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做點家務要給錢,也有孩子給錢也不做家務 面對「小懶蟲...

2020-11-29 華龍網

新華調查

「暑假與其逼孩子做作業,不如教他做家務。」「孩子做不做家務,直接影響學習和就業!」「暑假讓孩子做些啥?快收下這份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進入暑假以來,多個微信公眾號不約而同發文勸家長讓孩子做家務。

「小能幹」讓家長欣慰

「每天起床時我會自己疊被子,每周我都會對房間進行一次大掃除!」滿臉稚氣的9歲男孩張誠說起自己暑期做家務的事,很是自豪。

張誠是安徽一所小學的三年級學生,與弟弟常年跟爺爺奶奶生活,只有寒暑假才能到南京跟打工的父母團聚。這個暑假來南京後,看到父母平時打工很忙很累,他便與弟弟包攬了疊被子、掃地、倒垃圾、用洗衣機洗衣服等簡單的家務活。「我們在外面累了一天回來,看到孩子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真感到蠻開心蠻安慰的。」張誠的媽媽一臉欣慰。

南京外國語學校初一(10)班的楊天從小學開始,課餘生活就被各種興趣班佔滿了,暑假更不例外。「雖然孩子很忙,但派給他的洗碗任務還是要完成。平常每天一次,寒暑假每天兩次,每次最多十幾分鐘,佔不了多少時間,也是一種調節。」楊天媽媽告訴記者,這個習慣楊天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堅持到現在,已經有5年。「我以後會出國學習,生活技能肯定要學會,今年暑假我開始學做菜,爭取假期結束時學會5葷5素。」楊天自信滿滿。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4年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家庭教育狀態調查,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子女優秀的比例僅為3.17%,而認為「孩子應該做些家務」的家庭,子女優秀比例高達86.92%。

「小懶蟲」還真不少

7月17日下午,記者在南京街頭隨機採訪了20名7歲至13歲的學生,有6個孩子暑假完全不做家務,6個偶爾做,只有8個經常做家務。

「我暑假不幹家務活,這不是爸爸媽媽的事情嗎?」在新東方教育培訓機構的門前,南京一位姓楊的小學三年級女生反問記者。她的媽媽有點無奈:「孩子10歲了,根本沒有做家務的意識。」

暑假一開始,南京鼓樓區的賈女士就想讓上初一的女兒沾手家務活,但發現女兒已經懶得做了。「讓她去盛個飯,就跟沒聽到一樣坐在沙發上刷手機。發火逼著她去掃地,也掃得不像樣子,我和孩子爸爸都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的話,以後就算上了大學我也會擔心。」

還有些孩子雖然做家務,但必須是「有償的」。在鳳凰國際書城內,南京某小學四年級男生薑同學告訴記者,自己每次幹家務活都有獎勵,如洗個碗就能得到5元錢。而身旁的姜同學媽媽則搖頭嘆氣說,兒子放假在家從來不主動做家務,每次「請」他做,都會跟父母要報酬。「我家女兒也這樣,讓她做點家務就找藉口拖,一談錢就高高興興地去幹活。」望著身邊看童話書的女兒,王女士一臉無奈:「家長不能用給錢的方法誘導孩子做家務,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金錢至上』的理念,做點事就要錢。」

見不得娃「笨手笨腳」

家住南京江寧區的嚴女士,每年寒暑假都會給兒子列一張家務清單。「從三年級開始,我就這麼做了。」嚴女士坦言這樣做是因為受過「刺激」:「以前,為了讓兒子一門心思學習,生活上的很多事情我都包辦了。然而有一次,我發現他看見桌子上的水杯倒了竟然無動於衷,我特別生氣,後來仔細反思,問題還是出在我們家長身上,譬如吃飯時每次都是我把飯菜端上桌子、擺好碗筷,而他吃了飯就扔下碗筷,自己玩去了。找到問題癥結後,我就在假期給他列一個單子,每天幹什麼都寫清楚。今年,他要上五年級了,打掃衛生、收拾碗筷都已經駕輕就熟,還學會了煮米飯,簡單炒兩個菜也不成問題。」

也有些家長見不得孩子做事「笨手笨腳」。家住南京仙林的王女士,本打算暑假讓二年級的孩子幹家務賺零用錢,兒子也很高興。但兒子洗了一次碗以後,她就作罷了。「完全是幫倒忙,水灑了一地不說,還差點報銷了一個碗。他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算減輕我的負擔了!」王女士感言,訓練孩子做家務需要很大耐心,有這個時間還不如自己做了。

「上個寒假,我專門布置了一項做家務的家庭作業,而且給每位家長發了一張反饋表,要求開學時把學生做家務的情況記錄在案反饋給學校。」南京鼓樓區一所重點小學的郭老師告訴記者,學校鼓勵學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但實際執行效果很不理想,不少家長不監督不配合,反饋表形同虛設,有些甚至是學生自己隨便填的。

孩子成長家務不可缺席

「現在的中小學生普遍缺乏自理能力,一離開父母就什麼也不會了,主要是平時缺少必要的家務勞動訓練。」南京洪武北路小學大隊輔導員秦意潔直言,家長往往只盯著孩子學習成績,而忽視了生活技能等基本生存能力的培養,殊不知這對孩子的個性發展並沒有好處。

在南京中山小學副校長李萬青看來,家長越俎代庖,不利於孩子家庭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的形成。「不少家長認為『家務活本來就不多,不需要孩子幹』,對此我並不贊同。要知道,並不是家務勞動需要孩子,而是孩子個性發展需要家務勞動。」

「交給孩子一項家務,實際也是讓他們承擔起一份責任,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難和麻煩,但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責任意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鍛鍊和培養。而且,通過做家務,孩子還可以了解和體會父母撫育自己的艱辛,產生體貼之情,學會愛父母,學會為他人著想。」南京南師附中新城初中校長韓暉表示。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徐良老師認為,家務勞動屬於家庭集體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有義務付出,孩子也不例外。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通過自己的雙手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這種「被使用」和「被需要」的感覺,是自尊、自信的源泉,帶給孩子的獨立、自強、自信其實是一生的財富。

記者 蔣廷玉 葛靈丹 楊頻萍

實習生 嚴 嬌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孩子會做家務長大後更優秀,父母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一些父母出於疼愛孩子,捨不得讓孩子幹一點家務,還認為幹家務是大人做的事情, 不應該讓孩子插手,孩子只要負責好好學習就可以了。 誰知道,到最後竟然將孩子養成了一個好吃懶做的「白眼狼」,甚至還責備孩子,自己為他付出了那麼多,對孩子那麼好,把最好的都給了他,孩子卻還是沒有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 其實問題的根源跟父母的教育也有關係,因為從小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了多數也是不能吃苦的,可能面對困難就會退縮,今後在社會上成就也只能平平沒有出眾的地方。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發現:小孩做不做家務,對今後人生影響巨大
    用這位朋友的話來說「一個家務做得好的孩子,其他都不會太差!」無論年齡多少,我們都會有自己的家務活,這是很有意義並且很值得的一件事。如果家長從小就教孩子做家務,那麼當他們面對更困難的挑戰來臨時,他們就能夠很自如的去應付這些難關。
  • 日本網紅主婦的一天走紅ins:帶孩子,做家務,生活也能美成詩?
    提起全職媽媽的辛苦,我們能夠想像到的就是「帶孩子,做家務」,但是面對這些家庭膩歪,大事小事的操勞,有的主婦卻能夠另闢蹊徑,把眼前的生活過得精緻養眼。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在日本就有著這樣一位網紅主婦的一天走紅了ins,她用自己的實際經歷見證著,帶孩子,做家務,生活也能夠美成詩。如圖所示,長年累月的「主婦」生活,已經讓她養成了固定的早起習慣,在丈夫和孩子還在熟睡的時候,就起床開始一天的生活了。
  • 《做家務的男人》第二季範丞丞郭麒麟合做「滿蛋全席」
    國際在線消息:《做家務的男人》第二季第三期將於8月14日中午12:00在愛奇藝播出。本期節目,王祖藍面對耍脾氣不願意吃飯的女兒,展現了他教科書式的餵飯過程;被父母頻頻催婚的張繼科出發去相親;觀察員李誕來到「飯鍋兄弟」範丞丞郭麒麟家中,面對「滿蛋全席」他卻後悔做客。
  • 佐佐木希丈夫出軌:「因為她不做家務。」|一周微博精選
    最讓小愛無法接受的是,日媒曝光,渡部建出軌是因為佐佐木希不做家務,喜愛乾淨、「性格細膩」的渡部建無法忍受家中太亂,選擇出軌。(???)小愛想說,關於做家務這件事,並不是女性的義務,家庭中的男性也有50%的責任去完成家務,並且並非是男性在「幫助」老婆做家務。最後想說,出軌沒有藉口。
  • 這類家務能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6歲前要多做,很多家長忽視了
    今天是《6歲前這樣教數學,小學不吃力》專欄的第五節課,我們來聊一聊怎麼教孩子「排序」的概念。預告一下,今天的最後一項活動能幫孩子提升左右腦的聯結,讓大腦更靈活、更高效,一定要看到最後哦。 排序是什麼意思呢?
  • 「你媽伺候月子天經地義,憑啥給錢」寶媽的回懟,讓丈夫無話可說
    「你媽伺候月子天經地義,憑啥給錢」寶媽的回懟,讓丈夫無話可說婆婆在小夢臨產前,就從老家趕來,準備照顧小夢坐月子。婆婆一直想要孫子,看到小夢生了女孩,瞬間失去了侍候小夢坐月子的熱情,也不願意做事了。小夢就自己動手帶孩子,做家務,很少讓婆婆幫忙。生了女兒之後,奶粉、尿不溼、衣物、嬰兒用品等等,各種花銷接踵而至,讓小夢和老公倍感壓力。
  • 現在有全能做家務的家用機器人嗎
    全部家務活,不僅要打掃衛生、倒垃圾、洗衣服、做飯、清洗餐具、還要照顧起居、統籌安排、拾掇家居、疊衣服、熨燙衣服規整好……做家務活的機器人>要真有這樣全能做家務的機器人,比保姆還貼心還仔細還有效率,那一個家庭該多輕鬆自在啊。
  • 老人幫著帶孩子,給不給錢?社會學家提出了中肯的意見
    這人真可惡下面許多網友也評論說,老人家給孩子帶娃主動要「工資」,實在顯得太「現實」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夫妻倆乾脆請個保姆,不欠老人家的人情,有什麼問題也好溝通。但也有一些網友認為,老人晚年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幫孩子帶娃,辛苦工作,孩子就應該給他們「發工資」。雙方的觀點,似乎都站得住腳,有那麼一會兒,寶媽也不知道該聽誰的了。所以,老人幫著帶孩子,孩子到底該不該給「工資」?
  • 常用英語口語:日常英語口語對話——做家務
    新東方網整理了關於做家務的英語口語對話,快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新東方網!   總結:一般請人幫助自己時,語氣要保持委婉,常用Would you please…或者Could you please…等委婉的表達方式。但有時候家人之間或者親密的朋友之間也可以直接用祈使句。   三、日常英語口語對話:做家務的相關句子   1.
  • 丈夫抱怨妻子不掙錢,妻子把家務活全「明碼標價」,丈夫:我錯了
    女人結婚生了娃之後,就成為了偉大的女性,她們往往要身兼數職,帶娃做家務伺候老人樣樣俱全,很多寶媽自己還要上班,可是仍然有不少寶爸根本不能體會到妻子的付出。
  • 做家務和死亡率關係公布了,中老年人抓緊看看,現在知道還來得及
    做家務正是通過影響運動量、心情來提高一個人的壽命,經常做家務的中老年人和不愛做家務的人相比,在壽命長短上是不一樣的。研究顯示,每天做家務不超過兩小時的人,糖尿病的發生率降低五分之一,每天做家務超過兩小時的人,發生率降低五分之二。經常做家務活,還能改善體重、腰圍、體脂率等各方面的數據。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個好的環境都能給人愉悅的心情。
  • 孩子做好事被騙 該讓孩子知道殘酷現實嗎?
    為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生活在美好中,不受丁點玷汙。就如為了保證一張紙的潔白,而不捨得落下一點筆跡一樣。但有時被抹除的痕跡,會讓生命更完滿。故事1:某個周末的早上,快遞員送來快遞,剛籤收完,就譁啦啦地下起了雨。快遞員趕忙將車挪到了屋簷邊。
  • 做家務不用手,它帶來了全新生活方式
    做家務不用手,它帶來了全新生活方式家務是每個人不想做,卻又「逃不掉」的「工作」,尤其有孩子的家庭,一天不收拾家,慘不忍睹的境況絕對讓你崩潰。不過,小編找到了一種可以代替手動做家務、卻比手動做家務更乾淨的產品,它就是智能掃地機器人。小編家中目前正在用的是斐納TOMEFON旗下產品,這個牌子我真的太喜歡了。
  • 做家務最適合聽的25首流行歌曲
    家裡已經凌亂不堪,但卻打不起精神來收拾?你需要的是一張讓你嗨起來的「家務歌單」。來看看流媒體音樂平臺Spotify的推薦吧!世界各地的Spotify用戶發現,音樂的力量能讓做家務更有趣,數百張含有家務、清潔和雜事等字眼的歌單可以證明。在你投身下一次家務勞動前,請把這25首流行歌曲加入你的播放列表。grueling['ɡruli]: adj.
  • 懶人裝修時,一定要需要注意這10點,將來家務活能少一半
    想少做家務或者不做家務,家裡就能保持整潔乾淨,這就需要在裝修的時候,多下點功夫。特別是要注意這10點,做好了,就能避免家中出現過多的衛生死角。1、吊軌門廚房門如果要做推拉門,建議使用吊軌門,而不是安裝普通的地軌推拉門。地軌推拉門,會讓地面有衛生死角,清潔的時候,會很不順暢。很多汙漬進入軌道槽內,就很難再清潔出來。
  • 韓國孕婦指南惹爭議:孕期多做家務,分娩前備好飯菜,別餓著老公
    韓國首爾有個"懷孕分娩信息中心",主要是給懷孕的準媽、準爸們提供一些建議。這本來沒什麼,只不過,近期有網友發現,建議中很多內容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因而引發大家爭議。這些建議包括:懷孕19周的時候,也不要拖延做家務。孕35周,也就是進入分娩期,要檢查生活必需品如牙膏、肥皂、紙巾等的用量,以免讓在家的人不方便。
  • 孩子要窮養還是富養?歐巴馬的9條家規表明:孩子要有教養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歐巴馬:人生說到底都是自己的選擇,所以自己的路在自己腳下獨立是孩子教育繞不開的話題,歐巴馬夫婦,在生活中要求自己的兩個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衝麥片、疊被子等等,於細小處鍛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3)幫父母一起分擔家務歐巴馬非常推崇讓孩子做家務,因為歐巴馬認為當孩子做家務開始,就是學會承擔責任的開始。
  • 「我月入2萬,你一個月才3000塊,憑什麼讓我做家務」
    兩個人就因為這個問題出現了矛盾,妻子認為家務活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而且自己也是有在工作的,因此必須兩個人一起幹,不能夠說自己的工資少就讓自己幹家務活,而老公認為,自己每天工作上的事情比較多,一個月賺的也不少了,在公司就已經夠忙的了,回到家還需要自己做家務太不公平了,而且老婆的工資才那麼一點,做家務也是應該的,兩個人是多次的商量都沒有結果,這不丈夫就把這個問題發到了網上
  • 不狠心做到這5點,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比登天還難
    剝奪了孩子勇於嘗試的機會,剝奪了孩子自己去感受的機會,剝奪了孩子自己在成長路上犯錯的機會。 一切的一切都在按照我們給鋪好的路在走,可是我們卻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一味的把大人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愛他,就要學會放手,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孩子終要自己學會面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