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出現多次的蒙汗藥為何物?如何破解?

2020-12-06 炒米視角

文/炒米視角

《水滸傳》裡的蒙汗藥那說起來就真的厲害了,即便壯得像一頭牛的壯漢,只要沾了蒙汗藥,那就只能如泥攤地,任人宰割了。要一直等藥效過了,方能恢復氣力。

黃泥崗上的楊志,曾和林衝打若干回合不分勝負,此刻卻只能癱坐在地,任晁蓋等人挑走了生辰綱;

十字坡下的押送武松的兩個公人,第二天才醒,頭痛欲裂,夢裡依稀被人剝光了擺在肉案上。

這蒙汗藥實在厲害,摻入酒中喝菜中,無色無味,讓人猝不及防。一不小心便中招著道。

實際上古人認為蒙汗藥就是曼陀羅花的幹末,曼陀羅又稱風茄、山茄、洋金花、醉心花、鬧羊花、大喇叭花,等等。曼陀羅花的形狀極似牽牛花。但是還是有區別,可分辨。

牽牛花是藤蔓植物,所以都是牽牛花都是纏繞植物,爬藤生長的;曼陀羅則是直立生長的,又自己直立的莖。另外牽牛花圓而且扁,曼陀羅則相對較長。

古人很早就發現了曼陀羅花裡含有生物鹼,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最早的麻醉劑——麻沸散,就是用曼陀羅花做的。

但是,不建議大家研製,因為量控制不準容易引發危險。

在《水滸傳》裡,蒙汗藥是有解藥的。但是很可惜施耐庵並沒有解釋解藥的成分。但是古人讀水滸,編注時,還真提到了蒙汗藥的解藥。

那就是甘草用水煎服,大概是因為中醫裡有甘草解百毒的功效,所以古人認為草本解草本之毒。

這個同樣也不建議自行嘗試,因為同樣沒有用量標準和療效驗證。

所以古人提到的蒙汗藥,我們就當故事讀一讀便罷,不便深究。

就像武俠小說裡的點穴神功,有葵花點穴手,自然就有葵花解穴手。但是去研究究竟點那個穴位可以定人,點哪個穴位可以解穴,真的沒有多大意義。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相關焦點

  • 古代「蒙汗藥」秘方其實很常見,連小孩都聽過,但你就是配不出來
    相信大家在不少名著當中都聽說過蒙汗藥的大名,在《水滸傳》裡面,蒙汗藥數次登場,例如武松楊志這樣的彪形大漢,喝了一碗下了藥的酒,過了一時片刻,也被麻倒了,成為了砧板上面的魚肉,而晁蓋等人,更是用蒙汗藥智取了生辰綱。
  • 《水滸傳》中楊志喝的酒中究竟加入了什麼?為何能讓人醉而不死?
    導讀:對於《水滸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可以說是我國最為經典的古代名著之一,詳細地記錄了梁山一百零八將轟轟烈烈的歷程,在《水滸傳》中少不了喝酒的鏡頭,出兵要喝酒、收了大將要喝酒,還有一種酒比較特殊,那就是《水滸傳》中的蒙汗藥酒。
  • 歷史上「蒙汗藥」的成分其實很簡單,小孩也聽過,解藥更隨處可見
    千百前神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藥,而在諸多古典小說、近代武俠小說等書籍中,卻常講到「蒙汗藥」,蒙汗藥與酒「珠聯璧合」,麻醉效果距佳,見效極快,那江湖上的「蒙汗藥」真實存在嗎?解藥是何方寶貝?
  • 蒙汗藥究竟是什麼藥?真有那種奇效?
    文|蘋果小哪吒01、具有麻醉效果的植物蒙汗藥在明清小說中不時出現,是一種能讓人麻醉、昏迷的藥物,使用這種藥的人會在短時間內被迷倒,失去知覺、痛覺。那麼,歷史上是不是真的有這種蒙汗藥?明代的史書中就記載 「蒙汗藥」這個詞。有一個叫葉郎瑛的明朝人曾經這樣寫:「小說家嘗言,蒙汗藥人食之昏騰麻死,後復有藥解活,予則以為安也。昨讀周草窗《癸辛雜誌》雲,回回國有藥名押不廬者,土人採之,每以少許磨酒飲人,則通身麻痺而死,至三日少以別藥投之即活,御院中亦儲之,以備不虞。
  • 古代江湖流傳的「蒙汗藥」,是用什麼製造的,專家:就是植物浸液
    導言蒙汗藥這個名詞在中國許多古典小說中經常看到,書中描寫的「蒙汗藥」麻醉作用極強,人若吃了「蒙汗藥」,便會昏睡過去;失去知覺,猶如死人,甚至「加入刀斧也不知」。其實「蒙汗藥」就是具有麻醉作用的植物浸液。
  • 古代蒙汗藥有什麼成分?萬一中招該怎麼解?清朝的解法很有畫面感
    一、古代到底有沒有蒙汗藥?在《施公案》中,毛如虎一不小心蒙汗藥麻翻,差點就誤了大事。在《隋唐演義》中,王伯當在客棧出手營救李玄邃的時候,也是用的蒙汗藥對付押解的官差的。使用蒙汗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使用者是安祿山:"(安祿山)既肥大不任戰,前後十餘度欺誘契丹,宴設酒中著莨菪子,預掘一坑,待其昏醉,斬首埋之,皆不覺死,每度數十人。"
  • 古代害人無數的「蒙汗藥」到底是什麼?李時珍這配方太詳細了!
    明清演義小說中看到蒙汗藥這種東西,比如《水滸傳》中,楊志押運生辰綱的隊伍便被吳用等用蒙汗藥麻翻了,武松在十字坡也遇見了平時用蒙汗藥殺人劫財的孫二娘夫妻。小說中,也寫到蒙汗藥還有相應的解藥,但是,蒙汗藥和解藥究竟是什麼成分都沒有交代。
  • 它的果實帶有尖刺,且含劇毒,據說蒙汗藥就是用它做的,你認識嗎
    它的果實帶有尖刺,且含劇毒,據說蒙汗藥就是用它做的,你認識嗎在文學名著《水滸傳》中,母夜叉孫二娘用「蒙汗藥」麻翻了兩個押送武松的差人,晁蓋、吳用等人用「蒙汗藥」麻翻了楊志和眾軍漢,從而演繹出了「智取生辰綱」的故事。
  • 10個冷知識:電視中的「蒙汗藥」,是用什麼做的
    10個冷知識:電視中的「蒙汗藥」,是用什麼做的 香菜西班牙女皇 03.伊薩培拉色的由來 13世紀的西班牙女皇伊薩培拉三年沒有更換過襯衣,在衣服上留下了古怪的顏色,人們不知道如何形容襯衣的顏色
  • 水滸傳中消失的兩條半好漢,在另兩本書出現: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於是有人懷疑現在咱們看的是假水滸,尤其是《古本水滸傳》被發現後,有更多的人懷疑通行版水滸傳後五十回並非施耐庵先生原著。在《古本水滸傳》和《殘水滸》這兩本書中,那兩條半神秘消失的好漢都出現了,而且表現都很搶眼,尤其是最先出場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真的在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的軍中打開了一片天地。
  • 《水滸傳》中,李逵的母親被老虎吃了,為何眾好漢反而大笑?
    「李逵母親被老虎吃掉,梁山好漢反而把這事當個笑話」,這種說法並不嚴謹,如果題主仔細看過《水滸傳》原著的話,就能發現梁山好漢並沒有取笑李逵,笑他的是宋江和晁蓋二人,而且笑的是梁山添了兩條好漢,隻字未提李逵母親被吃掉的事。
  • 神秘的曼陀羅花,毒性大,為何還有人喜歡種植?
    其實生活中的花還有許多雖說不是很美,可是聲名也是非常顯赫的,下面就簡單給大家介紹一種花,它就是曼陀羅。說到曼陀羅花,大家對它的感覺就是非常神秘,自古以來人們都想揭開它的面紗,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曼陀羅,我們來看看它的廬山真面目吧!一,曼陀羅花因為什麼聲名顯赫?
  • 《水滸傳》中,武松殺嫂為何先扯開她的衣裳?潘金蓮不知道的玄機
    還好婚後武大郎也沒有強迫潘金蓮要如何。每天勤懇賣餅,兩人生活到也過得去,日子過得也還算安穩。武松成為打虎英雄之後,回家看望武大郎,潘金蓮看到威猛帥氣的武松一眼便喜歡上了,奈何多次暗示,武松只將她當嫂嫂看待,別無二心。後被西門慶鑽了空子,是潘金蓮在開窗時不小心將撐窗戶的木棍正好砸在西門慶身上,西門慶抬頭一看,正好看到潘金蓮而且一眼看中。
  • 《水滸傳》一丈青綽號來源於挖耳勺?古代美女們的首飾有妙用
    關於《水滸傳》裡的女性角色,很多讀者都連連搖頭,不是孫二娘這樣的母夜叉,就是二潘(潘金蓮、潘巧雲)那樣的不守婦道之人,要不然就像林娘子一樣,因為太過美好,而被人欺凌,最終只能自盡以保全清白。偌大一部《水滸傳》,難道就沒有稍微正常點的女性角色嗎?仔細想想,還真有一個,一丈青扈三娘啊!
  • 《水滸傳》中與女人有感情糾葛的十位男人
    哪裡有一點久經歡場的派頭,分明便是涉世未深、不知女子為何物的童男處子。若是燕青、花榮躺在那裡也情有可原,就魯智深那毛茸茸的大肚子,臨盆的母豬也不過如此,能把這種手感的肚子當作嬌滴滴小女人的肚子,真得要佩服周通的鑑別能力!
  • 來自天竺,神秘而有毒的植物,是武俠小說中「蒙汗藥」的首選
    這種植物最早生長於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它的名字叫曼陀羅,植物曼陀羅這個名字,它自古以來就帶著一種神秘而恐懼的色彩,在武俠小說中用到的蒙汗藥它絕對是首選。在神鵰俠侶這部小說裡有這樣一段內容,楊過和小龍在絕情谷中了情花毒,而這裡講述的情花,其實就是曼陀羅花,他最早來自天竺,曼陀羅這個名字卻帶有深厚而且神秘的宗教色彩。曼陀羅的花它在宗教裡代表著微觀宇宙的模型,代表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這種植物現在在中國各個省區部分都有,生長於住宅旁,路邊或草地上。
  • 《水滸傳》中的「滸」是什麼意思,其創作的背景到底是什麼
    圖2 隋大運河接下來我們再說說《水滸傳》故事是如何出現的。元代最主要的文學形式非元雜劇莫屬,因為其雅俗共賞的特性,遂能夠迅速傳播,尤其是在底層市民中傳播極廣。據學者統計,當時的元雜劇,涉及到「水滸」故事的就有30多處,流傳至今的也有十多種。比如高文秀的《黑旋風雙獻功》、李文蔚的《燕青搏魚》、康進之的《李逵負荊》等等。
  • 水滸傳中最狂的7句話,狂人出狂語,「好漢」實至名歸!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誕生開始就給予讀者們以巨大的心靈衝擊,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難忘。水滸傳中最狂的7句話,狂人出狂語,「好漢」實至名歸!接下來就盤點這些角色說過的最狂妄的話。狂妄到了讓人不禁拍案叫絕,感慨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才配當真正的好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