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心理主筆團
來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01
你最常用的表情包
暴露了你的年齡
你最常用的表情包是哪個?
當心暴露年齡哦。
昨天,微信發布《2018 微信年度數據報告》,微信團隊稱,不同群體使用的表情包完全不同。
00 後愛用 【捂臉】,表達自己的無奈,晚睡早起,晚上 10 點夜生活才剛剛開始。比起保溫杯裡泡枸杞、早睡早起的成年人來說,確實服氣。
90 後愛用 【笑哭】,正如二十多歲的人生,總是邊笑邊哭。與 00 後不同,他們是起床時間最晚的一代人,起床刷圈看新聞,中午準時點外賣,睡覺前熱衷給朋友點讚。
80 後最愛 【憨笑】,好像總是一身正能量,白天工作,早晚閱讀 N 年不變,一如既往地關心國家大事,勤勞程度實在感人。
70 後青睞 【偷笑】,沒事兒常常偷著樂的樂觀主義者。喜歡在休閒時刻刷朋友圈,晚上 11 點半準時睡覺,簡直就是健康標兵啊!
55 歲以上的叔叔阿姨嘛,最愛 【點讚】,身上似乎都是使不完的鼓勵勁兒,當然還不忘關注養生事業。
看完,網友紛紛對號入座,朋友圈立馬刷屏,微博也炸了。
點讚最高的一條評論說:「70 後最愛用 【微笑】,想懟又不敢懟」。老一輩覺得「微笑」表情就是開心的笑臉,而在年輕人的眼裡,卻是「嘲笑」、「死亡訊號」、「微笑中透露著 mmp」......
當然也有人質疑的,因為我是 80 後、90 後,可我經常用捂臉表情啊!
儘管這份數據不能完全代表整個群體,但說實話,有些表情包,真的一眼就能暴露年齡。
02
不是同齡人,
使用表情包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不是同齡人,使用表情包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自從爸爸媽媽、大伯大舅、七姑八姨用起了微信之後,有一種表情包充斥著滿滿的土味。
word 藝術字在高頻率地閃爍發光,加上讓人雞皮疙瘩掉一地的祝福您,謝謝您,一千朵玫瑰送給您,讓人想起了 90 年代在 flash 的海洋裡衝浪的 GG 和MM 們。
他們更青睞於高飽和的用色,每一種顏色都蘊含著濃重的感情色彩。比如,他們選的紅不是姨媽紅,也不是番茄紅,一定是絕對是 RGB=(255,0,0)的紅。
色彩搭配起來也很感人,不是紅配綠,就是藍配黃,用最強烈的對比色給人給你最刺眼的視覺衝擊。
總之,飽含正能量,充滿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重在思想表達。表情包很直接,寫什麼就是什麼。文字才是他們表情包的主要內容,圖片只是輔助。
鍾愛於「開心跳動迷迷糊糊地便過去,多少快樂朦朦朧朧地在這裡」的動態效果,習慣用以宋體為首的系統自帶字體,尤愛華文彩雲、黑體、楷體等特徵的,不必說,一定是 60 後、70 後。
而 80 後、90 後,甚至 00 後,越「不要臉」,越俗的表情我們越喜歡,幾百 KB 的小圖內填滿了各種不可言喻又搞笑的梗。滿滿的惡趣味、畫面粗糙,甚至連最基本的畫質都沒有......
△年輕人的表情包
更明顯的差距是,當你把這些表情包發給 60 後、70 後,他們嚴陣以待,真心以為你做了什麼壞事。例如,發個猥瑣的表情,他們還怕被查水錶,立馬一個電話讓你趕緊把表情包撤回去,接著再臭罵一頓。
某位知乎的答主說,有次她發了個「嚇得我褲子都溼了」的表情,媽媽說:「咋嚇成這樣啦,趕緊回來我給你洗褲子」...... 瞬間不想說話。
有人實在不理解,為什麼 60 後、70 後偏偏喜歡這些「土味風情」表情包?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Laura Carstensen 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人類老化的過程中,主觀幸福感和積極情緒的體驗是逐步上升的,反而消極的情緒,會逐步下降。
在同等條件下,他們會將自己的認知資源,比如記憶力、注意力,放在積極信息上,迴避那些皺眉、憤怒等等消極的表情。而恰恰是那些顏色飽和度超高的表情,到處充滿正能量。
此外,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識別一個更加逼真的表情,比費神辨別一個簡筆畫表情包,還要思考表情包背後的深意可容易多了。所以,你總是能看見林憶蓮、馮鞏的大頭照出現在你的對話框裡。
不過,作為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還是忍不住想吐槽一句:「有話能當面說,別發表情包嗎?」
03
這個時代,
沒有表情包能愉快聊天嗎?
無論是正能量爆棚的中老年人,還是充滿惡趣味的年輕人,不難發現,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離不開表情包。
騰訊發布的《中國網民表情報告》指出,90% 以上的網民在聊天時會使用網絡表情符號。
伯克利大學的雅伯特·馬伯藍比教授總結了一條 「7 / 38 / 55」定律,交流中信息的傳遞 7% 靠語言,38% 靠聲調,55% 靠非語言元素,包括說話者的表情、情緒、手勢等。
畢竟,聊天的時候你又看不見對面,沒有表情包的出現,情緒就很難傳達。
幾乎所有人的社交軟體裡都收藏著幾打表情包,那些講來講去都說不出口的話,一個表情包扔出來就搞定。
回顧 2018 年年輕人最愛用的表情包,看看我們被表情包主宰的世界。
△年輕人打不死的鬥志
△ 年輕人面對壓力
△年輕人嘆的氣
△ 面對脫單的壓力
△ 面對現實的無奈
△ 一次次發誓不熬夜
△ 一次次被現實打敗
△ 但絕不被打倒
△加油鴨!
除了表達 「人生如此艱難」 的情緒,表情包還能促進感情,正所謂 「網絡一線牽,珍惜這段緣」。
當你和相親對象加了微信,你拘謹,Ta 害羞,覺得說什麼都不對,這時候,發個表情包就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
表達不滿時,「撕逼」的尺度也被表情包稀釋。
不敢表白?表情包神助攻:
聊天聊不下去了:
當你準備休息時,可以用表情包結束對話。
當然少不了這套聊天必備表情套裝:
對著深夜微信連環奪命 text 的老闆,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半夜聊天到困了又不好意思說」再見「的尷尬時刻,那些受了委屈,心裡氣到爆炸又不知道怎麼表達瞬間,都需要表情包來幫助釋放。
這是屬於年輕群體的獨特審美和專屬交流系統,打破社會束縛,讓內心的情緒像脫韁的野馬一樣飛出來。
沒有任何邊界,只要找到「會心一笑」的同伴對上暗號,就能開始鬥圖大會。
靠表情包而活的人,內心戲一定很足,但他們其實也很善良。
心理學研究表明,表情包是對同理心的考驗。在聊天中使用表情包更多的人,比起不經常用的人,更加讓人感到好相處。
比如你跟朋友說,今天又加班了,真的好想辭職啊!
你覺得下面哪個表情更讓你感到,自己的情緒被對方看見了,更有安慰的感覺?
意識到乾巴巴的文字內容,可能會帶來誤解,你挑了一個合適的表情包,希望讓他更好地理解你的情緒,或者更好地傳達你想表達的感情,其實就是具有同理心的表現。
同理心強的人,不是簡單的善解人意。他們的表情包,會讓你有一看到就覺得 「啊,我能穿越屏幕感受到對方的溫度」 的感覺,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美國最大的網絡交友社區 Match.com 一項調查甚至發現:
在網絡社區聊天中,那些頻繁使用表情包的人,他們在 Match.com 網上牽手另一半的成功率也更高。
微信表情的出現,讓原本冰冷的網絡交流多了很多人情味和趣味。
在聊天這件事上,如果你有說不出的話,學會使用表情包,下一個聊天高手就是你。
因為,每一個簡單的表情包背後,都藏著一個人洶湧又含蓄的情感。
(友情提醒:選擇表情包也要注意使用情況,千萬別在工作群猛刷表情包噢~)
最後,給大家拜個早年鴨。
世界和我愛著你。
作者簡介:今日作者:壹心理主筆團 | 碗仔 笛子 曜珏 時差大叔,一群與弗洛伊德抬槓的年輕人。微信公眾號: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責任編輯:Spencer 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