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在超疏水表面被彈開的瞬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王小龍)「在高度防水的超疏水材料表面,水滴會在壓力的作用下,像玩蹦床一樣快速自發彈走。」日前,瑞士科學家藉助高速成像技術,破解了水滴在超疏水材料表面的運動方式。該研究有望在航空、汽車製造以及生物醫學等領域獲得應用,讓不結冰的機翼、不沾灰的汽車以及不凝露的玻璃成為現實。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自然界一直就存在從物體表面自發地除去冷凝物質的技術,人類開發的不少新材料也借鑑了這些理念,但對其背後的機制,人們一直以來並不是特別清楚。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迪莫斯·普萊卡寇斯和他的研究團隊,通過高速成像技術來研究水滴在超疏水材料表面停留和運動的模式,終於成功破解了這一難題。他們發現,在完全剛性的超疏水材料表面,水滴會漂浮起來,從而實現自我清除,整個過程就像體操運動員從蹦床上跳起來一樣。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現象來自水滴的快速汽化,由於水汽的流向受到水滴表面張力和表面紋理的限制,這使液滴下方積累了比周圍空氣更高的壓力,在這些壓力的作用下,水滴會快速彈走。
非但如此,普萊卡寇斯團隊證明,這種去除液滴的現象甚至可以自動去除材料表面結成的冰,在水結成冰的那一刻就讓冰離開表面,冰下的壓力有時甚至會直接將其推走。
研究人員稱,通過對這一現象及其背後機理的研究,未來將有望開發出不會結冰的機翼,不落灰不沾土的建築、車輛或太陽能電池。此外,該技術還可用於提高機械部件的防腐和耐久性能。(來源:科技日報 王小龍)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