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例女冷凍人,遺體低溫保存,計劃50年後復活,真能實現嗎?

2020-12-03 邊牧情感小棧

"我們會來到這個世界,是不得不來;我們最終會離開這個世界,是不得不離開",我想,這就是命,有些諷刺又有些無奈,可你終究拿它沒有辦法。

在"向死而生"的生命通道裡,有前赴後繼的人終其一生追求長生不老。在古代,上層人士求仙問道,以仙丹護體延年益壽。然,卻違背了自然法則,與天命背道而馳,最終落在江湖術士的騙局中,不得好死。

所謂的"不死丹藥"多以五石散為代表的重金屬礦物為主,並成為上流社會的新寵。到了唐代發展到極致,據說21位皇帝中有6位因服用丹藥中毒而喪命。

幾千年過去了,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日益精進,能夠實現過去的人難以做到的很多事情。但是,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最終不能逃離人的本質,對長生不老之術始終執著。

在科學家多年的探索研究中,有一項"人體冷凍技術"被實際應用到生命延長的設想中。那麼,"起死回生"的復活之術到底是如何實現的呢?

人體冷凍技術:

人體冷凍技術,是一項醫學研究實驗,把人體或動物在極低溫(攝氏零下196度以下)的情況下冷藏保存,夢想未來用先進的醫療技術將他們復活或解凍,以此實現長生不老之目的。

有學者稱人體冷凍技術為"製作現代木乃伊(Modern mummies)的技術",這種說法還是比較形象的。

我們知道,古埃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就是"金字塔"和"木乃伊",而這兩樣都是埃及人用以長期保存屍體的方法。埃及人篤信人死後,其靈魂不會消亡,仍會依附在屍體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們死後,將其屍體用防腐香料處理,年久乾癟,形成木乃伊,藏於金字塔裡保存。

而人體冷凍技術的發現,也是通過自然冷凍法得以啟示的。人們發現將人體冷凍在地球極地氣候地區(氣溫在攝氏零度以下)的永久凍土層下保存,利用自然的大冰箱冰葬或雪葬,可以延緩細胞更迭的速度,設想可以延長生命。

1964年,物理學老師羅伯特艾丁格出版了《長生不老的前景》一書,開啟了人體冷凍運動,聲稱:死亡可以逆轉,冷凍技術可以做到。

1967年,73歲的心理學家詹姆斯·貝德福德成為被低溫凍結的第一人。

1970年代,第一家商用人體冷凍機構開始運行。

2005年,科學家宣布他們已成功地使幾隻進入臨床死亡狀態的冷凍狗起死回生,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對死而復生、長生不老的憧憬和期待。

第一位接受人體冷凍技術的詹姆斯·貝德福德,距今已有53年。當年。他因為身患絕症,希望通過這樣的技術手段,在未來實現復活的夢想。然而,到目前為止,醫學界仍然沒有更好的復活的技術手段,幫其從冰棺中走出來。

"人體冷凍技術"的實現存在極大的爭議性,就當前技術而言,能低溫保存的只有血液、細胞和人體器官。對於相較複雜的人體生命系統來說,這是一個相當繁瑣且龐大的過程,要充分考慮人體中每個區域細胞的低溫耐受值,光人的大腦來說,就有成千上萬的不同類型細胞,非常難以在低溫下存儲。

另外一個方面,"人體冷凍技術"的手術和維護費用極高,像美國一些冷凍人公司,將一個人進行冷凍,最高需要200萬美金,折合成人民幣就是1000多萬人民幣,由於它高昂的費用,這項冷凍技術還不能達到普及。

截至目前為止,儘管已有數百人接受此項技術研究,卻沒有一個實現成功復活的案例。國際醫學界出現很多的聲音,認為這是一項醫學偽命題。

國內首個冷凍人

我國首位冰凍人是一位女性,她叫展文蓮,是在中國本土實現的第一例"人體冷凍技術",等待未來"復活"的志願者。

展文蓮的一生非常坎坷,在她剛剛成年的時候,她的父母就因車禍雙雙身亡,留下了年幼的弟弟妹妹。為了養活弟妹,她果斷放棄了學業,來到一家印刷廠打工,平日兼職打3、4份工,生活過得很艱辛。

幸好,她遇到了現在的丈夫桂軍民,後來通過丈夫,她進了一家銀行工作。桂軍民人憨厚、心眼實,主動承擔起照顧展文蓮弟妹的責任,對她也是極好的。後來,兩人結婚了,不久生下一個兒子。

20多年的婚,兩人一直非常恩愛,從來沒有吵過架紅過臉,一家三口非常幸福。

然而,命運就是如此無情,2015年,展文蓮覺得身體不舒服,全身乏力經常嗜睡、心口一直隱隱作痛。於是,她請假去醫院檢查,最終被醫生告知是肺癌晚期。

丈夫桂軍民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帶著妻子跑遍了全國各大醫院,然而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心如死灰的桂軍民整日以淚洗面,心疼妻子得這個病。

為了照顧家人的情緒,展文蓮表現出堅強的意志,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頑強抗爭病魔。然而,面臨癌症晚期,展文蓮身體內的癌細胞還是以不受控制之勢迅速擴散,到身體的各個部分。

兒子到處尋醫問藥,終於打聽到一項目前最先進的技術----人體冷凍技術,有可能延長母親的壽命,而不久前,身患胰腺癌的杜虹女士在美國成功進行了這項技術,成為女凍人。

一家人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於是,帶著期待諮詢了生命科學工藝基金會的負責人,詢問了該項技術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少,但是並沒有得到準確的回覆。

因為這項技術還在試驗階段,國內沒有相關的人體實驗可以做。所以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得到這樣的回答後展文蓮陷入了很深的沉思當中。

將死之人沒有什麼事情可怕,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展文蓮向生命科學工藝基金會提交了自己願意,希望將自己的遺體捐贈做人體冷凍實驗。

之後,展文蓮依依不捨地和丈夫、女兒告別,希望他們好好保重身體,並定下約定,在50年之後,與他們相見,開啟自己的第二世之旅。

期盼來生

人體冷凍技術的操作,花費是非常昂貴的,對於展文蓮這樣的普通家庭來說,是完全消費不起的。因為她同意捐贈遺體完成中國首次人體冷凍技術突破,於是,國內科學公益基金會承擔了所有的手術費用。

他們耗資百萬建造了我國首個人體冷凍保存室,及特殊材質的液氮罐。

2017年5月8號凌晨4時1分,抗爭病魔一年多的展文蓮,最終離開人世。根據她與科學公益基金會籤署的協約,他們立馬展開了人體冷凍手術。

人體冷凍處理對於時效性非常敏感,心臟停止之後,時間拖得越久,細胞損傷就越大。就在醫生宣布展文蓮呼吸衰竭的 2-15 分鐘內,工作人員立馬對展文蓮進行"急救"。

他們先將展文蓮轉移到另一張病床,接入心肺復甦儀,使得她體內的血液會再次流動起來,同時,他們會使用便攜的冰粒和冰漿對遺體進行全面降溫。在降溫過程中,頭部降溫尤其重要,頭部部分會泡在一個裝滿冰漿的充氣容器裡。

隨後,通過接入儀器和開腔手術,他們會將病人身體裡所有的血液和體液抽乾,替換為在冰櫃儲存的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等冷凍劑。

而當人體中化學試劑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體內剩餘的少量水不會在低溫下結冰,因為這樣在低溫時,人體內不會結冰,而是在體內形成一種無水結晶,而在零下196攝氏度,一個細胞的新陳代謝將需要2400萬年。

整個手術持續了長達50多個小時,最終展文蓮的屍體成功被放入提前準備好的冷凍液態氮管當中,此後就是50年的漫長等待,等待她復活甦醒的那一刻。

如今3年過去了,丈夫桂軍民每每想念妻子的時候,就會去冷凍室遠遠地看看她,為她唱最喜歡的歌曲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

空閒時候,他就整理展文蓮的相關東西,每一個都寫上小卡片,50年後她醒來的時候,幫助她回憶前世的記憶。

桂軍民常想如果自己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他也要去做人體冷凍的志願者陪著妻子,等待著她。

展文蓮的舉動是令人佩服的,因為至少在她之前,國內是沒有人願意去嘗試這項研究。中國人講究死後"入土為安",這是對靈魂最大的告慰。

可想而知,展文蓮要泡在冰冷的液氮瓶中,經歷50年之久,是一件多麼孤獨煎熬的事情。不管是出於為了延續生命的無奈之舉還是為中國科學的舍己獻身,於公於私,展文蓮都是無錯的,希望人們給予她尊重,不要妄加評論她。

說實話,這是一項所有人都不敢給予肯定答案的豪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一例實現復活的冷凍人。但我們姑且保持希冀和期待,期待50年後,展文蓮可以重見陽光,與家人重逢。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例女冷凍人,女作家展文蓮想在50年後「復活」,實現了嗎?
    中國首例女冷凍人,女作家展文蓮想在50年後「復活」,實現了嗎?古代的人們思想都比較愚昧,為了讓自己的壽命得以延長,實現長生不老,經常用祭品祭祀天地,來保佑自己實現願望。人體冷凍技術首位實驗者所謂的人體冷凍技術,就是在一個人被判定醫學死亡之後,把他的身體完整的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當中,一直等到未來科技足夠發展之後,再將整個人解凍復活,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壽命的延長,以至於達到長生不老。
  • 中國第一位女冷凍人,遺體低溫保存,期望50年後復活,實現了嗎?
    既然如此,為了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智慧的能力,還真就想到了一種辦法,這種辦法就是在人死亡之後,首先不是進行立刻的冰凍,而是為他換血。這個換血的意義是指在這個人的體內注入一種冷凍保護劑,這樣一來,即使在低溫環境下保存人的身體,人的身體也不會因為細胞的碎裂而失效,正是由於這一技術,人類通向永生才成為可能。
  • 中國首例女冷凍人,給多人帶來新的希望,有復活的可能嗎?
    中國首例女冷凍人,給多人帶來新的希望,有復活的可能嗎?對於一些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會實現的技術,很多的電影製作人把它們寄希望於自己的作品,通過這樣的方式呈現在大眾的面前,曾經在美國有這樣一部恐怖電影叫做《速凍人》。
  • 我國首例女冷凍人,希望50年後「復活」與家人相見,如今怎樣了?
    原理看似簡單,實際操作上卻存在很大難度,比如在低溫環境下如何保存人體細胞,以及如何在低溫條件下進行復生後的基因修復等等技術難關。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停地在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其中有些人就選擇相信這個技術的可行性,並且試圖通過這種方法達到「永生」。
  • 我國首例女冷凍人,計劃50年後復活,不知那時技術能否實現這願望
    ——村上春樹死亡和永生似乎是兩個不能共存的話題,但你相信死亡能帶來永生嗎?人體冷凍技術的發展,讓死亡的終結變成了永生。人體冷凍的想法最早是在尼爾·瓊斯1931年出版的科幻小說《怪奇物語》中提出的。人死後,將屍體以適當的方式快速低溫冷凍,保存到未來一定的時間,等待未來的人將其復活。
  • 我國第一例女冷凍人,計劃50年後「復活」和家人相聚,現狀如何
    關於人體冷凍的想法,最早在尼爾瓊斯的1931年發表的科幻小說《奇異的故事》中提出,在人死亡後,用適當的方式迅速將屍體進行低溫冷凍處理,保存到未來的某個時間,等待未來的人將其復活,如今設想的光亮再一次照進現實。
  • 我國第一例女冷凍人,計劃50年後「復活」和家人相聚,現狀如何?
    ——村上春樹 死亡和永生似乎是兩個不能共存的話題,但你是否相信死亡後卻能得其永生。人體冷凍技術的發展,將死亡的盡頭變成永生。關於人體冷凍的想法,最早在尼爾瓊斯的1931年發表的科幻小說《奇異的故事》中提出,在人死亡後,用適當的方式迅速將屍體進行低溫冷凍處理,保存到未來的某個時間,等待未來的人將其復活,如今設想的光亮再一次照進現實。
  • 首例:女肺癌患者死後進行冷凍,計劃50年後復活,有可能嗎?
    緊接著,展文蓮被轉運至銀豐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在這裡她將進行灌流置換手術。這是極為關鍵的一步,需要將全身的血液置換成冷凍保護劑,以減少低溫保存引起的冷凍損傷。最終,展文蓮的遺體冷凍在容積2000升、零下196℃的液氮罐內,目前已經保存了3年多。就這樣,展文蓮成為首個在中國本土進行冷凍並等待覆活的人,並計劃在50年後「復活」。
  • 中國首例女冰凍人,丈夫希望50年後看見妻子復活,現如今怎樣
    等到了未來科學手段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將冷凍人重新解凍,治療當前科學手段無法治療的疾病,乃至於讓遺體保存完好的死者重生。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是科幻小說中才出現的情節,1968年,庫布裡克導演的著名影片《2001太空漫遊》中就有這些冷凍人的身影。
  • 中國首例女冷凍人,計劃50年後「復活」跟家人團聚,如今怎樣了?
    人們盼著,有一天能打破自然規律,打破因果循環,能夠實現能量長存,實現長生不老。2010年11月30日,美國科學家通過進行老鼠實驗,第一次成功的逆轉了衰老過程。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進一步進行研究,很有可能人類可以通過藥物來永葆青春,實現一定意義上的長生不老。這也科學研究成果經《自然》雜誌一刊登,立馬引起了軒然大波。
  • 我國第一個女冷凍人,幻想50年後"復活",現在如何
    大家都知道,許多食物在夏季很容易腐敗,但是放入冰箱之後卻能延長保質期。由此,引發了人們的一些奇思妙想,是不是低溫下,就可以延長一件物品的期限呢?經過科學家多年的探索,發現在溫度低的環境下,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會變得緩慢甚至停止。但是,在恢復溫暖之後,生命的體徵又會恢復至正常狀態。正如許多動物冬眠一樣,人類是不是也可以通過&34;來實現生命永駐呢?
  • 50年過去,全球首例冷凍人現在怎麼樣了
    而現代人類追求的死而復生的起源其實來源於1931年,科幻小說《奇異故事》裡的一個描述,一個叫詹姆斯的人去世後,遺體發射到太空進而通過寒冷和真空環境讓身體一直保存下來,幾百萬年後,人類滅絕了,外星人來到地球發現了這個冰凍的屍體,於是把他的頭顱移植到機械人身上,詹姆斯得以復活並永生。
  • 「人體冷凍」引爭議,第一個冷凍人復活了嗎?
    據了解,從1967年到現在,全世界參與冷凍的人已經超過300,那麼第一個冷凍人復活了嗎?長生不老是否真的能實現? 2017年,距離詹姆斯被冷凍剛好過去50年,按照約定,他會在這一年甦醒過來,然而他至今沒有復活。此外,為詹姆斯以及其他人進行冷凍手術的尼爾森還曾經陷入了麻煩,不過他仍相信冷凍技術。
  • 我國首例女凍人,本想50年後「復活」與家人團聚,現在怎麼樣了
    我國有一位名叫杜虹的女作家,在得了癌症之後選擇將自己的大腦冷凍起來,希望五十年後科技進步到可以使之解凍復活,與家人團聚。小說裡的人物雲天明,在得了無法醫治的癌症後,就因為種種原因冷凍保存了大腦,送到了宇宙中被三體世界截獲。若干年後,雲天明被成功復活。
  • 中國首位女冷凍人,計劃50年後「甦醒」和家人團聚,結局如何?
    有人曾經嘗試將自己冷凍起來,成為中國首位女冷凍人,並且生前還計劃在50年後「甦醒」和家人團聚,她現在結局如何呢?從古代帝王到如今的平民百姓,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能在這個世界上存活得更久一點,於是發明創造出各種食品藥物,希望能通過食用它們改善自己的生命線長度。大家還越來越注重養生,而這也是對死亡的一種懼怕。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濟南完成 科技真能給死亡按下暫停鍵嗎?
    因為幾分鐘後,一家生物工程公司旗下的生命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對展女士實施了一場長達55個小時的手術----人體冷凍,展女士以頭朝下的姿態沉睡在零下196度的極低溫液氮罐內。這是我國首例人體冷凍實施案例。  桂先生一家是如何接觸到「人體冷凍」技術的?他做出這個「冷凍」妻子遺體的決定是如何考慮的?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1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中國搜索5月14日訊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我不期望未來妻子一定能復活,但現在冷凍起來就保留了一個希望。而且,她本身就是一個有愛心的人,她生前就想捐獻遺體用於科學研究,這也滿足了她的心願。」桂軍民對記者說。爭議未止,「志願者」諮詢不斷「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完成的消息一經公布,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 中國首位冷凍人杜虹,只剩頭部被保存完整,計劃在2065年復活
    她是我國第一位冷凍人,僅有頭部被保存,計劃在2065年復活《魯雲谷傳》:「醫不經師,方不襲古,每以劫劑肊見死而復生。」那樣的想法我們很多人都感覺可能實現不了,殊不知近些年伴隨著科技的慢慢發展,這類在小說中被談及的劇情慢慢的被大家想起,並且計劃在實際中進行實現,這就是冷凍技術,通過超低溫來保存遺體,緩減屍體腐爛的速率以達到緩存的實際效果。
  • 中國第一位女冷凍人,希望復活後與丈夫重聚,她現在怎麼樣了?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在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同時,也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質了,我們除了要有個健康的體魄以外,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學習增長知識,今天小編統計了資料來和大家聊聊中國第一位女冷凍人,希望復活後與丈夫重聚,她現在怎麼樣了?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