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慶檔滿心期待的《我和我的家鄉》上線了,由於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打下的良好基礎,讓我對《我和我的家鄉》的期待值倍增。這部電影果真沒有讓我失望,看完之後腦海久久縈繞著「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想起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也是在家裡被哼唱了無數次,好的電影配上好的歌曲真的是令人賞心悅目,這一次我剛走出電影院哼著歌就有二刷的想法了。
《我和我的家鄉》整篇是由5個不同的家鄉關聯的故事組成,其中有4個故事都擊中我的淚點,感動不已;同時也有4個故事都穿插著笑點,往往是這邊剛哭,下一個鏡頭就發出帶著哭腔的笑聲,完全沉浸在了故事裡。
範偉老師飾演的是在國外教書的老師因患老年痴呆症,腦海中的拼圖停留在了92年在千島湖望溪村教書的時光裡,每日在現代化的住房裡按照望溪村的樣子在生活。兒子(徐崢飾演)為了幫助父親的圓夢和望溪村的村民聯絡,讓村民幫助他完成父親的心願。這個90年代還破舊不堪,教育落後的小山村,鏡頭裡已經是令人嚮往的綠水青山旅遊勝地,當地的居民也就是當年範老師教過的學生們,基本都在家鄉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家鄉的旅遊建設,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方小事業。
當聽到這個幫助老師的任務的時候,大家積極地討論著怎麼實現,場面一度熱烈。當範老師穿著復古的襯衫,端著茶杯站在教室門口的時候,他的記憶中那是他在這個小村莊小學的最後一節課。配合回憶的「演員們」在牆腳躲起來指揮著臺前幕後的孩童和夥伴的「演出」。可是現代化的痕跡和陌生的面龐還是刺激了範老師,他意識到這不是他的生活,他走出了這間教室,在曾經走過的鄉間道路上去找尋真正屬於他的回憶。過去與現在,古樸和現代,腦海中一片混亂。
徐崢導演在處理這一段範老師的回憶和現實錯亂的手法很是觸動人心,讓觀眾身臨其境,陌生的無助感和對自我的茫然以及找尋的匆忙,都和前面的村民們的熱心討論和準備工作形成鮮明的對比,顯得格外的心酸和無助。
當他走到一座散發彩色光芒的村裡小學那時,應該是達到了錯亂的頂峰。這時曾經摯愛的學生(李易峰飾演)溫暖的笑容出現在老師的面前,範老師叫出了他的名字「姜小峰」。他忘記了所有,也沒有忘記92年付出知識和愛的那一年,沒有忘記他的學生。這一幕深深感動了我。片中範偉老師精湛的演技撐起了整個片段,年輕和老年不同的狀態充滿了層次感,將鄉村教師的形象和內心描繪的淋漓盡致。
鄉村建設,好的教育是最值得的投資,一代代人的走出去,也帶回來的更多。最好的建設是帶來思想上的轉變,利用好家鄉的優勢,發揮家鄉人民最大的潛力去投入在家鄉的建設中去。江浙一帶在地理環境上還是具備很大的優勢,其實還有多數地區條件惡劣,環境更加艱苦,經濟更加落後,這些地方還是需要年輕的人們努力去保護優勢,挖掘特色,將家鄉的建設事業真正的做起來。看了這部電影,想起自己的家鄉,也值得思考,我和我的家鄉會有什麼樣的交集,我會為我的家鄉帶來什麼樣的好的改變?希望有一天我們為自己的家鄉自豪,更為自己參與的一份力量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