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導讀
上半年盈利整體將符合市場預期,下半年在全球消費與製造業修復共振下,盈利修復有望超出市場預期。結構上看好製造端周期、可選消費與新能源科技。
摘要
2021年盈利改善的超預期與盈利景氣的持續性將成為投資策略的重心。我們認為盈利在2021上半年整體將符合市場預期,下半年在全球消費與製造業修復的共振之下,盈利修復有望超出市場預期。1)當前就盈利的節奏和方向上,市場不存在分歧:基本面驅動疊加2020Q1低基數影響,2021Q1盈利周期修復將至階段高點,2021Q2迎下行拐點,但Q2-Q4仍維持正增長。2)市場關鍵的分歧在於盈利修復的斜率上:預期模糊地帶在於2021年下半年。我們認為,2021Q3-Q4的盈利下行的斜率會弱於市場預期,全球化的盈利修復具有較強的韌性。預測2021年1-4季度全A兩非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58.2%、28.8%、19.3%和18.1%,盈利下行的斜率將逐步收窄。
全球復甦下關注製造端周期。1)上遊資源。煤炭:經濟恢復需求旺盛疊加冷冬環境,動力煤需求有望持續高增支撐煤炭價格。原油:OPEC+減產計劃疊加全球經濟復甦,油價底部將逐步抬升。有色:銅鋁價格已超疫情前價格水平,未來中下遊需求有望持續拉動。2)中遊製造。鋼鐵:下遊需求旺盛疊加供給上升彈性不足,鋼材庫存將持續去化。水泥:強勁需求有望持續,區域進一步分化。玻璃:價格歷史極值演繹,高景氣有望延續。3)化工:紡服出口高增拉動上遊化工需求。4)機械:內外需雙重刺激下,未來工程機械將維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良好態勢。
可選消費:家電/汽車/酒店/旅遊/家具/遊戲/紡服。1)家電:海外供需缺口難彌合,2021年出口高增可持續。內需上地產後周期威力逐顯,期房提供強力支撐。2)汽車:銷量高增下盈利優勢將從頭部企業擴散到整個乘用車整車板塊。3)酒店/旅遊:人口流動正加速修復,商旅剛需支撐起現階段酒店需求,未來出遊需求逐步釋放將成為驅動酒店客流環比改善的重要增量。4)家具:地產銷售逐步恢復、線下終端賣場恢復正常經營,有力支撐家具需求。5)遊戲:移動遊戲市場景氣度持續提升,國內移動遊戲市場銷售收入持續保持高速增長。雲遊戲將率先成為5G商用落地應用場景之一,市場規模將持續高增。6)紡服:海外訂單回流,紡服企業受益出口高增長。
新能源科技:新能車/光伏/消費電子/面板。1)新能源車:2021年補貼政策延續、整體退坡幅度有限,疊加2025年20%目標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可期,盈利將超預期。2)光伏:國內競價補貼政策超預期下,光伏行業量與價均向上,業績彈性較高。3)消費電子:5G手機出貨量持續保持高增長,換機潮下消費電子將持續保持高景氣。智能可穿戴設備將繼續保持高增長,TWS、智能手錶引領。4)面板:LCD面板供需改善,TV、車載等下遊需求將驅動面板需求持續提升。5G換機將進一步拉動AMOLED需求。
1
2021盈利展望:拐點清晰,優選結構
1.1、全A兩非:拐點之後的超預期
2021年盈利改善的超預期與盈利景氣的持續性將成為投資策略的重心。我們認為盈利在2021上半年整體將符合市場預期,下半年在全球消費與製造業修復的共振之下,盈利修復有望超出市場預期。
當前就盈利的節奏和方向上,市場不存在分歧——2021Q1盈利見頂,Q2-Q4維持正增長。從基本面驅動出發,信用→訂單→庫存→經濟驅動疊加2020Q1低基數影響,2021Q1盈利周期修復將至階段高點,2021Q2將首迎盈利修復進程中的下行拐點。
信用周期→訂單周期:本輪強力度寬信用的增量慣性或於1-2個季度後削弱,2021Q1後信用周期的邊際收縮將驅動訂單周期高位回落。2020年新冠疫情後,寬貨幣傳導至寬信用,信用快速擴張帶動訂單周期上行。2020年4月開始國內PMI指數逐步上行,從7月開始PMI指數始終保持在51.0以上,8、9、10、11月PMI分別為51.0、51.5、51.4和52.1。往後看,儘管信用擴張將逐漸開始承壓於流動性收緊預期,但短期內經濟形勢仍不支持貨幣政策轉向,10月CPI、PPI分別為0.5%和-2.1%,信用周期將維持擴張至2021Q1.2021Q1後隨著寬信用增量慣性的削弱,訂單周期難繼續保持高位。
訂單周期→庫存周期:訂單周期上行驅動存貨周期上行,工業企業正由被動去庫向主動補庫切換,但2021Q1後主動補庫的力度與持續性存疑。從訂單到產能的釋放,還需要經歷庫存的緩衝。疫情後隨著需求銳減、訂單周期PMI砸坑,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累計增速短暫躍升後快速回落,2020年3月與4月存貨累計同比分別高達14.9%和10.6%。7月開始,訂單周期PMI的上行緩慢驅動存貨周期上行,8、9、10月存貨累計增速分別為7.4%、7.9%和8.2%,當前工業企業正由被動去庫向主動補庫切換。但隨著2021Q1後訂單周期的高位回落,主動補庫的力度或逐漸弱化,持續性存疑。
信用→訂單→庫存→經濟連續作用, GDP增速將在2021Q1創新高后迎來拐點。2021Q1GDP增速或超15%,將創千禧年來的新高。但在信用擴張邊際收縮→訂單周期高位回來→主動補庫持續性存疑下,經濟增速逐漸回落,預計2021年1-4季度GDP增速分別為18.2%、8.3%、6.6%和5.5%。
基本面周期節奏的變化驅動盈利周期2021Q1後逐漸下行,但市場關鍵的分歧在於盈利修復的斜率上:當前對於2021年一季度的高斜率已有較為充分的預期,對於Q2季度的斜率放緩也有預期,而預期模糊地帶在於2021年下半年。展望2021年下半年,不僅僅是疫情後的反彈,更是在疫苗推進、全球貿易環境的改善背景下的要素再次有效分配、需求有效釋放的過程,全球經濟將會走向深度復甦階段。我們認為,2021Q3-Q4的盈利下行的斜率會緩於市場預期,全球化的盈利修復具有較強的韌性。預測2021年1-4季度全A兩非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58.2%、28.8%、19.3%和18.1%,下半年盈利下行的斜率將逐步收窄。
1.2、盈利修復的新星:可選消費與中遊周期
拐點清晰之下,結構的重要性正在凸顯。風格之間,盈利增速為科技>消費>周期>金融。風格內部,可選優於必選,中遊周期優於上遊、下遊周期。
可選優於必選。內需層面上,國內經濟修復使邊際消費傾向提升,且聚集性消費正常化,需求修復提升可選盈利向上彈性。外需層面上,一方面美國對華關稅存在下調甚至取消預期,家電、汽車、紡服等可選行業受益明顯;另一方面疫情衝擊下海外產能受限,紡服、家具等可選行業出現供給缺口,且歐美居家辦公提升家具、家電等產品需求。往後看,疫苗大規模接種後歐美經濟復甦將持續拉動可選消費需求。
中遊周期優於上遊、下遊周期。中國製造業的全產業鏈及配套管理優勢巨大,在全球新一輪復甦預期之下,「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的中國製造業將迎來巨大的盈利空間。中遊周期涵蓋機械、光伏、化工等具有顯著中國製造優勢的行業,盈利有望持續優於上遊、下遊周期。
2
製造端周期:煤炭/原油/有色/鋼鐵/水泥/玻璃/化工/機械
2.1、上遊資源:煤炭/原油/有色
煤炭:經濟恢復需求旺盛疊加冷冬環境,動力煤需求有望持續高增支撐煤炭價格。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計2020年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低,經濟復甦需求恢復疊加冷冬影響,動力煤需求將持續高增。2020年5月以來動力煤價格(Q5500)已逐步修復,10月以來動力煤價格(Q5500)價格更是持續保持在600元/噸以上,未來動力煤需求將持續支撐煤炭價格。
此外焦煤行業供需結構優化,焦炭盈利價格提漲下盈利優化。焦煤價格(期貨結算價)自5月份以來持續上行,10月以來焦煤價格持續保持在1300元/噸以上,焦炭持續提漲之下毛利水平可觀。未來一方面下遊鋼鐵需求仍將持續強勢,同時供給端2021年也仍將維持環保主旋律,行業供需優化將持續支撐焦炭價格。
原油:OPEC+減產計劃疊加全球經濟復甦,油價底部將逐步抬升。6月以來布油價格持續維持在40美元/桶上下,原油需求端的不確定性是持續壓制價格的主要因素。儘管11月9日輝瑞疫苗研發超預期之下油價有所上行,但疫苗信息仍未完全消除原油需求不確定性,短期內原油疲弱需求下價格難以持續上行。往後看,OPEC+減產計劃疊加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強化下,油價底部將逐步抬升。
有色金屬:銅鋁價格已超疫情前價格水平,未來中下遊需求有望持續拉動。2020年4月以來,銅鋁價格強勢復甦,截至2020年11月17日,LME銅價現貨價為7050元/噸,LME鋁價現貨價為1944.5元/噸,分別較3月底上漲46.97%和30.59%。大金屬銅方面,當前智利和秘魯銅礦因疫情後並未恢復到疫情前生產水平,截至2020年10月我國從秘魯和智利進口銅礦石及精礦累計增速分別為4.20%與-19.27%,銅礦進口持續處於低位。往後看隨著疫苗落地市場開始交易復甦預期,疊加疫情期間銅礦資本開支壓縮,2021年銅價在供需錯配下價格有望持續堅挺。大金屬鋁方面,截至2020年11月16日電解鋁社會庫存已下降至59.60萬噸。往後看國內竣工基建需求下金屬鋁表現值得期待,同時隨著裝配式建築用鋁量大幅抬升,疊加汽車輕量化、電動化後用鋁量增加,鋁需求或將超預期。
2.2、中遊製造:鋼鐵/水泥/玻璃
鋼鐵:下遊需求持續向好,庫存去化趨勢維持。截至2020年11月17日,螺紋鋼價格為3889.0元/噸,較4月初的年內低位已上漲22.22%。從主要鋼材庫存來看,3月底以來庫存持續維持去化趨勢。往後看2021年鋼鐵需求向好趨勢不變,汽車、家電、工程機械等行業景氣度提升之下製造業用鋼需求將持續保持高位。下遊需求旺盛疊加供給上升彈性不足,鋼材庫存將持續去化。
水泥:強勁需求有望持續,區域進一步分化。2020年6、7月南方洪澇災害後,水泥需求持續恢復。全國水泥價格指數在2020年7月31日年內見底後持續上行,截至2020年11月17日全國水泥價格指數較7月底已上漲13.23%,但較年初仍下跌7.47%。水泥產量同比增速在2020年7月短暫回落至3.6%後重新上行,8、9和10月水泥產量同比增速分別為6.6%、6.4%和9.6%。分地區來看,水泥價格區域分化明顯,華東、中南和東北地區的水泥價格疫情之後恢復彈性大。往後看,2021年整體宏觀需求將持續強勁,水泥景氣度高位難落,但區域格局將進一步分化。
玻璃:歷史極值演繹,高景氣有望延續。2020年一季末在疫情影響下玻璃庫存達歷史峰值,同期玻璃價格亦為2016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點。但玻璃景氣恢復彈性大,8月下旬以後玻璃現貨平均價(浮法玻璃)始終保持在1800元/噸價格,為2011年以來的新高。同期玻璃庫存大幅下降,生產線庫存在4月中旬達到峰值5295萬箱後逐步下降,截至11月13日生產線玻璃庫存已降至3073萬箱。當前玻璃實際在產產能已趨於平穩,供給端進入非產能擴張周期,玻璃景氣度有望穩定保持。此外,除傳統浮法玻璃外,汽車玻璃、光伏玻璃等需求也有望持續高增。
2.3、化工:紡服出口高增拉動上遊化工需求
石化方面,織造訂單超預期,滌綸長絲景氣度持續。海外需求疊加訂單轉移,終端織造訂單大幅增加,江浙織機開工率迅速回升,滌綸長絲價格企穩回升。截至2020年11月16日,CCFEI滌綸POY價格為5160元/噸,較4月上漲10.97%。滌綸長絲產銷放量下庫存已至低位,截至2020年11月16日POY/FDY/DTY滌綸長絲工廠庫存下降至18/17/28天。
基化方面,地產竣工端MDI、鈦白粉銷量有望持續邊際改善。我國聚合MDI出口佔比穩步提升,其中2019年出口佔比達39.5%,主要出口國為美國、荷蘭、韓國。當前我們認為MDI海外需求最低迷階段已過,隨著全球經濟緩慢復甦,MDI銷量將持續呈邊際改善趨勢。2020年9月聚合MDI出口數量同比增長11.36%,已連續6個月邊際改善。鈦白粉也將受益於海外需求回暖,推動量價齊升。2020年8月與9月鈦白粉出口數量同比增速分別為34.09%和33.45%。價格方面,鈦白粉提價力度持續加強,目前鈦白粉(金紅石型)現貨價已重新回到15000元/噸左右。
海外訂單回流,紡服企業出口高增長帶動下粘膠短纖、氨綸和染料繼續保持高景氣。印度等海外訂單正呈現轉移至國內的趨勢,國內紡服出口受需求改善和訂單轉移影響下有望逐步改善,將帶動粘膠、氨綸、染料等化工品景氣修復。粘膠短纖方面,截至2020年11月12日,粘膠短纖(1.5D/38mm)價格為10600元/噸,已高於年初的9500元/噸。隨著棉價的上漲,粘膠短纖作為替代品需求仍將繼續上升。氨綸方面,受旺季下遊紡服需求影響和成本端原料價格上行帶動,產品庫存去化順利、產品價格有所提升。截至2020年11月16日,CCFEI氨綸20D價格為46000元/噸,較年初價格提升26.03%。染料方面,隨著下遊紡服景氣的向上傳導以及對未來經濟復甦的預期逐漸樂觀,印染廠在解決現金流和回款問題後有望逐步開啟主動補庫進程,促使染料價格觸底反彈。
此外,海外開工不足疊加內需好轉,輪胎業績有望超預期。一方面,國內乘用車產銷復甦,內需改善趨勢明顯。另一方面,受益於海外輪胎龍頭開工不足,輪胎出口數量增速將持續回升,2020年9月共出口輪胎62.53萬噸,同比增長16.61%。
2.4、機械:內外需雙重刺激下,維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內需方面,三月底復工復產以來,工程機械銷售持續快速增長,未來工程機械仍將維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良好態勢。目前挖機銷量增速領漲工程機械,10月挖機行業銷量27331臺,增長60.5%,其中國內銷量23892臺,增長60.7%。1-10月挖機累計銷量26.38萬臺,增長34.5%,全年突破30萬臺概率較大,其中國內1-10月累計銷量23.67萬臺,增長35.5%。往後看,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基建投資作為經濟增長重要部分穩定向上,以及存量更新將迎高峰,工程機械將繼續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此外,老齡化趨勢下,招工難度及成本逐漸加大,製造業自動化趨勢提速,工業機器人產銷將持續高增長。1-10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累計增長21.0%,其中10月增長38.5%。
外需方面,海外需求恢復帶來機械設備出口持續增加。從出口數據看,以挖機為代表的工程機械行業出口增速將持續高增長,挖機出口數量同比增速在4月下滑至0.9%後逐步提升,7月至10月已連續四個月增速在30%以上。考慮到國產品牌在海外市場份額持續提升,若海外市場需求逐步恢復,預計後續工程機械出口有望加快。此外貨櫃、工業機器人出口也具代表性,2020年9月貨櫃出口金額單月增長78.3%,機器人出口金融增長37.8%。
3
可選消費:家電/汽車/酒店/旅遊/家具/遊戲/紡服
3.1、家電:海外供需缺口支撐出口高增
海外供需缺口難彌合,2021年出口高增可持續。由於歐美疫情加劇,產能修復上發達經濟體的供給制約仍存。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預期指數逐步修復之下,美國家電新訂單同比增速修復較快,但供給修復的滯後導致家電庫存持續下降。同時新興市場方面由於疫情啟動較晚,後續疫苗的落地節奏也有所不及,傳統製造業的訂單回流過程將十分緩慢,對供給替代形成支撐。美國地產後周期角度,冰箱更為受益。9月美國新建住房銷售同比增長33.93%維持歷史高位,疫情後冰箱的出口數據與之同步性較高,主要原因為美國的其他家電品類工程渠道佔比較大,僅冰箱需額外購置。庫存角度,家電具備較大的補庫彈性。若以2010年為基準,當前美國製造業的整體庫存水平已至歷史的15%分位。分行業看,儘管自6月以來美國家電的庫存處於持續回補狀態,但直到9月分位水平也僅有歷史的21.8%,具備較大的補庫彈性。
內需來看,地產後周期威力逐顯,期房提供強力支撐。9月住宅竣工面積同比-10.5%,較8月少增0.8%,但考慮基數效應,9月淨增0.3%,竣工面積與待售面積的增速差有所收窄。現房與期房的銷售面積同比分別-17.9%和+1.3%,期房數據疫情以來首次回正。考慮現房、期房銷售與家電景氣的傳導時滯約為3個月和8個月,後續年初以來期房銷售的高彈性將為地產後周期提供強力支撐。此外,2020-2021年是中國家電更新換代的集中爆發期,關注冰洗的更新需求高佔比。2010-2011年中國家電在「家電下鄉」、「節能惠民」、「以舊換新」等一系列消費刺激政策下蓬勃發展。參考家電8-10年的安全使用年限標準以及消費升級背景下人們對超期服役品厭惡程度的加深,2020年預計將有1.6億臺家電產品達到安全使用年限,其中洗衣機3700萬臺、空調5200萬臺、冰箱5800萬臺、電熱水器1800萬臺、吸油煙機1400萬臺,本輪家電的更新換代邏輯將延續至2021年。更新需求佔比上,成熟度較高的冰洗達80%值得關注,而生命周期略靠前的空調約為50%。
3.2、汽車:銷量持續高增長,盈利優勢擴散
從行業銷量企穩到持續維持快速增長,汽車行業的盈利優勢未來將從頭部企業擴散到整個乘用車整車板塊。汽車產銷在2月砸坑後快速修復,2020年2月汽車產銷量同比增速分別為-79.82%和-79.08%,但至4月產銷量同比增速已均轉正,分別為2.41%和4.52%。5月以來,汽車銷量增速持續保持在10%以上。從本輪汽車復甦周期來看,2020年4月以來汽車銷量數據的強勁主要來源於乘用車強勢表現。從下半年來乘用車產量及銷量數據來看,整體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趨勢,其中乘用車產量數據自6月疫情恢復正常狀態以來持續維持同比正增長,10月達到208萬輛,同比增長7.56%,接近2018年來的高位水平。而銷量數據改善幅度更為明顯,自5月銷售完全能恢復以來當月同比穩定在10%-15%以上,其中10月銷量211萬臺,同比9.46%。從終端需求看,2020年8月汽車消費指數為77.8,已持續三個月上升,且明顯高於去年同期,汽車銷量未來預計仍會有較快增長。
除銷量上升外,本輪乘用車銷售均價也處於持續上漲,進一步體現需求復甦而非依賴於降價促銷。汽車高景氣度並非僅僅體現在乘用車銷量數據的復甦上,價格上來看當前乘用車價格也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其中乘用車銷售均價由年初的14.5萬元/輛左右上升至當前接近16萬元/輛。整體價格變化指數也處於持續上升之中,其中9月該指標達到8.72,處於10年來的高位。因此,乘用車市場2020年下半年以來出現的銷量超預期並非降價促銷的結果,而是出現了量價齊升的現象。
3.3、酒店/旅遊:出遊需求正逐步釋放
人口流動正加速修復,商旅剛需支撐起現階段酒店需求,未來出遊需求逐步釋放將成為驅動酒店客流環比改善的重要增量。當前人口流動正加速修復,9月鐵路客運量為2.35億人次,較去年同期恢復至78.7%,8月民航客運量為4597.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恢復至84.7%。4月以來,商旅活動的率先恢復成為驅動住宿需求回暖的主要力量,未來隨著經濟活動的持續提升,商旅剛需住宿需求仍將繼續支撐酒店需求。同時出遊需求方面,受疫情影響年初至今居民出遊需求受壓抑,未來隨著疫情去化,出遊需求逐步釋放將成為驅動酒店客流環比改善的重要增量。此外疫情之下單體酒店加速出去,但頭部酒店由於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全年拓店速度並未受疫情影響,酒店行業集中度將躍遷式提升。
3.4、家具:零售市場需求釋放
從需求端來看,地產銷售正在逐步恢復,有力支撐家具需求。截至2020年9月,住宅銷售面積和住宅銷售額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1.0%和6.2%,已有明顯修復。竣工方面,截至2020年9月住宅竣工面積累計同比下降10.5%,修復略不及銷售端。
同時,隨著線下終端賣場恢復正常經營,家具行業的零售市場需求逐步釋放帶來逐季改善。2020年2月以來,家具零售額、建材家居賣場銷售額呈現降幅收窄逐步修復。截至2020年9月,家具零售額同比增速為-0.6%,建材家居賣場零售額同比增速為-11.79%,儘管增速仍未轉正但已大幅收窄。零售市場的回暖有望帶來家具銷售的進一步改善。
3.5、遊戲:移動遊戲市場景氣度持續提升
移動遊戲市場景氣度持續提升,國內移動遊戲市場銷售收入持續保持高速增長。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國內移動遊戲實際實現銷售收入高達554億元,同比增長46%,環比增長38%。2020年二季度實現銷售收入小幅下滑至493億元,但同比增速仍達26%。在經歷一季度爆發式增長、二季度增速回落後,2020年三季度移動遊戲實際銷售收入與上季度相比有所回升,達到508億元,同比增長仍高達25%。我們預計移動遊戲市場2020年全年增速有望超30%,市場景氣度持續提升。
雲遊戲將率先成為5G商用落地應用場景之一,市場規模將持續高增。雲遊戲是以雲計算為基礎的遊戲方式,在將算力提到雲端後,對帶寬和低時延要求較高。隨著5G基站建設提速,雲遊戲已具備快速發展的基礎。雲服務提供商、IDC服務商、遊戲運營商和開發商有望率先享受雲遊戲行業爆發帶來的紅利。
3.6、紡服:零售大幅增長,出口將持續高增長
紡織服裝行業零售快速恢復,線上零售增速有望修復至20%以上。9 月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達 1125 億元,同比上升8.3%,增速為2018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9月服裝線上零售增速為3.3%,儘管低於整體零售增速,但其增速恢復斜率非常穩定,後續有望持續修復至20%以上。
海外訂單回流,紡服企業受益出口高增長。疫情影響之下,紡織服裝出口大國印度自疫情後出口增速大幅下降,4月開始連續5個月出口金額降幅在20%以上。印度出口下降背景下海外訂單回流,9 月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14.84%和0.18%。同時行業景氣度提升下,原材料價格快速攀升,328棉花價格指數接近15000元/噸,原有產業龍頭公司低價棉庫存優勢顯現。
4
新能源科技:新能源汽車/光伏/消費電子/面板
4.1、新能源車:2025目標之下銷量高增可期
疫情之後,新能源車銷量恢復已展現出巨大的彈性,上遊景氣度提升。2020H1受疫情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為39.3萬輛,同比-37.4%。7月開始新能源車銷量逐步恢復,7、8、9月新能源車銷量分別為9.7、10.9、13.7和16萬輛,同比增長22.65%、28.22%、72.96%和113.17%。在產銷增速的刺激下,上遊景氣度明顯提升。電解液方面,六氟磷酸鋰和碳酸二甲酯(DMC)價格自6月開始持續上行,碳酸二甲酯價格持續保持在10000元/噸之上。正極材料方面,電解鎳(Ni9996)價格自4月開始持續上行,已超過年初114500元/噸的價格。鋰價和鈷價表現趨穩,鋰價在經歷2019年大大幅下行後已底部趨穩,鈷價在經歷8月的小幅上行後也趨於穩定,10月後四氧化三鈷(>72%)價格穩定在210元/千克。
短期來看,2021年補貼政策延續、整體退坡幅度有限,同時新基建背景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速,配套設施完善有望進一步刺激銷量。依據2020年最新補貼政策,2021年補貼標準將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按照目前最高單車2.25萬元計算,2021年單車補貼最高退坡金額為4500元,整體影響降幅可控。此外,2020年3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被納入新基建七大領域範疇,此後從國家電網到地方政府均出臺了一系列建設規劃及補貼政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速有望進一步刺激銷量。
中期來看,2025年20%目標下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可期,新能源車盈利或超預期。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當前新能源車佔汽車銷量遠低於20%,7、8、9月新能源車佔比僅為5.37%、5.00%和4.60%,歷史最高值也僅為2018年12月的8.45%。在2025年20%佔比目標下,新能源車銷量將迎來快速增長。新能源車盈利與銷量的緊密掛鈎,未來盈利可期。
4.2、光伏:競價補貼政策超預期下,量價齊升
國內競價補貼政策超預期下,光伏行業量與價均向上,業績彈性較高。從量的角度看,未來1年光伏需求仍持續增長,6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遠超市場預期的光伏競價補貼結果——總支持裝機容量26GW,根據國君電新團隊預測,2020年Q4光伏行業年化需求達160GW。因此,從業績彈性看,光伏兼具科技股的成長斜率與周期股的量價彈性,盈利復甦斜率具有優勢。從價格角度看,截止11月9日,國內多晶矽料價格較上半年末上漲42%,矽片價格也企穩回升。價格上漲一方面顯示行業景氣度明顯回升,另一方面增大光伏產業鏈的業績彈性。
從海外佔比看,2019年光伏行業代表性公司海外業務佔比達36%,隨著海外疫情得到控制,光伏行業外需回升彈性較高。未來隨著平價上網增加光伏行業盈利確定性,提升光伏運營商的盈利質量。
4.3、消費電子:5G手機維持高增長,TWS引領可穿戴設備
5G手機出貨量持續保持高增長,換機潮下消費電子將持續保持高景氣。2020年以來,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增速持續攀升,自6月以來已連續5個月5G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速超過60%。2020年10月5G手機出貨量為1676萬部,同比增速達572.1%%,環比增速達19.8%,佔同期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67.0%。從用戶數來看, 5G用戶數已替代4G用戶數成為新的增長點。截至2020年9月,中國移動5G用戶數達11359萬戶,較8月環比增長15.7%,同期中國移動4G用戶數環比增速始終在1%以下。5G時代正在加速到來,看好蘋果產業鏈為代表的的消費電子景氣度,重點關注天線、射頻前端、機殼、無源器件和散熱等領域。
智能可穿戴設備將繼續保持高增長,TWS、智能手錶引領。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未來5年將持續高增長,IDC預測2020-2024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12.4%。TWS未來將成為智能設備標配,增量空間確定性較強。在蘋果產品的引領下,無線耳機滲透率迅速提升,2020年全年TWS出貨量將超2億部,同步增速超70%。至2022年TWS出貨量仍有4-6倍增長空間,代工市場空間廣闊。
4.4、面板:LCD供需持續改善,5G換機拉動OLED
LCD面板供需改善,TV、車載等下遊需求將驅動面板需求持續提升。2019年LCD 面板價格大幅下跌導致面板廠商經營情況持續惡化,各主要面板廠商為應對經營虧損壓力,通過降低稼動率及關停產線來控制產出,LCD 面板供需格局已出現明顯好轉。從下遊需求來看,電視依舊是面板下遊最大的應用市場。2020年3季度全球TV出貨量達6205萬臺,同比增長12.9%,環比增長38.8%。未來隨著海外需求回暖,TV出貨量在內外需共振下增加將繼續拉動大尺寸面板需求。當前各尺寸TV LCD面板價格較5月已上漲超40%,未來在面板強勁需求下價格景氣度將繼續延續。此外,車載顯示面板大尺寸趨勢、5G智慧屏等均將為LCD面板帶來進一步需求。
OLED方面,5G換機將進一步拉動AMOLED需求。智慧型手機是AMOLED 面板最大的應用市場。未來隨著屏下指紋、屏下攝像頭等技術的普及,將加速 AMOLED在手機端的滲透。
(文章來源:國泰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