產生重要的作用。
  • 生物酶對土壤的影響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中的各種酶在土壤中的能量轉化、物質轉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高中地理《形成土壤的影響因素》說課稿
    3.明確人類活動與土壤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以及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對土壤這種資源合理利用的方式,逐步樹立學生可持續發展和人地協調的觀念。根據課標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 植被恢復對土壤碳固持影響研究取得進展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會減少土壤碳固持,加速溫室氣體排放。植被恢復是提高土壤碳固持的重要途徑,但當前不同植被恢復方式和環境因子對土壤碳固持影響的綜合研究較為缺乏。   西南喀斯特地區是我國最大面積的連片貧困區域,是非地帶性的生態脆弱帶,石漠化綜合治理直接關係該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長江、珠江上遊生態安全屏障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