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訪華,為啥愛「秀」中國名言?

2020-11-23 人民網

11月8日,中美兩國元首夫婦在故宮博物院寶蘊樓茶敘時,川普使用平板電腦展示了其外孫女阿拉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和吟誦古詩的視頻,開創了美國總統訪華「秀」中文之「娃娃秀」先例。這個「第一外孫女」中文流暢,字正腔圓,稚嫩中透著老到,獲得了習近平主席充分肯定。「娃娃秀」雖屬國事訪問中的小插曲,但反映了中文在海外的持續熱度,折射著美國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和認同。視頻發布到網上之後,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在中國迅即躥紅,成為中國社交網絡裡不折不扣的「小明星」。

阿拉貝拉的「出場」,讓人不禁聯想到許多大人物的名言「秀」。近年來,隨著中國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以及「東學西漸」的日趨深入,外國政要訪華「秀」中國名言儼然已成為提升自身文化內涵的「標配」。法國前總統席哈克訪華演講時引用「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以此深刻闡明中法關係的重要性。梅德韋傑夫當選俄羅斯總統後在北京大學援引《道德經》中的「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用典之深竟讓不少燕園名師為之驚豔。韓國前總統樸槿惠這位不折不扣的「中國文化粉絲」,在清華演講時旁徵博引,開場白和結尾都使用了漢語,先是借用《中庸》的「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爾後又有的放矢地「大秀」源於《周易》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縱觀外國領導人訪華報導,美國歷任總統來華「秀」中國名言的例子是比較多的,前赴後繼,頗有將「秀」進行到底之勢。

一、娃娃「秀」:川普特有的「特權」

「名言」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包括多種知名度較高的「言」,如格言、箴言、哲言、警句、詩詞、諺語、成語、典故等等。有時,這些不同「言」的內涵外延並無質的區別。如名言、哲言強調出自名人(自然也是一人)之口,格言多是匯眾人之智,箴言通常源自宗教,警句或醒句則不太問出處。這些「言」分別側重說理、激勵、規諫、勸誡等不同功能,而且可以實現轉換。一些古老的名人名言,隨著時間的推移走入普通民眾,就泛化為諺語;結構簡潔的即變身為成語。例如,《論語》中的名句「溫故而知新」出自孔子之口,是標準的名人名言,也同樣被視為格言、警句、諺語和成語。此外,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格言警句也常混用。同理,源於詩歌的名言,也存在如此泛化和轉換的情況。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與其他訪華的外國領導人相比,美國總統都「秀」了哪些名言?亮點何在?以下相互交叉的六個方面也許能給出答案:

全程「秀」。自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美國總統訪華引用中國名言已成了慣例,從尼克森的「首秀」到川普的「特秀」,都是屢試不爽。1972年尼克森引用了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中的「多少事,從來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川普小外孫女的「代理秀」,展示了一種極具人情味、親切而富有個性的外交巧招。45年來,美國總統「秀」中文,幾乎未曾中斷,自身也在舉例說明什麼叫「溫故而知新」(歐巴馬訪華時引用)。

多次「秀」。一次引用似乎不足以展示美國總統對中國文化的青睞和熟稔。如老布希總統憑藉「駐中國聯絡處主任」的獨特經歷,在一段祝酒辭中先是用諺語「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來稱讚中國人正在栽種「改革之樹」,而且這一代人業已開始收穫果實;緊接著在講到其三峽遊歷時又吟誦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的詩句。柯林頓在文化古城西安也兩次引經據典:《禮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孟子·萬章下》的「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後者讀來相當繞口,大意是一個鄉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鄉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優秀人物就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

臨時「秀」。在引經據典的基礎上「臨時」發揮,似乎更能激起聽眾好感。尼克森在吟誦毛澤東詩句後,緊接著又借題發揮「現在就是我們兩國人民只爭朝夕的時候了」(This is the hour. This is the day for our two peoples),贏得了滿堂彩。小布希讚頌了中國「傳統的睿智」和「古老的個人和家庭美德」,援引了周恩來30年前在機場對尼克森所說的名句「你的手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並在提及「中國正在變成一個大國」時用中文說出了「大國」二字。

精準「秀」。1984年裡根總統在講完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後也許覺得力度不夠,緊接著又「秀」出了一句加大互信力度的名言:「讓我們同心同德,正如《周易》中所說的那樣『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孤立地看,這一引用的「精準」似無從說起;但對比之下,高低立見。22年後法國前總統席哈克訪華講到同一成語時,將「版權」弄錯:「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依然徘徊於穩定和混亂之間,正因為我們依然記得孔夫子的哲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對於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中國,外國人溯源名言犯「時代錯誤」(anachronolism)在所難免,也情有可原。但裡根總統拿捏得如此精準,就值得點讚。

深刻「秀」。卡特前總統1981年訪華時,一下飛機便上演了難度「超級秀」:「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這兩句堪稱訪華史上最深奧的名言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經諮詢專家方知該詩出自晉人程曉所作《嘲熱客》,不禁令人拍案叫絕:褦襶(nàidài),指夏天遮日的涼笠;褦襶子(nàidàizǐ),引申為不懂事的人。全句是說:我是個不懂事的人,冒熱到別人家去打擾。考慮到卡特業已卸任,又是在大夏天造訪,詩句引用可謂初寫黃庭,恰到好處。這一前無古人的援引,也不能不讓人由衷嘆服:為卡特捉刀的大筆桿子,學問太深了!

娃娃「秀」。在高訪中上演娃娃「秀」,這是川普總統的獨創,也是川普特有的「特權」。在今年4月佛羅裡達「習特會」上,川普的外孫女和外孫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並背誦《三字經》和《唐詩》。讓小外孫女「打頭陣」,「秀」何種內容已在其次,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漢語所承載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深邃思想和優美藝術。透過娃娃「秀」,人們進一步看到漢語的魅力和世界影響力。

二、總統們,為啥不「秀」自家名言?

對於訪華的美國總統而言,引用其母語英語名言、典故肯定更得心應手,為何要捨近求遠、以短擊長呢?是美國歷史短暫,缺乏智者名言嗎?顯然不是。

美國自獨立至今,從來不乏哲人睿語。從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其年輕時所著《窮人理察年鑑》本身就是一部名言集),到「上帝鍾愛並賦予智慧」的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再到「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個個都是妙語連珠的大師。至於名言,美國文學名著、各類演說、民間諺語、成語典故等更是數不勝數。更重要的是,正如18世紀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所強調的「恰當的場合用恰當的詞」那樣,有些語境似乎使用美國本土的表述方式更為合適。譬如,對於曾在1974—1975年擔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1989年以美國總統身份訪華的老布希,面對多年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若自喻為「(當代的)瑞普·凡·溫克爾」是再恰當不過的了。溫克爾是「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的代表作《見聞札記》中同名小說的主人公,在深睡20年後醒來發現美國發生了巨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之大,絕不啻溫克爾睡前醒後看到的滄海桑田。

問題是,即便是「美國文學之父」的代表作,對於普通中國人也屬陽春白雪。在文化迥異、語言不通的背景下,引用英文名言很可能讓中國聽眾如墮五裡霧中,遑論激起共鳴了。因此,與其先做「先生」耗費時間解釋背景去教「學生」,還不如自己先做「學生」學會中國名言,以此便可以不變而應萬變。而「秀」中國聽眾所熟名言,不僅可展示自己的博學,體現對中國文化的尊重,而且也可增進與受眾的感情與關係,堪稱「秀」界的不二法門。

這種接地氣的做法,屢試不爽,但凡引用,總能收到呼谷傳響之效。1972年,尼克森「首秀」《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後,毛澤東面露笑容。柯林頓在引述孟子「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時,等於在說「偉大的美國人民和美國領導人很願意與偉大的中國人民和中國領導人交朋友」。如此「天衣無縫」的稱讚出自美國總統之口,中國聽眾自然十分歡迎。平素英文字母常咬不清的小布希也不忘做足功課,用中文清晰地說出了「大國」,一時「圈粉」頗眾。而2009年歐巴馬「溫故而知新」的話音剛落,全場頓時掌聲雷動。這一名言在中國家喻戶曉,自然受到大學生歡迎。

三、名言難,一路「秀」來不容易

漢語名言效果雖好,但對美國總統而言,引用起來殊為不易,也因難能而可貴。

漢語難掌握。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也許沒有「之一」)。作為表意文字,漢語獨特的書寫和聲調、大量難辨的同音字和同義詞、異常厚重的文化積澱等等常讓習慣於拼音文字的外國人抓狂。各大語種的固定表述如成語、諺語等也證實了這一結論:形容某事難做或不易理解時,英語、葡萄牙語會說「像希臘語一樣難」,法語、芬蘭語則換成了「像希伯來語一樣難」,說德語、荷蘭語、捷克語的人則對「西班牙語」最為恐懼。但公認最難的「單項冠軍」希臘語、希伯來語和西班牙語在其表述中都有一個最難「總冠軍」:「像漢語一樣難!」需要補充的是,隨著與中國交往的不斷深入,巴西人在巴葡(巴西葡語)中也啟用了「像漢語一樣難」這個表述。事實上,除了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人,世界上所謂通曉多少門外語的天才一般都會止步於漢語。

名言太博深。在引用漢語名言方面,我們同樣不能苛求外國領導人。退一步講,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人,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尋章摘句」也如同大海撈針,也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使對一些現成的名言,我們同樣也可能拿捏不準。多少年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與「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樂」與「說」同音、近意,很多人都是模稜兩可。對於席哈克弄錯了「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的出處,就更弄不明白。國內媒體所做的《席哈克北大表「雄心」 用孔子名言形容中法合作》標題,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實際上,除了專業人士外,美國總統所引用的中國儒家經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普通中國讀者很少涉獵。美國總統們未必清楚,國人閱讀這些著作,難度不次於他們閱讀14世紀英國作家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僅就詞彙而言,普通美國人在看到「pere」 「boi」 「fode」等中古英語單詞時,肯定也是一頭霧水,不可能馬上認出它們分別是喬叟時代的「梨子」「男孩」和「食物」,就像我們弄不懂四書五經的句子一樣。更何況,中國古代經典還涉及「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引用要創新。「秀」名言也存在著水漲船高的互動關係。尼克森訪華「首秀」毛澤東詩詞,由於聽眾並未作這樣期待,遂產生了驚喜之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如果只會引用「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聽眾就會有「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的審美疲勞。而要語出驚人、找出聞所未聞的新鮮名言,難度確實是越來越大。如到柯林頓時,就已出現了孟子「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這樣「燒腦」的罕見名句。在這種情況下,譯員也不可能像當年冀朝鑄翻譯尼克森引用的毛澤東詩詞那樣,應急上場也能胸有成竹、脫口而出。

翻譯難到位。如果說美國總統智囊們尋找名言不易,翻譯也同樣不易。「翻譯即叛逆」,寓意深刻的古語和講究韻律的詩詞更是譯者「殺手」。如尼克森引用的毛澤東詩詞,考慮到原詩的「事、急、夕」等韻腳,英譯的「done」 「on」 「long」等也做了押韻處理,這顯然是提前做了功課。但原詩是一韻到底,英譯「只爭朝夕」(「Seize the day, seize the hour」)顯然脫離了「大部隊」的韻腳。而如果按照許淵衝先生「對仗還是對仗,韻文仍是韻文」的「信達雅」之外的第四條標準來嚴格要求,上述譯文更會大打折扣。如「不盡長江滾滾來」中的「江滾滾」都是三點水,許先生譯文「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中的「river rolls」都採用相同的首字母「r」,以最直觀的方式讓讀者體驗到「東西方美學意境瞬間打通」的酣暢淋漓。同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海」「涯」的偏旁都是三點水,英譯也要兼顧。這樣的境界,絕非普通造詣的美國譯員短期可達。

從文化交流角度看,以美國總統為代表的外國政要「秀」漢語,在樹立形象、爭取好感和拉近關係的同時,也提升了漢語名言的知名度。領導人訪問、國際政要訪問,本身也是文化交流平臺,但凡在這個平臺上展示出來的,知名度就會爆棚。上世紀80年代卡特訪華後,認識「褦襶」二字的中國人數增加了上百倍、千倍;在網際網路時代,就會是上十萬倍乃至百萬倍。至少,從現在開始,看過本期鏡鑑的讀者對這兩個字不會再陌生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要感謝那些提升了中國名言知名度的美國總統、前總統們、尤其是卡特這位「兩字之師」!當然,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們,如果受到「小老外」阿拉貝拉的影響而增強了對漢語的認識乃至能流暢地「秀」漢語名言,也不要忘記對她說聲「謝謝」。

(責編:賈文婷、楊牧)

相關焦點

  • 每天名言: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名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天名言: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名言 2013-02-16 16:06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印度前總統慕克吉最後一次訪華:參觀華林寺、在北大演講
    當地時間8月31日,印度前總統慕克吉因新冠肺炎去世。慕克吉曾擔任印度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等職,並於2012年2017年擔任印度總統,曾多次訪問中國。 2016年5月26日,印度總統慕克吉在北京大學演講。
  • 歐巴馬當選為中國網民心中最有魅力的美國總統
    王棟畢業於美國一所著名大學,前年追隨《大國興衰》的作者、歷史學家保羅·甘迺迪學習了一段時間,這期間結識了很多美國記者。歐巴馬訪華後,美國記者想通過王棟來了解中國國內對於總統的看法。如此多的採訪請求讓王棟最近的研究工作有點難以繼續。  「美國總統大致分為四類:商人、政客、軍人和傳教士,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可以放在這四類裡去。
  • 日媒:印尼總統訪華前聲稱「九段線」缺乏國際法依據
    日媒:印尼總統訪華前聲稱「九段線」缺乏國際法依據 澎湃新聞記者 莊曉丹 2015-03-23 18:21 來源:澎湃新聞
  • 薩爾瓦多總統首次訪華落幕, 建交一年後中薩合作規模擴大
    2018年8月21日,中國同薩爾瓦多建交。2019年12月6日,在就職僅半年後,薩爾瓦多新任總統布克爾首次訪華行程在上海劃上了圓滿的句號。「這裡讓人印象深刻,這座城市、這個國家非常、非常、非常的美麗。在這裡,就好像是在未來一樣。」
  • 法報:拉氏訪華 親臨現場了解中國軍力發展情況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19日開始對中國進行兩天的訪問。拉氏正是要在孫子的家鄉實踐孫子的格言,親臨現場,了解中國軍力發展情況。美國即使未將中國確認為未來的敵手,現在已經把中國視為其頭號競爭對手了。拉氏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耿耿於懷。他的理論是,世界上沒有人威脅中國,中國為什麼發展軍力。他在今年夏天的一次國際會議上提出問題:中國為什麼增加軍費,中國為什麼要買武器,中國為什麼要有強大的軍隊?
  • 美國總統卡特,把1克月球巖石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現在怎麼樣了?
    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訪華,把價值1億的月球巖石送給我們,現在怎樣 在地球生活的我們,外太空對於我們似乎有一種魔力,讓我們不停的去探索去挖掘,我們在地球生活了幾億年,但是我們還是在不斷的找尋其他適合我們的地方,所以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要開始於對於月球的摸索,但是我國在建國時期,綜合國力以及科技實力都比較落後,所以對於月球的探索也是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的。
  • 法國總統訪華,將馬作為國禮,此馬血統高貴,號稱障礙賽的寵兒
    法國總統馬克龍攜夫人訪華,進行國事訪問,馬克龍此番訪華還將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贈送一匹國禮馬。試圖用「駿馬外交」贏得中國領導人的心。他特意從總統騎兵衛隊挑選了一匹名為維蘇威(Vesuvius)的8歲棕馬,贈送給國家主席習近平。
  • 參考消息特稿 |我曾接待尼克森訪華隨行記者團
    《參考消息》「外交官回眸中美建交40周年」系列之二【原標題】回憶尼克森訪華的新聞逸事 文/江承宗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被譽為「破冰之旅」,當時我在外交部新聞司記者工作處任副處長,參與接待隨團採訪的美國記者的工作。在此過程我親身經歷了許多個「第一」,好多片段終身難忘。
  • 一周早知道|韓國總統文在寅將訪華
    >>  韓國總統文在寅將訪華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6日宣布:韓國總統文在寅將於12月13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  2017中非產能合作展將於12月13日至16日在肯亞奈洛比舉辦  記者13日從中國貿促會了解到,2017中國非洲產能合作展覽會將於12月13日至16日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肯雅塔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 沈逸:歐巴馬訪華與中美在核擴散上的合作
    沈逸:歐巴馬訪華與中美在核擴散上的合作  復旦大學 國際政治系博士 沈逸  【新民網評】2009年10月9日,在事先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入主白宮不足一年的美國總統歐巴馬被授予了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其致力於加強國際外交和世界人民之間的合作所做的非凡努力」,
  • 1984年,裡根在西安拍了拍兵馬俑,媒體報導:總統拍中國的馬屁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美國知名饒舌歌手、詞曲作家坎耶·韋斯特(暱稱「侃爺」)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將競選2020年美國總統。值得一提的是,侃爺與中國還有一段淵源。1987年,他的母親曾在南京大學任教一年,此時10歲的侃爺也一起來到中國,並在南京上了一年小學。明星當總統,這在美國並非不可能,而且早有先例。上一位明星出身的美國總統,即第40任總統裡根。
  • [視頻][美國]哈佛大學將名言短句註冊商標
    進入[朝聞天下]>>    央視網消息(朝聞天下):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位負責人日前表示,哈佛正在為「問問你能做什麼」等著名的「哈佛語句」註冊商標,以「確保哈佛今後可以任意地使用這些名言」。
  • 外媒聚焦馬克龍訪華 稱「駿馬外交」是順大勢而為
    中國西藏網訊 新年伊始,國際社會熱議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餘溫尚未褪去,又將目光再次投向中國。這一次,是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用「駿馬外交」敲開了中國2018年的外交大門。
  • 拉法蘭為訪華獻策 前大使助揚威歐盟——他們幫馬克龍走上世界舞臺
    1月29日,英國官員匆忙更新首相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的官方帳戶,也讓人想起馬克龍訪華時主動發布自己反覆學習說中文的視頻。馬克龍那次訪華,無論是在西安的日程突變,還是在人權問題上頂住國內壓力,都能看出這位年輕領導人在外交上的獨特手法。其實,上任8個多月來,與美國總統掰手腕,在中東問題上顯身手,宣告法國重回歐盟乃至全球舞臺,馬克龍的一系列表現令世界驚呼「法國歸來」。
  • 軍委副主席許其亮新獲一枚最高勳章-勳章 一帶一路 許其亮 訪華...
    原標題:軍委副主席新獲一枚最高勳章  剛剛結束訪華之旅還不到一個月,曾以豪華排場震倒一眾吃瓜群眾的沙特國王,又跟中國政要見面了。  應馬來西亞和沙烏地阿拉伯軍隊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3月27日離京赴馬來西亞和沙特進行正式訪問。
  • 美國總統與他們的「筆桿子」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國家級官場職場信息中心關注美國總統與他們的「筆桿子」作者:高洪山 張 陽對於美國總統來說,要獲得競選成功並當好總統,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善於演講。美國總統在任期間要發表很多演講:大選期間要發表競選演講,就職典禮上要發表就職演講,每年年初發表國情諮文時也要演講。總統站在臺上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常常博得聽眾的喝彩。其實,總統演講並非隨口而出的即席談話,而是經過一番精心準備的「照本宣科」。在總統精彩演講的背後,有很多「無名英雄」在為他埋頭筆耕。每一篇演講稿都凝結著大家的智慧與汗水。他們就是白宮的撰稿人——總統的「筆桿子」。
  • 每天名言:富蘭克林名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天名言:富蘭克林名言 2013-02-16 16:05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花甲之年學中文 睡熱炕看三孔遍遊中國 這位法國前總統愛結「中國...
    與中國文化結緣德斯坦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主張以對話代替對抗。1980年,他首次以法國總統身份訪華。在任期間,他為中法關係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卸任後,他多次訪問中國,並積極參加中法交流活動,繼續助力雙邊關係發展。德斯坦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2002年4月,他偕夫人來到有著千年歷史的山西平遙古城參加平遙國際攝影節。
  • 外媒:國內國外連場活動,美國獨立日「罕見大秀」登場
    外媒:國內國外連場活動,美國獨立日「罕見大秀」登場 當地時間2019年7月4日,美國華盛頓,「向美國致敬」慶典活動在林肯紀念堂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