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的發現總是充滿了神秘色彩,如此豐富的自然生態圈,怎樣發現有效的藥物?最初的靈感是什麼?這些謎團永遠是人們喜歡思考的問題。人類作為地球上的智慧生物,與其他動物一樣,都具有天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在這其中,最出色的就是通過觀察其他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再加上自己的嘗試和實踐,來確定治病藥草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瘧疾、樹皮與奎寧的故事。
奎寧結構式(圖片來源於網絡)
瘧疾,現在並不常見的一種疾病,卻在數百年前,是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威脅。患上瘧疾的人,會有周期性的寒戰和發熱,一會冷、一會熱,反覆發作,還會有貧血的症狀。因為是周期性的發作,發病時冷熱難忍,不發病時也能正常生活。實際上,導致這種病的原因,是一種叫做瘧原蟲的微生物,這個看不見的小東西,會通過蚊蟲叮咬來傳播。換句話說,一隻叮過瘧疾病人的蚊子,如果咬了你,那麼你就有可能患上瘧疾。
當然,面對這種疾病,人類不會束手就擒。相傳,北美洲古老的印第安人發現,在瘧疾發病高熱口渴時,如果喝了一種水,就能緩解甚至治癒這種疾病。而這種神奇的作用,來源於水邊長著的一種樹,叫做金雞納樹(cinchona)。喝了這種樹附近的水,或者直接割下這種樹的樹皮泡水服用,也能治療瘧疾。
金雞納樹(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究竟是什麼神奇的物質治療了瘧疾、打敗了瘧原蟲呢?
經過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金雞納樹皮中含有很多生物鹼類天然物質,其中一種在1817年被法國藥劑師分離得到,叫做奎寧。接下來的實驗表明,奎寧具有良好的抗瘧原蟲的作用,也就能夠被用來治療瘧疾。基本的藥理機制,在於奎寧能夠進入瘧原蟲體內,通過破壞溶酶體從而抑制和阻礙了瘧原蟲的生長繁殖。在奎寧被發現之後,瘧疾的治癒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很多病人都轉危為安。
防瘧疾治瘧疾(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由於含量低,單憑從天然的藥草中提取提純這種能夠治療瘧疾的生物鹼,已經不能滿足臨床患者的需求。於是,很多藥劑師開始嘗試,從化學合成的角度,採用豐富可及的化學原料,通過化學實驗合成奎寧。誰知,這項工作異常艱巨,從1944年到2008年,不斷有科學家在奎寧合成的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成績,但奎寧的全合成和工業化生產依然在探索中。所以,科學探索永無止境。
【小金藥師說藥事】系頭條號籤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