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網站9月2日發表了題為《研究發現塑料微粒汙染給土壤物種帶來滅頂之災》的報導,研究發現,塑料微粒汙染對生活在土壤中的蟎、昆蟲幼蟲和其他維持土地肥力的微小生物種群造成了嚴重破壞。相關內容摘編如下:
研究報告指出,與海洋相比,堆積在陸地上的廢棄袋子、杯子、纖維和其他形式的塑料垃圾數量更多,對生活在地表以下的大量物種造成嚴重影響。
雖然人類幾乎用肉眼看不見蟎、蠕蟲、跳蟲和其他種類的微型節肢動物和線蟲,但它們在碳和氮的循環利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細菌可吸收的形態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它們越來越受到基於石油製造的合成產品廢棄物的威脅。上述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報告》上的新研究指出,人類自1950年以來已產生63億噸塑料垃圾,其中79%堆積在垃圾填埋場或滲透到自然環境中。
研究報告的作者稱,這是首次實地研究塑料垃圾會對大量的微型節肢動物和線蟲,以及真菌和細菌等微生物產生何種影響。
科學家將中國重慶金佛山的一塊亞熱帶土地劃分為6個區塊,每個區塊包含4個試驗區。4個試驗區由不同含量的低密度聚乙烯碎片覆蓋:分別為每平方米0克、5克、10克和15克。在聚乙烯滲入土壤287天後,研究人員採集了5個樣本,並對土壤裡面的物種數量進行了統計。
他們發現,相較於對照區域,在塑料汙染程度最高的區域,最常見的物種——甲蟎數量大幅下降(減少15%),另外三種節肢動物的數量降幅甚至更大,分別是雙翅目(蒼蠅)幼蟲(減少30%)、鱗翅目(蛾與蝴蝶)幼蟲(減少41%)和膜翅目昆蟲(螞蟻)(減少62%)。他們還發現線蟲數量減少了20%。
雖然細菌和真菌相對來說沒有受到影響,但研究報告的結論是,「塑料微粒通過土壤食物網會產生強烈的級聯效應,導致微生物功能的改變,從而進一步對土壤中的碳和養分循環產生潛在的影響」。
研究報告的作者呼籲對不同深度和其他環境的土壤展開進一步研究,但他們表示,向決策者和消費者發出的信息是明確的:「我們呼籲減少塑料的使用,避免在土壤中掩埋塑料廢物,因為這可能對土壤群落和陸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產生不利的生態影響。」
資料圖片:塑膠袋和塑料瓶遍布西班牙馬拉加省一海灘。(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