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利用AI把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一段音樂 具有鎮靜和冥想效果

2020-11-29 前瞻網

MIT利用AI把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一段音樂 具有鎮靜和冥想效果

 Emma Chou • 2020-04-10 11:35:25 來源:前瞻網 E2737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將新冠病毒轉變成一種音樂作品,而出人意料的是,這種音樂作品具有鎮靜和冥想的效果。

這個項目是由音樂家兼教授Markus Buehler發起的,他與來自MIT-IBM Watson AI實驗室的一個團隊合作,創建了一個機器學習工具,可以將病毒中的胺基酸轉換成樂譜。

研究小組重點研究了新冠病毒外表面的突刺,它包含三個不同蛋白質鏈的編織。

每個蛋白質鏈都由特定的胺基酸序列組成,它們以複雜的結構相互纏繞,機器學習工具將這些複雜的結構轉換成幾個不同樂器的音符,演奏時間超過1小時49分鐘。

Buehler最初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正在想辦法幫助公眾在不使用複雜化學物質的情況下將病毒概念化。 

Buehler表示:「這些結構太小了,肉眼看不見,但它們可以被聽到。」

「我們的耳朵會識別出它的所有層次特徵:音調、音色、音量、旋律、節奏和和弦。」

「我們需要一臺高倍顯微鏡才能看到圖像中相同的細節,但我們不可能同時看到所有細節。」

奇怪的是,最終的音樂是平靜的,與該病毒在世界各地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的嚴重程度大相逕庭。

對於Buehler來說,這個悖論傳達了關於病毒自身欺騙性本質的一個潛在真相,他將其描述為「偽裝成友好訪客的入侵者」。 

Buehler說:「這種病毒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它可以欺騙和利用宿主進行自身的繁殖。」

「它的基因組劫持了宿主細胞的蛋白質製造機制,迫使它複製病毒基因組,並產生病毒蛋白來製造新病毒。」 

對於Buehler來說,能夠以一組聲音而不是一串抽象的文字和數字的形式出現在紙上,可以幫助人們對病毒是什麼以及它是如何運作的有一個新的認識。

他說:「通過音樂,我們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了解SARS-CoV-2,並認識到學習蛋白質語言的迫切需要。」

原文來源: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202373/MIT-researchers-translate-coronavirus-protein-structure-music-haunting-109-minute-score.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把冠狀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了音樂
    他們的研究成果可能有一天能幫助科學家找出能阻止病毒傳播的最好方法,從而開發出潛在的治療方法,並希望預防未來的致命爆發。Buehler認為,音樂創作的層次元素(如音高、音域、力度和節奏等)類似於蛋白質結構的層次元素。
  • AI算法將新冠病毒轉換成音樂,以研究破解其棘狀蛋白結構
    新冠病毒大流行迫使全球各地實施社交隔離的非時常期,許多人轉而倘佯讓人緊繃身心為之舒緩的古典音樂悠揚音符裡。但對科學家而言,音符也可能為研究這隻讓世界不支倒地的病毒提供新方法。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稱為「信息聲音化」(Sonification)的技術,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又稱S蛋白)轉換成音樂。此音頻3月發布在音樂創作分享平臺SoundCloud,目的是為了協助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的結構。新冠病毒去年底首次出現在中國,僅3個多月,就讓全球100萬人被感染。
  • 音樂新玩法 AI用音樂描繪冠狀病毒結構或將助力醫療
    近日,麻省理工又現黑科技玩法,使用AI系統將新冠病毒結構轉化為音樂,協助科學家注意到顯微鏡下遺漏掉的病毒細節。,病毒上的這些「乳頭狀」蛋白質的被表達成可以聽的形式。
  • 科學家將冠狀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了音樂
    放大的可視化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突刺蛋白的振動特性三原色分別代表了突刺蛋白的三條蛋白質鏈圖自Markus Buehler/MIT麻省理工學院(MIT)的Markus Buehler擅長開發人工智慧模型,以設計新的蛋白質。其中,他最為人所知的技術即利用聲音化技術,來闡明結構細節,否則這些細節可能難以捉摸。
  • 新冠病毒、上帝粒子,還是宇宙?
    想聽原版的可以戳:https://soundcloud.com/user-275864738/viral-counterpoint-of-the-coronavirus-spike-protein-2019-ncov上面這段音樂,全長1小時50分鐘,描述的是新冠病毒。
  • 藏在蛋白質、上帝粒子和宇宙中的樂曲,竟然還很動聽?
    想聽原版的可以戳:https://soundcloud.com/user-275864738/viral-counterpoint-of-the-coronavirus-spike-protein-2019-ncov 上面這段音樂,全長1小時50分鐘,描述的是新冠病毒。
  • MIT確定新冠病毒關鍵蛋白分子結構 或可設計特效阻斷藥物
    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家已經確定了在新冠病毒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的分子結構 這篇研究發表在了《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上。 研究團隊所在的實驗室刺秦專門研究嵌入在細胞膜中的蛋白質結構,由於脂質膜的紊亂,這些蛋白質的分析往往具有挑戰性。利用核磁共振(NMR)波譜,他們過往開發了幾種技術,能夠獲得關於這些膜包埋蛋白質的精確原子級結構信息。
  • 憑咳嗽聲就可檢測出新冠患者?MIT研發可辨別新冠病毒AI模型
    普通的新冠病毒患者在得病之後會伴隨咳嗽、流鼻涕、發燒等症狀,他們往往較為容易追蹤和檢測;相反沒有明顯症狀的患者卻能夠隱藏在人群中很難被識別,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患病。然而 MIT 似乎找到了高效識別無症狀患者的方法。
  • MIT新研究:用AI把胺基酸序列編碼成曲子,還能「創造」新蛋白質
    在科學和藝術的有機結合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者開發出了一套系統,用於將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所有生物體的基本構成物質)轉化為一小段音樂片段。然後,將這個過程反轉過來,如果你改變幾個音符,還能「創造出」一些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全新蛋白質。
  • 哼唱一段旋律,AI就能創造一種「全新」蛋白質
    當地時間 3 月 17 日,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們帶來了一個新成果,他們將蛋白質的複雜結構轉化成樂譜,隨後給予電腦一個種子序列,人工智慧系統就能設計出一種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 「全新」 蛋白質。他們發現這個 「全新」 蛋白質不僅具有摺疊結構,而且比較穩定。
  • 哼唱一段旋律,AI就能創造一種 「全新」 蛋白質
    當地時間 3 月 17 日,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們給帶來了一個新成果,他們通過將蛋白質的複雜結構轉化成樂譜,隨後給予電腦一個種子序列,人工智慧系統就能設計出一種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 「全新」 蛋白質。比如人們在自然界中發現了一種蛋白酶,就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改進催化效率或產生新的蛋白變異。眾所周知,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要想人工製造出蛋白質,要麼模仿現有的蛋白質,要麼手工編輯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但是這兩個過程都十分耗時,而且改變胺基酸序列後對整個蛋白質結構和功能會產生什麼影響,也很難預測。
  • 文獻閱讀|新冠病毒基因組結構與調控機制
    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冠狀病毒屬,目前大多數研究關注的是病毒蛋白的結構與功能,而對於RNA基因組元件的了解還很少。冠狀病毒基因組RNA具有保守的5『和3』非翻譯區(UTR),此外還具有程序性核糖體移碼假結,能夠實現ORF1通讀,翻譯出病毒多聚體蛋白。這些特殊的RNA結構在病毒生命周期中都發揮重要的作用。
  • 將分子結構轉換成聲音,可深入了解蛋白質結構,並創造出新變化!
    想要創造一種全新蛋白質,有用的性質?沒有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將科學與藝術驚人地結合起來,開發出一套系統,可以將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所有生物基本組成部分)轉換成類似於音樂段落的可聽聲音。然後,通過逆轉這一過程,可以在音樂中引入一些變化,並將其轉化為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新蛋白質,雖然這並不像哼唱一種新蛋白質存在那麼簡單,但這個新系統已經很接近了。
  • AlphaFold抗疫,DeepMind公布六種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預測結果
    在這款遊戲中,玩家可以在線幫助研究人員尋找具有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潛力的蛋白結構,其本質是充分利用所有可利用的人力、算力。說到算力,不少人提到,希望科技巨頭 DeepMind 也參與到這場行動中。不負眾望,DeepMind 其實早已開始行動,並於昨日公布了他們的最新成果。
  • 阿爾法狗團隊公布6種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預測,助力疫苗研發
    當地時間3月5日,DeepMind正式交出答卷,在官方博客中表示,其用AlphaFold生成了六種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的蛋白質結構預測結果,而且已經開放下載。最前沿的實驗室開放了病毒基因組數據,這使研究人員能夠快速開發針對病毒的測試療法。其他實驗室也共享了病毒蛋白的確定和預測結構,甚至還共享了流行病學數據。對於AlphaFold而言,從這個系統問世以來,就一直致力於在沒有相似蛋白質結構可用的情況下,準確預測蛋白質結構。
  • AI幫人類登上火星、抗擊新冠病毒,為倫敦交響樂團譜寫樂曲
    目前,為了了解宇宙的起源,科學家們正在對2萬億個星系進行分類,同時也在探索新冠病毒和癌症治療藥物的分子結構。正如這段最新視頻中所述,AI也有「藝術的一面」。它既可以像Bob Ross一樣作畫,又能夠幫助倫敦交響樂團譜寫演奏樂曲(該樂團演奏了一首由循環神經網絡譜寫的主題伴奏音樂)。
  • 對抗病毒,AI上場「算」結構
    【來源:科技日報】此次AlphaFold對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的預測,是脫離於實驗之外的結構重構。預測的準確性,尚需同行評審,以及實際臨床治療的驗證。近日,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宣布,其用AlphaFold預測了六種由新冠病毒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包括膜蛋白、非結構蛋白等,而且已經開放下載。 獲悉病毒蛋白質結構 有助於研發針對性藥物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而蛋白質是由病毒基因組編碼的。
  • 蛋白質設施:開放新冠病毒全部蛋白質表達質粒
    當前,新冠疫情已成為世界性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為了增強我國快速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上海)設施(蛋白質設施)建立了我國自己的蛋白質庫。所有新冠病毒編碼的29種蛋白質的表達質粒的構建已經全部完成,由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蛋白質庫進行存儲和分發,6月17日起面向全球開放並提供服務,以實現蛋白質資源的快速共享,助力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治研究。蛋白質庫一期以蛋白質表達質粒庫為主,提供蛋白質表達質粒的存儲和寄送服務。
  • Nature|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多種病毒抑制作用小分子!
    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饒子和院士團隊在疫情發生以來通過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楊海濤等組成的新冠病毒應急公關團隊就利用前期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開展抗2019-nCoV藥物研究。
  • 預測新冠病毒「蛋白質摺疊」重磅武器:AlphaFold!精度碾壓生物與...
    而這一次,DeepMind要幫助人類擊敗新冠病毒。要想檢測病毒並開發疫苗,科學家必須首先了解病毒,特別是病毒蛋白質的結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並且有時候是徒勞的。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轉向計算機預測。世界各地的實驗室正在研究冠狀病毒,DeepMind的深度學習系統叫做「AlphaF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