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75年研究發現:小孩做不做家務,對今後人生影響巨大

2020-12-03 J媽學堂

著名的哈佛格蘭特研究項目(Harvard Grant Study),做了一項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縱向研究,這個研究歷時75年,從1938年至今仍在統計,研究人員在該研究中發現:人們想要快樂和成功,需要兩樣東西:第一是愛,第二是家務勞動。

今天我們來說說家務勞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長時間的追蹤成功幸福人士的生活背景和習慣,他們發現"從小幹家務的小朋友和不幹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之後幹家務的孩子就業情況很好、違法情況也很少,不幹家務的孩子則完全相反。"

記得幾年前,跟朋友一家一起去度假,當時我們租了個民宿。朋友的女兒,當時是6歲。這個小女孩每天早晨起來做早餐,雖然種類簡單,只是白粥,煎雞蛋和火腿,加上熱牛奶。但是每天早晨,她一個人會把這些打理得井井有條。

我問朋友是怎麼做到的,她說很簡單,把預計的風險想清楚,然後告訴孩子每步驟都是什麼,哪裡容易出問題,按照步驟每天檢查孩子做得是否正確,一周以後,孩子就已經很熟練了。

朋友的女兒特別優秀,除了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外,在演講朗誦鋼琴體育等項目中都拿過一等獎。用這位朋友的話來說「一個家務做得好的孩子,其他都不會太差!」

無論年齡多少,我們都會有自己的家務活,這是很有意義並且很值得的一件事。如果家長從小就教孩子做家務,那麼當他們面對更困難的挑戰來臨時,他們就能夠很自如的去應付這些難關。

一、做家務對孩子的影響:

1、培養孩子的"投入"心態:

換句話說,"投入"心態就是一種投入任務並堅持到底並且完成任務的能力。哈佛大學籌款項目研究員朱莉·海姆指出的:"對於孩子們來說,這種投入心態可以通過教會他們儘快承擔家務來培養。"

一般來說,"投入"心態在家務中很容易就學會。而且這種心態一旦形成,將有助於孩子克服許多成年之後遇到的困難。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注意,家長們要清楚做家務的重點不是讓孩子單純的幫助你,而是幫助孩子們逐漸養成這些習慣。我們做這些事情就是為了告訴孩子們,家裡還有一些事情需要他們去完成。

2、幫助孩子們練習動作技能:

不同的家務勞動可以去訓練小孩子不同的身體部位,特別是在孩子5歲前,對寶寶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育特別有好處。比如說疊衣服的時候,可以鍛鍊他們的手臂和手指協調能力,收拾東西時可以培養他們的規劃能力,掃地時可以培養全身的協調能力等。

這些都是一些比較簡單輕鬆的家務活,孩子都是可以完成的。既給父母減輕了點負擔,又可以協調孩子的全身技能,這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做家務已被證明能發展孩子的一些大而精的運動技能。對孩子們來說,整理衣物、清掃和挖掘泥土是發展和練習這些技能的好方法。這反過來可以讓他們更聰明。

3、培養小朋友們的責任意識:

家長們應該有意識的去讓孩子明白,他們是這個家庭裡重要的一員,做家務應該是他們義務內的事情。家務活看起來是一件簡單重複的事情,但是孩子從小事先開始再去做一些大事,就非常有利於責任感的生成了。

並且這種責任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歷的豐富最終不斷地提升。

4、可以幫助小朋友們獨自生活的能力:

家長們在孩子長大一些後,總是會去抱怨說孩子不夠獨立,太依賴父母了,完全不會自我管理。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們剝奪了孩子自己鍛鍊自己的機會。

一些孩子能夠自己完成的家務活勞動,對他們的獨自生活能力的培養很重要。家務活裡除了常見的打掃和清潔之外,還有很多收納之類的工作,這些可以讓小朋友們培養分配和配對收納的能力。

5、有助於孩子以後職業道德的培養:

正如本文開頭所言,跨越了75年的哈佛格蘭特研究表明:"孩子的成功與職業道德直接相關,幫助孩子發展職業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培養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學會做家務就意味著學會建立了職業道德,這種道德會在孩子以後的職業環境中反映出來。

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孩子們可以將這些作為一種任務或者自己的工作來看,孩子們認真完成這些任務的同時,就會培養一種職業意識,並且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這就是培養職業道德重要的一步。

二、父母如何教導孩子做家務:

1、早點開始最好:

我們應該讓孩子做家務儘早開始,最好的時候,就是18個月的時候。心理學家觀察到,這個時候的孩子很樂意去幫助家長做家務。

可是一般父母會認為,小朋友的"幫助"有時候讓事情變得更糟糕,他們經常把事情搞砸,導致父母只想自己去做,他們覺得這樣可以更快做完家務。

所以當你的孩子開始主動幫忙做家務時,不要急著趕走他。家長們還必須在孩子很小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家務習慣,這樣做的效果比長大之後去強迫他們好得多。

家長們如果注意到孩子想幫忙的話,就可以開始讓孩子做一些適合他們的家務。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之後,家長們就可以給他們派發一些更複雜的任務。

2、讓孩子做家務成為一種常規行為:

孩子們一般喜歡例行公事。如果家長想讓家務活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那麼就可以讓家務活成為孩子們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說在孩子吃完飯的時候,我們應該告訴他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碗清洗乾淨,以後他們將會吃完飯之後主動自覺地去廚房刷好自己的碗筷。還有一些玩完玩具後應該自覺整理收納等。

父母在經過一次兩次的提醒後,孩子可能還是會忘記,但是,多次之後會使得孩子養成這種習慣觀念。最後這些他分內的勞動,會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一種常規行為,就好比睡前刷牙,飯前洗手一樣。

3、適當地給予表揚:

孩子們在聽到表揚之後總是會很樂意繼續做下去。每當孩子努力幫助家長做家務的時候,你們就應該告訴他,他做得有多好,你很需要他的幫助。

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任何家務活都會覺得是一件有意思的探索環節;五六歲的孩子,家長們可以想辦法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再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就可以嘗試建立獎勵機制,但是不提倡物質獎勵。家長要及時去肯定孩子的勞動成果,提高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做完家務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

4、將做家務變成一種遊戲:

著名育兒專家蒙臺梭利建議:如果將鍛鍊、學習和工作一些日常任務都轉變成遊戲通關一樣,就可以提高孩子們做事的積極性。家長們可以利用家務遊戲化,給孩子帶來的激勵。

比如說家長可以進行一些角色扮演類的遊戲,讓孩子在完成家務時獲得經驗值,提升他們的積極性。

還可以讓家長為孩子的每一項家務都分配點數。然後,孩子就可以用做家務所得的積分來購買獎勵,比如半小時的電視時間。當孩子做家務時,父母就會把金幣放進罐子裡,一旦孩子賺到足夠的金幣,他們就可以"兌現"這些金幣來換取獎勵。

5、 可以設置一些家務清單:

英國的暢銷書作家肖恩·厄舍在《清單》一書中說:清單能夠讓我們的目標更明確,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

這個理論也適用在家長安排孩子的家務中,也就是給家務製作一份「廣泛性清單」。為了讓孩子更有責任感,讓他知道自己是家中的一員,家長應該為總體家務做一個清單,而不是孩子自己要做事情,這個清單被稱作「廣泛性清單」。

這裡有一個小技巧,家長要讓孩子們越來越多地為自己的自理負責,所以收拾自己的東西、穿衣服等都應該被算作真正的家務活。

一旦清單被製作出來,就要張貼在孩子可以看到的地方。有了這個家務板,每個人都知道什麼需要去做、還有什麼要做、以及誰應該去做。而且一列列項目的完成,還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成就感。

家長還可以每個月定期更換家務清單上面的任務,因為孩子們總是做一些特定的家務,會有一些單調重複,這樣做可以增加趣味性。

培養孩子做家務是一個系統的育兒工作,有一些重要事項,家長要注意。

三、家務習慣的培養,家長要注意以下:

1、讓孩子感受自己很重要:

家長們要讓孩子們感受到他是被你們需要的,要主動告訴他,他的工作對家庭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你們可以因此節省出更多的時間,給他們減輕了很多負擔,也給了全家人更多娛樂的時間和空間。

2、不要強迫孩子們:

不要採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一點餘地。分配的家務活動要適量,過多的家務只會讓他疲憊厭倦

3、要合理的安排他們的家務內容:

對年紀較小的小朋友來說,重複做某件事就會讓孩子感到無聊。所以應該不斷地改變你們每段時間的工作內容,但絕不要打破原有的家庭的習慣分工,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4、不要對孩子做家務有過高的標準:

家長們要清楚,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著急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還會讓他們不願意再做家務。

相信每個父母親都希望他們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對社會負責,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但是在他們獨立走上人生道路在世界上留下印記之前,孩子們需要學會如何負責,如何為家庭每個人做出貢獻。家務就好比一個現實生活中的訓練練習,能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造成很大影響。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相關焦點

  • TED演講:哈佛大學75年研究,幸福是什麼?
    本文視頻來自TED演講,由Robert Waldinger教授(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MGH)精神科醫師、精神分析治療師)帶來的《哈佛大學75年研究:幸福是什麼?》 心理學家阿德勒有言:一切煩惱都源自人際關係。
  • 哈佛大學:孩子會做家務長大後更優秀,父母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文丨飯飯媽 哈佛大學的格蘭特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想要幸福,那麼最需要的就是兩個因素,一個就是愛,而另一個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家務勞動。 研究人員通過長時間的追蹤統計,發現那些幸福的成功人士,通常小時候就有做家務的習慣。
  • 哈佛大學研究:你的另一半,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76年前,哈佛開展了史上歷時最長的成人發展研究,跟蹤268名研究對象,從少年到老年,探尋影響人生幸福的關鍵。 我們總是被灌輸:要好好工作、要加倍努力、要成就更多,只有這樣才能有好日子過,才能開心快樂幸福。 但如果放大到整個人生的長度來看,決定一個人過得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哈佛大學石破天驚的一項研究發現,頓時讓全世界的人惶恐不安
    近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公開了一項研究成果,這篇極具權威的論文一經發表,無疑就像是給地球上的人類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也就是說,這個超級病毒至少要繼續影響和危害人類五年時間。那麼,2025年之後,新冠病毒及疫情就會被人類完全撲滅嗎?論文對此也做了謹慎的論述:2025年以後人類也不可能徹底擺脫新冠病毒,最大的可能是新冠病毒會象流感病毒、愛滋病病毒一樣,時不時出現季節性的流行或區域性的爆發,而那時的人們已經能夠習以為常地應對頻繁隔離的生活方式了。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一般具備這5個特點
    哈佛大學做過一個主題為「一個人的成功是否與童年有關係」的研究。在這個調查當中一共調查了千餘名30到50歲的成年人。在調查中也對他的家庭進行了走訪,最終得出了一個調查結果。就是童年時期影響平均的薪資水平達到了40%以上,而還有80%的人完成了大學的學業,父母也過得更幸福,且童年時期一般具備以下5個特點。
  • 有孩子做點家務要給錢,也有孩子給錢也不做家務 面對「小懶蟲...
    新華調查「暑假與其逼孩子做作業,不如教他做家務。」「孩子做不做家務,直接影響學習和就業!」「暑假讓孩子做些啥?快收下這份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進入暑假以來,多個微信公眾號不約而同發文勸家長讓孩子做家務。
  • 哈佛75年研究結果「什麼是美好人生」 -「What Does The Good Life Actually Look Like?
    (Laughter)  人一生中所做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怎樣影響他們,我們幾乎無從得知。我們對於人生絕大多數的理解,是從他人的回憶中獲得的。我們知道,人是不可能有完整清楚的記憶的。我們生命中大部分發生過的事情我們都遺忘了。有時我們記憶形成過程簡直充滿創造性。馬克·吐溫曾經說過類似的話。他說道,「我人生中一些最悲慘的事情根本就沒發生過。」
  • 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同時,一個極壞的消息傳來,近期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以及世衛組織的發言透露:新冠或永遠不會消失!01哈佛大學發布驚人發現2025年。而哈佛大學的這篇論文,已經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驗證!能給這個簡報做佐證的是,近日,全球出現了第一個因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的人。
  • 童年不幸影響一生: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不幸的人老得更快
    童年經歷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相信每個人都有體會。知乎上也有許多「有一個不幸的童年是怎樣的體驗?」的討論,那麼究竟童年不幸會對一個人產生什麼樣的具體影響呢?根據哈佛大學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早年遭受過虐待或暴力創傷的兒童,竟然比從未經歷過不幸的兒童表現出更快衰老的生理跡象。
  • 她7年生5個娃,邊上班邊考上哈佛,多麼開掛的人生才能如此成功?
    邊工作邊帶倆娃,僅用半年時間就考上哈佛研究生?這位被稱為「時間管理之神」的人,叫吉田穗波。曾經的她,其實也是個不太會管理時間的普通人。2004年,從名古屋大學研究所博士畢業的吉田穗波,成為了一名婦產科醫生。
  • 從街頭流浪漢到被哈佛大學錄取,他究竟都做了些什麼
    被哈佛大學錄取的任何高中生都很幸運,同時他們也自認是全國最牛和最聰明的人。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
  • 哈佛教授鎖志剛:努力工作,也要努力讓人知道你做的工作
    5月28日,美國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鎖志剛應邀為寧波大學師生做了一場題為「從哈佛求學到成為美國工程院院士」的報告。1985年從西安交大力學系畢業後,由於學習出色,得到了稽醒教授的推薦,到美國哈佛大學讀書。1989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到加州大學聖巴拉拉分校工作。在此期間鎖志剛開始了電子和電子材料有關的力學和材料學的研究,是當時最早用力學原理和方法來研究晶片結構的。這些研究將晶片的生產技術提升到一個較高水平。隨後鎖志剛又到普林斯頓大學任終身教授。在這期間,他和校內其他教授合作,發表了大量研究論文。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不幸會加速身體和大腦衰老
    童年經歷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相信每個人都有體會。知乎上也有許多「有一個不幸的童年是怎樣的體驗?」的討論,那麼究竟童年不幸會對一個人產生什麼樣的具體影響呢?根據哈佛大學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早年遭受過虐待或暴力創傷的兒童,竟然比從未經歷過不幸的兒童表現出更快衰老的生理跡象。該研究考察了三種不同的生理衰老跡象(青春期提前、細胞衰老和大腦結構變化),並且發現童年創傷與這三種情況都有關聯。
  • 哈佛大學研究結果:成功人士在童年有相似之處,表現在這4個方面
    但在哈佛大學的研究中,人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成功人士雖然不能複製,但他們也有類似的經歷。實驗過程:哈佛大學選取1萬人進行實驗,對他們的經歷和童年生活,還有他們身邊的各種人進行了調查。結果:在童年時期,85%以上具有以下特徵的孩子完成了大學學業,成年後的收入超過平均收入的30%,家庭幸福。這個結果是意料之外的,但也是合理的。
  • 哈佛大學花80年研究724人,揭開了這個秘密
    在1938年,哈佛大學進行了一項神秘的研究。在80多年的時間裡,研究人員跟蹤觀察724個人的一生。希望能解開人類身上,一直困擾著世人終極秘密。事業成功的有錢人,是否就一定比普通人,擁有更加幸福的人生,和更加長壽的壽命。這項研究一共有724個,出生背景完全不同的參與者。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Tau蛋白對認知功能影響,男女有別
    雖然體內CSF (in vivo)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但這種方式並不能提供關於tau負擔的大腦區域特異性信息。 相對來說,很少有關於tau-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結果的報告,去探究tau信號大腦分布的性別差異。之前有人發現,臨床上正常的老年女性,其全局Aβ水平較高,其內嗅皮層區域(entorhinal)負擔水平高於男性。
  • 哈佛大學與當代高等教育——德裡克·博克訪談錄
    答:到目前為止, 其最大代價並非許多人所預期的那樣, 即將會有一個從基礎研究轉向應用研究的巨大轉變以便掙更多的錢。沒有證據顯示科學家正在大規模地從基礎研究轉向應用研究。我認為, 最大的代價在於通常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從事研究並且出版著作, 但卻不透露自己私下收受了某些人的金錢的科學家的信譽的喪失。許多教授辯解說, 收了錢並不影響其研究的客觀性。
  • 他用75兩銀子,從敦煌「買」到了哈佛大學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提起敦煌上千年的文物被盜走,每一個人沒有不痛心疾首的。數千年燦爛的文化結晶而成的壁畫、銅像等等寶物,被外人以一種卑劣的手段奪走。外國人對於中華文物有覬覦之心的,不在少數。這其中湧現出太多的盜賊,打著文化交流的旗號,奪走寶物。其中有一位,簡直就是真正的強盜。因為他的目的就是來中國盜取文物。這個人名字叫蘭登·華爾納,是一位美國人,畢業院校是哈佛大學。
  •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風力渦輪機使美國變暖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科學家2018年的一項研究記錄了風力渦輪機如何提高美國氣溫,這是值得重新審視的課題之一。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強調他們認為人們需要採取緊急行動來緩解全球變暖的同時,觀察到風力渦輪機和大氣的相互作用減緩了風力,因為風力是由渦輪機提取的。這對氣溫有增溫作用。
  • 哈佛大學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而哈佛大學的這篇論文,已經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驗證!中國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體內的抗體可能只能維持2到3個月。尤其無症狀感染者,抗體維持時間會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