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囿秋風添景色 菊舞芳華賞墨王

2021-01-09 中工網

來源:北京青年報

菊花是北京的市花,一直以來,養菊、賞菊、賽菊,已經成為老百姓一年一度的盛事。前不久,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以「南囿秋風添景色,菊舞芳華匯精英」為主題的第十一屆菊花擂臺賽決賽落幕,來自開封市汴京公園的「墨王」榮獲「菊王」稱號,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的「紅衣錦裙」獲得菊魁的桂冠。在隨後的菊花展上,引得不少遊客爭相前來一睹芳容。

11月8日下午,「青睞」會員走進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的菊花精品盛會,遊覽溫室奇珍異草、體驗地景藝術,還動手體驗了傳統的菊花插花。最後,在資深花卉園藝師、菊花養護專家王海峰的帶領下,零距離賞「菊王」風採,並與大家交流了不少的菊花養護、種植知識。豐富多彩的內容,讓會員直呼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大漲了知識」。

地景裝置,園林廢料變身藝術和風景

深秋的京城,五彩斑斕。「青睞」會員乘坐電瓶車緩緩駛入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一進門,大家就被小路兩旁的地景裝置吸引,巨龍、小鹿、青山、書本……它們點綴在草地樹林之間,散發出原始的自然之美。隨著園藝老師韓宇的講解,不同地景藝術作品依次映入眼帘。車裡也發出陣陣驚呼,「那條龍真有氣勢!」「那顆巨大的心是由椰子殼組成的,椰殼裡還長出了綠植!」「哎呀,銀杏樹林那邊像是在放煙火!」大家興奮地拿出手機拍照。韓宇笑著介紹,「這些地景作品都是前兩屆留下的藝術精品。像那條巨龍的龍爪是藤條編制的,顯得粗壯有力。龍鱗用小木片裁了做的,光粘木片就粘了半個多月。那些火樹銀花是用旱柳的柳條染色做的。那條金黃色的魚是用脫完粒之後的玉米芯做的。」有的作品呼喚共生,有的作品表現溫情……在觀賞的同時更引人思考。韓宇告訴大家,很多裝置都運用了本傑士堆的原理,用樹枝搭出各種造型,能讓園裡的黃鼠狼、小狗等等小動物在裡面過冬。

韓宇告訴大家,這些巨大的藝術裝置都是由落葉、枯枝、石頭等等園林廢料做成。「通過藝術家的手,廢料變成了大地上的藝術和風景,既環保又美觀。」他介紹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的地景設計藝術節,已經舉辦了兩屆。他同時透露,今年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正在啟動設計師招募。為了讓更多的人領略到地景藝術的魅力,今年的地景藝術節展示場地,除了世界花卉大觀園外,還包括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和復興門外大街10號。「園藝師、花藝師、園林設計師、建築師、雕塑師、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導師、學生都可以自願組成創作團隊參與地景創作,最終將選出大約50支創作團隊參賽。」

地景藝術節自開辦以來,就秉持了「生態環保」「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理念,要求作品主材須使用自然材料創作,像利用落葉、枯枝、石頭、建築廢料等等,並且可以陸地放置、觀賞期在3個月以上,這樣才呈現出眼前這些獨具特色的地景之美,為北方的冬天平添勃勃生機。韓宇發出招募帖,「今年的地景藝術作品預計12月初完成,並啟動大眾展評,最終將根據大眾展評結果與專業評審團評選結果確定獲獎作品,金獎團隊將獲2萬元獎金,另外還將設置優秀獎、創意獎、最具人氣獎等獎項。」

消腫止痛「地不容」,見血封喉「箭毒木」

很快,兩路尋訪小分隊的車依次停靠在溫室前,韓宇招呼大家下車走進溫室,去尋訪奇花異草。首先進入蔬菜瓜果廳,看到彩色的茄子,各種味道的薄荷,以及熟悉又特別的蔬菜,每個人都像回到了童年似的,興奮地相互招呼,「你聞聞這個薄荷有蘋果的香味」「啊呀,快看棉花開得一朵挨一朵」。

韓宇笑著指給大家看水茄:「很多人在東南亞夜市的燒烤攤位上都看到過,擺有一串串綠色的小果果,當地叫苦果或苦涼果,那就是水茄的果實,一般可用來油炸吃。」他又指著一旁的雞蛋花告訴大家:在我國西雙版納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雞蛋花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而被廣泛栽植,故又名「廟樹」或「塔樹」。「它的樹形美觀,奇形怪狀,全株莖幹含有乳汁。是熱帶地區開花極其美麗的多肉植物,在熱帶地栽高度可以達到4-5米,是重要的庭園植物,在北方只能盆栽觀賞,通常在2米以下。雞蛋花在溫室栽培時冬季會落葉,這是它耐寒性差的表現,但落葉後光禿的樹幹彎曲自然似盆景,也有很強的觀賞性。」

邊走邊看,各色植物應接不暇。韓宇在綠玉樹前停下,聽到有人叫它光棍樹,他笑言,「大家都說光棍樹沒有葉子,但其實只是葉子退化成了鱗片狀,不太容易看到。另外,綠玉樹也是一種石油植物,它的乳汁中含有豐富的碳氫化合物,與石油的成分相似,也可以作為生產沼氣的原料,它的沼氣產量較一般嫩枝綠草高5到10倍。」

在沙漠植物館各種形態各異的沙漠植物裡,一株株猶如「狼牙棒」的「非洲霸王樹」頗為顯眼。韓宇告訴大家,它是多肉植物中的珍稀物種,也是棒槌樹屬植物全球約25個種中最具觀賞價值的品種之一。「霸王樹植株高大,原產馬達加斯加,最高可達6米,且渾身具刺,在視野開闊的荒漠上,遠遠看去,霸氣十足,有種傲視群雄的氣勢,它的形態奇特,莖、葉、花均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褐綠色圓柱形的莖幹肥厚挺拔。它肥大的莖就是它儲水的地方,莖上密生3枚一簇的粗短硬刺,看起來像一個超大的棒槌,這也是它署名的由來。」

繼續前行,大家被一大塊看上去像大石頭一樣的植物吸引,紛紛駐足觀看。「大家猜一下哪部分是這個植物的根?」韓宇笑著提問,繼而揭秘,「正確答案就是地面上這個膨大的球狀物,因為海南『地不容』是一種塊根植物,即根部膨大為塊狀,同時它的塊根也是藥用部位,俗名金不換,有消腫止痛的功效。為什麼叫地不容?是因為它根部裸露於地面,不被土地覆蓋,故名地不容。」

沿著被綠植覆蓋的小路拐過一個狹長的彎,眼前豁然開朗,兩棵巨大的榕樹橫亙旁側,「榕樹達三百年樹齡,它的氣生根發達,板根現象,獨木成林,具有呼吸、絞殺、支撐、侵佔領地的作用,成為熱帶雨林奇觀之一。」韓宇又指著遠處的參天大樹繼續說道,「那棵佛肚樹原產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沙漠地帶,樹幹上下較細,形似一隻巨大的花瓶,故名昆士蘭瓶樹,又似彌勒佛的肚子,名佛肚樹。其實是植物為了適應乾旱的環境,在雨季來到以後,發達的樹根儘量吸收更多水分,它的『佛肚』可以儲存8噸重的水。」

接著遇見菩提樹,韓宇告訴大家,菩提葉片尾端像「小尾巴」似的名為「滴水尖」,是為了適應熱帶雨林多雨環境的表現,它可以起到導流雨水的作用。他特別強調,「菩提樹是一種榕樹,結的榕果類似無花果,所以菩提子並不是菩提樹的種子。」話音未落,他手指稍遠一棵樹說,「這就是『見血封喉』樹,它的乳白色樹液含有劇毒,一經接觸人畜傷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臟麻痺,導致心率失常、血管封閉、血液凝固,以至於窒息死亡,所以人們稱它為『見血封喉』,也叫箭毒木,以前在雲南、海南等地有人用它的樹汁製作箭毒,射殺野獸,一旦這種毒液進入傷口,很快便會中毒死亡。」

鐵樹開花活化石,天然殺手是蓖麻

穿過一架錦屏藤,像走過一簾幽夢的浪漫之門,繁多的植物令人眼花繚亂、興致盎然。韓宇指著一株蘇鐵告訴大家,「人們常說的鐵樹開花,百年一遇,就是指的蘇鐵這種植物。它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一種,有活化石之稱,一般在南方生長10年以上才能開花,而在北方受氣候影響幾乎不會開花,在溫室裡才有幸欣賞到鐵樹開花。」他教給大家分辨,「雌株開花時會呈現出『鳳凰抱蛋』的奇觀,大孢子葉球就像鳳凰的翎羽一樣,裡面金黃色的種子就像鳳凰產的蛋一樣,但要注意種子有毒不能吃。雄花夏季開花,雌花秋冬季開花。」

韓宇指引大家看兩面針植物時,讓人驚訝的是,它的莖、枝、葉軸下面,和小葉中脈兩面都長著鉤狀皮刺,不少會員伸手一摸都被刺到。「它的根、莖、葉、果皮都用作草藥,通常它的根用於氣滯血瘀引起的跌打損傷、風溼痺痛、胃痛、牙痛,也是兩面針牙膏的藥用成分。」

韓宇邊說邊停在一株降香黃檀面前,「大家可別小看它,它的別名就是大名鼎鼎的黃花梨木,木色金黃而溫潤,木性極為穩定,不管寒暑都不變形、不開裂、不彎曲,有一定的韌性,能製作各種異形家具。別看這棵才手腕粗,卻已經生長了十幾年。」不遠處兩株曼陀羅吸引了大家,韓宇笑道,「這是木本曼陀羅,它的花朵是下垂懸吊著的,猶如燈籠,是觀賞價值很高的花木。不過,它全株有毒,含有致幻成分,可經由人體皮膚黏膜進入人體。沒錯,就是大家看過的武俠小說中蒙汗藥的原料。」

沒想到一片蓖麻種植區讓會員們紛紛駐足,有的人直呼小時候常見,還有人甚至說起自己的種植經歷。韓宇熱情介紹,「它在熱帶或南方地區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地在非洲東北部的肯亞或索馬利亞,種子可榨油,蓖麻油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和醫藥原料。世界範圍內,每年蓖麻油的產量高達50萬噸,從香精到肥皂,它的身影無處不在。」他還特別提醒大家,在榨油加熱過程中,蓖麻毒素早已失去了毒性,蓖麻油還是可以安心食用的。未經加工處理的蓖麻才是需要警惕的「天然殺手」,因為蓖麻的植株和種子裡含有大量的蓖麻毒素,這種毒素是一種高毒性蛋白,能溶解紅細胞,損傷肝、腎,抑制呼吸中樞。「植物的毒素不過是一種防禦機制,讓自己在危險的自然界中得以保全,讓嘴饞的動物對其敬而遠之。」

走到一處古井旁,韓宇特別動情,他告訴大家,腳下的這方古井可以說見證了花鄉草橋村800年種花養花的悠久歷史,使得花鄉自古就成為「泉甘土沃,為京師養花之所」。「除了泉水甘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花鄉這邊有個地方叫黃土崗,黃土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但是黃土養花透水透氣,所以就因地制宜養花。明清以來,村裡人挑著扁擔向宮裡去進獻各種花卉。」也因此,花鄉自古沿襲了非常精湛的技藝,尤以煻花技藝最為獨特,「能給花加溫,讓它提前開花」。

以型傳神,體驗傳統菊花插花

時間飛逝,負責插花環節的老師不得不派人來探望隊伍的進程。大家開心地走進綠植映襯的百花茗賞廳,圍坐在早已布置好的插花臺前。花藝老師賀金鑫先讓大家選定好中意的菊花主枝,並告訴大家今天體驗的是中式傳統插花,在造型上分直立式、水平式、傾斜式和下沉式。怎樣才能把盆花插做得很美?傳統插花講究師法自然,以型傳神。「大家在插做時要直立中帶一點傾斜」。

賀金鑫邊示範邊插做:第一主枝的長度怎麼確定?首先挑一支生長順暢的枝條,用它量一個盆的高度,再量一個寬度,然後量出兩個長度相加的1.5倍到2倍,就是第一主枝的長度;第二主枝是第一主枝的2/3到1/2;第三主枝是第二主枝的2/3到1/2。」

大家隨著老師的示範把主枝垂直插入花盆遠離自己的方向,再調整好角度,使三個主枝構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狀。隨後再剪下選中的兩到三朵菊花插做焦點區域,「既要前後呼應,也要有上下層次」。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選用燈臺花、小雛菊,依次補充插做,依照「看不到花泥」的基本原則,每個人都在盆花的前後、中間、左右緊張地忙活,使自己的作品拉開景深,整體舒展。最後大家滿懷愜意地欣賞著一件件自然怒放的作品,青睞會員中唯一一位男士的作品當場就受到兩位老師的表揚。

專家分享,怎樣才能養好菊花

意猶未盡體驗過插花,大家去菊花精品展廳時才驚覺,天色已經黑了。菊花展廳裡,1500餘盆菊花集中綻放,高低錯落、奼紫嫣紅。精品菊與案頭菊交錯綻放,盆栽小菊、傳統菊花與時尚潮流元素相互碰撞,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打破了大家對賞菊的刻板印象。本屆菊花擂臺賽菊魁——「紅衣錦裙」的培育人王海峰已經在展廳等候多時。他首先介紹,「鬥菊」這一古老傳統文化項目從2005年就在世界花卉大觀園落地生根,近幾年尤其受到大眾歡迎。

王海峰從事園林技術20年,最近6年他專注於研究獨本菊理論和培育種植技術。他指著7盆從1200株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的精品菊一一介紹,「經過海選入圍,再現場由觀眾和專家評委進行票選,最終這株墨菊贏得了今年的菊王。」他進一步說明,這株墨菊之所以獲得菊王之稱,是憑藉它濃鬱深沉的純淨,「這個乾淨的顏色要靠培育人對環境肥力的各種綜合把控,墨菊的顏色很難把控,一旦控制不好就沒有這麼深的顏色。實際上,看各個品種的名菊莫不如此,都要以顏色、姿態取勝。」

很多會員問到怎麼能養好菊花,王海峰把自己多年養護獨本菊的經驗和盤託出:普通的菊花在培育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剪除側枝和疏蕾,「只留一個植株,集中養分供給這株菊花,使它成為一盆一株、一株一花,而且要莖稈粗壯,花大色豔,底葉不落,葉片平整,無病蟲害,同時葉色濃綠富有光澤。」平時人們在家裡養菊花為什麼感到很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施肥,「不能用化肥,要使用有機肥。」如果想養育案頭菊,在夏季扦插植株頂芽後,還要通過噴施矮壯素來控制植株高度。

他借著展廳的菊花依次教大家如何通過花序分別辨認:平瓣,就是單個花瓣是展開型; 管瓣,就是單個花瓣沒有展開,包在一起形似小紙筒,比如各種線形花瓣的品種,像瀑水流冰等等;匙瓣,就是單個花瓣先端開口,後端捲曲成管瓣,相當於平瓣和管瓣的結合,比如金雞紅翎。

繼續往前走,大家看到菊花的另一種栽培形式:小菊盆景。王海峰告訴大家,「小菊盆景看起來和其他菊花差別很大,像是一棵樹一樣,有粗壯的木質主幹和枝條,但是各個枝條的方向和彎曲度又不一樣,就像是自然生長下的樹木形態。近幾年小菊盆景特別受青睞,因為它不僅能讓人欣賞到樹木盆景的造型和姿態,同時也能欣賞到豐富的菊花色彩。」

面對大家七嘴八舌提出的養花難題,王海峰坦言,「我就給大家講講我每年是怎麼幹活的吧。」每年菊花撤展後的1月、2月,王海峰先要選擇優良品種長勢健壯的萌芽進行扦插繁殖。「老樁隨時剔除腳芽,只留枝杈上的萌芽。」扦插苗生根後即可分盆栽培養護,分盆後的小菊苗長到10-20釐米時要打頭,促發新枝,開始主幹蟠扎造型以及根盤造型。4月中旬移出溫室,換大盆,換新的營養土,擺放在通風向陽、排水通暢的室外用地。繼續主幹造型,根盤提根。「每周澆一次1000倍複合肥水,每個月澆一次辛硫磷藥水防地蠶、樂果防蚜蟲。」

6月到8月間,王海峰的工作重點是及時摘心整形,摘心平頭次數越多,造型的枝片越豐滿,開花量越多。8月中旬做一次重點整形修剪,去除過長過密枝條,對個別枝條整形歸位,修剪出有層次感的枝片,不斷除草。9月白露節氣前後,進行最後一次平頭摘心,把整體造型固定下來,「噴施125倍矮壯素,追肥應以磷鉀肥為主。」10月初部分品種開始透色,到了中下旬,「透色,初開,摘老葉,撤鋁絲,拌新土,換盆」。

每年最美秋菊凋謝後,王海峰他們都經歷如此一番擇優錄取,菊花在匠人的手中,又一個春秋的辛勤培育,生出精品、新品。他們培育的成果越多,人們看到的秋菊越美。

文/木子

供圖/王海峰

責任編輯:高爽

相關焦點

  • 【書畫傳奇】畫事|秋風起,蟹腳肥!賞歷代名家畫螃蟹
    秋風起,蟹腳肥, 菊花開,聞蟹來。 《郭索圖》 明代 沈周 該圖是幅淡墨寫意作品。「酒醉菊黃蟹正肥」,是雅俗共賞的著名的詩句。
  • 秋風起,菊花染!賞菊品蟹,虞城此處正合適
    漸漸進入深秋虞城的天氣也變得涼爽點告別了炎熱的夏季就連心情也變得愉悅些更重要的是「金九銀十」也是秋菊盛開最為茂盛的時節前方超「黃」預警尚湖金秋菊展秋風起,菊花染。園內沿主路段地栽菊類品種有懸崖菊、樹菊、金雞菊、千頭菊等品種,主要觀賞地在太公島、拂水山莊、荷香洲內等。賞菊與觀景交錯交融。一步一景,而每一處景致中,都錯錯落落地點綴著菊花。
  • 秋風送爽,蟹肥菊黃
    秋風送爽,蟹肥菊黃 寒露節氣後 熱氣消退 寒氣漸生 自此 告別了秋明空曠 殘荷滿池的蕭索和菊有黃華的繁盛 是此時節別有異趣的消長 寒露三候
  • 重慶暖陽重現,金秋賞菊正當時
    秋高氣爽秋陽照灼灼秋菊散清香本周天好又逢重陽一杯清茶,一片清秋讓我們相約賞菊去吧圖源 | 銅梁文旅萬壽菊、波斯菊、硫花菊、金雞菊,秋天的奇彩夢園堪稱菊的海洋。而如今,漫山遍野的菊花爭相怒放,真是一番「採菊東籬下」的意境。
  • 水墨勾花點葉畫菊法
    點花蕊應用深墨,墨點要飽滿,有大小並略留空隙,方有精神。點花蒂亦須有深淡,牢著於花瓣之基部,包含四周,然後連一花莖於基部。此花莖必須對準花之中心,其傾斜向背之姿態,俱與此短莖有關。如花不對蒂,稱為一病。↓↓↓
  • 秦觀這四首踏青詞,寫盡了春韻,賞盡了芳華
    邀賞雨後繁華《滿庭芳》曉色雲開,春隨人意,驟雨才過還晴。古臺芳榭,飛燕蹴紅英。舞困榆錢自落,鞦韆外、綠水橋平。東風裡,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榆錢兒像是舞得睏乏,緩緩飄零,鞦韆搖蕩的院牆外,漫漲的綠水與橋平。融融的春風裡楊柳垂蔭朱門掩映,傳出低低彈奏聲。……興遊樸質鄉村《行香子》樹繞村莊,水滿陂塘。
  • 秋深菊黃蟹正肥
    《海上夢囈》作者:邵明 ——秋深菊黃蟹正肥 金九銀十應該是賣房的好時節,可今年的金秋十月在我這裡以成過往,三句話不離老本行,房產的職業病不談也罷。現在我是享受著天倫之樂,夕陽無限好,快樂在當下。
  • 「今日作家」湯善央 ‖ 刻在秋風裡的印記(散文)
    因此在賞秋之際,陡生出感秋、悲秋、傷秋、嘆秋的迥異。輪迴的腳步從未停歇,在歷史的長河中,家國情懷,邊塞行途始終是文人騷客們心中難釋懷的結,在瑟瑟秋風中愈加濃烈,落入字裡行間,點染出秋的卓約與空曠……衡陽雁去無留意,邊聲連角起的邊關,長煙落日下的孤城,一壺濁酒如何能掩蓋住那滔滔思緒。漢代劉徹的《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 只怕悽涼寒瘦骨,更無嬌豔解凝眉;念念秋風起,遺落芳華卻問誰
    題記:心心念念秋風起,遺落芳華卻問誰?只怕悽涼寒瘦骨,更無嬌豔解凝眉。仰望夜空,蒼涼如水。我的傷悲,恰似花謝亂葉飛。流年的沙漏,搖落一地殘紅成堆。誰能在風花雪月裡,還我素心如月,不再心碎。情絲難剪,輕斟淺醉。
  • 南中軸線要恢復「南囿秋風」景觀啦,曾經的燕京十景之一哦
    近日新聞報導,豐臺區將通過南中軸空間秩序重塑和疏解騰退空間再利用,優化城市風貌,打造「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間,再現「南囿秋風」歷史景觀。「南囿秋風」是怎樣的歷史景觀呢?此地景色雖然無法與圓明園、頤和園的精緻秀麗相比,但是其廣闊幽深的野趣也別有一種獨特魅力,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苑囿。
  • 初冬時節,到通城賞油茶花,讀最美茶花詩詞!
    初冬時節,到通城賞油茶花,讀最美茶花詩詞!不與牡丹爭國色,常於僻處綻芳華。七律 詠茶花劉傳福寒露起時霜降涼,莽原山川似天堂。遍野芬芳蜂蝶舞,滿目瓊瑤日月長。陶潛猶賞南山菊,元公獨愛芙蓉王。人言牡丹真富貴,我看茶花勝海棠。
  • 「墨舞峽江」魏啟榮書法展重慶開展
    25日上午,《墨舞峽江——魏啟榮•重慶書法作品展》在位於南濱路的重慶長江當代美術館開幕,來自湖北省的書法家魏啟榮作品首次在山城亮相,100多幅書法作品將展覽至8月27日結束,全程免費對觀眾開放。魏啟榮行草《龍騰虎躍》。
  • 「墨舞白雲」魏啟榮書法展在武漢開展
    本報訊 (魏開功趙志成)筆歌盛世弘書藝,墨舞白雲抒性情。近日,「墨舞白雲」魏啟榮書法展在湖北省圖書館隆重開幕。開幕式由湖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羅丹青主持。出版有《魏啟榮書法集》《魏啟榮書法藝術》《墨舞白雲·魏啟榮書法作品集》。其作品在多種報刊發表,並多次被國家及有關機構收藏。   本次展覽由湖北省文聯主辦,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湖北省書法院、書法報社、湖北書畫藝術研究院承辦,展覽為期1周。
  • 鬥羅大陸 森林之王輕敵導致三舞組合身陷絕境 菊鬼鬥羅逃過一死
    經過一段時間的搜查,小舞終於出現在了武魂殿一行人的眼前,可是出乎武魂殿意料的是,連通小舞一起出現的還有泰坦巨猿,這無疑是當時菊鬼鬥羅的一個難題。菊鬥羅和鬼鬥羅立刻決定行動方案,由菊鬥羅暫時擋住泰坦巨猿,鬼鬥羅去抓捕小舞,不過驚喜又來了,他們沒有想到泰坦巨猿擁有領域。
  • 林中起舞的「花仙子」,雲南德宏再添植物新種瑞麗舞花姜
    林中起舞的「花仙子」,雲南德宏再添植物新種瑞麗舞花姜 2021-01-07 2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秋花,品國潮,帶你玩賞世界花卉大觀園國潮夜遊節
    菊作為秋花的代名詞,千百年來一直都是人們賞秋 的必備佳品。在這個秋季,品菊香十裡,穿唐宮漢服,看光影秘境,玩沙灘藝術,是再好不 過了。世界花卉大觀園作為第十二屆菊花文化節的分會場,位於北京豐臺,於 10 月—12 月期間,將舉辦品種菊展覽、菊花擂臺賽、秋菊飄香攝影展以及菊花衍生品展銷等傳統文化體驗活動。
  • 菊王爭霸:武漢鬥菊擂臺賽誕生兩朵「菊王」
    作為武漢市第37屆金秋菊展的重頭戲,為公眾呈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菊文化活動,並評出專業組、業餘組兩朵「菊王」。本屆專業組菊花花王劉慶東說,鬥菊表象是菊花爭豔,其實鬥菊是與天鬥、與自己鬥,其樂無窮。「與天鬥,因為天氣是影響其開花的重要變量;與自己鬥,則是要摸透每個菊花品種的脾性,技藝要不斷修煉與提升。」
  • 菊開花繁秋欲暮,冬在寒風鄉裡住(菊花新/原創詞四闋)
    菊開花繁秋欲暮,冬在寒風鄉裡住(菊花新/原創詞四闋)詞/v會飛的魚v菊花新/菊開秋暮(步清/納蘭性德)菊開花繁秋欲暮,冬在寒風鄉裡住。菊花新/緣盡添煩惱(步宋代/杜安世 韻)可曉秋殘自嫌老。夢裡吻梅厭身小。枯荷池塘沼。清涼晝、未見蝶鬧。竹籬菊綻芳色好。秋露催催、豔花溼了。雨細把心量,緣盡事、平添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