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威爾斯一個大型自動化工廠中,空客正在裝配A350的機翼,目前這是商業航空中最大的複合材料機翼。
空客生產A350機翼的北威爾斯裝配工廠投資5.2億美元,特別為自動化機翼裝配設計。在工廠中,部分裝配的機翼在固定裝配站內無聲地滑行進出,絕大部分鑽孔和緊固由機器人完成。關鍵的設備是EI公司設計和製造的。
製造這麼大的複合材料機翼是一個重大的技術任務。零件必須首先由浸漬了環氧樹脂的碳纖維帶製作出來,然後在熱壓罐中固化。裝配流程開始時,設備堆疊鋁製翼肋和複合材料翼梁,形成梯子狀的機翼內部骨架,之後將這一未緊固的部件置於一個移動小車上運輸。
在第一個裝配站,該部件被垂直置於下翼面蒙皮上,然後將上翼面蒙皮放在頂部。可移動的機械臂隨著雷射測量裝置移動機翼結構形成其精確的位置排列,包括機翼外端的扭轉以獲得更好的空氣動力學,然後自動化設備將結構用臨時緊固件集合在一起。
之後,機翼移動到下一個裝配站,大型EI設備鑽孔並鉚接新孔以永久緊固機翼蒙皮。在設備將機翼裝配到一起的同時,兩個操作員坐在底下,監測緊固流程並在必要時用手持上緊裝置控制它。基本機翼結構的創建是流程中最具自動化的部分。在此之後,完成機翼需要許多手動工作,大約800名機械師和工程師在工廠直接從事A350機翼工作。
當機翼運出EI緊固設備並移動到下一個工作站後,一個金屬平臺將其圍合。機械師在平臺邊緣上手動安裝最終的緊固件。在最後一個工作站,機械師在機翼的後緣上安裝託架。有一個套件盛放所需的每個託架和螺栓,以及一張圖紙顯示裝配中每個零件的安裝位置。
機翼之後離開主建築到機翼裝備廠,安裝前緣壁板、燃油系統和剩餘的線纜託架。在它離開前,機翼噴塗米色的保護漆,燃油系統進行洩漏試驗。不過現在還不是一個完整的機翼。機翼還要運到不萊梅,與後緣襟翼連接,並安裝,最終的液壓、氣動和電氣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