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補種木麻黃恢復海防林

2021-01-16 海南日報數字報
  整改 

  本報椰林4月18日電(記者程範淦 通訊員黃豔豔)本報報導《陵水香水灣沙灘慘遭「毀容」》(詳見4月18日B05版)引起陵水黎族自治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今天,該縣有關負責人帶領海洋漁業局、林業局、國土資源局、房管局、水務局等有關部門介入調查。

  據了解,此前,陵水縣有關部門曾接到群眾舉報中信香水灣公司海域海防林被破壞,亂排汙水一事。經調查了解,該公司佔用林地修建草棚和娛樂場地,修建的排水管道為排雨水工程。4月8日,有關部門相繼就破壞海防林和未經批准安置雨水排放管道的違法用海行為向中信香水灣公司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責令該公司在所屬範圍內填沙,補種椰子樹、恢復海防林原狀,儘快整改雨水管道設置。但是,中信公司整改進度緩慢,效果不明顯,業主對此再次投訴。

  在現場,陵水縣有關負責人要求中信香水灣公司加快整改進度,繼續運沙填補海岸,拆除在海灘修建的臨時草棚和娛樂場地、排水管等設施;海洋漁業局工作人員已對管道的排水進行取樣調查,具體結果有待進一步核查。

  林業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組織人員在海防林帶內補種木麻黃,以增強海防林的防風固沙功能,還沙灘潔淨面貌。

相關焦點

  • 莫讓海嘯慘劇在海南重現 保護海防林別兒戲
    新華網海南頻道訊:據海南日報報導,海南地處「颱風走廓」,熱帶風暴時常侵襲。歌謠反映了當時因沒有海防林護衛,海南沿海百姓曾飽受風沙之苦。飽受大自然侵害的海南人民,從1950年代開始進行大規模地營造海防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華潤陷海南水椰門 被指毀壞百畝海防林
    然而,日前,華潤卻因為石梅灣的兩個項目施工,被指毀壞了中國瀕危植物水椰和百餘畝海防林,而遭受到了來自各界的聲討。而這起事件的發起披露者是海南省前政協委員劉福堂。這被網友稱作「一個老人和華潤置地的戰爭」。  而這場戰爭引發的一個深層次思考就是,房地產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如何平衡?
  • 海南日報數字報-3萬株木麻黃海灘邊安新家
    崖州灣雖然已經建成一部分海防林,但海防林帶比較窄,部分地段還存在斷帶現象。  今天下午3時30分,省林業廳、三亞市林業局以及崖城鎮政府等相關單位200餘人來到崖州灣,一同參與海防林建設。大約經過一個多小時種植,3萬株木麻黃全部種植下去。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奇妙的「胎生」植物
    410年來,在海南的東北部,那天水相接的地方,東寨港紅樹林迎晨送暮,生機盎然。紅樹,生活在潮起潮落間,因常常連片生長,成為熱帶、南亞熱帶特有的海岸帶植物群落——紅樹林。  紅樹林有著太多的習性與眾不同。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之南的薩瓦那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非洲大草原,如今已成為國人最為喜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這種被稱為「稀樹草原」的壯美景色,吸引著全球一波又一波的旅遊愛好者。  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稀樹草原,就在海南島的西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春來蛇橋浮水面
    文\海南日報記者 葉媛媛  圖\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特約記者 龍泉  它是一座古橋,卻如同一位隱匿於深閨的姑娘,每年只有短短兩三個月願意露出「嬌容」;它的芳名聽起來不那麼溫柔,名曰蛇橋;它靜靜地佇立在海口龍塘鎮國倉村,因其獨特性漸漸吸引了不少關注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草植物的種子庫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人類為了作物生產,常常會建立自己的作物種子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一樣的玩法 一樣的童真快樂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5月30日,儋州市新州鎮英均村的陳傳喜歡玩彈弓,也喜歡自製彈弓,雖然現在保護鳥類不提倡打鳥,但是有時候跟小夥伴們比比射程,也是一大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今天開唱
    本報海口12月20日訊 (記者習霽鴻)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將於12月21日正式開唱
  • 涉嫌毀林百畝 華潤海南深陷「水椰門
    然而,日前,華潤卻因為石梅灣的兩個項目施工,被指毀壞了中國瀕危植物水椰和百餘畝海防林,而遭受到了來自各界的聲討。而這起事件的發起披露者是海南省前政協委員劉福堂。這被網友稱作「一個老人和華潤置地的戰爭」。  而這場戰爭引發的一個深層次思考就是,房地產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如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