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普外科「一把刀」丁鈞加盟民大醫院

2020-11-28 恩施新聞網

丁鈞在查閱資料

丁鈞在做手術

他是國內第一例、國際上第六例臨床離體肝切除手術的主要參與者;他是一名軍人,在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肝膽外科從醫多年,是國內一流普外科臨床醫學手術專家,他曾多次來恩施支援民大醫院,幫助實施高難度複雜手術,將數名恩施患者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如今,他放棄國內多家大型知名醫院的高薪聘請,來到恩施,只為當初的一個承諾……他便是民大醫院院長譚慶豐「三顧茅廬」請來的臨床實用型人才——丁鈞。

民大醫院「三顧茅廬」,國內頂尖專家傾情加盟

「有丁教授的鼎力相助,一切都迎刃而解,一名卵巢癌患者在其他醫院做了不完整手術,今日在我科再次手術,進行了標準的腫瘤細胞減滅術。丁教授不僅人帥、德藝雙馨,還燒得一手好菜,男神啊!能請到他,是普外科的福氣,是民大醫院的福氣,更是恩施人民的福氣!」

「2015年的一幕歷歷在目,也是請丁教授做的一例手術,一個20歲的女孩子卵巢無性細胞瘤復發轉移,腫瘤橫跨下腔靜脈及腹主動脈,最大直徑達15cm。手術難度極大,風險極高,可是『男神』遊刃有餘,一氣呵成。雖然幾次出現險情,但是丁教授沉穩鎮定,化險為夷。手術乾淨利落,出血少。看他做手術真是一種享受啊!」

……

7月18日,民大醫院婦科副主任李素萍在朋友圈發的一段話被廣泛轉發,大家紛紛留言點讚,好奇該院的這位新進「男神」究竟是何方神聖?

丁鈞1964年出生於重慶市墊江縣,家裡世代從醫,作為長子的他在大學選擇了醫學專業。1993年至2000年,他在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肝膽外科攻讀醫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他師從名門,是「肝膽學界泰鬥」董家鴻的弟子,他所在的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肝膽外科中心,是上世紀60年代國內第一個專業肝膽外科。

上世紀90年代初,肝移植作為治療終末期肝病最有效也是難度最大的外科前沿技術,國外發展較快,但國內才剛剛起步。

1996年,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收治了一位患者,該患者肝部腫瘤已侵犯到下腔靜脈,唯一能採用的就是離體肝切除手術方法。為此,該院組成了由董家鴻領銜的手術團隊,丁鈞作為董教授的手術助手全程參與。由於準備充分,手術獲得成功。這是國內第一例、國際上第六例臨床離體肝切除手術,因此被認為為提高進展期肝癌的手術切除率開闢了新途徑。

2000年7月至今年2月,丁鈞在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肝膽外科工作,期間,曾擔任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擅長肝移植、離體肝切除、複雜的胰腺手術、射頻消融及十二指腸鏡的診治,對複雜的肝膽胰脾及腹膜後疾病的診治有很深的造詣。在西南醫院,丁鈞以手術併發症很少發生而出名。

「許多年前,民大醫院遇到難度特別大的手術時,就經常求助於丁教授,他曾多次來我院支援,將數名患者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許多年後,他放棄國內多家大型知名醫院的高薪聘請,來到恩施,只為當初的一個承諾——要幫助民大醫院將肝膽胰外科打造成整個武陵山區的龍頭科室。」該院院長譚慶豐告訴記者,為了提升醫院整體醫療水平,造福恩施百姓,他曾多次專程到重慶丁教授家裡,希望丁教授能夠來民大醫院工作。最終,丁鈞被譚慶豐的真誠打動,於今年初來到該院普外I科(肝膽胰外科)任主任,開啟了該院科室建設的新時代!

據了解,當時武漢市中心醫院、上海華山醫院都請丁鈞去肝膽外科助力醫院發展,丁鈞曾經支援過的深圳一家三甲醫院還開出了高薪……就連丁鈞的妻子也不理解,深圳離在香港的女兒那麼近,為什麼還堅持來恩施?

「我到這來不是為了錢和享受,而是以前經常支援民大醫院,對這兒有了很深的感情。這裡的肝膽胰外科醫生有技術基礎,我想再扶持他們一把。」丁鈞笑著說,「恩施的空氣好、環境好,適宜生活居住,我特別愛好攝影,等到將普外I科(肝膽胰外科)帶出來、完成自己的使命後,我要把恩施的山山水水看個夠、拍個夠。」

普外科手術都能拿下,我州患者不用千裡求醫

7月17日,星期一,丁鈞格外忙碌,他帶領肝膽胰外科醫生進行大查房。

在詳細詢問病人的情況後,為了不打擾病人休息,每查完一個病房,丁鈞就在走廊上給醫生分析病人病情,指出問題以及接下來該怎麼做。查房中,看到一個病人傷口處的繃帶膠布沒貼好,丁鈞當即指出:「外科是一門藝術,膠帶貼的橫七豎八,太難看!要讓病人心情舒暢,有助於術後恢復。」

查完房,丁鈞在走廊上遇見了一位患者。「我胃裡長了個瘤子,並且有胃出血,在別的醫院住了好久的院都沒治好。」患者是慕名而來的。丁鈞仔細看完患者之前拍的片子後,很快分析出病因並明確表示能夠治好。「這是間質瘤,首先要把它切除了再吃藥預防復發,而不是依靠吃藥讓它越變越小。你們現在吃的這個藥很貴,錢花了卻起不了作用,沒必要。」患者擔心手術切除的面積會很大,丁鈞耐心地解釋:「這個手術只是局部切除,不會有太大創傷。」

「病人和家屬最擔心的是手術風險和費用,我們醫生要準確診斷,給出最佳治療方案。」丁鈞說,有的患者對當地醫院缺乏信任,寧願跑很遠到大城市就醫是不可取的。

前不久,有個膽囊癌轉移到肝臟、胰腺的患者,丁鈞已經為其制定了手術方案,準備實施手術,可家屬堅持將患者帶到上海檢查治療。「我在大醫院工作這麼多年,見到過許多小地方的病人不遠千裡求醫。其實,大城市裡面醫療資源更加緊張。」丁鈞說,「於患者而言,來回奔波不僅有可能拖延加重病情,而且增加患者經濟負擔。」

「以前沒技術,十二指腸置換血管不會做就直接放棄了。還有胰腺癌侵犯血管後的手術、結腸癌和直腸癌出現肝轉移後的手術、肝臟腫塊臨近第二肝門和第三肝門的手術等以前不能做的複雜高難度手術,現在都能做。簡單點說,丁教授來了以後,現在民大醫院普外科除了肝移植手術,其他手術都能做。其實肝移植手術丁教授也是可以做的,只是現在民大醫院還不具備做這個手術的資質。」該科副主任翟東升告訴記者。

「我到民大醫院的主要任務,就是把我所掌握的技術,如複雜的胰腺手術技術、十二指腸鏡的診治技術、射頻技術等,毫無保留地教給普外科這個團隊,將他們的整體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真正造福恩施人民。」丁鈞說。

高標準嚴要求,打造武陵山區龍頭科室

「只要在我們這兒會過診,我們認為不能做的手術,外面也不能做;在我們這兒認為能做好的手術,外面不一定能做好。」這是丁鈞為該科每位醫生提出的奮鬥目標。

7月11日7時55分,丁鈞早早地進入辦公室,等待全體醫護人員到齊,像平常一樣進行交班。當天是病例討論的日子,丁鈞看著片子,拿著滑鼠一點點移動著,仔細地分析著片子上每一處可能出現的情況。他邊看邊向其他醫生傳授看片子的「絕招」:「看片子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要動不動把既往病歷翻出來看,要自己先看這個片子有什麼東西,不要一晃就過去了,容易漏東西,在自己心裡要有主意。」

丁鈞來到民大醫院後,為了規範操作,每天都要查醫囑和病歷。每次都會隨機調取幾名主治醫生的醫囑和病歷,逐字逐句進行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詳細講解應該怎樣改正。有時候,一份病歷要討論近半個小時。雖然這個過程近乎嚴苛,一點面子都不會給,但被批評的醫生都非常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把平時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請丁鈞幫忙指導。「醫學是很嚴謹的,開不得半點玩笑,決不能『估計』,醫生的任何一個診斷和結論都必須規範、實事求是,這樣的病歷以後才有科研價值。」丁鈞說。

7月12日是該院醫生輪換講課的日子。「這是為了讓大家加深印象。講課的人對課題要深入學習,其他人跟著一起學習。」丁鈞說,「治療病人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個團隊,需要大家團結在一塊兒。」

德高技精,醫生護士心中的「完美男神」

「丁主任就是我們的定心丸,有他在,我們就有安全感!」該科醫生王鳳亮介紹,有手術時,丁鈞便帶著他們做手術,教他們複雜手術的操作要領。很多的疑難病例、重症病人,都是在丁鈞的指導下最後確定手術方案。

「在我們科室,丁主任是神一樣的存在,肝膽外科手術沒什麼是他不會做的,醫德和技術都很完美。私下裡我們常說他是完美好男人。」該科醫生白明霞說,「雖然我們經常被丁主任批評,但我們都樂於接受,這樣我們的技術才能有所提高。」

「在管理上,他都是對事不對人。出了什麼問題,不管是誰,他都會批評。」翟東升說,即使有時候被批評得很慘,但科裡的醫生都一如既往地尊重他。遇到風險高難度大的手術,丁鈞都堅持在第一線,隨時為科裡醫生解決問題。即使是半夜的急診手術,他都會趕來手術室。

平時,丁鈞都是6點起床鍛鍊身體,晚上9點左右就睡覺了,為第二天的工作養精蓄銳。他說,作為外科醫生,必須有強健的體魄,才有體力完成手術。做一臺手術經常需要七八個小時,最長的一次手術他連續做了30多個小時。

「醫院請丁教授來,就是看中了他的醫德、人品和高超的臨床實用技術水平。」譚慶豐告訴記者,以前醫院有疑難病人的時候,會請很多教授過來做手術,一般情況下,教授最後都會選擇用吻合器縫合儘早結束手術,而丁教授每次都堅持用手工縫合。丁教授說:「病人掙錢不容易,能用手工縫合的病人儘量用手工縫合,病情需要使用器械的時候再用器械。」從那時開始,該科醫生牢記丁教授的教誨,儘量給病人節約每一分錢。

「現在州內很多老百姓捨近求遠,跑到大城市就醫,大城市病源豐富但教授精力有限,患者其實很難得到專家教授的診治。要解決我州老百姓的就醫問題,就必須努力提高醫院的實力,所以我們醫院不斷引進臨床實用型和科研實驗型人才。」譚慶豐說,「丁教授的到來,帶動了我院的科室建設,將西南醫院國家一流的科室管理規範帶到我們醫院,醫療文書、查房、手術、管理流程等都按標準引入,有助於將我院普外I科(肝膽胰外科)打造成為我州臨床標杆科室,從而提高我州乃至整個武陵山區的醫療水平,真正為老百姓服務。」

相關焦點

  • 生死時速 生命至上 | 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普外科成功搶救一例80...
    近日,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普外科迎難而上,成功搶救一例80歲高齡、病情複雜的膽總管穿孔患者。普外科護理團隊24小時不間斷觀察調整宋大娘的補液速度,保持電解質平衡,在普外科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老人順利渡過難關,目前宋大娘恢復良好,已順利出院。這樣一個特殊患者的成功救治,是我院建立危急重症病人手術綠色救治機制的完美演繹,再次驗證了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搶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
  • 華山醫院普外科欽倫秀教授團隊率先揭示乙醯輔酶A代謝在肝癌轉移中...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18日電 (魯明)17日,華山醫院普外科主任欽倫秀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醯基輔酶A硫脂酶
  • 華山醫院普外科欽倫秀教授團隊找到「線索」
    東方網通訊員陳勤奮、記者劉軼琳1月18日報導:2019年1月17日,華山醫院普外科主任欽倫秀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醯基輔酶A硫脂酶12(ACOT12)依賴性乙醯輔酶A異常通過表觀遺傳性調控癌細胞表皮-間質轉化(EMT)驅動肝癌轉移》ACOT12-Dependent Alteration of Acetyl-CoA Drives Hepatocellular
  • 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趙任獲頒「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原標題: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趙任獲頒「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他把更多患者「攔」在中晚期大門外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瑞金北院常務副院長趙任被頒授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FACS),以表彰他在外科醫學中取得的成就和貢獻。
  • 首位獲普外科「院士」頭銜的內地醫師 原來在浙大一院
    上周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肝膽外科主治醫師徐小波在香港參加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香港外科醫學院聯合院士頭銜授予儀式。徐小波成了首位通過普外科FRCS考試的內地醫師。這場院士資格考試,在香港僅有50%左右的通過率,具有極高的含金量。今年4月,和徐小波一同參加考試的,還有38名來自內地和香港的醫生。
  • 名醫專訪 上海新華醫院普外科陸巍:結腸癌的診斷和治療
    陸巍,醫學博士,博士後,上海新華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胃腸外科),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高級訪問教授,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普外科及結直腸外科訪問學者。>胃癌、結直腸癌、胰腺腫瘤的腹腔鏡外科手術及個體化綜合治療 開展胃腸道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群篩查和防治 擔任職務 美國結直腸外科醫師協會(ASCRS)會員 國際減重外科俱樂部(IBC)會員 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 985大學最新排名,中央民大名次墊底讓人揪心不已!如何考上985?
    中國最好的大學,非985大學莫屬。雖然985工程已成「過去式」,但每一所985大學,都特別在意自己的這個「標識」。一所大學,到底屬於「985圈層」,還是屬於「211圈層」,待遇是完全不一樣的。曾經在「985圈層」呆過的大學,一直都是高分考生的心頭之愛。
  • 【市醫院】普外科一病區完成我院首例經腹腔鏡腹膜前間隙疝補片置入術
    4月7日,普外科一病區李偉團隊完成我院首例成人經腹腔鏡腹膜前間隙疝補片置入術,填補了我院腹腔鏡疝修補術式的空缺,標誌著我院腹腔鏡手術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此次普外科一病區開展的腹腔鏡腹膜前間隙疝補片置入術則是使用普通疝補片完成腹腔鏡疝手術的方案,巧妙的解決了傳統手術切口較大、恢復較慢、腹腔鏡專用補片費用昴貴等問題,是一種更加適合基層應用、普及和推廣的腹腔鏡疝氣修補術式。
  • 【醫訊】霍林郭勒市人民醫院12月5日將邀請第25批醫聯體—中國醫科...
    【醫訊】霍林郭勒市人民醫院12月5日將邀請第25批醫聯體—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2名專家來院診療 2020-12-01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民大傳媒學院:打造西南地區高校一流新聞傳播學科品牌
    貴州民大傳媒學院教師管倩(左)在貴陽市花冠路施工現場指導學生新聞採寫技巧。貴州民大傳媒「新聞實驗班」學生赴省博物館開展新聞實踐活動。貴州民大傳媒學院非線性編輯實驗室場景。貴州民大傳媒學院實驗室採訪場景。
  • 在普外科,吳崇傑專項督導了這項工作
    胡之軍/文 龔雨露/攝11月26日,生命活水醫療集團黨委書記吳崇傑來到活水院區普外科,專項督導普外一生命活水醫療集團黨委書記吳崇傑吳崇傑指出,普外科在指南的學習和應用上有提升,但還是存在不足。
  • 下周省市醫院大咖專家連續義診
    3張 勤:江蘇省抗癌協會食管癌專委會主任委員,江蘇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副書記4王金華:江蘇省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腫瘤醫院醫務處處長5何 俠:中國抗癌協會鼻咽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6沈文榮: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影像診斷專業委員會常委,江蘇省腫瘤醫院影像中心主任
  • 桂聲網評 | 民大通報英語四六級缺考情況,大學就該「嚴起來」!
    桂聲網評 | 民大通報英語四六級缺考情況,大學就該「嚴起來」!: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桂聲網評 民大通報英語四六級缺考情況
  • 燕化醫院聯合阜外醫院打造心臟中心
    日前,由燕化醫院心血管內科、介入科、普外科等專科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專家團隊共同打造的北京燕化醫院心臟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成立後將長期與阜外醫院專家團隊合作,得到阜外專家團隊在學科發展幫扶、人才梯隊培養、專業教學培訓、學術科研支持等技術學術方面支持。
  • 青島各醫院知名專家名單公布 診察費100元/次
    一名醫院負責人表示,這有利於醫療資源的合理整合,使得病人能夠分流,按照身體狀況,找不同的大夫或專家看病。 專家:有更多時間看初診病號    本次入選的專家包括青大附院、青島山大齊魯醫院、青島市市立醫院、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青島眼科醫院等知名專家,他們來自不同的領域,比如普外科、兒科、眼科、心內科等多個科室。
  • 世界著名7大名刀,中國佔了4把,最後一把刀抗日時期人人都有!
    世界著名7大名刀,中國佔了4把,最後一把刀抗日時期人人都有!古代冷兵器的代表當之無愧的就是刀,媒體曾評價出世界7大著名的刀,中國就有4把,今天就和大家介紹一下這7把名刀,其中最後一把刀是抗日戰爭人手必備的,你肯定知道。
  • 北京和睦家醫院醫生參與中國泌尿外科圍手術期血栓預防與管理專家...
    (CACA-GU)微創學組統籌協調,集結了當代中國泌尿外科領域的優秀專家編寫完成,發表在現代泌尿外科雜誌2020年12期。 北京和睦家醫院醫療副總監、外科及泌尿外科主任朱剛教授作為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CACA-GU)微創學組組長和本共識編寫專家組主任委員組織了本指南的編寫。 北京和睦家醫院泌尿外科張凱副主任醫師和外科翟夢瑤醫生作為執筆專家參與了本共識的編寫。
  • 東方肝膽醫院安亭新院開張:專科變綜合
    吳孟超則說,加強軍民融合、主動服務上海的戰略決策,應是我們人民軍醫和軍隊醫院為區縣和周邊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的正確選擇。由於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將由肝膽專科醫院轉型為綜合醫院,長海、長徵醫院在學科人才上給肝膽醫院以支持。
  • 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學術造假扎堆!難怪「顏寧」們待不住
    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睿,多篇論文屬代寫、代投。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於韜同樣涉及論文造假。與這兩位大人物一同被查的還有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的閆曉菲一個醫院從副院長到主任,一下被查出4個人學術造假,這真的是中國醫科大學的悲哀,中國科學界的悲哀。
  • 普外科「活化石」 莆田醫生陳國熙百年傳奇
    他的後半生,治鼠疫,植斷臂,實現手術臺零死亡率的奇蹟,一舉奠定福建省普外科的優勢地位。  陳家兩代都是一時人傑,其父陳乃元是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後曾代行福建省主席職務,可惜英年早逝,壯志難酬;陳國熙一生救人無數,育人無數,諸多省內外科名醫都是他帶出的學生。  昔日,「建安三神醫」之一的董奉,治人一病,就讓人植杏一株,杏林因此成為醫界代稱。「醫生堅決不能靠職業來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