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活化石」 莆田醫生陳國熙百年傳奇

2020-12-05 閩南網

  關鍵詞:百年杏林

  候選人物 陳國熙

  「一個農民種田,可以通過農作物換錢;一個生意人做買賣,可以通過商品盈利。但作為一個醫生,他的天職是為挽救生命,解除病痛,堅決不能靠職業來賺錢。」——陳國熙

本報記者江方方採訪陳國熙老人

  感動理由

  百歲老人陳國熙的前半生,正值飽經戰亂的年代。這位莆田少年,一身才華,逢家世巨變,下定「懸壺濟世」之志,歷百年,始終未改。他的後半生,治鼠疫,植斷臂,實現手術臺零死亡率的奇蹟,一舉奠定福建省普外科的優勢地位。

  陳家兩代都是一時人傑,其父陳乃元是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後曾代行福建省主席職務,可惜英年早逝,壯志難酬;陳國熙一生救人無數,育人無數,諸多省內外科名醫都是他帶出的學生。

  昔日,「建安三神醫」之一的董奉,治人一病,就讓人植杏一株,杏林因此成為醫界代稱。「醫生堅決不能靠職業來賺錢。」陳老之語擲地有聲,晚年坐看雲捲雲舒,想必陳家窗外早已杏林春暖,霞光萬裡。

百歲老人陳國熙每天都要看英文雜誌

  百歲「活化石」:愛讀英文原版小說

  陳老今年虛歲已入百,11月9日這一天,與退休後的22年生活並無多大不同。上午在家人陪伴下散步1400步,下午原地踏步1400步,晚上時間則開始「補課」:閱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類書籍,包括《傲慢與偏見》等世界名著等。讓不少年輕人汗顏的是,這些書籍,全是英文原版。

  「頭一代北協和學生中,恐怕我是唯一一個仍在世的。」陳國熙還記得當年考上北平協和醫學院(現為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時,一個英國的婦產科教授面試了他。

  「他問我,抽菸嗎,有沒有抽菸?我說沒有。有沒有其他嗜好?我說我是大學的足球隊長,還愛唱歌。他繼續問讀什麼書,我答道喜歡狄更斯的作品。」陳國熙說,那時的醫學教育,除了專業技能,還講究通才教育,特別是人格塑造。因為手術刀下,就是一條人命,絲毫大意不得。

  「能讀北協和,是我的幸運,也影響了我一生。」陳國熙拍了拍腦袋對記者說,「別人現在都叫我『活化石』,因為腦袋裡儲存了很多記憶。」

  榮譽畢業生:放棄「留京名額」回鄉

  滿目瘡痍的城市,拖著孱弱的身體乞討的人,蜷縮在街頭角落等待死神……陳國熙1915年出生在莆田,兒時的這一幕在他腦海中無法消散。

  「11歲的表弟,還有我同父異母的哥哥都病死了。」陳國熙說,下定決心學醫卻是因為父親。陳父是近代民主革命家陳乃元,1928年曾代行福建省主席職務。陳國熙讀初三時,陳乃元患肺結核,最終沒有救過來。母親長嘆了一口氣:「如果家裡有個醫生就好了。」

  為了這句話,1936年,陳國熙考入北平協和醫學院(現為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這位一口南方口音的少年,讓不少名師記憶猶新。在大四分專科實習前,著名婦產科專家林巧稚和一些外科教授都爭著「搶」他,希望他到自己科裡工作。

  1941年,陳國熙以外科專業各學科總成績第一名畢業,獲美國紐約大學、北平協和醫學院頒發的「榮譽畢業生」和醫學博士學位。他有足夠的資歷留在北京,但當時日寇鐵蹄已踏遍大半個中國,「大城市不缺好醫生,家鄉卻盼著有個好大夫。」陳國熙決定回鄉,這一幹就是半個世紀。

陳國熙(左)與當年的地下黨員李萍合影

  醫者仁心:靠一口罩深入鼠疫區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莆田鼠疫霍亂橫行,當年這些病就意味著死亡。為了節省經費,陳國熙從上海購買濃縮鼠防疫苗,在莆田醫院進行嚴格無菌稀釋後,為農民一個個接種,試圖控制疫情,「最後接種疫苗的農民至少有幾十萬人。」

  「當時全城人心惶惶,對鼠疫的恐懼,比後來的非典厲害多了。」要接種就要跟患者近距離接觸,要知道鼠疫可通過體表和呼吸道傳播,對醫生來說,死亡的威脅是實實在在的。當時醫療條件差,醫生護士經常戴著一個口罩,就進入疫區,忙起來一整天都顧不上換。

  「那時真是在玩命啊。」陳老回憶起來,仍唏噓不已。那時他已經當了外科主任,後來又代理院長,每次接種他都必須帶隊。就靠著一線醫護的這種拼命精神,莆田的疫情被逐步控制。1949年後,因為在防疫和治療中表現突出,陳國熙被授予「鼠防功臣」稱號。

  事實上,早在1949年前,陳國熙就跟中共地下黨取得聯繫。一個外科醫生,當時的社會名流,誰也沒想到,他為了掩護地下黨工作,竟將莆田城內祖屋作為秘密聯絡處,把各種藥品、布匹、鞋子、襪子、被子等緊缺物資送給閩中遊擊隊。

  「有次地下黨行動前缺糧,我還和當地一名老師一起,利用我們的身份和名聲發動募捐。」陳國熙回憶,那次共募集到140擔(1擔=50公斤)大米,成功解決了地下黨口糧問題。

  妙手回春:省內第一例接活斷臂

  1956年,陳國熙調到福州合組醫院(現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上任就做了一例震驚全國的手術。

  一名工人在做工時發生意外,整隻左臂被機器軋斷。能否斷臂再植,陳國熙心裡也沒底。當時福建從未有人做過這類手術,即便放眼國內,也只有上海的一名專家完成區區11例。

  「沒想太多,只是知道,如果不接回來,工人的下半輩子就難過了。」陳老說,那臺9個小時的手術,大概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手術,從骨頭、肌腱,再接靜脈、動脈、神經、皮膚,他和助手們爭分奪秒。

  奇蹟出現了。9個月後,工人的手指開始有了知覺,不但手活下來,而且手腕好了,還會運動了。

  陳老一生,除了斷臂再植,其他的「第一」數不勝數,他開創了福建省肝、胰、腎手術先河;133例胃大部切除術治療慢性消化性潰瘍的外科手術設計在全國為先例,實現手術臺零死亡率的奇蹟。晚年,老人家從手術臺邊退下來,專心教書育人,他編寫的《動物手術學》《腹部外科形態學基礎》都是醫學院校的指定教材。

  老人還向省人大建議,醫學院校畢業生必須在省市級大醫院工作三年後,再分配到縣市鄉鎮,以便打好全面基礎。這也成為福建省近年才實行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源流。

  回望百年,老人說:「我很感恩,這是讓我活著的精神力量。因為感恩,所以快樂,而快樂也是今天我還能活著的重要原因。」

  陳國熙教授是我國醫學界「國寶級」人物,是中西方文明交融的「傑作」。

  ——福建醫科大學陳元仲校長

  陳國熙教授開創了福建省肝、胰、腎手術先河,是福建省普通外科奠基人。

  ——福建省肝病及器官移植技術學科帶頭人劉景豐教授

  在我眼裡,恩師具有「五心」:有愛心,有責任心,有進取心,有耐心,很細心。不管對工作,還是對學生和病人,他都用心付出。祝福恩師健康長壽!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李篤妙(海都記者 江方方/文 肖春道/圖)

相關焦點

  • 莆田發現「四川蘇鐵」恐龍曾把它當飯吃
    N本報記者 蔡學偉 實習生 黃楚楚本報訊 被地質專家譽為「植物活化石據悉,此次發現的四川蘇鐵有12棵,其中樹齡最大的已達上百年,發現的水松有13棵,樹齡最大的已超過600年。1.是「植物活化石」最大一棵在沙縣「這種植物曾是恐龍的主食。」
  • 水中活化石,一隻百年鱘魚被發現了
    1992年10月27日百年巨鱘首次被捕獲1992年10月下旬,一條罕見的百年巨鱘,由長江葛洲壩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在長江古老背江段捕獲。中華鱘魚是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水生物,人稱水中活化石。這次捕獲的鱘魚為雌性,身長5.2米,胸圍2.5米,體重近500公斤。據專家考證,這條巨鱘年紀在百歲左右。如此年老巨大的中華鱘在長江中被捕獲還是首次,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 莆田小販售賣「百年山龜」 一查竟是普通鱷龜
    莆田小販售賣「百年山龜」 一查竟是普通鱷龜 pt.fjsen.com 2013-09-27 09:41  蔡學偉 來源:東南網     這就是所謂的山龜,其實是鱷龜東南網9月2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蔡學偉 文/圖)25日上午,莆田市區下磨市場梅園路入口處兩隻正在被人售賣的巨型「山龜」,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
  • 首位獲普外科「院士」頭銜的內地醫師 原來在浙大一院
    徐小波成了首位通過普外科FRCS考試的內地醫師。這場院士資格考試,在香港僅有50%左右的通過率,具有極高的含金量。今年4月,和徐小波一同參加考試的,還有38名來自內地和香港的醫生。「通過考試,對徐小波來說,是成為一名真正具有國際認證的專科醫師;對浙大一院來說,則意味著醫院專科醫師培訓之路真正接軌國際了。」浙大一院教學部主任蔣國平說。
  • 中國普外科「一把刀」丁鈞加盟民大醫院
    能請到他,是普外科的福氣,是民大醫院的福氣,更是恩施人民的福氣!」「2015年的一幕歷歷在目,也是請丁教授做的一例手術,一個20歲的女孩子卵巢無性細胞瘤復發轉移,腫瘤橫跨下腔靜脈及腹主動脈,最大直徑達15cm。手術難度極大,風險極高,可是『男神』遊刃有餘,一氣呵成。雖然幾次出現險情,但是丁教授沉穩鎮定,化險為夷。手術乾淨利落,出血少。看他做手術真是一種享受啊!」
  • 一個莆田醫生的自白:總有辦法讓病人花錢
    原標題:一個莆田醫生的自白:總有辦法讓病人花錢 知乎網友魏則西因滑膜肉瘤在武警二院接受免疫治療一個曾經混跡「莆田醫院」的醫生朋友因一條評論,跟我聊起那段不堪回首的記憶。 2014年,劉某經老同學的介紹,來到某省會城市的一家公安醫院的腋臭科室,在工作了26天後毅然辭職,因為往病人傷口上捅刀子的事情,實在是下不去手。 這家公安醫院的大部分科室都被「莆田系」承包,腋臭科室是其中的一個。腋臭就是俗話說的「狐臭」,目前普遍採用的治療方法是腋臭微創清除術。
  • 生死時速 生命至上 | 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普外科成功搶救一例80...
    2020年10月23日14:58分,患者宋大娘因腹痛來我院急診科就診,病人腹部疼痛、表情痛苦,病情危重,經急診值班醫生詢問得知,患者於2天前出現了無明顯誘因上腹部疼痛,嘔吐後腹痛不腹解。急診科值班醫生對病情做了初步評估後,啟動急會診流程,經普外科責任主治醫米金財詳細查看患者病情後,以急性腹膜炎收入院。
  • 晨鐘暮鼓,響徹世界的莆田梵音!
    氣勢磅礴的一百二十寺在山之麓連綿著響徹心空的晨鐘暮鼓,也響徹了莆田三百年風和日麗的平安歲月。這三百年,也是莆田社會生活、政治、經濟文化的「黃金時間」,三百年時間完整地形成了莆仙方言、民俗、莆仙戲,甚至塑造了莆田人共同的地域性格,完成了這一方人的歷史人文特徵。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剛登基的宋太宗賜匾改靈巖寺為廣化寺。
  • 40集大型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一代匠師》開機 講述莆田木雕藝人的...
    40集大型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一代匠師》開機 講述莆田木雕藝人的傳奇故事 2020-12-01 0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年前「炒掉」麻省總醫院的醫生緣何自辦醫院?
    醫療質量倡導先驅科德曼科德曼(Codman)生平有太多的傳奇色彩。由於對醫療質量的不懈追求,以及個性獨特使得其職業生涯跌宕起伏。其在醫學發展史上有著諸多偉大的貢獻,包括對麻醉和X光最早期的研究和臨床實踐,以及普外科、骨肉瘤、肩部手術技術的發展,但影響醫學界最大的還是其利用醫療結果提高醫療質量。
  • 「金沙飛天」,百年名酒書寫中國傳奇
    8月29日,中國航天·貴州金沙酒業酒麴原料航天返回交接儀式暨貴州金沙酒業北京運營中心開業慶典在北京成功舉行,百年名酒攜手中國航天共同書寫了中國傳奇。百年名酒攜手中國航天共同書寫中國傳奇從上世紀30年代,劉開庭引入茅臺大曲醬香工藝釀造有「千年回沙工藝,中國醬香靈魂」美譽的金沙美酒,到現在金沙酒業已經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此次攜手中國航天,志在於共同書寫中國傳奇、再創輝煌。活動伊始,由秦書堯發表致辭。
  • 在普外科,吳崇傑專項督導了這項工作
    胡之軍/文 龔雨露/攝11月26日,生命活水醫療集團黨委書記吳崇傑來到活水院區普外科,專項督導普外一生命活水醫療集團黨委書記吳崇傑吳崇傑指出,普外科在指南的學習和應用上有提升,但還是存在不足。
  • 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趙任獲頒「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原標題: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趙任獲頒「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他把更多患者「攔」在中晚期大門外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瑞金北院常務副院長趙任被頒授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FACS),以表彰他在外科醫學中取得的成就和貢獻。
  • 莆田涵江囊山村:神秘的「村謠俚語」
    漫步囊山村,已看不到能與村史直接關聯的隻字片語,只能從已傳承幾百年的瓊山村、境的追憶,窺視其歷史文化之一斑。那世代流傳而又無人能釋的村謠俚語,倒成了反映該村歷史文化的一種側面佐證。其實,山兜先民所口傳的,正是從囊山寺幾百年間興敗衰落的史實,揭示出「敗了囊山寺,興了咱巷裡」的內遷歷史背景與遷移年間的記憶。流傳幾百年的村謠俚語,也是囊山村史的一種永恆記載。莆田的地方史志,總是伴隨著優美的民間傳說,二者相依相伴,共存了上千年。扯不斷,理還亂。作為莆田境內的名山名寺,囊山與囊山寺同樣存在著這種民間神話的傳奇色彩。
  • 關於莆田的50個關鍵詞,每個都值得記住……
    說到莆田,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莆田滷麵。因為莆田滷麵象徵著家鄉,象徵著莆田的一種文化民俗。在外漂泊的遊子,能吃上滷麵就超滿足了。 莆田人去別人家裡,那一定要泡上一壺茶。家家戶戶都備有一套茶具,這已經是莆田人的習慣了,如果沒有總感覺缺少些什麼。
  • 醫生邊打吊瓶邊工作 網友為「最敬業醫生」點讚
    李醫生弓著身子給患者上藥 人民網武漢2月22日電 近日,網上一張「吊瓶醫生」弓著身子給病人開醫囑的照片,引來不少網友為醫生點讚。原來,醫生自己才動了手術,由於患者太多,還來不及好好休息的他,只能掛著吊瓶,帶病上陣。 這名醫生叫李全富,在武漢市第三醫院普外科工作。照片中,李醫生左手掛著吊瓶,右手拿著滑鼠,弓著身子為病人開醫囑。這是2月19日,網名為「瘋狂10頭」的吳先生拍到的一幕,他把照片發到微博,說自己因為肛周膿腫在武漢市第三醫院普外科做手術,主刀醫生就是照片裡的李全富。
  • 罕見「鏡面人」動手術,醫生全部反著來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焦毅 記者 花宇)8月14日,南通市中醫院普外科肝膽外科組接診了一名「特殊」的膽囊結石患者。經相關輔助檢查後,醫生發現該患者的內臟竟與常人相反,確定了這是先天性的全內臟反位,俗稱「鏡面人」。面對這一罕見病例,南通市中醫院普外科團隊冷靜應對,克服鏡面手術操作困難,完成了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緩解病人疼痛困擾。
  • 莆田內行人揭秘:莆田鞋子純原版本是什麼意思?
    莆田內行人告訴大家莆田鞋的純原版是什麼意思?第一,純原版從字面上理解,很多鞋商都會讓顧客理解為,原廠原裝材料,然後再到莆田鞋廠拼裝,相當於正品原材料,外面找人拼裝,這是一種版本。另一版本則是正品代工廠推出的。現在有兩種更流行的說法,當然,牛皮自己吹,怎麼吹都行。那究竟純正的本子在莆田是怎樣一種情況呢?
  • 莆田三老人被蛇咬傷 還有人當街販賣毒蛇
    原標題:正值它出沒,這幾天莆田三老人被咬傷,還有人吃它!一定要提醒家人注意!N海都記者 林養東 陳麗明 /文 馬俊傑/圖 實習生 林重茂熱浪來襲,身懷劇毒的蛇類也一點不閒著。昨日凌晨6時許,在莆田九五醫院普外二科的ICU病房當中,一名被蛇咬傷的七旬老太剛被送醫。老太前天清晨田裡摘菜時右腳被蛇咬傷,只是在村裡通過土辦法治療,當天夜裡腹痛難忍,家人凌晨緊急將其送往市區醫院。老太目前傷情穩定,正在接受觀察治療。
  • 大陽古鎮:「活化石」變身「金飯碗」
    大陽古鎮:「活化石」變身「金飯碗」 2021-01-05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