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學:你的表情,正在出賣你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易簡財經

易簡財經

大家好,我是劉軒。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從哈佛大學到職場,是如何利用心理學獲得快速成長的。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懂得努力了。

過去幾年,我常在大陸和臺灣之間行走,認識了許多80後、90後,我發現,通過自身努力去提升自己,改善生活乃至命運,越來越成為這些年輕人的共識。

我見過凌晨仍在埋首夜讀的大學生,利用業餘時間進修的白領,手不釋卷的年輕老闆,邊打工邊遊歷世界的窮遊族……

對於他們來說,努力好像成為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當然了,這也與日益加劇的生存競爭環境有關——不努力,就很可能被飛速前行的時代列車拋下。

但另一方面,我也知道,並非所有的努力都有明顯的成效,用心付出也不一定得到所希冀的收穫。

有一次在大學裡演講,有位年輕學生就問:「我讀過不少勵志書和名人傳,很受感動和鼓舞,也按照書裡說的方法去努力了,下了很大功夫,但一段時間過去後,為什麼沒有太大的進步呢?」

答案很簡單:「蠻幹」式的努力,只會讓你「努力反被努力誤」。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受到某些「雞湯」的激勵,每天都很熱血地去工作,從踏入公司開始,整個人就「燃」起來,風風火火地處理各種事情,恨不能一個小時同時去做兩百件事情,但常常是熱心辦壞事,工作業績平平,甚至人緣都處得一般。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激勵他們努力的那些理念和方法,都已經過時了。

01

不能否認,至今仍大肆流行的勵志書、雞湯文、成功學,確實鼓舞過幾代年輕人,至少幫助建立了努力拼搏的心態。

然而,問題在於,此類讀物過分誇大了「心態」的作用,也就導致了很多人「蠻幹」式的努力,誤以為只要努力,就一定怎樣怎樣。

這套以「心態」為核心的成功邏輯,其實是建立在上個世紀某個特定階段的經濟結構、社會文化和人情世故之上的,早就已經過時了,也從來沒有科學實驗和理論證明這套邏輯是有效的。

現在還按照這些來做,恐怕只能收穫一些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更多的迷惑罷了。

在當前時代,正確的方向和科學的方法,遠比埋頭苦幹要重要得多。

我有一個好友,長年來苦惱於身材問題,為了減重,她嘗試過運動、節食,甚至減肥藥,付出了很多努力和代價,但成效卻很平平。

直到她放棄這種「蠻幹」式的努力,開始靜下心來研究,學習了很多專業健身知識,並經常請教營養師該怎麼吃,才終於成功地減到了目標體重,再也不受身材問題的困擾。

再以我自己為例,我以前很不喜歡跑步,因為既無聊又容易累。直到有一天,我需要參加一個「鐵人三項」競賽,一位專業教練建議我:先換一雙鞋子。

我才知道,原來跑步不是隨便一雙運動鞋就可以!而且從鞋子開始,我刷新了很多對跑步的認識。若沒有教練的專業指導,我就完全錯過了這項運動的樂趣。現在的我,跑個半馬都不是問題。

▲劉墉、劉軒父子深深影響了幾代年輕人的成長

很多人之所以勞無所得,往往就因為勤於「努力」,而懶於「方法」,所以「努力反被努力誤」。這使大多數人容易走入的誤區,連我也不能例外。

在哈佛大學讀書時,我也有一段努力從本科讀到碩士一路攻到博士班的「勵志」經歷。

你可能會覺得我像很多傳說中的「學霸」一樣,是每天都熬夜自修,泡圖書館,穿梭在各個課堂,與教授們談笑風生,打通學問的奇經八脈,最後走向學術巔峰吧。

其實完全不是。

因為哈佛規定前兩年不分專業,學生可以自由選課,所以,一開始,我用盡一切時間聽各種課程,拼命學習,很勵志很雞湯吧!

▲劉墉、劉軒父子在哈佛

但結果是,我把大腦塞得滿滿的,讓自己筋疲力盡,卻毫無建樹。我才意識到,一個人精力有限,再努力也不可能裝下所有學問!

於是,我轉變策略,只去聽自己感興趣的,再決定要不要深入。雖然這聽上去不那麼勵志了,但讓我免除了「努力反被努力誤」的結局。

在上了各種課程後,我發現心理學很特別,它不僅提供學術理論,還能應用到人生的各個方面。

無論你是工作、戀愛、學習、應酬、營銷、創意…從心理學中都能找到方法來使用,於是我就主修了心理學,並因此更加知道人應該怎樣去正確地努力,也樂於試驗各種「有用」的心理學技巧。

修完博士班後,我回到臺灣,做過主持人、DJ、品牌顧問、作家、演說家、營銷專家等等不同領域裡的職業,有時甚至同時身兼數職,居然都做得不錯。

▲《我是演說家》獲總冠軍現場

有不少人好奇,以一個人的有限時間和精力,怎樣做到在如此截然不同的身份中頻繁切換,還能保持高效自如的狀態?

其實這也得益於心理學,讓我知道哪些是關鍵,在哪個方向用力最有效。

比如,什麼樣的時間安排會讓人更有效率,如何從身體語言判斷對方的真實想法,社交場合怎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負面情緒來了如何迅速擺脫,等等。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方法會很理論,但恰恰相反,它更像是我隨身攜帶的一個工具,拿起來就可以用,而且很好用,我稱之為Psychology you can use。

掌握了這些心理學工具,你會發現,原來模糊不清的很多事情變得清晰明朗,就像有了一雙「透視眼」,能夠清楚地知道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不至於走彎路或白費力氣。

這也是我在二十年的心理學實踐中獲得的體悟和益處。

02

我把這些心理學工具整理成了12堂課。每堂課是一個工具,也是一個方法,幫你更有效率的去努力,也幫你解決人生中的一些問題。

比如:

你可以通過「閱人術」看穿人際交往中的潛臺詞;

通過「溝通術」迅速提升自己的說服能力;

通過「情場術」了解自己創造好「桃花運」的原理……

學習的方法,除了每期視頻教授核心訣竅,還會提供隨手卡片,供日常生活中隨時查閱和應用。

不過坦白講,在一開始的時候,也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入手,因為之前沒有人這樣拍過心理學課程。

整個製作團隊都是從零開始嘗試,光是腳本就嘗試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怎麼講理論,故事怎麼穿插,各個部分的比重怎麼設定等等,都是經過許多次的試錯、調整,才得到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結果。

也因此,當我們在拍攝過程中,甚至拍攝完畢後,發現有些地方不對,需要調整,也要很心痛的去砍掉、去重拍。

我記得第二集重拍了兩次,第五集重拍了三次,有幾集在臨近更新時間了,突然想到了更好的呈現方式,那就全員加班來重拍需要的部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重拍和修正?除了團隊所有成員都想做出最精緻的課程之外,是我們在不斷問自己同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大家看完課程後,馬上就能用?

所以,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嘗試了各種視覺、聽覺的方法,並使用全新的講解方式。

當你看完課程,會覺得非常流暢,好像把一件事情說的很輕鬆,其實,這些都是所有製作人員拼力讓課程更加「有用」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當我看到課程留言區有很多真摯的留言時,也真的感受到內心深處的震動和感動。

像「婚姻裡必須知道的十件事」那堂課,有的朋友看了很有感觸,說剛好跟另一半有些溝通不良,看到課程後會試試不同的溝通方式;

「勇敢挑戰生活的現狀」那堂課,有朋友留言說自己正面臨人生低潮,這堂課給了他希望,讓他勇敢邁出一步;

「面對負面情緒」那堂課講到自我溝通,有朋友留言說,想起了過去的親人的聲音,潸然淚下。

我經常看大家留言時感動到落淚。這也許是緣分,也許是巧合,恰好讓大家在某個時候看到了有幫助的課。

如果課程中任何一集的任何一個方法,幫到任何一個朋友,我想都是製作團隊每個成員的最大的幸福,也讓我有更大的動力去計劃下一季的內容。

雖然隔著網絡,隔著海峽,隔著手機屏幕,我們並沒有當下眼神的交集,但每一次的用心付出,每一條熱情的留言,都讓我們擁有了更深層次的交流。

這或許是資訊時代,藉助冷冰的技術,我們所擁有的一種帶有溫度的相遇吧。

我希望在如此忙碌而快速的現代生活中,透過心理學的方法,幫助你精簡人生中的冗餘、避開努力的彎路、優化人生奮鬥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一起實現每個人心中那自由而快樂的生活。

12堂精緻視頻課程

一系列課後隨堂講義

把有用的心理學教給你

讓你更有效率,更有魅力地去努力

聽課說明

本課程為虛擬產品,暫不支持退款,請您諒解!

相關焦點

  • 如何通過面部表情看穿對方意圖?很簡單,沒學過心理學也可以!
    人們往往認為心理學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不是一般人能夠掌握的。其實這是錯的,心理學並不高深,它考驗的是人們對於細節的觀察力和辨別能力,與其說它高深,不如說它細緻,對人性和現實事物了解的更加透徹的人就越是明白心理學的魅力。
  • 心理學:讀懂微表情,正在對你撒謊的人,往往逃不出這4種情態
    微表情最能直觀展現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但有的時候表情也不能和實際的內心活動趨於一致。換句話說,微表情也是會說謊的。那麼我們怎麼通過微表情來知道對方心底到底是什麼想的呢?怎麼知道對方是不是在說謊呢?學習會以下幾點讓你可以輕易知道別人內心怎麼想的。
  • 身體語言中的迷惑性表情,微表情心理學為你分辨出來
    上次聊到心理學書上說一個人盯著你說話時,證明此人是坦誠的,值得信賴。再想想,如果你想騙一個人,你會不會故意盯著對方講話,以顯得真誠,取得信任?可能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做。所以心理學上的這一條還得靈活運用。騙子常會注視著你說話,那如何才知道他是在撒謊呢?心理學家研究得出:人在說謊時,常會刻意注視對方,由於緊張瞳孔會擴大。所以有人盯著你說話時,只要發現瞳孔擴大,也是在說謊。微表情動作開始的0.3秒,是一種本能反應,只是很難抓住;然後就會出現延後的動作,延後動作多是裝出來的,你可以反向理解其動作。
  • 心理學與微表情微動作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曾或多或少的對心理學感興趣,在我所接觸的人裡好像大多數女生對此內容更是樂此不彼,每次一提起這個話題她們總是有很多話要說,有的甚至當你問她們想學點什麼,她們都會脫口而出說心理學,那麼心裡學究竟是什麼,我對此也是一知半解,所以這個月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書,由作者知非編著的這本
  • 微表情心理學:這3個微表情動作你一定遇到過
    語言和手勢的不一致代表說謊比如你朋友說在什麼地方看到你。然後說他在你左邊,而他的手勢指著右邊,基本可以斷定她在說謊。觀察一個人的基本手勢基本含義,如果他的語言和他手勢代表的意思相悖,他就很可能在說謊。觀察對方眼神,辨別對方對你的態度當你走向人群時,真心喜歡的朋友會挑起他們的眉毛(或將眉毛彎成拱形),相反,那些不太友好的人會輕輕地斜視我,那是一種一旦察覺就永遠也忘不掉的眼神。當你靠近他們時,他們會馬上改變表情。還有就是,一般嫉妒你的人看你時習慣眯著眼。並且身體稍微後傾。
  •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最適合自學的入門心理學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大學入門級心理學沒你想的那麼難說起心理學,相信日常生活中的我們大多數人都略知一二,但是具體心理學是什麼,可是誰都說不上來,總覺得是高大上非常高深的東西,而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入門級心理學沒你想的那麼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入門級心理學都是在講一些什麼事情。
  • 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對你撒謊?別瞎猜,心理學家告訴你答案
    我身邊有一位研究心理學的朋友,在和他說話時,我們總會不自覺中變得謹慎一點。因為按他的說法,經驗豐富的心理學高手,可以通過微表情看穿一個人的心中所想。一個人不管表面如何掩飾,表情都是內心想法最質感的表達。
  • 微表情心理學:讀心識人準到骨子裡
    為什麼每次談判,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卻仍在不知不覺中被人看穿?為什麼每次約會,你都無法走進TA的大腦、弄清TA在想什麼,最終不歡而散?為什麼你明明很努力卻得不到應有的賞識和回報,而那個比你「懶惰」的人卻能步步高升?為什麼你總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或者為什麼那樣?
  • 微表情心理學
    手勢、肢體動作和表情默默都地傳達著人們的每一種情緒——從權威、自信到自我保護和自我意識,細微處洩天機。巧用心理學,不僅能讓你在人際交往中更得心應手,也讓你有一個比較科學、高效的方式,去實現目標。以下有幾種方法可以讓你第一時間明白對方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之中:1、焦慮的表現:手指摩擦掌心2、緊張的表現:手插口袋3、心神不寧的表現:把玩領帶或者項鍊4、窘迫的表現:咬下嘴唇或者抿嘴唇
  • 你不知道的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源于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是德文本意是「完形、成為一個整體」,認為人的心理過程是個整體,人的思維、感情、動機、決定和推理等都不能分開研究。格式塔還有一些很好玩的研究,比如下圖。當你看時,看到是花瓶,還是兩個人臉呢,更有趣的是,如果你看見花瓶就看不見人臉,看見人臉就看不見花瓶,不信你試試看。
  • 「微表情心理學」這項技能 讓你能一眼看穿別人的真實想法
    無論是為了看出別人的真實想法,還是為了與大家相處的更融洽,你都要了解一些微表情心理學。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聽到有人誇別人:"這孩子有眼力勁兒。」那麼什麼是有眼力勁兒呢? 就會察言觀色,說的話辦的事符合對方的心意。
  • 那些好玩的表情包,正在把你變成白痴
    目前網絡聊天,主要是以表情包、文字為主。其中,表情包為主的信息越來越受歡迎;原本用於鍛鍊理性思維的文字也在被快速改造,所有交流的語言,都是可以轉化成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表情包來表達。表情包深受全球年輕人喜愛,但使用程度和不同的文化有關。在全球使用最廣聊天軟體WhatsApp上面,只有簡單的一對一聊天功能,直到今年才加了極少數的表情圖。美國人喜歡打字,直到現在簡訊的交流使用率還是很高。
  • 哈佛碩士張喜寒,讓你開竅大腦的心智訓練法!
    :給你的大腦加個外掛第1個沒好氣地說:「你看不見嗎?我在砌牆。」第2個抬頭一笑:「我馬上要蓋出一幢高樓。」第3個邊幹邊哼著歌,他笑的燦爛開心:「我正在建設一座新城市。」多年以後,第1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牆;第2個人在辦公室中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而第3個人,成為了前兩個人的老闆。
  • 微表情心理學:快看看,你的那些下意識的動作出賣了你
    他們也會請你幫忙辦事,但很多時候,你辦得再好他們都不怎麼滿意,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只是想從你做事的過程中獲取某種啟示而已。他們在社交場合很善於表現自己,卻時常遭到別人的討厭,對事業一往無前的精神倒是被很多人欣賞。拍打頭部拍打頭部這個動作多是在向你表示懊悔和自我譴責。
  • 微表情心理學01期丨透過這幾個動作,看穿他人的真實想法!
    人生就像一場化裝舞會,每個人都用面具擋住了自己的真實表情。站在你面前的ta,是言為心聲,還是口是心非?摘下他們的面具,看透他們的心聲,將一切秘密盡收眼底。但表情、眼神、下意識的動作等,是人無法控制的,更是裝不出來的。這就是微表情、微反應。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這是我們的微表情心理學——01期。
  •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
    在這裡,心理學將為我們發現這種「可能」。心理學家艾倫·朗格教授今年63歲,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第一位在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獲得教授席位的女性,以及哈佛醫學院的老年醫學部門成員之一。曾獲古根漢藝術基金獎,美國心理學會公共心理學傑出貢獻等多項大獎。在一部即將開拍的好萊塢新片《倒時鐘》中,詹妮弗·安妮斯頓將出演朗格教授,電影主線是她在1979年做的一個實驗。
  • 生命靈數佔卜:你最容易被誰出賣?
    在這個世界上,即便是你真心對人,也會有遭遇他人無情對待的時刻,有些人總會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今天,梵心老師將利用玄學,周易結合生命靈數來為你預測,看看你最容易被誰出賣。你的事業運還不錯,而且,你自己偏財運在33-43歲都是屬於比較旺的階段,期間若是進行一些投資,能夠獲利,但你自己容易因為兄弟姐妹的出賣而導致事業受阻,建議你不要過多將太多秘密讓一些居心叵測的兄弟姐妹知道。
  • 你最常用的微信表情,暴露了你的年齡
    文:壹心理主筆團來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01 你最常用的表情包暴露了你的年齡你最常用的表情包是哪個?當心暴露年齡哦。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Laura Carstensen 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人類老化的過程中,主觀幸福感和積極情緒的體驗是逐步上升的,反而消極的情緒,會逐步下降。在同等條件下,他們會將自己的認知資源,比如記憶力、注意力,放在積極信息上,迴避那些皺眉、憤怒等等消極的表情。而恰恰是那些顏色飽和度超高的表情,到處充滿正能量。
  • 如何通過觀察男人的表情,就看懂他的內心?心理學家來教你
    其實這都是最為基礎的心理學知識,人會因為喜怒哀樂,而發出一些表情。同樣,我們也可以在一個人的表情裡,洞察一個人的內心。我們經常說男人是狡猾甚至虛偽的,你看出他究竟是不是再騙你,更看不出他內心究竟在想什麼。那麼如何通過觀察一個男人的微表情,就看穿他的內心想法法呢?心理學教會你更多的心理技巧。
  • 情緒心理學:為什麼「面部表情管理」這麼難?!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35講。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美國認知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對於「情緒」和「面部表情」的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不是有這樣的體驗:「表情管理」太難了!比如,在會議過程中,你的上司突然批評了你,你的面部表情就立馬僵掉了。雖然,你拼命告訴自己,要微笑,要寵辱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