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學全獎博士回顧:感謝自己那個「草率」的決定!

2020-12-05 騰訊網

  「

  「I accept the offer of admission.」

  在三月稀鬆平常的一天,我的申請季結束了。點擊確定時的感覺很複雜,有釋然,有不甘心,有內疚,但更多的還是對未來生活的緊張和期待。

  借寫申請故事的契機,記錄一下自己大學期間的心路歷程,是給自己的交代,也希望能給其他申請的同學做一個參考。

  」

  F同學

  北京大學-心理學

  GPA:3.7+

  GRE:330+

  TOEFL:110+

  offer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全獎

  從心:「草率」的決定

  在大一各類理科基礎課的洗禮後,大二時我開始接觸到了心理學的一些比較核心的必修課(實驗心理學、編程方法等),也對系裡老師的研究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

  經過對心理學不同分支的一些探索後(課程小組作業、綜述寫作的選題、聽各個老師的組會等),我發現自己對決策過程比較感興趣,尤其是人際互動中的dynamic。

  此外,對其他學科的一些接觸讓我意識到可能我對就業的興趣不太大,更喜歡學術圈的氛圍。因此,基本確定了自己想要讀心理學phd的決定。於是,我加入了我們系的決策學習實驗室,並報名了本科生科研,想在該領域積累一定的文獻閱讀和實驗經驗。

  此外,在大二暑假我參加了伯克利的暑期學校,體驗了國外的課堂氛圍以及生活方式,感覺自己還蠻喜歡的,因此也堅定了自己想要出國的決心。

  現在看來,其實我在當時做決定前的信息收集工作並不充分,沒有找特別多的學長學姐了解,更像是一種直覺性的「從心」選擇,如今對這個方向的熱情主要是在投入後逐漸燃起的。

  但我還是很感謝自己當時這樣果斷(草率)地決定了未來的方向:雖然花時間想清楚未來的方向很重要,但我還是建議大家儘快定下方向,不要在還沒嘗試前花費太多時間在前瞻後顧的左右盤算中,大學四年真的很短,儘早決定能為之後提升背景準備申請材料留出更多時間。

  談一下multitask這件事

  在正常完成課業之外,我在大三時主要完成了GRE、TOEFL考試以及找暑研的任務。大三上時的一門專業課對閱讀英文文獻的要求較高,利用這個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英語輸入量。

  找暑研的初衷是為了繼暑校之後,想體驗一下在國外實驗室生活的感受。在找暑研的過程中開始左右碰壁,但這也與自己當時對各個老師的研究領域、活躍程度不熟悉、對自己未來研究方向不夠明確有關。經過多番郵件單向傳送後,有幸得到了一個研究社會決策和情緒的實驗室PI的同意。

  我之前讀過這個PI發表的許多文章,覺得她做的東西很有意思,因此最後也決定去她那兒做暑研。我覺得暑研對我最大的幫助不僅在於提升了我的整體實力,更在於讓我在閱讀文獻、和博士生老師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了我對未來研究方向的規劃。

  這和平時上學期間在實驗室工作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我之後申請的幫助很大。因此,非常推薦大家都能有(至少)一個暑假full-time在實驗室工作的經歷。

  在這裡我還想稍微談一下multitask這件事。大學前兩年,我總覺得對一件事情的投入是全或無的過程,比如「是否學工和雙學位無法兼得?」之類的問題,在正式開始前就考慮到最壞的情況(「學工做不好,雙學位課也不及格」),然後以選擇其中一者以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但我的建議是,如果什麼都想要,那就什麼都先做著,給自己多樣的可能性。但同時也給自己留出中途quit的機會,允許自己反悔。

  至少這樣可以避免因為沒有做一件事而產生的懊悔。實際上,人在很多時候對事情困難程度的預期、對自己能力的預期是與真實情況存在差異的。

  總而言之,multitask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學會提高效率、時間管理,並與內心的不確定、可能產生的焦慮泰然相處,逐漸發展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我與再來人

  大四上主要用於繼續之前暑研開展的項目、準備申請材料、套磁。由於我在申請時沒有publication,而且心理學一般進入phd時會有確定的導師,因此我在套磁上花了比較大的功夫,對感興趣的PI都發了套磁郵件,在其中表達了自己對他們工作的了解、自己未來的研究興趣、以及詢問他們是否招人,大多收到了比較積極的回覆,並得到了一些informal的面談機會,在skype過程中儘可能地去impress他們。

  在文書撰寫過程中,尤其要感謝再來人的幫助。雖然我與再來人建立聯繫的時間較晚,也一度因為自己的拖延感到沮喪,但我的客戶經理(CD)老師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幫我完成了導師匹配等相關事宜,溝通順暢且迅速。

  學術導師也非常令我驚喜,他不僅為我提供了文書思路上的指導,更是對我目前在進行的project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交流完全沒有障礙。

  在之後具體的文書修改過程中,他不僅會為我直接修改語句,更會向我的一些表達提出問題,促使我進一步去思考我做過的project的意義和彼此之間的聯繫,幫助將文書整合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也間接幫助我準備了之後的面試。

  文筆導師不僅helpful還非常encouraging, 經常畫笑臉鼓勵我,讓我在申請中得到了充分的支持。我最後的申請結果離不開三位老師的悉心指導,再次感謝。

  寫在最後

  前兩天翻到了自己以前的日記,仿佛又看見了那個對未來沒有方向,迷茫的自己,為了找暑研到處奔走的自己,不知所措對未來毫無把握的自己。

  於是又一次要感謝自己出國的決定,經過一路上的歷練變得更加有自信,更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拿到offer不是結束,而是下一段激動人心的旅程的起點。與君共勉!

相關焦點

  • Pivot學員說 | 從北大到MIT物理全獎博士,感謝圓我與世界頂尖共事的夢想
    北大物理N學長獲得Princeton EE,Yale,Caltech應用物理,Chicago分子工程博士全獎北大物理T學長獲得Princeton,Rice,UCSB物理,Chicago分子工程,Yale EE博士全獎北大物理L學姐獲得Princeton/UCSB/Umich/UCSD物理北大物理Q學姐獲得Harvard物理北大物理
  • 哈佛第一位終身教授,毅然回國任教,曾說這不是簡單的決定
    求學北大,美國深造1962年6月,謝曉亮出生於北京,並在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和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度過小學與中學階段,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博士畢業後進入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 非洲首位女副總統辭職讀博士 將入讀哈佛醫學院
    非洲首位女副總統辭職讀博士 將入讀哈佛醫學院轉自搜狐  烏幹達的斯佩西奧拉·卡齊布韋是非洲第一位女副總統,日前這位處於政治生涯頂峰的女士做出了驚人決定:辭去副總統職務,前往美國哈佛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 哈佛華裔物理博士,畢業投身好萊塢
    幾個月後,牛楠(Kevin Niu)就將獲得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
  • 哈佛8位愛國博士回國,撐起我國強磁研究一片天,網友:真帥!
    今天,胡侃教育就要給大家分享哈佛8位愛國博士的故事,為了完成建設國家的大業,他們甘願放棄在國外發展的一切,這才是廣大學子最好的榜樣!而故事的開始要從王俊峰這個哈佛大學高材生說起。當時的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是匡光力,他被王俊峰紮實的強磁場理論知識深深吸引,非常在意王俊峰這個歸國人才,兩個相差8歲的科學家一見如故,王俊峰當即決定回國發展。
  • 浙大學霸獲多所世界名校全獎博士offer,父母也浙大畢業
    從一名放養模式教育下的高中生,他一路逆襲成為本科專業年級第一,他從小熱愛化學,立志要為世界作出一點改變,並付諸於行動,最終拿到包括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多所世界知名學府在內的全獎博士offer。他說高度自律的生活非常有趣。
  • 哈佛物理學博士入職街道辦事處被群嘲,但我卻覺得沒毛病
    這些工作職責看起來非常的基層化,和她曾經的諸多學術型title,如擔任副教授的哈佛物理學博士、入選「未來科學家」項目等,有些格格不入。 這樣的人生和職業選擇,也讓許多人表示難以理解。
  •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
    在這裡,心理學將為我們發現這種「可能」。心理學家艾倫·朗格教授今年63歲,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第一位在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獲得教授席位的女性,以及哈佛醫學院的老年醫學部門成員之一。曾獲古根漢藝術基金獎,美國心理學會公共心理學傑出貢獻等多項大獎。在一部即將開拍的好萊塢新片《倒時鐘》中,詹妮弗·安妮斯頓將出演朗格教授,電影主線是她在1979年做的一個實驗。
  • 哈佛心理學:你的表情,正在出賣你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從哈佛大學到職場,是如何利用心理學獲得快速成長的。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懂得努力了。過去幾年,我常在大陸和臺灣之間行走,認識了許多80後、90後,我發現,通過自身努力去提升自己,改善生活乃至命運,越來越成為這些年輕人的共識。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哈佛大學雙學科正教授、三院院士莊小威
    1996年,24歲的莊小威博士畢業後進入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師從朱棣文——第12任美國能源部部長、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莊小威開始從事與化學、生物學科交叉的研究,做一些跟蹤分子行為的實驗。 做科研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只有對自己的學問擁有長期的熱情,才能擁有動力,而動力就是化解一切困難的秘訣。常常一周七天,莊小威除了吃飯和睡覺,剩下的時間全是工作。
  • Harvard應用物理博士全獎Double kill!恭喜2位Pivot學員集體收穫錄取!!
    祝賀【北京大學】C同學 【北京大學】Z同學收穫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Applied Physics博士全獎錄取!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哈佛大學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建立於1636年,最早由麻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初名「新市民學院」。
  •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最適合自學的入門心理學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大學入門級心理學沒你想的那麼難說起心理學,相信日常生活中的我們大多數人都略知一二,但是具體心理學是什麼,可是誰都說不上來,總覺得是高大上非常高深的東西,而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入門級心理學沒你想的那麼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入門級心理學都是在講一些什麼事情。
  • 4大力學全滿分,34歲的哈佛正教授,這女孩怎麼做到的?
    四大力學,哪個不是掛了無數人,全滿分,這不是開玩笑嗎?然而有人做到了,莊小威,初中開始就上的是中科大少年班預備班,一個不小心就把《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和《熱力學、統計物理》四大力學全考了個滿分。前無古人,後面有沒有來者目前還不知道,但即使有來者,估計也是和她一樣的超級學神。
  • 「少年班神童」莊小威,博士畢業才學生物卻與諾獎擦肩而過
    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後,莊小威便赴美開始博士生涯,那年她僅僅19歲。2003年,這位天才少女更是被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垂青,獲得50萬美元獎金。25歲的莊小威在博士畢業後,導師沈元壤就鼓勵表現不錯的她找教職。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3名發展經濟學家獲獎(林毅夫離諾獎最近...
    Abhijit Banerjee,1961年生於印度加爾各答,1988年博士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美國劍橋麻省理工學院福特基金會國際經濟學教授。Esther Duflo,197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1999年博士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扶貧與發展經濟學教授。
  • 我們能看到黑洞,第一要感謝愛因斯坦,第二要感謝來自哈佛的她
    導讀:我們能看到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除了要感謝愛因斯坦,更應該感謝她,毫不誇張的說,她就是那個讓黑洞顯形的女人。凱蒂.鮑曼,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學博士,她學的專業是構建一種複雜而又精確的算法,這種算法能夠通過處理高達500萬千兆的大數據流,最終生成相片,她最後在哈佛大學完成了這一算法構建。
  • 浙大博士解開一個世界數學難題 贏得哈佛人尊重
    他曾經是我的學生,一個內向謙虛的孩子,沒想到,他成功證明了一個世界數學難題,贏得了哈佛人的尊重。」昨天,鎮海中學的黃維民老師給快報記者打來電話。  通訊員 曾昊溟  本報駐寧波記者 邵巧宏 核實報導:徐浩,30歲,寧波鎮海人,現就讀浙江大學數學系博士二年級。然而他在數學研究上已經碩果纍纍。
  • 天才少女18歲讀麻省理工,26歲當哈佛博士,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階層
    天才少女18歲讀麻省理工,26歲當哈佛博士,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階層1977年6月,蔡天西出生於溫州瑞安一個有名的書香世家,父親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蔡笑晚。雖然父親有名,但是蔡天西依舊和當時的大多數孩子一樣,逃不過貧窮二字。要知道蔡天西來到這個家庭的時候,上面已經有5個孩子了,蔡天西最為家裡的小六也是在跟著吃貧窮的苦。
  • 專訪謝曉亮:回國不是簡單的決定,這裡的研究機會比哈佛更好
    謝曉亮也是首位阿爾伯尼獎華人得主。1998年,謝曉亮36歲,被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聘為終身教授。這也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哈佛任命他為Mallinckrodt化學和化學生物學講席教授。
  • Nitin Nohria當選哈佛大學商學院下任院長
    Nohria在1984年獲得了印度孟買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理工學士學位,2007年他還獲得了該校的傑出校友獎。1988年他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Sloan管理學院管理專業博士學位,並贏得行為和政策學科突出博士論文獎。1988年他加入哈佛大學商學院,擔任助教。1993年他被授予副教授,1997年被提拔為終身教授,1999年成為Richard P. Chapman工商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