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國慶這幾天熱映,票房已突破6億,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姐妹片,同樣是由5個小故事組成。
雖說是喜劇,但卻有兩個故事戳中了我的淚點。
其一是《最後一課》,這部分是由徐崢導演的,範偉演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師,因為曾在山區支教,記憶就停留在支教那十年中。
兒子徐崢於是帶著父親範偉從海外回到他朝思暮想的望溪村,村裡從上到下,從書記村長到老幼婦孺,都開始為還原範老師上最後一堂課做準備……
其二是《回鄉之路》,這部分是由鄧超和俞白眉聯手導演的。
鄧超是一位落魄富商,為興建家鄉投資了沙地蘋果,卻因銷路不好而欠下一屁股債,想通過校友會認識的帶貨女王閆妮直播帶貨打開銷路。
前半段在說鄧超是多麼的不靠譜,拿著經濟艙的票死皮賴臉坐在頭等艙;嘴裡是幾億的生意,卻連一頓飯都花不起;最後卻由一個孩子的演講中得知這個不靠譜的「江湖騙子」,卻是為了回饋家鄉、改變家鄉的大英雄。
這兩個故事中,範偉把支教的山區作為第二故鄉,即使得了重病依然把她留在記憶深處。
鄧超、閆妮走出大漠之後,為了家鄉能「變個樣」,在一次次失敗中崛起。
家鄉已經成為他們抹不去的烙印,家鄉是起點,他們更想讓家鄉成為夢想的終點。
不忘本,是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我想說的。
以前年輕,考學報志願時都是想考到離家越遠越好,現在越來越覺得還是家裡好。
都說年齡大了才思故土,但那些年輕時回家鄉建設的才是真實地思故土。
現在走出去的學生那麼多,回家鄉的卻不多,將來能去的地方那麼多,但能回的地方並不多,家鄉卻是一個。
脫口秀演員李雪琴把她的家鄉鐵嶺比作「宇宙的盡頭」,那我也要說一句,請別忘記自己那個「宇宙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