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邊打吊瓶邊工作 網友為「最敬業醫生」點讚

2020-11-22 人民網

醫生邊打吊瓶邊工作 網友為「最敬業醫生」點讚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2016年02月22日07:19


李醫生弓著身子給患者上藥

人民網武漢2月22日電 近日,網上一張「吊瓶醫生」弓著身子給病人開醫囑的照片,引來不少網友為醫生點讚。原來,醫生自己才動了手術,由於患者太多,還來不及好好休息的他,只能掛著吊瓶,帶病上陣。

這名醫生叫李全富,在武漢市第三醫院普外科工作。照片中,李醫生左手掛著吊瓶,右手拿著滑鼠,弓著身子為病人開醫囑。這是2月19日,網名為「瘋狂10頭」的吳先生拍到的一幕,他把照片發到微博,說自己因為肛周膿腫在武漢市第三醫院普外科做手術,主刀醫生就是照片裡的李全富。手術後第二天吳先生去醫生值班室諮詢病情,李醫生一邊打著吊瓶,一邊弓著身子給患者開醫囑。

細問之下,吳先生才知道,李醫生患有肛瘻,準備等到過年期間趁著稍微清閒點,給自己動個手術緩解病痛。沒想到過年期間有12名病人慕名前來做手術,李醫生只能忍住疼痛和同事們在初七前將預約手術都做完了。

初七當天,李醫生疼痛難忍,他的同事給他做了高位肛瘻切除手術。往常,李醫生給患者做完這個手術,都會提醒術後會有劇烈疼痛感,要臥床休息十多天才能恢復。但是因為初七是節後上班第一天,不少患者因為過年期間飲食過度引發肛腸疾病前來就診,僅當天就有16名患者到科室預約手術,一半人甚至指定要李醫生親自做。

「要贏得患者的信任不容易,我想把手術做完。」抱著這樣的念頭,李醫生堅持工作,每天平均上手術臺做兩例手術。因為自己才開完刀,屁股上有2個2-3寸的傷口,為了緩解疼痛,他每天要用三個止疼栓。一天基本站著給患者動手術、換藥、寫醫囑、交流病情,實在太累了就靠著桌子,一手撐著桌面,將身子弓起來。患者吳先生說:「這位醫生小哥是我這輩子見過最敬業的醫生了,我要給他點個讚!」

得知有患者將自己工作圖片發到網上,李醫生說自己其實就是一個普通人做了醫生該做的事。「醫患間的信任得來不易,指定我做手術,我就要把全部手術做完做好。」(周雯 陳敏 湯漪)

(責編:張沛、周雯)

相關焦點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喚醒病人 邊手術邊聊天(圖)
    地點:烏魯木齊  醫生:頭顱已經打開,感覺如何?能不能豎一下大拇指?  患者:(順利豎起拇指)  醫生:很好,我們繼續下一步。  ……  這段對話發生在近日的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在開顱手術過程中把病人「叫醒」,邊交流邊切除腦部腫瘤。這個場景你敢想像嗎?
  • 打點滴看「片子」 纏繃帶做記錄 患者給醫生和護士點讚
    核心提示: 16日,一名穿著白大褂的醫生,邊打點滴邊為患者看CT影像的照片和一名穿著手術服的護士,右腳纏著繃帶認真做記錄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中廣為流傳。一位網友在轉發的時候評論說:「看到圖片後,真是心裡暖暖的,但也是真心疼他們,希望他們照顧好自己。」
  • 邊騎車邊用電腦 網友表示真是在用生命學習嗎
    邊騎車邊用電腦 網友表示真是在用生命學習嗎時間:2020-10-02 11: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邊騎車邊用電腦 網友表示真是在用生命學習嗎 近日,清華大學校園裡,一名學生邊騎車邊手託電腦,騎得穩穩噹噹. 網友們都驚呆了,這就是清華的學霸嗎?
  • 海寧醫生朋友圈流出15張照片,原來,這才是醫生最真實的模樣...
    8月19日,我市2000多名醫生將迎來首個「中國醫師節」。他們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護佑著海寧人的健康。在他們的節日,他們甚至沒有時間慶祝,堅守崗位,是他們度過醫師節的形式。但這一組醫生朋友圈流出的照片,那些不經意間拍下的最真實的鏡頭,或許能讓你對這個職業多一份理解。
  • 年輕人「邊作邊養」普遍:邊無休止熬夜 邊吃維生素
    在甘肅上學的95後大學生覃彥(化名)喜歡打遊戲,經常睡得很晚,「有時晚上邊敷著面膜,邊熬夜看遊戲比賽,第二天早上醒來再吃點枸杞」。調查顯示,82.3%的受訪青年覺得「邊作邊養」的現象在年輕人中普遍,其中21.4%的受訪青年覺得非常普遍。
  • 為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的施救女醫生點讚!
    保安突然倒地抽搐 中日聯誼醫院醫生跪地施救 從死神手中奪人》的報導,救人的是正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攻讀博士後的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質量管理部醫生朱灝宇,經過她的及時施救,在黃金三分鐘的搶救時間內把人救了回來,最後被救保安經過恢復並無大礙了。中國吉林網在多平臺對朱灝宇的救人事跡進行了宣傳報導。
  • 陶勇醫生送給網友一首詩
    出診時被砍傷 引起網上對「醫鬧入法」的廣泛呼聲 今天(1日) 這部《衛健法》開始施行 有網友表示 「陶勇醫生,您可以放心出診了!」
  • 用電飯煲這樣做的飯,一個人可以吃一鍋,家人邊吃邊贊我是大廚師
    有次和孩子們一起吃快餐去,其中一道廣味的煲仔飯點一個都沒夠吃。當時我就琢磨煲仔飯的做法,感覺很不錯飯菜一鍋出了。孩子這麼喜歡吃也是有道理的。家庭改良一下煲仔飯的做法。用電飯煲這樣做出的飯,一個人可以吃一鍋,家人邊吃邊贊我是大廚師。東北這邊的土豆好吃。營養也很好,世界上吃土豆的人據說有一大半。
  • 武大研究生邊生孩子邊考試 當晚順利生下女兒
    最近她邊生孩子邊考試的「學霸媽媽」故事,也被大家交口稱讚。去年11月,上研二的馬女士懷孕後,堅持上課學習。疫情期間,宅家養胎和線上聽課是她最重要的兩件事。7月19日凌晨4點58分,馬女士離預產期還有十來天,羊水突然破了,提前發作,家人緊急把她送往附近的武漢真愛婦產醫院。湊巧的是,當天上午,還有一門重要課程的期末考試。
  • 他的行為足以溫暖整個冬天——「旱鴨子醫生勇救5歲落水男孩」
    看到這則「旱鴨子醫生勇救5歲落水男孩「的新聞,真讓人禁不住叫好,大家無不為這位不會遊泳的醫生豎起了大拇指,因為他的行為足以溫暖整個冬天!據悉,此事發生在江山市北泉街附近一個叫「鹿溪渠」的地方,這個渠裡的水很清澈,於是附近人都喜歡在這裡洗衣服。
  • 家庭醫生告訴你:遠離最傷胃的這些壞習慣
    馬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下社區為居民進行健康宣教。「最傷胃的10種壞習慣,很多人都有。」近日,馬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下社區向居民宣傳健康生活方式。 邊吃邊說:食不言,寢不語。雖然這是古話,但放到現在也一樣適用。邊吃邊說或大口吞咽,會使咽下的氣體過多而導致消化不良。吃得快還容易造成食物燙傷口腔和食管黏膜,所以吃飯的時候最好細嚼慢咽,不要說話。
  • 多年的等待,只為「邊守·邊愛」這一刻
    讓我們先從一場「邊守·邊愛」主題聯誼會說起、「親成之戀」公益相親網承辦,在廣西東興市舉辦「邊守·邊愛」公益聯誼活動>,為適齡男民警牽線搭橋。公安部副部長、國家移民管理局局長許甘露通過視頻表達祝福,廣西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政委汪斌為八桂國門「邊守•邊愛」婚戀平臺啟動儀式暨「邊守•邊愛」主題相親活動致辭
  • 合發全球「皇家贊禮號遊輪」,邊旅行邊聽德雲社說相聲
    合發全球與美國郵輪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開啟合發贊禮號遊輪之旅。同時,德雲社「歡樂海洋, 笑的盛宴」第三季將在遊輪上火爆開演。7月16日開啟的合發贊禮號遊輪上,無需去德雲社,在旅途中,我們就可以邊旅行邊聽郭德綱、于謙講段子。想知道大師們到時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精彩的表演?合發贊禮號不見不散!
  • 說來你可能不信,我的優秀畢業生論文是邊化療邊寫出來的
    「單邊扁桃體腫大很有可能是腫瘤,之前給你看病的醫生怎麼連這點警惕性都沒有呢。」面前的醫生一邊在我的病曆本上寫字,一邊氣惱地說。他還特意翻一下病曆本,看之前給我看病的醫生是何許人也,那架勢,我想如果此刻那人出現在他面前,他一定會指著那人的鼻子大罵一通。此前,從咽喉有異物感,到單邊扁桃體腫大,老家的醫生已經給我開了很多「消炎藥」。
  • 萬米高空,醫生為老人吸尿37分鐘,當事醫生:用嘴吸尿對病人最好
    近一段時間在萬裡高空上一位醫生為一位老人吸尿的事情引發了網友的熱議,說到這個事情就要說起近日從廣東出發的一個國際航班說起。當時在這架飛機上有一個老人突發疾病,沒有辦法排尿,而在這個危急時刻,同樣乘坐這個航班的一個醫生做出的一個舉動讓大家非常的震撼,同時這個畫面也感動了無數網友。
  • 男子邊充電邊玩手機睡著了 後腦勺被充電寶炸個「大洞」
    男子邊充電邊玩手機睡著了 後腦勺被充電寶炸個「大洞」 醫生建議:睡覺時一定不要在床邊充電,應至少保持在1.5米開外距離。
  • 餐館點"梭邊魚"為什麼用鯰魚? 專家:"梭邊魚"不是魚名
    商家魚池內的「斑點叉尾鮰」  成都的王先生較了一回真:在魚莊點了  成都商報記者 彭亮 袁偉 攝影報導 實習生 張迪琪  釣魚人較真  我要「梭邊魚」,不要鯰魚  上周五晚,成都人王先生去往郫都區唐昌鎮一魚莊吃魚。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特意沒要按客算錢的魚,選擇了點殺。「殺魚的時候我過去看了,明顯是鯰魚。」
  • 習近平為這些老師點讚,他們是誰?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為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點讚語重心長,擲地有聲重溫他們的故事道一聲節日快樂1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如今人們看到開國大典的紀實片鏡頭一定會記得天安門城樓的毛主席像畫面上毛主席慈祥微笑
  • 敬業人設崩塌背後,折射出怎樣的魔幻現實?
    他在《拆彈專家2》中用綠布裹住腿、帶假肢練習單腿走路、反覆摔跤的幕後花絮曝光,認真、敬業的態度贏得了全網點讚。此前,他接受魯豫採訪的片段也以#劉德華不是我敬業#的方式喜提熱搜,讓人記憶猶新:「不是我敬業,而是現在的標準變了,連準時、記臺詞都是優點。」事實上,以劉德華為代表的老一輩演員的敬業態度以及躬耕實踐,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討論。
  • 醫學生跪地救人無效遭惡評 導師:她們已是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其中...
    不少人為她們點讚的同時,惡評也因男子沒能被救回而接踵到來——質疑彭、陳二人沒有行醫資格證。隨著相關輿論發酵,甚至有網友惡搞造謠她們被死者家屬告上了法庭。8月23日,「兩名醫學生跪地救人無效卻遭惡評」的消息一度登上了熱搜榜。25日,紅星新聞聯繫到其中的一名救人大學生陳家利,據她介紹,救人是自己的本能,自己做了該做的,並不在乎輿論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