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哈佛格蘭特研究項目(Harvard Grant Study),做了一項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縱向研究,這個研究歷時75年,從1938年至今仍在統計,研究人員在該研究中發現:人們想要快樂和成功,需要兩樣東西:第一是愛,第二是家務勞動。
今天我們來說說家務勞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長時間的追蹤成功幸福人士的生活背景和習慣,他們發現"從小幹家務的小朋友和不幹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之後幹家務的孩子就業情況很好、違法情況也很少,不幹家務的孩子則完全相反。"
記得幾年前,跟朋友一家一起去度假,當時我們租了個民宿。朋友的女兒,當時是6歲。這個小女孩每天早晨起來做早餐,雖然種類簡單,只是白粥,煎雞蛋和火腿,加上熱牛奶。但是每天早晨,她一個人會把這些打理得井井有條。
我問朋友是怎麼做到的,她說很簡單,把預計的風險想清楚,然後告訴孩子每步驟都是什麼,哪裡容易出問題,按照步驟每天檢查孩子做得是否正確,一周以後,孩子就已經很熟練了。
朋友的女兒特別優秀,除了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外,在演講朗誦鋼琴體育等項目中都拿過一等獎。用這位朋友的話來說「一個家務做得好的孩子,其他都不會太差!」
無論年齡多少,我們都會有自己的家務活,這是很有意義並且很值得的一件事。如果家長從小就教孩子做家務,那麼當他們面對更困難的挑戰來臨時,他們就能夠很自如的去應付這些難關。
一、做家務對孩子的影響:
1、培養孩子的"投入"心態:
換句話說,"投入"心態就是一種投入任務並堅持到底並且完成任務的能力。哈佛大學籌款項目研究員朱莉·海姆指出的:"對於孩子們來說,這種投入心態可以通過教會他們儘快承擔家務來培養。"
一般來說,"投入"心態在家務中很容易就學會。而且這種心態一旦形成,將有助於孩子克服許多成年之後遇到的困難。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注意,家長們要清楚做家務的重點不是讓孩子單純的幫助你,而是幫助孩子們逐漸養成這些習慣。我們做這些事情就是為了告訴孩子們,家裡還有一些事情需要他們去完成。
2、幫助孩子們練習動作技能:
不同的家務勞動可以去訓練小孩子不同的身體部位,特別是在孩子5歲前,對寶寶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育特別有好處。比如說疊衣服的時候,可以鍛鍊他們的手臂和手指協調能力,收拾東西時可以培養他們的規劃能力,掃地時可以培養全身的協調能力等。
這些都是一些比較簡單輕鬆的家務活,孩子都是可以完成的。既給父母減輕了點負擔,又可以協調孩子的全身技能,這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做家務已被證明能發展孩子的一些大而精的運動技能。對孩子們來說,整理衣物、清掃和挖掘泥土是發展和練習這些技能的好方法。這反過來可以讓他們更聰明。
3、培養小朋友們的責任意識:
家長們應該有意識的去讓孩子明白,他們是這個家庭裡重要的一員,做家務應該是他們義務內的事情。家務活看起來是一件簡單重複的事情,但是孩子從小事先開始再去做一些大事,就非常有利於責任感的生成了。
並且這種責任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歷的豐富最終不斷地提升。
4、可以幫助小朋友們獨自生活的能力:
家長們在孩子長大一些後,總是會去抱怨說孩子不夠獨立,太依賴父母了,完全不會自我管理。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們剝奪了孩子自己鍛鍊自己的機會。
一些孩子能夠自己完成的家務活勞動,對他們的獨自生活能力的培養很重要。家務活裡除了常見的打掃和清潔之外,還有很多收納之類的工作,這些可以讓小朋友們培養分配和配對收納的能力。
5、有助於孩子以後職業道德的培養:
正如本文開頭所言,跨越了75年的哈佛格蘭特研究表明:"孩子的成功與職業道德直接相關,幫助孩子發展職業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培養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學會做家務就意味著學會建立了職業道德,這種道德會在孩子以後的職業環境中反映出來。
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孩子們可以將這些作為一種任務或者自己的工作來看,孩子們認真完成這些任務的同時,就會培養一種職業意識,並且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這就是培養職業道德重要的一步。
二、父母如何教導孩子做家務:
1、早點開始最好:
我們應該讓孩子做家務儘早開始,最好的時候,就是18個月的時候。心理學家觀察到,這個時候的孩子很樂意去幫助家長做家務。
可是一般父母會認為,小朋友的"幫助"有時候讓事情變得更糟糕,他們經常把事情搞砸,導致父母只想自己去做,他們覺得這樣可以更快做完家務。
所以當你的孩子開始主動幫忙做家務時,不要急著趕走他。家長們還必須在孩子很小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家務習慣,這樣做的效果比長大之後去強迫他們好得多。
家長們如果注意到孩子想幫忙的話,就可以開始讓孩子做一些適合他們的家務。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之後,家長們就可以給他們派發一些更複雜的任務。
2、讓孩子做家務成為一種常規行為:
孩子們一般喜歡例行公事。如果家長想讓家務活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那麼就可以讓家務活成為孩子們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說在孩子吃完飯的時候,我們應該告訴他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碗清洗乾淨,以後他們將會吃完飯之後主動自覺地去廚房刷好自己的碗筷。還有一些玩完玩具後應該自覺整理收納等。
父母在經過一次兩次的提醒後,孩子可能還是會忘記,但是,多次之後會使得孩子養成這種習慣觀念。最後這些他分內的勞動,會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一種常規行為,就好比睡前刷牙,飯前洗手一樣。
3、適當地給予表揚:
孩子們在聽到表揚之後總是會很樂意繼續做下去。每當孩子努力幫助家長做家務的時候,你們就應該告訴他,他做得有多好,你很需要他的幫助。
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任何家務活都會覺得是一件有意思的探索環節;五六歲的孩子,家長們可以想辦法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再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就可以嘗試建立獎勵機制,但是不提倡物質獎勵。家長要及時去肯定孩子的勞動成果,提高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做完家務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
4、將做家務變成一種遊戲:
著名育兒專家蒙臺梭利建議:如果將鍛鍊、學習和工作一些日常任務都轉變成遊戲通關一樣,就可以提高孩子們做事的積極性。家長們可以利用家務遊戲化,給孩子帶來的激勵。
比如說家長可以進行一些角色扮演類的遊戲,讓孩子在完成家務時獲得經驗值,提升他們的積極性。
還可以讓家長為孩子的每一項家務都分配點數。然後,孩子就可以用做家務所得的積分來購買獎勵,比如半小時的電視時間。當孩子做家務時,父母就會把金幣放進罐子裡,一旦孩子賺到足夠的金幣,他們就可以"兌現"這些金幣來換取獎勵。
5、 可以設置一些家務清單:
英國的暢銷書作家肖恩·厄舍在《清單》一書中說:清單能夠讓我們的目標更明確,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
這個理論也適用在家長安排孩子的家務中,也就是給家務製作一份「廣泛性清單」。為了讓孩子更有責任感,讓他知道自己是家中的一員,家長應該為總體家務做一個清單,而不是孩子自己要做事情,這個清單被稱作「廣泛性清單」。
這裡有一個小技巧,家長要讓孩子們越來越多地為自己的自理負責,所以收拾自己的東西、穿衣服等都應該被算作真正的家務活。
一旦清單被製作出來,就要張貼在孩子可以看到的地方。有了這個家務板,每個人都知道什麼需要去做、還有什麼要做、以及誰應該去做。而且一列列項目的完成,還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成就感。
家長還可以每個月定期更換家務清單上面的任務,因為孩子們總是做一些特定的家務,會有一些單調重複,這樣做可以增加趣味性。
培養孩子做家務是一個系統的育兒工作,有一些重要事項,家長要注意。
三、家務習慣的培養,家長要注意以下:
1、讓孩子感受自己很重要:
家長們要讓孩子們感受到他是被你們需要的,要主動告訴他,他的工作對家庭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你們可以因此節省出更多的時間,給他們減輕了很多負擔,也給了全家人更多娛樂的時間和空間。
2、不要強迫孩子們:
不要採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一點餘地。分配的家務活動要適量,過多的家務只會讓他疲憊厭倦
3、要合理的安排他們的家務內容:
對年紀較小的小朋友來說,重複做某件事就會讓孩子感到無聊。所以應該不斷地改變你們每段時間的工作內容,但絕不要打破原有的家庭的習慣分工,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4、不要對孩子做家務有過高的標準:
家長們要清楚,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乾淨,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著急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還會讓他們不願意再做家務。
相信每個父母親都希望他們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對社會負責,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但是在他們獨立走上人生道路在世界上留下印記之前,孩子們需要學會如何負責,如何為家庭每個人做出貢獻。家務就好比一個現實生活中的訓練練習,能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造成很大影響。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