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塑料垃圾毒害眾多土壤物種

2020-09-03 參考消息

英國《衛報》網站9月2日發表了題為《研究發現塑料微粒汙染給土壤物種帶來滅頂之災》的報導,研究發現,塑料微粒汙染對生活在土壤中的蟎、昆蟲幼蟲和其他維持土地肥力的微小生物種群造成了嚴重破壞。相關內容摘編如下:

研究報告指出,與海洋相比,堆積在陸地上的廢棄袋子、杯子、纖維和其他形式的塑料垃圾數量更多,對生活在地表以下的大量物種造成嚴重影響。

雖然人類幾乎用肉眼看不見蟎、蠕蟲、跳蟲和其他種類的微型節肢動物和線蟲,但它們在碳和氮的循環利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細菌可吸收的形態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它們越來越受到基於石油製造的合成產品廢棄物的威脅。上述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報告》上的新研究指出,人類自1950年以來已產生63億噸塑料垃圾,其中79%堆積在垃圾填埋場或滲透到自然環境中。

研究報告的作者稱,這是首次實地研究塑料垃圾會對大量的微型節肢動物和線蟲,以及真菌和細菌等微生物產生何種影響。

科學家將中國重慶金佛山的一塊亞熱帶土地劃分為6個區塊,每個區塊包含4個試驗區。4個試驗區由不同含量的低密度聚乙烯碎片覆蓋:分別為每平方米0克、5克、10克和15克。在聚乙烯滲入土壤287天後,研究人員採集了5個樣本,並對土壤裡面的物種數量進行了統計。

他們發現,相較於對照區域,在塑料汙染程度最高的區域,最常見的物種——甲蟎數量大幅下降(減少15%),另外三種節肢動物的數量降幅甚至更大,分別是雙翅目(蒼蠅)幼蟲(減少30%)、鱗翅目(蛾與蝴蝶)幼蟲(減少41%)和膜翅目昆蟲(螞蟻)(減少62%)。他們還發現線蟲數量減少了20%。

雖然細菌和真菌相對來說沒有受到影響,但研究報告的結論是,「塑料微粒通過土壤食物網會產生強烈的級聯效應,導致微生物功能的改變,從而進一步對土壤中的碳和養分循環產生潛在的影響」。

研究報告的作者呼籲對不同深度和其他環境的土壤展開進一步研究,但他們表示,向決策者和消費者發出的信息是明確的:「我們呼籲減少塑料的使用,避免在土壤中掩埋塑料廢物,因為這可能對土壤群落和陸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產生不利的生態影響。」

資料圖片:塑膠袋和塑料瓶遍布西班牙馬拉加省一海灘。(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塑料垃圾毒害眾多土壤物種
    參考消息網9月3日報導英國《衛報》網站9月2日發表了題為《研究發現塑料微粒汙染給土壤物種帶來滅頂之災》的報導,研究發現,塑料微粒汙染對生活在土壤中的蟎、昆蟲幼蟲和其他維持土地肥力的微小生物種群造成了嚴重破壞。
  • 塑料垃圾毒害眾多土壤物種
    研究發現,塑料微粒汙染對生活在土壤中的蟎、昆蟲幼蟲和其他維持土地肥力的微小生物種群造成了嚴重破壞。研究報告指出,與海洋相比,堆積在陸地上的廢棄袋子、杯子、纖維和其他形式的塑料垃圾數量更多,對生活在地表以下的大量物種造成嚴重影響。
  • 關於土壤微塑料汙染 你知道多少?
    關於土壤微塑料汙染 你知道多少?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年來,海洋和淡水體系中微塑料汙染和生態效應研究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眾多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水體環境中大量而廣泛存在,且在一定條件下可對水生生物的生存與健康造成較大威脅,這些研究為世界範圍內開展水汙染防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 科學家發現類似龍蝦新物種,體內現塑料垃圾,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那就是對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地區的研究又發現了一些新物種的出現,但是新物種的出現「連同」出現了一些令人擔心的問題,這對我們人類來說可能是一種不好的「徵兆」,後面我們會說形成惡性循環。確實在這個新的生物之中也發現了與人類相關的物質,可以說完全是由人類所引起的。
  • 沒開玩笑,你扔掉的塑料垃圾,正被你一口一口吃回來
    在你閱讀的這幾分鐘裡,又有成千上萬它這樣的塑料垃圾,加入了殺死海洋生物、毒害人類的隊伍。火山爆發,地殼運動,太陽耀斑,磁暴,磁極互換,隕石轟炸,宇宙射線,冰河世紀……甚至有人調侃說:「就算塑料永遠無法降解,大自然也有辦法,把塑料變成自然的一部分。」2017年4月,科學家在土壤裡、蚯蚓體內、母雞糞便和胃裡發現微塑料,首次證實微塑料已進入陸地食物鏈。這些微塑料經食物鏈傳遞至人類,身體吸收後,將可帶來不同嚴重程度的健康問題,包括癌症。
  • 塑料垃圾已進入人類體內!科學家發現,人體殘存塑料微粒
    塑料垃圾已經遍布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我們的生活中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先前衛星就拍攝到了海洋中漂浮的海洋垃圾,數目龐大令人咋舌,而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塑料垃圾,與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駱永明等:重視土壤中微塑料汙染研究 發展源頭管控和環境降解修復...
    有報導認為,我國是塑料垃圾的排放大國,僅沿海地區,估計每年排放塑料垃圾高達132-353萬噸,排放量在全球居首位。目前,在國內雖然對濱海潮灘土壤中微塑料的類型、豐度及分布有調查研究,但對農田土壤中微塑料汙染狀況的報導僅有2篇。因此,亟待加強農用地土壤中微塑料的來源、分布及生態與食物鏈風險等研究,為我國農田土壤微塑料汙染的風險管控與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 中國是海洋塑料最多的國家,塑料垃圾如何被排入洋流?
    作為中國境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長江自發源直至匯入東海一共要經過19個省市,沿途人口眾多,且這些地區大多有較為發達的工農業,對於塑料製品的需求量和廢棄量都很大,使得這條中國最長的河流成為塑料垃圾的一大集散地。《中國近岸海域環境情況公報》也對長江水質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提出了警告。
  • 塑料海洋:全球海岸線發現的海洋垃圾90%與塑料製品有關
    幾乎一半的海洋哺乳動物物種,包括海豹、鯨魚和鼠海豚,在攝入塑膠袋後死於窒息和飢餓。  除塑膠袋,還有其他垃圾也會對那些海洋生物產生致命影響,繩子會套住好奇啄食的動物的喙和脖頸,當它們身體長大後繩索勒緊,最終把它們絞死;釣魚線會纏繞水生動物的身體,使它們呼吸、進食、滑水每個舉動都要奮力掙扎;丟棄的漁網將繼續「鬼釣」,不分青紅皂白地掃除魚、海豹、烏龜和鯨魚。
  • 海龜屍體被衝上海灘,人類解剖後在體內發現大量塑料垃圾
    在峇里島的海灘上,一隻年輕的雌性綠海龜被衝上了海灘,被發現時已經死亡,人們從它內臟裡發現了大量塑料垃圾,這進一步揭示了人類垃圾對海洋動物的危害。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月19日報導,這隻海龜是在峇里島的海灘上被衝浪者發現的,被發現時已經死亡。
  • 死亡陷阱 這些動物都死在了塑料垃圾之下
    筆者查找發現,揭露動物因誤食塑料而死的案例比比皆是。  死亡陷阱:這些動物都死在了塑料垃圾之下  稜皮龜:  9月份,人們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的卡雷亞海灘發現了一頭稜皮龜,這隻稜皮龜被發現時已經死亡,該龜重達700公斤,長達兩米。這已是本月在該區發現的第二隻死亡的稜皮龜。
  • 「難纏」的海洋塑料垃圾
    圖 | unsplash.com  最近,Oceana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中首次詳細說明了塑料垃圾對美國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龜的影響數據——在研究的1792個實例中,有88%是被列為瀕危的海洋動物,其中包括夏威夷僧海豹、海牛、斯特勒海獅等六種瀕臨滅絕的物種。
  • 研究:2040年全球塑料垃圾至少將達到7億噸
    你還在用塑料吸管嗎?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全球的人們從現在起扔掉吸管,儘量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到2040年塑料垃圾還是會達到7億噸以上,這對於海洋和野生動植物都是一場災難。新研究發現,如果全世界聯合起來立即採取行動來降低塑料消費,預計到2040年汙染環境的塑料垃圾仍將達到7.1億公噸。
  • 萬米海底淪為塑料垃圾槽 會對深海物種造成什麼影響
    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早已為人所知,如今,英國科學家發現塑料汙染不僅存在於海洋淺表,而且延伸至海洋深處,包括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超萬米的地球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被海漂垃圾覆蓋的海灘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紐卡斯爾大學自然和環境科學學院研究人員從馬裡亞納海溝和另外5個深度超過6000米的海溝捕捉並分析海洋動物樣本,在這6個海溝都發現有片腳類動物攝入塑料微粒,而且越靠近海床覓食,攝入塑料微粒越多。 在馬裡亞納海溝提取的所有動物樣本體內都含塑料微粒。片腳類動物外形像蝦,體型微小。
  • 水果、蔬菜中也發現塑料垃圾,對人類危害真正開始了?
    大家熱議最多的可能就是在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它,因為這是超乎了我們想像的。而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指出,在全球範圍之中,通過統計模擬數據顯示,每年約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預計10年後或翻一番,我們從如今的情況也可以看到,塑料垃圾是在不斷往海洋之中運輸,數量是在不斷上升是沒有誤的。
  • 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
    這些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被眾多洗護產品用來增加液體密度、去除角質,同時也讓產品變得新鮮好看。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從北極積雪、珠穆朗瑪峰最頂峰到海底最深處,幾乎每個生態系統中都存在微塑料碎。微塑料甚至已經到達地球上最偏遠的地區,並成為食物鏈的一部分。
  • 外媒:研究稱塑料已進入南極陸地食物鏈
    據法新社6月23日報導,科學家在南極土壤裡的微生物體內發現了少量聚苯乙烯,令人擔心微塑料汙染已經「深深」進入世界上最偏遠地區的陸地食物系統。雖然微塑料滲入海洋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首次提供了南極陸地食物鏈受到汙染的證據。
  • 全球最深海溝發現新神秘生物,其體內竟充滿塑料垃圾
    ),最令研究人員意外的是,它體內充滿塑料垃圾,因此將它命名為 Eurythenes plasticus(塑料鉤蝦)。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海洋平面以下約7公裡處,發現小小的塑料鉤蝦。但體內已經被塑料汙染,其實去年海洋生態學家 Alan Jamieson 曾指出,全球多個最深海溝已成為「終極垃圾槽」,其中深海物種的腸胃已廣泛存在微膠粒。
  • 新研究發現:農作物正在吸收微塑料
    大棚蔬菜種植及潛在微塑料汙染來源(煙臺海岸帶所供圖)塑料汙染正成為整個地球表層生態系統最嚴重的威脅之一。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微塑料可以被農作物吸收並進入其可食用部位。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與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完成,相關論文於7月13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可持續性》上。海洋中小於5毫米的微塑料越來越被人們知曉,但對於陸地生態系統中微塑料的了解仍非常有限。「土壤中的微塑料可能是一個更嚴重的環境問題。」
  • 塑料垃圾侵佔世界瀕危遺產「進化島」 海豹把塑料瓶當玩具海鳥用...
    但是,人們在這片絕美的群島上也發現了塑料垃圾。令人悲哀的是,這裡的海豹用塑料瓶當玩具,而屬於珍稀物種的海鳥只能用塑料垃圾來築巢。當地動物保護團體表示,雖然這片群島97%的區域禁止人類進入,但也阻止不了成噸的塑料垃圾隨著海水不斷衝上受保護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