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的力量(深度好文)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記者圈

文|楊均明,國信證券研究所所長,原載於國信研究(ID:guosen_research)

01

東西方先哲各對思維模式的總結

三千年前,中國的先哲總結了世界萬物的運行規律,歸納了我們先民思維方式的要點,相傳周文王就是《周易》的作者。周易的主要思想是變化,認為世界萬物是由陰陽之間相互作用、共生相剋的結果。大家一定非常熟悉由兩條魚組成的陰陽八卦圖,這張圖很好地總結了我們的先民對世界萬物運行規律的理解,也很好地總結了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特點。至於八卦、六十四卦,則是在陰陽世界觀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方法論,主要闡述了在不同情況下要採取不同行為,讓自己處於有利位置。

這樣一套哲學體系,我們簡稱為陰陽哲學,幾千以來我們一直詮釋著這樣一套哲學體系,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智慧。直到鴉片戰爭,我們突然發現一直堅持的東西如此不堪一擊,如此脆弱,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從洋務、立憲、共和、民主、科學等等,一次次地尋找根源,直到今天我們的民族還在尋找其中的原因。

差不多同時代或稍晚一些,幾何學、數學在古希臘興起,畢達哥拉斯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到了歐幾裡德時代,他全面總結了以前的研究成果,寫成了《幾何原本》一書,當時似乎也沒有對社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正是這本書全面總結了古希臘人對世界的理解、總結了古希臘人的思維模式,對後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個思維模式的形成和傳承比後世所有科學成就的總和還要大,但他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卻要等到文藝復興之後。

《幾何原本》之所以會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是一個完整的形式邏輯體系。古希臘的先哲一直對邏輯有深入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形式邏輯的演繹層面以及形式邏輯和真實世界到底有何關聯的探討。歐幾裡德以天才的構思,總結了古希臘人的思維框架,即合理的假設——縝密的演繹——結論。這樣一套思維模式絕然不同於中國的陰陽哲學思維模式。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近代科學、現代世界的格局等等,無不是在這樣的思維框架下產生的。我們中國人如果不理解西方的思維方式就永遠不能理解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就像他們也不能理解我們一樣。

02

中國思維模式的特點與短長

要理解西方人邏輯思維框架與我們有何不同,就得先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前面已經說到我們奉行一套陰陽哲學體系,這不但是我們的世界觀、也是我們的方法論。在我們理解的世界裡,有兩種或多種力量一直在競爭鬥爭,他們共生相剋、有妥協平衡、有退讓中庸,這都是我們三千年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但最好是置對手於死地,唯我獨尊。也有智者認為雙方是相互依存的,中庸是必然的選擇。

三千年來,我們的思想成果主要是在為這一陰陽哲學做注釋,有智慧但沒有真理,有感悟但沒有創新。我們的生活是這樣的,當我弱勢時可以苟且偷生、唯唯諾諾、中庸隱忍,當我們強勢時就可以為所欲為、氣吞山河,所謂的強弱勢也。我們的哲學是陰陽,我們的軍事止於奇正、虛實,我們的政治不過左右、強弱,我們的現代經濟發展的思維模式也離不開放水、收縮。這樣的二元論的思維模式,是理解中華文明的核心密碼,是我們的生存基因。

這套世界觀的最大特點是它的適應能力,就像抱著的兩條魚,任何一方隨時要適應對方的變化,活下去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意義。我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決定了中華民族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我們不懼變化,認為變化就是生活的本質,我們也隨時準備著適應世界的變化。這決定了我們的文明可以延綿不絕。

其次是它的包容性,我們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自身存在的前提是對手的存在,所以適度的中庸退讓是我們理性的選擇。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和文化能像我們一樣,是從心底裡認同與敵人是可以共存的。我們明白一個對立體消失後新的對立體就會立刻出現。

但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創新的能力,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這樣的缺點。為什麼會缺乏創新能力,這一點要和西方的邏輯文明對立起來比較,後文我會專門討論為什麼創新是也只能是邏輯思維體系下的必然結果。

其次是缺乏可操作性,我們的知識主要通過人的經驗相互傳授的,缺少明確的規範和可操作性。還有就是缺少長期效率。毫無疑問,我們的哲學體系具有極強的短期效率,我們隨時會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

正因為這樣,我們很難做出一個長期的計劃、制定一個長期的目標。即使有這樣的目標或規劃,一旦遇到變化,也會變得面目全非。即使達到了設想的目標,一定是事情本身演繹的結果,而不是規劃出來的。所有人都追逐眼前的利益、適應短期的變化,導致沒有人可以做出長期的安排,劣幣驅逐良幣是必然的結果,除非引入強制的手段。

03

邏輯思維方式的框架與過程

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說起來很簡單,我們小學就開始學習,做各式的證明題目,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幾何原本》開篇是五個關於點、線、面的幾何公理,接著又給出了五個一般性的計算公理,接著又給出了23個定義。開篇關於點線面的五大公理是無法證明的,但好像又是不需要證明的常識,這五大公理之間互不矛盾,也不可以相互證明。後面的五個計算性公理也只是加減乘除一般性的常識,用來計算和推演。

這就是一套完整的邏輯體系。通過合理的前提假設,後面所有的定義、定理、各式結論都是從前面的十大公理推導出來的,推導的過程實際上是等量置換和不等式置換的過程。最後推導出各種神奇的結論,這些結論都是可靠的,或者說在平麵條件下都是對的。

邏輯思維整個過程簡單地說就是:合理的假設——演繹(等量置換,不等式置換)——結論。邏輯思維過程三者中核心是前提假設能力,是常識、經驗、判斷、價值觀,而不是演繹能力,演繹能力未來計算機都可以實現。因此我贊成目前清查各種奧數培訓中心,學奧數的本意是希望培養孩子的邏輯演繹能力,但實際上這走上了另一個極端,過於注重演繹能力而忽視了社會常識的培養,缺少前提假設能力的培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老感覺中國孩子相比美國孩子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卻缺乏創新思考能力。

這樣一套簡單的思維模式在西方世界漸漸生根落地。文藝復興後它和實驗科學結合在一起,於是現代科學誕生了,將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顛覆一切固有的勢力,新的世界出現了。

1931年奧地利美籍數學家哥德爾用無懈可擊的證明得出了完備不一致定理。

哥德爾證明了任何一個形式系統,只要包括了簡單的初等數論描述,而且是自洽的,它必定包含某些系統內所允許的方法既不能證明真也不能證偽的命題。它包含兩個定理:

第一定理:任意一個包含一階謂詞邏輯與初等數論的形式系統,都存在一個命題,它在這個系統中既不能被證明為真,也不能被證明為否。

第二定理:如果系統S含有初等數論,當S無矛盾時,它的無矛盾性不可能在S內證明。

這裡會有一些稍微不好理解的概念,我用最白的語言來做個大概的解釋。第一,哥德爾說一個強大的系統是完備的就不可能一致,是一致的就不可能完備。現實世界的東西都能在一個系統中解釋,這叫一致性或者說不矛盾的或者說自洽。第二,這個系統推演出的結論在現實世界中都是真的,這叫完備性。如果有一個既完備又一致的系統就好了,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可以證明,哥德爾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一個強大的系統裡一定有你不可證明的東西,也就是前提假設,至少它在這個系統裡是不可證明的,需要在其他地方來證明,或者永遠無法證明。

這個定理反過來告訴我們,邏輯體系是可靠的。合理的假設,縝密的演繹,結論就是可靠的,這就是邏輯思維的全部,簡單的描述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哥德爾無愧於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是人類思維能力最簡約的總結。

04

邏輯思維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內在力量

首先,邏輯思維是現代科學的基礎。

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已經是兩千五百年前的事情了,中間經過了將近兩千年的積累和醞釀,直到文藝復新,邏輯和實驗科學結合,誕生了現代科學,期間印度的數學和中國的四大發明極大地推動了這一進程,但現代科學的基礎就是邏輯學。可以豪不誇張地說,一切現代的科學都是建立在邏輯體系之上的,邏輯導出的結果再用實驗加以驗證,如果不符合就再考察前提條件是否合理,這樣不斷循環地前進。

近代面對西方的突飛猛進,中國人曾經十分迷茫、自卑,眼看著一切新東西都是西方人發明創造的,我們甚至懷疑我們的民族是不是不如人家。五四運動提出了科學和民主的口號,這看到了一些問題但還不是根源。其實只是中國的文化裡沒有邏輯思維的傳承,我們的民族缺少邏輯思維的能力,我們的語言文字也難以描述邏輯,我們的思維方式和邏輯的思維模式格格不入。我們所謂的聰明在西方人看來有些不守規矩,西方人的循規蹈矩我們又認為他們很笨。

其次,邏輯思維是創新的源泉。

邏輯體系告訴我們,合理的假設、縝密的演繹、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這些正確的結論都是新生事物,就是創新。

當我們在讀西方勾股定理的時候,一定忘不了補充一句,我們的祖先也發現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規律,這無疑是我們先民的智慧,但是不藉助邏輯體系,我們就永遠得不出a2+b2=c2這樣的普遍規律,更何況勾股定理只是平面幾何裡許多普通定理中的一條。

我們再看看愛因斯坦是如何運用邏輯體系構建他的相對論的。狹義相對論現在看起來也十分簡單,它就是一個簡單的邏輯系統,最後得到實驗的驗證。兩個前提條件分別是相對性原理、光速不變原理。相對性原理在愛因斯坦以前已經有不少科學家闡述過,愛因斯坦只是天才地提出了光速不變原理(其實,當時麥克斯韋的方程已經得出一個不依靠參照系的光速常數,只是愛因斯坦是從其他路徑來天才假設的)。後面的推導過程並不複雜,大學三年級的理科生都可以勝任,所用數學工具主要是微積分、代數等十分可靠的工具。但是得出的結論卻十分驚人E=MC2。

可以說現代的創新絕大部分都是邏輯推導的結果,最後用實驗加以驗證。邏輯思維是創新的真正源泉。

再者,邏輯思維也是現代西方社會科學的基礎。

馬克思的《資本論》,以生產剩餘價值為邏輯前提起點,全面考察資本主義的運行本質,演繹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最後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繫起來,產生巨大的社會能量。

美國的憲法也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開篇就是前提假設:為了組織一個更完善的聯邦,樹立正義,保證國內安寧,建立共同國防,增進福利和子孫後代安享自由幸福。後面的條文都是為實現這幾個前提而展開的周密演繹,結論就是現代的美國社會。

除了邏輯,西方社會也了解社會關係的複雜性,也有一整套辯證思維論述,特別是在德國,辯證思維發展得非常完善。辯證思維和中國傳統上的陰陽哲學有十分相近的地方,只是他們希望把辯證思維發展成為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

當然中國傳統上也不是完全沒有邏輯思維的影子,其實一個真正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思想,本質上一定是個自洽的邏輯體系,只是自已不自覺地運用而已。但總體而言,中國社會幾千年文明,有相對完整邏輯體系的文章不多,大多是一些感悟、經驗、智慧,甚至是詭辯。

05

文明的競爭優勢在於其效率和適應能力

前面簡要地闡述了西方的邏輯思維和中國的陰陽哲學,不同的哲學體系最後形成了兩種差異很大的文明。目前的種種衝突,很大程度上是文明的衝突,但最根本上是思維方式的衝突,以及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的社會文化、心理、組織、生活習慣、傳統等等的不同。

西方的思維特點決定他們長於創新、精於科學、長期效率高,缺點是變通能力差。中國的思維特點是適應性強、包容性好、短期效率高,缺點是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如果能夠客觀地看清事物的本質,我們對待面臨的種種問題,就可以不帶民族情感、不帶歷史包袱、不卑不亢地接受一切先進的文化,努力改造自己。就像日本的民治維新,用很短的時間就走上了強國之路。

提到不同文明的特點與優勢,我們不得不考察伊斯蘭文明。伊斯蘭一經產生,迅速擴張,一百年時間統一阿拉伯、中東地區,又向東擴展到中國西部,向西擴展到西班牙。它為什麼有這麼強的能力?伊斯蘭文明是在中世紀和基督教的鬥爭中產生的,教義和基督教、猶太教也有很多共同之處,顯然不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差異。

它成功的核心密碼是它的組織能力,伊斯蘭的阿訇是它的基層組織,建立在每一個村莊上。這種效率在當時是其他文明很難匹敵的。它之所以有這麼強大的組織能力,正是因為它是在對抗基督教中成長起來的,它的成長腳步遇到西方的現代科學而止步。

一百萬年前,人類從非洲大陸起步,帶著石器,很快把人類的種子灑遍了全球幾乎所有的角落。七萬年前,人類中的一支——智人(就是我們的祖先),帶著智慧從東非向四周遷移,所到之處其他人類滅絕(只有極少部分基因融入了智人),大型動物消失。五百年前,西方人帶著科學,徵服了全世界。

在這場沒有盡頭的生存競爭中,唯有掌握了先進的知識和工具、具有超強適應能力和強大組織能力的群體存活了下來。歷史就是他們寫成的。所有文化、文明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效率和適應能力之別。

邏輯文化形成的效率和中國陰陽哲學形成的效率對比已經不用贅述。我們只有不斷吸收先進的文化,特別是吸收西方的邏輯思維能力,保留我們自身優秀的基因。認真思辨、去偽存真,揚長避短,才能在這場生存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這一點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06

未來屬於中國

德國總理默克爾說過,世界正在中國化,大家聽了以後不知是竊喜還是憂慮。我們現在遇到的中美衝突有很大因素也是這個因素導致的。這是利益的衝突,也是文化的衝突、是文明的衝突。

但是中華民族要在這場生存競爭中勝出,我們只靠傳統的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敞開胸懷,向全世界學習。但首要任務是搞清楚各種文明的本質差別,認清我們傳統文化中既頑固又不足的地方,才能看清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文明的競爭,核心是效率的競爭。我們既要學習伊斯蘭的組織能力,更要學習西方高效的思維方式,又要保留我們自身靈活、適應性強的特點。真正建立起一個誠信、有序、理性、自由、公平、高效的的社會,實現全世界的大同。

相關焦點

  • 生命之花(深度好文)
    生命之花(深度好文)佛曰:只有內心的平靜才能讓靈魂得以附體,讓真正的生命之花得以綻放心止如水,心靜的就像一潭泉水,我們只看到滔滔泉眼蕩起一圈一圈擴散的水紋,但卻不知道泉眼的湧動會產生多大的力量,只有切身去體會,否則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的。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穆尼,曾受盡人間折磨苦難,從不退縮,一心苦行六年,致力尋找解脫人生痛苦的辦法,但卻無果,後以思考代替苦行,靜坐菩提樹下四十九天,終於在靜思中頓悟,創建了歷史文明的佛教並發揚光大,這就是心靜的力量。
  • 有一種力量,叫做堅持(深度好文
    堅持,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它能讓迷茫的人看見希望的光芒,也能讓沒有目標的人漸漸看到遠方。當我們每一個人可以為了夢想去堅持,並且不捨棄自己的初心,這堅持就有了不同尋常的力量。
  • 淺談霍布斯的《利維坦》(深度好文)
    但無論他再怎麼否認,也瞞不過明眼人,因為從他的邏輯裡推衍下去,走到終點,一定是無神論站出來踢翻上帝,再沒有別的可能。而在那個時代,「無神論者」幾乎可以和魔鬼劃等號,人人得而誅之,何況樹大根深的經院學派早就被霍布斯激怒了。霍布斯的觀念在今天看來當然有不少荒唐的地方,但放在當時當地的背景下,馬上就顯得光芒四射了。
  • 有監督學習:從過去到現在的模型流行度(深度翻譯好文)!
    在分析中包括以下13種監督方法:神經網絡,深度學習,SVM,隨機森林,決策樹,線性回歸,邏輯回歸,泊松回歸,嶺回歸,套索回歸,k近鄰,線性判別分析和對數線性模型。其中,對於套索回歸,搜索時考慮了搜索套索回歸和套索模型。
  •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蠢(深度好文)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蠢(深度好文) 在不懂你的人眼裡,
  • 深度好文:思維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大家好,我是小編烈酒熬淚,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思維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的文章。法國卓越的軍事家拿破崙曾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見,第一的威力是多麼厲害,是多麼具有力量。小編總結:把自己定位在第一的位置上,你就會充滿自信地說,世界上沒有誰跟我一樣,我是獨一無二的。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請點讚,關注,轉發和分享!
  • 欲成大器者,謹記以下八律(深度好文)
    ——詹姆斯·艾倫欲成大器者,謹記以下八律,深度好文)①覺人之詐,不憤於言所謂覺人之詐,不憤於言就是說當我們察覺出別人的狡詐之處時,不要在言語中表現自己的不滿。懂得用理性,用公正平和的態度對待極端和不公正。②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所謂受人之侮,不動於色就是說當我們受到別人的侮辱時,表情上並不表現出憤怒的情緒。
  • 靈魂站立的女人(深度好文)
    一個有深度的靈魂,是要遭遇思想的探索和人生的磨礪的!一個真正的強者,是要接受生活的考驗,時間的檢驗的。  女人可以溫柔似水,但也要有自己的個性。女人,要有一股「我要盛開,清風自來」的傲氣,也要有一種「以女王的姿態傲視群雄」的霸氣。不論什麼時候,女人都不要丟失了自我和個性,溫柔但不乏個性的女人,才是真正的魅力女人。
  • 【深度好文】一文看懂中國霧霾的成因、危害和解決方案
    【深度好文】一文看懂中國霧霾的成因、危害和解決方案北極星大氣網訊:今天是帝都發布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的第二天。其實,通過提前預測預警來加強局地汙染控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北京等地區的大氣汙染。例如,北京奧運會時段採取了單雙號黃標車限行等措施,該時段的大氣汙染物粒子就非常少,本文有更詳細的論述。
  • (深度好文)
    一定是建立在對所處行業商業模式的深度理解以及對公司業務的深刻洞察之上。簡單點說,脫離商業模式和業務階段來談增長就是耍流氓。用戶增長的理念本身不是一個短期行為,而是長期的、可驗證的確定收益。比如強調先驗證產品閉環,用戶黏性要好,這個時期的增長就是圍繞留存去做。
  • 拒答「創文」提問被罰是怎樣的治理邏輯
    湖南省郴州市兩名中學教師拒絕回答「創文辦」工作人員知識抽檢,被當地教育局扣工資並取消評優資格一事發生逆轉。由於「問責過重」,郴州市蘇仙區教育局獲悉已責成涉事學校撤銷這一處理決定。(中青在線9月20日)  雖然,學校已經撤銷對教師的處罰,但是,校方之前的魯莽表現以及一些地方「創文」過程中的草率做法,還是讓人對其背後的社會治理邏輯產生質疑。
  • 深度好文|怎麼判斷一篇論文的質量?
    邏輯上的可靠,則指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是我們的理性可以想像的。不真實和不符合理性邏輯的信息是沒有意義的,學術文本需要避免這樣的內容,相反地,應該提供與文本規模相稱的具有經驗和邏輯可靠性的有意義內容。這是我們從心理上接受一個學術文本的第一條件。知識是一種信息,但並非所有的信息都是知識。
  • 人類8大缺陷:陰莖骨為什麼沒了…難得的深度好文
    易樓 楊金蚪首先申明,本文絕對不是黃文,有足夠思想深度的人請繼續往下看。
  • 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做生意的邏輯徹底變了!(深度好文)
    然後是在各個領域擁有獨特產品或深度服務的小公司(價值代理商)。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個人「漂浮」在各種平臺上,如網店店主、自媒體、律師、設計師、會計等價值個體。如果這些都不適合你,那麼是時候考慮你的未來了。從「信息對稱」到「價值對等」。在我們討論商業的未來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澄清網際網路的三個階段:1.
  • (深度好文)
    文/飛魚生活的美好,來自生命的芬芳。人生不是欲取欲求,自然花開花謝,生活有舍有得。成長有剝奪有增添。就讓那些委屈的淚水;茫然的取捨;失敗的迷茫;離散的失落;苦澀的回憶,隨風飄散。心存善念,方得始終;心有平常,笑看悲歡;問心無愧,踏實自然;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 深度好文:大腦的思維潛力!
    大家好,我是小編戀愛未滿,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關於大腦的思維潛力的故事。我們都個人都有獨屬於自己的潛力,尤其是大腦的思維潛力,更是無窮無盡的。這種思維能力提供給了我們努力的動力和信心,讓我們有能力去做任何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 【深度好文】清華社科學院院長:中國目前是什麼樣的社會結構
    文章長達兩萬字,李強對中國目前的社會結構、社會下一步往哪裡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度闡釋。主題宏大但卻與我們日常生活卻息息相關。看完演講實錄,頓感酣暢淋漓,對很多困惑的社會問題也茅塞頓開,願這樣的文化饕餮、思想大餐也能延展你的視野,提升你的素養,豐富你的思想!
  • DeepMind提出可微分邏輯編程,結合深度學習與符號程序優點
    夏乙 編譯自 DeepMind Blog量子位 出品 |神經網絡的強大功能有目共睹,但它往往需要大量與目標測試領域數據分布相似的訓練數據;而用於符號領域的歸納邏輯編程只需少量數據,卻無法對抗噪聲,適用領域也很狹窄。
  • 重磅|聚合多方專業力量 首寰文旅研究院正式成立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為深度探討北京環球度假區為周邊區域及文旅產業帶來的發展新趨勢和產業新商機,2020(第七屆)中國主題公園和度假區峰會(SCPR)(簡稱「峰會」)於12月3日在京召開。峰會上,北京文旅市場高度前瞻性的專業智庫平臺——首寰文旅研究院(簡稱「研究院」)正式成立,並舉辦了專家委員會受聘儀式。據悉,研究院由北京首寰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北京商報共同創立,致力於成為文化旅遊行業發展研究的智庫,為企業連結合作、產業創新轉型、區域整體規劃等方面實現全面戰略布局,搭建各方共覓商業機遇和更大合作空間的平臺。
  • 深度| 「金字塔原理」裡藏著新媒體文案的黃金邏輯
    Ø 基本結構(表達的邏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MECE原則)、邏輯遞進。先重要後次要,先總結後具體,先框架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先論點後論據。 Ø 具體做法(演示的邏輯):自上而下表達,自下而上思考,縱向總結概括,橫向歸類分組,序言講故事(SCQA結構),標題提煉思想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