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分子結構轉換成聲音,可深入了解蛋白質結構,並創造出新變化!

2020-10-18 博科園

想要創造一種全新蛋白質,有用的性質?沒有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將科學與藝術驚人地結合起來,開發出一套系統,可以將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所有生物基本組成部分)轉換成類似於音樂段落的可聽聲音。然後,通過逆轉這一過程,可以在音樂中引入一些變化,並將其轉化為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新蛋白質,雖然這並不像哼唱一種新蛋白質存在那麼簡單,但這個新系統已經很接近了。

它提供了一種將蛋白質胺基酸序列轉換成音樂序列的系統方法,利用分子的物理特性來確定聲音。雖然這些聲音是為了讓人類能夠聽到而被調換的,但是這些音調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基於每個胺基酸分子本身實際振動頻率,這些振動頻率是用量子化學理論計算出來。該系統由麻省理工學院(MIT)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系主任、McAfee工程學教授馬庫斯·比勒(Markus Buehler)、博士後遲華宇(Chi Hua Yu)和另外兩人共同開發。

該系統將20種胺基酸轉化成20個音調的音階,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鏈的組成部分,任何蛋白質的胺基酸長序列都會變成音符序列。對於習慣了西方音樂傳統的人來說,這樣的音階聽起來並不熟悉,但是當聽眾熟悉了這些聲音之後,很容易就能辨別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和區別。在聽了這些旋律後,現在能夠分辨出特定的胺基酸序列,這些胺基酸序列與具有特定結構功能的蛋白質相對應,這是一個貝塔表,或者是一個阿爾法螺旋。

研究蛋白質的語言

整個概念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蛋白質及其大量的變異,蛋白質構成了皮膚、骨骼和肌肉的結構材料,同時也是酶、信號化學物質、分子開關和許多其他功能材料,構成了所有生物的機械。但是它們的結構,包括摺疊成決定蛋白質功能的形狀方式,是極其複雜的。蛋白質有自己的語言,而我們不知道它是如何運作的,不知道是什麼使絲蛋白成為絲蛋白,也不知道什麼樣的圖案反映了什麼樣酶的功能。

通過將這種語言翻譯成人類特別熟悉的另一種形式,並允許信息的不同方面以不同的維度編碼(音高、音量和持續時間)布勒和團隊希望能收集到關於不同蛋白質家族之間關係和差異及其變化的新見解,並以此作為探索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許多可能調整和修改的一種方式。與音樂一樣,蛋白質結構也是分層的,在不同的長度或時間尺度上有不同的結構層次,然後,研究小組使用人工智慧系統來研究由多種不同蛋白質產生的旋律。

讓人工智慧系統在音樂序列中引入微小的變化,或者創造出全新序列,然後將聲音翻譯回與修改過或新設計版本相對應的蛋白質。通過這個過程,能夠創造出現有蛋白質的變體(例如在自然界最強物質之一蜘蛛絲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從而製造出不同於任何進化產生的新蛋白質。儘管研究人員自己可能不知道潛在的規則,人工智慧已經學會了蛋白質是如何設計的語言,它可以對其編碼,創造現有版本的變體,或全新的蛋白質設計,有「數萬億種」潛在的組合。

合成「新蛋白質」

通過使用這樣一個系統,用一組特定種類蛋白質的數據來訓練人工智慧系統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但它可以在幾微秒內設計出一種新蛋白質變體,沒有其他方法能與之媲美,缺點是這個模型沒有告訴我們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只知道它管用。這種將結構編碼到音樂中的方式確實反映了更深層次的現實,當你在教科書上看到一個分子,它是靜態的,但它根本不是靜止的。它在運動和振動。每一點物質都是一組振動,我們可以用這個概念來描述物質。

該方法還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定向修改——任何性質的變化,如機械強度、彈性或化學反應性,本質上將是隨機的。但仍然需要做這個實驗,當一種新的蛋白質變異產生時,沒有辦法預測它會發生什麼。該團隊還創作了由胺基酸聲音發展而來的音樂作品,這些胺基酸定義了這種新的20音音階,藝術品完全由胺基酸產生的聲音組成。目前還沒有使用合成或天然的樂器來證明這種新聲音來源可以被用作一個創造性的平臺。

博科園|研究/來自:麻省理工學院

參考期刊《ACS Nano

DOI: 10.1021/acsnano.9b02180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將冠狀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了音樂
    Buehler認為,音樂創作的層次元素(如音高、音域、力度和節奏等)類似於蛋白質結構的層次元素。就像音樂的音符和和弦數量有限,並使用不同的組合來創作音樂一樣,蛋白質也有數量有限的構建塊(20種胺基酸),這些構建塊以多種方式組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獨特特性的新型蛋白質結構。每個胺基酸都有一種特殊的聲音特徵,類似於指紋。
  • 科學家把冠狀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了音樂
    Buehler認為,音樂創作的層次元素(如音高、音域、力度和節奏等)類似於蛋白質結構的層次元素。就像音樂的音符和和弦數量有限,並使用不同的組合來創作音樂一樣,蛋白質也有數量有限的構建塊(20種胺基酸),這些構建塊以多種方式組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獨特特性的新型蛋白質結構。每個胺基酸都有一種特殊的聲音特徵,類似於指紋。
  • MIT新研究:用AI把胺基酸序列編碼成曲子,還能「創造」新蛋白質
    在科學和藝術的有機結合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者開發出了一套系統,用於將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所有生物體的基本構成物質)轉化為一小段音樂片段。然後,將這個過程反轉過來,如果你改變幾個音符,還能「創造出」一些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全新蛋白質。
  • 蛋白質的分子結構
    胺基酸分子通過形成肽鍵連接成肽鏈,再由一條或一條以上的肽鏈按照一定方式組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和生物活性的大分子,承擔一定的生理功能。由於組成蛋白質分子中的胺基酸的種類、數量與排列順序以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的不同,形成了多種多樣結構不同的蛋白質。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是蛋白質承擔功能的物質基礎。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分為4個層次,包括一級結構、二級結構、三級結構和四級結構。
  • 蛋白質組成及結構
    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胺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不過在自然界中還存在著一些特殊的胺基酸。大多數的蛋白質都自然摺疊為一個特定的三維結構,這一特定結構被稱為天然狀態。雖然多數蛋白可以通過本身胺基酸序列的性質進行自我摺疊,但還是有許多蛋白質需要分子伴侶的幫助來進行正確的摺疊。
  • 把蛋白質序列編碼成樂譜,會奏出怎樣的音樂?
    如何創造出全新的蛋白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可能會告訴你:哼首小曲兒就能行!在將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道路上,MI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套非常厲害的系統,它能將所有生物的基本組成——蛋白質的分子結構,轉換成類似於音樂段落的聲音。然後,他們可以讓音樂發生一些變化,再逆轉這一過程,就將音樂轉化成了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新蛋白質。
  • 科學家將蛋白質序列轉化為曲譜,寫首歌就能創造蛋白質
    大自然有7個音階,作曲家們將它們自由組合,通過將一系列音調和長短不同的音符連接起來創造出優美動聽的音樂。 最近,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將蛋白質的序列轉化為音樂曲譜,再利用人工智慧將聲音轉換為全新的蛋白質,他們將藝術和生物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門類巧妙地銜接了起來
  • 蛋白質分子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係
    分子病是基因突變 引起的遺傳性疾病,當然首先就是DNA分子結構的改變,是其分子編碼相應蛋白質基因結構的改變,這是1949年美國科學家Pauling在研究血紅蛋白時首先提出來的。目前已知血紅蛋白分子異常有500多種,其中約一半在臨床上可造成分子病。分子病也包括整條多肽鏈在合成時的缺失,如血紅蛋白分子病中的地中海貧血,可缺失血紅蛋白α-亞基或β-亞基等。
  • 哼唱一段旋律,AI就能創造一種「全新」蛋白質
    當地時間 3 月 17 日,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們帶來了一個新成果,他們將蛋白質的複雜結構轉化成樂譜,隨後給予電腦一個種子序列,人工智慧系統就能設計出一種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 「全新」 蛋白質。他們發現這個 「全新」 蛋白質不僅具有摺疊結構,而且比較穩定。
  • 哼唱一段旋律,AI就能創造一種 「全新」 蛋白質
    當地時間 3 月 17 日,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們給帶來了一個新成果,他們通過將蛋白質的複雜結構轉化成樂譜,隨後給予電腦一個種子序列,人工智慧系統就能設計出一種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 「全新」 蛋白質。鑑於此,該團隊嘗試將蛋白質語言翻譯成人們更容易理解的另一種形式 - 音樂,與音樂一樣,蛋白質的結構也是分層的,在不同的長度或時間尺度上有不同的結構層次。鑑於構成蛋白質的 20 種胺基酸,都有一個獨特的振動頻率(量子化學理論計算),因此整個蛋白質的化學結構能夠通過音樂理論中的音符、音量、旋律和節奏來描述。
  • AI算法將新冠病毒轉換成音樂,以研究破解其棘狀蛋白結構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稱為「信息聲音化」(Sonification)的技術,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又稱S蛋白)轉換成音樂。此音頻3月發布在音樂創作分享平臺SoundCloud,目的是為了協助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的結構。新冠病毒去年底首次出現在中國,僅3個多月,就讓全球100萬人被感染。
  • MIT利用AI把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一段音樂 具有鎮靜和冥想效果
    MIT利用AI把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轉換成一段音樂 具有鎮靜和冥想效果  Emma Chou • 2020-04-10 11
  •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與結構域
    哺乳動物肌肉中的肌紅蛋白整個分子由一條肽鏈盤繞成一個中空的球狀結構,全鏈共有8段α螺旋,各段之間以無規捲曲相連。在螺旋肽段之間有一個疏水性的空穴,是用來放置血紅素基團的。三級結構是蛋白質發揮生物活性所必須的,所以蛋白質變性時生物功能會受到破壞。
  • 【生物化學】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將C、H、O、N原子與兩個相鄰的α-C原子固定在同一平面上,這一平面稱為肽鍵平面12.合成蛋白質的20種胺基酸的結構上的共同特點:氨基都接在與羧基相鄰的α—原子上13.是天然胺基酸組成的是:羥脯氨酸、羥賴氨酸,但兩者都不是編碼胺基酸14.蛋白質二級結構的主要形式:①α—螺旋
  • 化學有機物之蛋白質的分類與結構
    一、蛋白質的分類蛋白質的種類繁多、結構複雜、功能各異。目前,蛋白質的分類主要是根據蛋白質的形狀、組成和溶解性來進行。1.球狀蛋白質和纖維狀蛋白質根據分子形狀,將蛋白質分為球狀蛋白質和纖維狀蛋白質。簡單蛋白質分子中只含有胺基酸,沒有其他成分。它又可根據理化性質及來源分為清蛋白(又名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谷蛋白、精蛋白、組蛋白、硬蛋白等。結合蛋白質是由蛋白質部分和非蛋白質部分結合而成,主要的結合蛋白有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色蛋白、金屬蛋白、磷蛋白等。
  • 蛋白質結構解析六十年
    隨著這個理論被證偽,真正的遺傳物質DNA的結構被給予了很大關注。然而,蛋白質作為生命體的重要大分子,其重要性也從未被忽視,而且在1950年代開始,科學家一直在探尋DNA序列和蛋白質序列的相關性。與此同時,蛋白質測序和結構解析蛋白質結構的努力開始慢慢獲得回報。更多的生化研究揭示了蛋白質的功能重要性,因此蛋白質的三維結構的解析對於深入理解蛋白質功能和生理現象起著決定性作用。
  • 2.蛋白質的結構
    分子量較大的蛋白質常可摺疊成多個結構較為緊密且穩定的區域,並各行其功能,稱為結構域。用限制性蛋白酶水解含多個結構域的蛋白質,常分解出獨立的結構域,而各結構域的構象可以基本不改變,並保持其功能。超二級結構則不具備這種特點。 因此,結構域也可看作是蛋白質的獨立摺疊單位,有較為獨立的三維空間結構。
  • 布魯克在ASMS 2016推出蛋白質結構分析解決方案—HDX Solution
    BHDX解決方案將LEAP H/D-X PAL自動樣品處理系統與布魯克maXis II ETD UHR-QTOF質譜系統以及HDExaminer軟體相結合,提供了一套自動可靠的HDX-MS工作流。Bruker HDX解決方案通過H/D比值獲得單一同位素精確定量分析結果,為深入了解生物分子結構提供可靠依據。
  • 利用思維導圖軟體iMindMap了解蛋白質的組成和結構
    蛋白質是我們都有所了解的一種生物大分子,那麼它實際上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通過構造一份相關的思維導圖來了解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和結構。下圖是一份通過iMindMap軟體製作的思維導圖,接下來我們會對它進行詳細介紹。
  •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三級結構是指蛋白質分子或亞基內所有原子的空間排布,但是不包括亞基間或不同分子 間的空間排列關係。E四級結構: 具有特定三級結構的肽鏈,主要通過非共價鍵形成的大分子組合體系為蛋白質的四級結構。作為蛋白質四級結構組分的肽鏈被定義為亞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