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未來的路應該如何去走

2020-11-27 機經網

  事實上,如今「機器人代替人工」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已經進入倉庫、醫院和工廠中,代替人工進行分揀包裹、為病人送餐食、藥品和衣物等。在某些情況下,AMR可以填補空缺職位,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它們會與人類並排工作。機器人製造商一直在研究如何將更好的製圖系統整合到AMR中,通過工作場所的路線,創建更好的傳感器來保護與AMR在同一空間工作的人,並找到為AMR充電的最佳方法。

  一些新的醫院和酒店計劃部署機器人

  搬運機器人Aethon TUG在醫院可以提供送餐、藥品和處理管理醫療廢棄物以及回收餐具等服務。Aethon高級副總裁Peter Seiff說:「Aethon TUG在醫院運營時,從很多方面來說,它相當於一座微型城市。」 TUG機器人通過內置的醫院地圖,能夠自動識別路線。通過內置的雷射雷達、紅外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等,感知醫院走廊上的障礙物以及行人,在醫院內行走自如。

  另外,這個機器人支持媒體播放,還可以讓醫護人員與病人遠程聊天。這家機器人公司表示,TUG機器人不僅能讓醫護人員從瑣碎勞動力中解放出來並避免因此而產生的工傷,還可以增加機器人在醫療界的聲譽,兌現科技造福人類的承諾。

  目前,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使用27臺Aethon TUG機器人。正如在萬聖節活動中所看到的,它們在人類周圍工作良好。

  Aethon T3自主移動機器人可提供高達1400磅的有效載荷

  Seiff希望建築師和業主在對醫院和酒店規劃設計及施工期間,能夠考慮AMR作業時最佳空間設計。在使用機器人的情況下,如果像TUGs這樣的AMR可以帶走舊床單並提供新床單,則醫院可以取消洗衣間和醫療廢物儲藏室。

  TUG很少需要人工幹預,通過Aethon於2006年獲得專利的Cloud Command Center的系統,可對TUG機器人進行遠程操控和調動,該公司有800個TUG更新軟體。Seiff說,Aethon控制中心可以遠程解決機器人97%的問題,而無需現場支持。

  人工短缺?AMR已準備就緒

  Waypoint機器人技術公司提供的產品包括MAV3K,這是一種能夠舉起3000磅重的AMR

  Waypoint Robotics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Jason Walker認為,目前,市場上對AMR的需求旺盛,由於人工短缺,僱主找不到足夠的工人。Walker說:「各種規模的企業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都遇到了麻煩,我們的Vector和MAV3K AMR的反應非常強勁,今天工作的工人可以放心地使用這些工具,幫肋他們在工業4.0環境中提高效率。」 Waypoint的AMR到達裝卸站後即可開始工作,不需要工程師花費數周的時間來部署。只需開車穿過工廠一次,並繪製一張地圖,來操控其機器人工作路線。Waypoint的Vector(有效載荷分別為300磅和600磅)以及MAV3K(最高可運載3,000磅)都可以有效地搬運物料。Walker表示,MAV3K配合機械臂,可以裝載大量物料並完成有效搬運」,但這不是叉車,因此它不能單獨工作。

  Walker補充道,AMR的未來涉及到編碼器。「我們構建了系統,以便它們易於集成並且可以與各種第三方外部系統相互協調操作。」 他設想來自多個製造商的AMR協同工作。

  Walker說,通過與Wibotics的合作,Waypoint Robotics公司和WiBotic公司共同設計研發創建一個EnZone無線充電平臺,移動機器人產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而這次WayPoint藉助WiBotic的技術也會對其佔據機器人市場,擊敗競爭對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目前移動機器人在倉庫的物料運輸和庫存管理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隨著技術的成熟,它們還能逐漸進行貨物檢索分析和倉庫優化等工作,在未來有望解放更多的人工操作方式,不過一直以來,由於機器人的電力不充足問題,它們經常需要到倉庫的統一站點進行充電再返回工作,這個新平臺提出的無線充電方案就將有效的改善這個問題。

  未來的AMR將建立在當前成功的基礎上,但速度會慢一些

  IAM Robotics的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湯姆· 加盧佐( Tom Galluzzo)表示,未來的AMR將以目前的成功為基礎,但步伐緩慢,IAM致力於幫助企業在倉庫中揀選,包裝和運輸以及盤點庫存。IAM的AMR Swift具有集成的障礙物檢測技術,可使其在配送中心的多個過道中安全運行和運輸產品,使用Flash讀取SKU,抓取包裝並放入包裝箱。它由Swift Link伺服器控制,該伺服器與現有倉庫管理伺服器集成在一起。

  IAM Robotics的第一個客戶是Rochester Drug,這是美國最大的醫療保健分銷商,需要依靠自動化在晚上完成訂單,第二天才能交付。加盧佐(Galluzzo)說,IAM機器人技術公司正在與領先的零售商和分銷商合作,圍繞我們的機器人建立更高效的系統。

  Galluzzo期望「隨著機器人變得越來越複雜,實現它們的速度可能會有所放緩。」 他說,利用當前的技術,AMR可以完成多達80%的任務。「這使一個人有更多的時間去操作更高價值的具有判斷性的工作。」

  機器人快速製圖,鋪設路線

  成立於2015年Kaarta公司是實時移動3D真實感捕捉的創新者,執行長凱文·道林(Kevin Dowling)說:「我們實質上是在回答機器人的兩個問題。一個是,我周圍是什麼?這是地圖。然後,我在哪裡?它的位置在哪裡。」 他說,客戶在零售和工廠環境中將Kaarta軟體用於AMR。「我們只是整個堆棧的一小部分,但非常重要。」 此外,該公司的Contour軟體最近在由六部分組成的《國家地理》紀錄片系列《二戰埋葬的秘密》中使用。

  遠程控制,精準把控

  建築行業中的某些客戶使用Kaarta設備安裝在自主行走的AMR上來繪製複雜地形。數據被上傳到Kaarta的雲中進行處理。Kaarta可以創建供機器人使用的地圖,或者該軟體可以嵌入機器人內部。

  除了將Kaarta系統連接到AMR之外,還可以將其連接到手持設備並以創建地圖。Dowling說:「大型沃爾瑪要花大約三個小時才能完全規模化。之後會進行一些後期處理,但是可以減少現場處理時間。」 該系統還可以連接到無人機以創建地圖。

  自主移動機器人使用由Kaarta移動3D掃描儀創建的點雲作為主地圖,智能地導航雜貨店和其他零售商店。使用Kaarta Stencil系統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掃描了這個60,000平方英尺(5,600平方米)的3D地圖。遠程控制可以使機器人處於控制之中。

  2018年,Fort Robotics(以前是Humanistic Robotics的一部分)將其業務分開,專注於完善和營銷AMR的遠程安全控制系統。

  Fort產品營銷總監Daria Duda表示,該公司設計了無線急停和安全遠程控制系統,以防止AMR與人危險的碰撞。該系統應用在建築、農業和倉儲市場。她說:「總會有人對自動化或移動機器人機器進行安全控制。」 遠程控制技術可以結合現有的遠程控制,也可以是獨立運行控制。

  關於Fort對未來的願景,她說:「我們希望保持廣闊的視野,以判斷市場的走向以及哪些行業的發展速度快於其他行業。」

  AMR的進步意味著更好的機器協作

  移動機器人已經具備了背負、搬運、揀選、打包,感應障礙物並停止以避免碰撞的能力。來自不同製造商所生產的移動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協同工作以完成任務,並且開發人員繼續利用現有技能。隨著AMR的能力越來越強,他們會進行大多數的思考,因此人類將繼續開發矼究他們,開發人員將利用現有優勢並改善機器人協作。

相關焦點

  •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人機協作是未來趨勢
    協作移動機器人具有哪些優勢?協作機器人會給傳統製造業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帶著這些疑問,OFweek機器人網採訪到了MiR自主移動機器人中國區銷售總監董威力。長期以來,MiR自主移動機器人都被視為協作式機器人市場的引領者之一,因此對以上問題,MiR擁有最好的發言權。
  • 曠視科技以技術創新驅動移動機器人(AGV/AMR)發展
    在此背景下,以機器人為代表的無人化、少人化生產方式開始出現並廣泛應用。據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數據統計,2019年度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市場規模達到61.75億元,比較2018年增長45.2%,這也預示著移動機器人領域在未來仍有著較為樂觀的發展前景。
  • MiR新任總裁分享了自主移動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Nielsen  來源:移動工業機器人根據 360 Research Reports 的數據,全球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到15.9%,從2020年的3.563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10億美元。近期,Nielsen接受了「 Collaborative Robotics Trends」的採訪,並分享了他對AMR市場空間和MiR發展方向的看法。
  • 移動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在成員大會的沙發論壇中,業內代表企業與高校專家共聚一堂,就移動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此次沙龍論壇由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主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移動機器人BG總裁張雷主持。
  • MiR高安全性自主移動機器人亮相CeMAT Asia 2020
    因此,他們會選擇部署自主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簡稱AMR)來提升其工作場所的生產力,優化他們最為關注的安全性。安全性是AMR最主要的特性之一,可確保AMR在動態環境中移動運行,與工作人員一起協作共事。 MiR100自主移動機器人是MiR產品系列中輕載重的自主移動機器人。
  • 上海工博會斯坦德機器人攜高工研究發布AMR行業發展藍皮書
    在創建未來智能工廠的進程中,對移動機器人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5G技術的出現賦予移動機器人新的可能性。5G技術迎合了傳統移動機器人轉型升級對無線網絡的應用需求,能滿足生產環境下機器人互聯和遠程交互應用需求。
  • 自主移動機器人研發商優艾智合獲A+輪融資
    12月30日消息,億邦動力獲悉,自主移動機器人研發商優艾智合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為藍馳創投(領投)。  據了解,優艾智合是一家以機器人研發與製造為核心的創新型高新技術公司。
  • 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SLAM+運動規劃
    SLAM技術作為機器人自主移動的關鍵技術,讓很多人都誤解為:SLAM=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其實,SLAM≠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 ,不解決行動問題。SLAM如其名一樣,主要解決的是機器人的地圖構建和即時定位問題,而自主導航需要解決的是智能移動機器人與環境進行自主交互,尤其是點到點自主移動的問題
  • 曠視談移動機器人未來技術趨勢——單體智能與群體智能
    縱觀機器人發展歷史,1953年,世界上第一臺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動引導車)誕生,可以在倉庫中沿著布置在空中的導線運輸貨物;隨著導航技術的進步,AGV開始沿著更加自主化的方向發展,誕生了AMR(Automated Mobile Robot,自主移動機器人)
  • 開放機器人自主開火權還為時尚早
    他表示:「我猜測在未來,如果我們有一支12萬人的軍隊,其中3萬將是機器人。」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往往首先被用於軍事目的,而代表當今科技最高水準的機器人早已被各國軍方瞄準。無人裝備以及具備自主能力的無人化裝備(即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多的在戰場上出現。但由軍隊高層做出這樣明確的公開表態,指出未來所佔比例,還尚不多見。
  • 在實現自主導航之前,移動機器人都有哪些避障方法?
    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機器人是斯坦福研究院(SRI)的人工智慧中心於1966年到1972年研製的,名叫Shakey,它裝備了電視攝像機、三角測距儀、碰撞傳感器、驅動電機以及編碼器,並通過無線通訊系統由二臺計算機控制,可以進行簡單的自主導航。
  • 深圳移動機器人「創新軍團」正在崛起
    怡豐機器人——開啟智能搬運新模式 深圳怡豐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是深圳怡豐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開啟智能搬運新模式」是怡豐機器人的願景,在深圳這片充滿創新基因的土壤上,怡豐也在不斷以新的技術和產品去推動行業發展變革。
  • ANYbotics公司研發輪足複合式移動機器人
    這意味著,它跨越障礙的能力比輪式機器人強,同時又比腿式機器人走得快,當時,研究人員表示它是全球首個應用在實際任務中的輪式 - 腿式混合驅動機器人。在最近公布的視頻中,ANYmal 輪足機器人四個腿部和四個輪子與它進行的每個動作已經無縫地融合在一起,研究人員還設計了能在車輪模式和行走模式之間切換的算法,ANYmal 的速度和穩定性也得以提高。
  • 當鵝看上了狗,騰訊發布的四足機器人高難挑戰走梅花樁
    仿生智慧機器人一向以來難度都高,其對技術沉澱要求極高。不像現在市場上一坨又一坨的只為賺錢的消費機器人,集成一下製造個賣點就能賣貨。機智客覺得仿生機器人不管是外觀還是功能,很多都承載著大家的高期望。所以往往是技術實力雄厚和有夢想有追求的團隊和企業在做。 而往往越艱辛的東西,越有人去挑戰涉足。
  • 美國權威機器人專家Hod Lipson:機器人終將擁有自主意識,倫理問題...
    Hod Lipson是「粒子機器人」研究團隊的領頭人之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創意機器實驗室總監,也是世界範圍內研究機器人的頂級科學家。2009年,他在TED上提出對自主思考機器人的構想,成為TED人工智慧系列最受歡迎的科學家之一。2019年3月,他研究的粒子機器人登上了Nature雜誌封面報導。
  • 曠視談移動機器人的未來:單體智能+群體智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圖:2019年度中國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61.75億元(來源: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2019-2020 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移動機器人主要需要解決定位、規劃、控制等問題,目前重點的研究領域包括環境感知與建模、定位與導航、環境理解、多機器人協調等,根據曠視在工業智能及智慧物流方面的研發和實踐積累,我們看到移動機器人目前主要有以下五大發展趨勢。
  • 移動機器人的定位
    1.引言機器人的研究越來越多的得到關注和投入,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智能自主移動機器人成為機器人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熱點。移動機器人的定位和地圖創建是自主移動機器人領域的熱點研究問題。對於已知環境中的機器人自主定位和已知機器人位置的地圖創建已經有了一些實用的解決方法。
  • 機器人戰士成本低戰力強?專家:開放其自主開火權為時尚早
    而相比之下,機器人戰士日常的維護成本只約為一個戰士日常開銷的10%,而鋼筋鐵骨也遠比血肉之軀結實得多,作戰效力數倍於人。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實力上,另闢蹊徑、劍走偏鋒就成為各國軍隊不得不考慮的事情。那麼,瞄準當前軍事技術發展的最前沿,比如人工智慧、無人化技術等,以較小的代價實現顛覆性技術的軍事應用就成了各國軍隊優先考慮的事情,未來的機器人部隊很可能成為一支小而精的軍隊。
  • 騰訊公布機器人移動技術探索的兩項新突破
    11月20日,騰訊公布了其在移動機器人研究方面的新進展:四足移動機器人 Jamoca 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首次對外亮相。Jamoca 是國內首個能完成走梅花樁複雜挑戰的四足機器人,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相關研究成果還入選了機器人行業的頂級會議 IROS 2020。
  • 未來機器人數量或超手機 人均配三五個服務機器人
    任玉桐表示,在廣東省註冊的帶有「機器人」字樣的企業已經突破10000家,全行業目前的年產值超3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00億元。機器人應用廣泛,除了工業機器人,還有各類用於安保、醫療、家政等用途的服務機器人,任玉桐表示:「未來我們每個人都將配三五個機器人為自己提供服務,這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做機器人要有點情懷廣州日報:目前廣東省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勢頭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