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科學家把冠狀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了音樂

2020-11-30 驅動之家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Markus Buehler擅長開發人工智慧模型,以設計新的蛋白質。其中,他最為人所知的技術即利用聲音化技術,來闡明結構細節,否則這些細節可能難以捉摸。

現在,他的實驗室已經應用這種方法來模擬導致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高傳染率的突刺蛋白的振動特性。

他們的研究成果可能有一天能幫助科學家找出能阻止病毒傳播的最好方法,從而開發出潛在的治療方法,並希望預防未來的致命爆發。

Buehler認為,音樂創作的層次元素(如音高、音域、力度和節奏等)類似於蛋白質結構的層次元素。

就像音樂的音符和和弦數量有限,並使用不同的組合來創作音樂一樣,蛋白質也有數量有限的構建塊(20種胺基酸),這些構建塊以多種方式組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獨特特性的新型蛋白質結構。每個胺基酸都有一種特殊的聲音特徵,類似於指紋。

「任何音樂流派都有模式,」Buehler去年在採訪中說道,「你會看到聲音、音調的普遍性,但你也會看到重複的模式,如古典音樂中的主題和樂章。這些類型的模式也存在於蛋白質中。」

幾年前,Buehler帶領MIT的科學家團隊將蜘蛛絲線中的蛋白質分子機構映射到音樂理論中,以得到蛛絲的「聲音」,希望建立一種全新的方法來創造設計蛋白。

他們隨後開發了一個更先進的系統,用蛋白質結構製作音樂,再將其轉換回來,從而創造出自然界從未見過的新型蛋白質。

團隊還為Android智慧型手機開發了一款免費的應用,稱為胺基酸合成器(Amino Acid Synthesizer),因此用戶可以使用胺基酸的聲音,創造自己的蛋白質「成分」。

「我們的大腦善於處理聲音,」Buehler解釋道,「在一次掃描中,我們的耳朵會識別出聲音的所有層次特徵:音高、音色、音量、旋律、節奏和和弦。我們需要使用一個高倍顯微鏡才能看到圖像中的細節,但我們無法看到所有細節。聲音是獲取存在蛋白質中信息的一種非常優雅的方式。」

新型冠狀病毒也並不例外。正如Buehler介紹的:「其突刺蛋白包含三條蛋白質鏈摺疊成的一個有趣的模式。這些結構太小,無法用肉眼看到,但可以用耳朵聽到。我們將蛋白質的物理結構及其纏繞的鍊表示為交織的旋律,形成多層次的組合。突刺蛋白的胺基酸序列、二級結構模式及其複雜的三維摺疊都具有一定的特點。由此產生的作品是一個對位音樂的形式,在這種音樂中,兩個或幾個有關但是獨立的旋律組成一個和聲。就像一首交響樂,音樂模式反映了蛋白質通過具體化其DNA代碼實現的交叉幾何結構。」

「病毒具有欺騙和利用宿主進行自身繁殖的不可思議的能力。其基因組劫持了宿主細胞的蛋白質製造機制,並迫使其複製病毒基因組並產生病毒蛋白來製造新的病毒。當你聽到的時候,你可能驚訝於音樂令人愉悅、甚至是令人放鬆的音調。因為它欺騙我們的耳朵,就像病毒欺騙我們的細胞一樣。通過音樂,我們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到SARS-CoV-2的突刺蛋白,並認識到我們迫切需要學習蛋白質的語言。」

Buehler認為,更好地了解這些振動模式對於將來設計有效的藥物治療至關重要,或許可以尋找具有相似旋律和節奏的蛋白質,從而使其成為有效的抗體,進而限制病毒感染宿主的能力。

而在更美學的層面上,「這種音樂藝術教會了我們,作為對立的兩極,生與死之美之間存在的微妙的界限。」


放大的可視化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突刺蛋白的振動特性,三原色分別代表了突刺蛋白的三條蛋白質鏈

- THE END -

#生科醫學#音樂#蛋白質#新冠病毒

原文連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上方文Q

相關焦點

  • 聽!科學家將冠狀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了音樂
    放大的可視化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突刺蛋白的振動特性三原色分別代表了突刺蛋白的三條蛋白質鏈圖自Markus Buehler/MIT麻省理工學院(MIT)的Markus Buehler擅長開發人工智慧模型,以設計新的蛋白質。其中,他最為人所知的技術即利用聲音化技術,來闡明結構細節,否則這些細節可能難以捉摸。
  • 將分子結構轉換成聲音,可深入了解蛋白質結構,並創造出新變化!
    想要創造一種全新蛋白質,有用的性質?沒有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將科學與藝術驚人地結合起來,開發出一套系統,可以將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所有生物基本組成部分)轉換成類似於音樂段落的可聽聲音。然後,通過逆轉這一過程,可以在音樂中引入一些變化,並將其轉化為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新蛋白質,雖然這並不像哼唱一種新蛋白質存在那麼簡單,但這個新系統已經很接近了。
  • 音樂新玩法 AI用音樂描繪冠狀病毒結構或將助力醫療
    近日,麻省理工又現黑科技玩法,使用AI系統將新冠病毒結構轉化為音樂,協助科學家注意到顯微鏡下遺漏掉的病毒細節。 MIT的音樂家兼教授馬庫斯·布勒(Markus Buehler)是該項實驗的發起主導者,他的團隊用AI生成了一段旋律,病毒上的這些「乳頭狀」蛋白質的被表達成可以聽的形式
  • 把蛋白質序列編碼成樂譜,會奏出怎樣的音樂?
    如何創造出全新的蛋白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可能會告訴你:哼首小曲兒就能行!在將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道路上,MI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套非常厲害的系統,它能將所有生物的基本組成——蛋白質的分子結構,轉換成類似於音樂段落的聲音。然後,他們可以讓音樂發生一些變化,再逆轉這一過程,就將音樂轉化成了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新蛋白質。
  • MIT利用AI把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一段音樂 具有鎮靜和冥想效果
    MIT利用AI把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一段音樂 具有鎮靜和冥想效果  Emma Chou • 2020-04-10 11
  • AI算法將新冠病毒轉換成音樂,以研究破解其棘狀蛋白結構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稱為「信息聲音化」(Sonification)的技術,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又稱S蛋白)轉換成音樂。此音頻3月發布在音樂創作分享平臺SoundCloud,目的是為了協助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的結構。新冠病毒去年底首次出現在中國,僅3個多月,就讓全球100萬人被感染。
  • 科學家腦洞大開,將胺基酸序列轉化為音樂
    化學和音樂有多近?化學者在前文曾介紹到,周期表、DNA雙螺旋和化學光譜圖裡隱藏的天籟之音,都被科學家發掘出來。最近美國化學學會在介紹一個蛋白質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時,提出將胺基酸序列轉化為音樂成分的方法,一起來了解一下。
  • 哼唱一段旋律,AI就能創造一種「全新」蛋白質
    蛋白質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它是生命的基石。而我們機體內合成蛋白質的過程也是相當複雜,不僅涉及到胺基酸活化等一系列過程,還受體內各種生化物質的調控。此外,蛋白質複雜的三維摺疊結構,讓想要人工合成蛋白質的科學家們望而卻步。
  • 哼唱一段旋律,AI就能創造一種 「全新」 蛋白質
    而我們機體內合成蛋白質的過程也是相當複雜,不僅涉及到胺基酸活化等一系列過程,還受體內各種生化物質的調控。此外,蛋白質複雜的三維摺疊結構,讓想要人工合成蛋白質的科學家們也望而卻步。當地時間 3 月 17 日,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們給帶來了一個新成果,他們通過將蛋白質的複雜結構轉化成樂譜,隨後給予電腦一個種子序列,人工智慧系統就能設計出一種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 「全新」 蛋白質。
  • 科學家將蛋白質序列轉化為曲譜,寫首歌就能創造蛋白質
    最近,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將蛋白質的序列轉化為音樂曲譜,再利用人工智慧將聲音轉換為全新的蛋白質,他們將藝術和生物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門類巧妙地銜接了起來
  • 新型冠狀病毒:結構簡單、成分簡單,但破壞力絕不簡單
    除卻人類健康,它們還在生物演化、環境變化等等方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影響著世間萬物,若將我們的世界說成是病毒包圍的世界,也毫不誇張。菸草花葉病毒、腺病毒與噬菌體的結構(圖片來源:《生物學 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供圖   那麼病毒究竟是什麼,它長什麼樣子?2019新型冠狀病毒所屬的家庭——冠狀病毒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呢?
  • MIT新研究:用AI把胺基酸序列編碼成曲子,還能「創造」新蛋白質
    先來聽聽由蛋白質生成的神奇樂曲吧將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翻譯成這種打擊和節奏聲音的序列讓AI學習蛋白質的語言,並「翻譯」成樂曲胺基酸是蛋白質鏈的組成部分,因此,胺基酸所構成的蛋白質長序列被轉化為一系列的音符
  • 蛋白質結構預測模型抗疫
    科學家們在測試病毒及開發疫苗之前,必須先了解病毒的運作方式,尤其是病毒的蛋白質結構,這樣的過程通常需耗時數個月,且未必能有結果。近年來,研究人員已使用DeepMind的深度學習系統AlphaFold來進行計算機預測。DeepMind一直在優化AlphaFold系統並增強其功能。
  • 一文看懂結構簡單、成分簡單,但破壞力絕不簡單的新型冠狀病毒
    除卻人類健康,它們還在生物演化、環境變化等等方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影響著世間萬物,若將我們的世界說成是病毒包圍的世界,也毫不誇張。 那麼病毒究竟是什麼,它長什麼樣子?2019新型冠狀病毒所屬的家庭——冠狀病毒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呢?小小的病毒,為何有這麼大的"破壞力"?
  • 應用BioPython解析和可視化蛋白質的結構
    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是構成生命體結構和實現生物學功能必需的化合物。蛋白質是由胺基酸首尾相接共價連接而成。
  • 蛋白質組成及結構
    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胺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不過在自然界中還存在著一些特殊的胺基酸。大多數的蛋白質都自然摺疊為一個特定的三維結構,這一特定結構被稱為天然狀態。雖然多數蛋白可以通過本身胺基酸序列的性質進行自我摺疊,但還是有許多蛋白質需要分子伴侶的幫助來進行正確的摺疊。
  • 藏在蛋白質、上帝粒子和宇宙中的樂曲,竟然還很動聽?
    作者:圓的方塊 編輯:範可鑫 麥芽楊 來源 |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01 新冠病毒聽起來什麼樣?
  • 蛋白質結構解析六十年
    2015年6月30日/生物谷BIOON/--上個世紀初,科學家們認為蛋白質是生命體的遺傳物質,而具有獨特的作用。隨著這個理論被證偽,真正的遺傳物質DNA的結構被給予了很大關注。然而,蛋白質作為生命體的重要大分子,其重要性也從未被忽視,而且在1950年代開始,科學家一直在探尋DNA序列和蛋白質序列的相關性。與此同時,蛋白質測序和結構解析蛋白質結構的努力開始慢慢獲得回報。更多的生化研究揭示了蛋白質的功能重要性,因此蛋白質的三維結構的解析對於深入理解蛋白質功能和生理現象起著決定性作用。
  • 從微小晶體中解析蛋白質結構的新方法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同事們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來解析微小晶體中的蛋白質結構。相關論文發表在5月3日的《國際聯盟晶體學雜誌》上。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布魯克海文實驗室科學家Qun Liu說, 自1958年以來,蛋白質晶體學一直是解決蛋白質結構問題的主要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x射線源變得越來越強大,蛋白質晶體學也得到了改進,使蛋白質結構的測定更加精確。
  • 你想聽什麼曲子?新冠病毒、上帝粒子,還是宇宙?
    原創 圓的方塊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01新冠病毒聽起來什麼樣?作者:Markus J. Buehler。音頻全長約1小時50分鐘,但微信音頻最長只能放1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